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集教活動《打病毒》中,每個小朋友參與了兩次打病毒,但因為孩子投擲的力量偏小,精準度較弱,打中病毒的幾率較低,多數(shù)孩子還沒有打中病毒活動就結束了,可是孩子們又非常想打中病毒,怎么辦呢?蕊蕊建議:將冠狀病毒圖片貼在主題墻上,區(qū)角游戲還可以繼續(xù)玩。于是冠狀病毒圖片就這樣被貼在了主題墻上。
區(qū)角時間到了,蕊蕊、依諾、欣欣、怡人來到了主題墻邊,開始了打病毒游戲,一個個紙團投出去,打中的孩子大聲叫到:我打中了,沒有打中的孩子也沒有氣餒,繼續(xù)排隊打病毒。幾輪過后,蕊蕊對我說:太好玩了,病毒好厲害呀,打都打不死。蕊蕊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設計活動時我更注重的是孩子投擲能力的發(fā)展,游戲時讓病毒圖片固定在黑板上或是主題墻上,缺乏游戲性。怎樣才能讓幼兒感到病毒是被打敗了、打倒了呢?
于是我說:真的,病毒還在墻上,沒有被打趴下,那怎樣才能把病毒打跑,打趴下呢?
蕊蕊:不要貼在墻上。
我追問:那放到哪里呢?你去試一試。
蕊蕊取下病毒,放到桌子上,試了試,不行,不好打,而且病毒還是在那里。又放到美工臺上,和桌子差不多的效果。
在美工臺畫畫的朵朵說:“把病毒靠在籃子上來打?!?/p>
蕊蕊聽了想一想,將病毒圖片放在籃子旁邊,開始了打病毒游戲,紙團扔過去,病毒中間凹了一塊。
朵朵說:打中了。
蕊蕊說:病毒終于變形了。
這個發(fā)現(xiàn),蕊蕊很開心,朵朵也很開心,兩個人開始在美工臺上打病毒。
在美工臺打病毒會影響美工區(qū)的小朋友,于是我追問:除了靠在籃子旁,還可以靠在哪里呢?
蕊蕊開始打量美工臺,說:還可以靠在紙筒上。于是病毒來到了紙筒旁,兩個寶貝又開始打病毒,這一次,紙筒倒了,病毒也被打趴下了。看到這一幕,兩個孩子說到:病毒打倒了。病毒被打倒了讓蕊蕊和朵朵更有興趣了。
蕊蕊和朵朵的發(fā)現(xiàn)可以推廣嗎?其他小朋友會喜歡嗎?游戲還可以怎樣繼續(xù)玩下去呢?
于是我將蕊蕊她們的游戲進行分享,鼓勵幼兒再次再次游戲,繼續(xù)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
在第二天的區(qū)角活動中,很多孩子開始玩起了新的打病毒游戲。新的沖突出現(xiàn)了:蕊蕊等孩子排著隊一個一個地打病毒,霖霖排了一會隊,就直接走到隊伍的最前面說:“我先玩?!笨善渌∨笥颜f:“不行,排隊玩。”霖霖說:“我都排了好久?!避庈幷f:“我也排了好久。”霖霖爭不過,就把病毒搶走了。在爭搶中,病毒撕壞了,游戲進行不下去了。
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1.用提問幫幼兒理清沖突過程,讓幼兒明白哪些規(guī)則是需要遵守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2.將“幼兒排隊玩游戲等待時間過長,怎么辦?”的問題拋給幼兒,讓幼兒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們的想法是:
多做一些病毒,多收集紙筒,分組。接下來,小朋友開始畫病毒、收集紙筒,孩子在收集紙筒時還想到了礦泉水瓶子,并在玩游戲時發(fā)現(xiàn)病毒粘在紙筒或是礦泉水瓶子上玩起來更方便。
兩周后,很多孩子已經沒有了打病毒的興趣。
我想:孩子已經沒有了興趣,打病毒游戲還要繼續(xù)下去嗎?我能給予孩子什么支持?能不能將病毒的排列進行變化,如保齡球的形式,如將病毒排成一排等。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將病毒固定在礦泉水瓶上,讓其成為一個整體。同時,為了能讓礦泉水瓶子立穩(wěn),我在瓶子里加了水。
在第二天的區(qū)角游戲中,浩然最先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他將病毒瓶一個個從架子上取下來,排成一排,開始了打病毒游戲,由于排成一排,擊中的幾率變高了。浩然一次一次的喊道:“打中了?!焙迫坏慕新曃诵〈T,加欣、蕊蕊。輪到小碩時,小碩拿了兩個紙團,一起扔向病毒,打中了一個。加欣說道:“我也打兩個?!遍_始模仿小碩的方法。蕊蕊仍然選擇打一個,打中了,但瓶子還是立著,病毒并沒有倒下去。蕊蕊想了想,走到后面。然后開始助跑,到了一定的距離,再將紙團扔過去。一次,兩次,三次,蕊蕊三次這樣嘗試后,
我問:蕊蕊,為什么要跑過再扔?
蕊蕊:打得重。
我質疑:打得重?
蕊蕊:可以打倒病毒。
蕊蕊經過不斷的嘗試,病毒還是沒有打倒。
蕊蕊能遷移經驗,在打病毒的過程中運用到助跑這一經驗進行嘗試。雖然失敗了,但是孩子開始了思考、探索、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何引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呢?
我將礦泉水的瓶子里的水做了調整,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沒有水。再次觀察幼兒的游戲,看能不能找到打倒病毒的突破口。
區(qū)角游戲時間,霖霖、蕊蕊、浩然、伊諾、沫沫又一次玩起了打病毒游戲。霖霖,打中了一個空瓶病毒,倒了。他再打,打中了有水的病毒,沒有倒,霖霖開始對準沒有水的病毒,進攻,每次打中瓶子都倒了。
我問霖霖,你為什么老是打這個瓶子。
霖霖說:“這個里面沒水,一打就倒了?!蔽艺f:“是嗎?要不再試一試?!?/p>
我們的對話吸引了其他幾個孩子,他們也要試一試。
我?guī)熣f:這么多人打,都記不住了。要不,我們記錄一下。孩子們都同意,我提供了紙,將紙分成兩版。
我問:有水的病毒瓶子怎么畫?沒水的病毒瓶子又怎么畫?
沫沫說:“我來畫。”沫沫畫了兩個瓶子,一個瓶子上畫了一些線條,表示有水,另外一個表示沒水,孩子們同意。
我又問:“打中了畫什么記號呢?”
沫沫建議:“畫圈圈”
師:那打中又打倒了?
霖霖說道:畫線線。
孩子們都同意。
于是新的一輪游戲開始了。
孩子們根據(jù)自己打的結果開始了記錄。并一起將記錄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水的打中了5次但都沒打到,沒水的打中6次,都打倒了。
蕊蕊:空瓶的都打倒了,有水的都沒有打倒。
伊諾:沒水的輕,有水的重。
霖霖:輕的容易打倒。
我質疑:真的是這樣嗎?要不再試一試。
孩子們同意,這一次,孩子們將瓶中的水倒掉,全部換成空瓶,將瓶子編了1、2、3號。
開始游戲,打中,瓶倒。記錄,統(tǒng)計。統(tǒng)計的結果證明了孩子們的猜想。
最后,我想說材料的調整和改變引發(fā)了新的沖突和思考,在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猜想、嘗試中,收獲了輕的容易打倒,重的不容易這一經驗。同時,通過老師的質疑、追問,讓孩子們通過記錄、統(tǒng)計對所收獲的經驗進行了梳理。
綿竹市第二示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