馬喆
摘要:新聞攝影是組成新聞報道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的水平關系著新聞報道的質量。新聞照片是對新聞事件的瞬間片段的抓取,通過一張定格的圖像對新聞進行反映和概括。高質量的新聞照片可以生動的展示出新聞事件現(xiàn)場的情況,并且能夠對新聞進行氣氛的渲染,調(diào)動讀者的情緒,引起相關的關注和討論,發(fā)揮其輿論導向作用。因此要提升照片質量,新聞記者必須重視對拍攝技術水平的提高。本文就新聞攝影的相關拍攝技巧記進行討論。
關鍵詞:新聞攝影;拍攝;探討
引言 ? 在攝影藝術中,各種題材的拍攝,也存在著共性與個性的問題,新聞攝影與其它攝影有著不同的特點,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其它題材不可比擬的個性,新聞攝影與其它攝影的價值取向,服務對象,表現(xiàn)形式和拍攝技巧不盡相同,新聞攝影要體現(xiàn)政治性,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tǒng)一,追求的是最佳的新聞效果,藝術效果與社會效果。
一.新聞攝影的基本特征
新聞攝影是通過攝影畫面的可視形象進行新聞傳播,它作為新聞的一種手段。同文字新聞相比,有其自身的許多特性。在研究和探討新聞攝影時,我們必須對新聞攝影的基本特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使新聞攝影按照它自身的規(guī)律,去為社會宣傳工作服務職能。
1.新聞攝影的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攝影通過視覺形象,去反映客觀事物的基礎特性。新聞攝影必須以生活的真實性為基礎,準確的反映當今社會的生活,是實事求是的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直接反映,,這一點是其它任何藝術形式都不可以比擬的,這就是新聞攝影的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生命,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美的基礎,真實性在新聞攝影中體現(xiàn)事實的真實,生活的真實,藝術的真實。
2.新聞攝影的新聞性
新聞從理論上講,顧名思義新聞應是最新發(fā)現(xiàn)或最新變化的事實。新的和題材,新的典型,新的立意,新的特點是新聞攝影新聞性的標志。一幅新聞照片一旦被人們認為不曾相識或感到新奇,說明這幅照片己具有了顯著的特點。不言而喻,這幅照片就有了較高的新聞性。
3.新聞攝影的社會性
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人們對攝影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通過鏡頭報道本地區(qū),本系統(tǒng),本行業(yè),本單位的最新消息。記錄了政治改革中的巨大變化,科學領域里的豐碩成果,交流和傳播各種信息,宣傳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先進人物和模范事跡,以及社會的新風尚,新面貌。新聞攝影己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從而新聞攝影具有了另一特性,就是社會性。
4.新聞攝影的藝術性
新聞攝影同風景攝影,人像攝影,工業(yè)攝影,花卉攝影等各種和體裁的攝影一樣,都有有攝影藝術的共性。攝影藝術是瞬間藝術,所有攝影畫在再現(xiàn)事物,人物的典型形象,都取決于啟閉相機快門的瞬間中,在瞬間里集中凝練生活里確實是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件,選擇典型的人物形象,強調(diào)生活的真實美。新聞攝影的藝術性的最根本的依據(jù)就新聞攝影的拍方法,無論新聞攝影的個性特點多么強,它同按生于法國字是不能分割的,我們從來不否認在新聞攝影中,新聞性是第一位的,但不等于不要藝術性或沒有藝術性。
二.新聞攝影的基本特征
新聞攝影是以附有簡短文字說明的新聞照片形式同讀者見面的,它不同于電影和電視上的活動形象,而是以靜止的形象,即將新聞自身的形象瞬間定格在一幅畫面上。蔣齊生先生曾提出:新聞攝影應當“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這就要求新聞攝影記者必須深入生活,在嚴格遵守新聞攝影規(guī)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攝的新聞照片新聞性與藝術性并存,既有較強的新聞價值,又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新聞攝影要求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實現(xiàn)真善美的統(tǒng)一,要運用藝術手法、把握典型瞬間,讓形象“說話”。這樣才會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會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1.如何挑選新聞照片
新聞照片的發(fā)稿形式主要包括單幅照片,組照和專題攝影,單幅照片是攝影記者平時工作中最常用的發(fā)稿形式。單幅圖片拍攝的基本要求是:表現(xiàn)有形象價值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瞬間,注意細節(jié),人物情感及體態(tài)語言。組照可以是對同一新聞現(xiàn)場不同側面的描述與表現(xiàn),也可以是同一主題下的不同場景的組合。組照多用于多側面,多角度的表現(xiàn)新聞事件,深化主題。專題攝影是指通過多張照片,多個角度反映一個新聞主題。每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或一個情節(jié),要有開頭照片及結尾照片,串聯(lián)起一個完整的故事。專題攝影要注意大場景,中景,特寫等不同景別的采用,以及橫豎版照片的配搭,時間跨度較大,淡化時效性。
2.新聞攝影應把視覺沖擊力放在首位
新聞攝影的形象價值主要是指新聞照片的視覺沖擊力或稱之為視覺吸引力。長期以來,許多新聞攝影的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都認為在這兩個要素中,新聞價值是首位的,因為新聞攝影是屬于新聞范疇而不是屬于藝術范疇。重新審視我國長期以來的新聞攝影實踐與讀者對報紙上新聞攝影的評價,把照片的視覺沖擊力要素放在首位,應當更有利于改進我國的新聞攝影報道,更有利于新聞攝影報道的創(chuàng)新,也更切合讀者對新聞攝影的需求。
3.強化求新思維在新聞攝影中的運用
朝向那些過去沒有發(fā)生過的,沒有見到過的,沒有報道過的對象。這種思維符合報刊屬性。報刊的存在是為了報道新聞,一切著眼于一個新字。新聞攝影的求新思維主要表現(xiàn)兩個方面:一是求內(nèi)容之新;二是求形式之新。
4.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間
新聞攝影主要是以瞬間形象來揭示新聞事實、傳播新聞信息的。新聞照片所濃縮的信息越多,新聞價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蘭,當一次車禍發(fā)生時,德新社和美聯(lián)社的兩名攝影記者都在場。德新社記者拍攝了一輛汽車撞到墻上,穿樓而出的瞬間。美聯(lián)社記者拍攝的則是這輛汽車穿出樓后與迎面開來的一輛汽車相撞的瞬間。結果,多數(shù)報紙采用了美聯(lián)社的照片。因為美聯(lián)社記者的照片不僅反映了汽車撞墻穿樓而出的情節(jié),還交代了穿樓而出后與另一車輛相撞的結局,信息含量更大。
參考文獻:
[1]董婭莉.報道攝影與現(xiàn)代主義藝術追求——以羅欽可和寇德卡為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180-182.
[2]鄒吉文.災難事件中紀實攝影的價值探析——以汶川地震為例[J].科技信息,2011(35):3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