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玲 陳明穎
摘 要:文章闡述在“金課”視角下,針對機電類專業(yè)學生在“單片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確定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將知識點融入具體的案例和任務中,做到少教多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使學生在完成案例任務的同時掌握相對抽象的知識;注重反饋環(huán)節(jié),完善評價機制,達到鍛煉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改革;反饋環(huán)節(jié);工程實踐;評價機制
0 ? 引言
近期,教育部發(fā)布了一系列關于一流本科建設的文件,從“新時代高教40條”到“六卓越一拔尖”,再到“雙萬計劃”等,全面開展一流本科建設,推進高質量本科教育的步伐。
單片機在工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從無人機、AGV小車、自動化生產線到家用機器人、智能門鎖、汽車智能控制等,處處都有“單片機”的身影,一臺汽車上就有上百個單片機,單片機技術在這些產品的控制領域起到核心作用?!皢纹瑱C”作為機械電子工程和機器人工程的專業(yè)課程,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yǎng)實用型控制方向人才的重要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本文以“單片機”課程為例,探討創(chuàng)建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的一些體會。
1 “金課”視角下“單片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單片機”一直是機電類專業(yè)難度系數比較大的課程,其理論抽象,實踐性較強,應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效果不甚理想。2018年,教育部明確提出全面整頓教育教學秩序,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并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打造“金課”[1]。從“金課”視角看,傳統(tǒng)的“單片機”課程教學弊端凸顯。
1.1? 教學大綱固定化
教學大綱可以看成“教與學”之間的“教學合同”,將學生比作教學產品。通過這份詳細“合同”,明確教學目的,細化細節(jié),是為社會提供的詳細“產品說明書”。而現行教學大綱模塊比較獨立,按知識點分配學時,從知識點到對應案例設計、講授方法、作業(yè)布置、實驗設計、考核方式等,“教”與“練”相互獨立,“學”與“考”各自為政。傳統(tǒng)教學大綱以“教”為主,忽視“學”這個主體,“教”“學”“考”相互分離,評價機制“滯后”。
1.2? 教學模式傳統(tǒng)化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為中心,教學內容單元化,固定時間、固定學時、固定內容、固定教室,“教室”“教師”“教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皢纹瑱C”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教學課程仍然以“課堂講解”+“實驗練習”+“問題剖析”為主,沒有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缺乏引導學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模糊,實踐操作能力又不強。
(2)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學校開設線上課程。正式開學后,又將線上課程全部轉為線下,使得線上線下分離,不能有效融合線上與線下的優(yōu)勢。
(3)實驗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2]。教學仍以課本為主,實驗教學大部分都是驗證性的,缺乏對學生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4)考核方式單一化。課程的考核采用“期末考試+平時成績+課內實驗”的形式[3],期末成績占比重大,并以卷面考試為主。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不利于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 “金課”視角下“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
2.1? 教學導向轉變
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整體課程以向學生傳授知識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突出創(chuàng)新性,增加課程挑戰(zhàn)性,優(yōu)化整個知識體系。
2.2? 教學內容網絡化
打破“塊狀”知識結構,構建網絡化知識體系。將課程章節(jié)由傳統(tǒng)的硬件結構、C51語言、中斷系統(tǒng)、定時器、串行口、并行口等章節(jié)排布變?yōu)榫唧w的項目,例如:電子琴、跑馬燈、交通燈、定時器、電機驅動、無線循跡小車控制等排布章節(jié)。
與相關課程合理融合。針對學生單獨學習C語言比較枯燥,學習后不能靈活運用,以及學生在后續(xù)課程學習“單片機”時遺忘C語言,需要學習單獨章節(jié)重新喚醒記憶等問題,將C語言與“單片機”課程合成為一門課,通過案例和項目,讓學生在學習單片機硬件的同時掌握C語言的編程方法與技巧。
2.3? 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化
教學內容層次化。將每個項目具體設置基礎案例、提高階段案例和擴展項目3個層次,并設計相應的講稿與實例,將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相融合[3]。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引入“學習通”線上教學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課前,將相關學習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上傳,布置預習任務。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課前預習,按要求完成預習作業(yè),在平臺上提出問題、發(fā)布觀點、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方案,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和對話性的創(chuàng)新思維。
課中,將學生預習情況導入新課,以具體項目為支撐,分層次布置具體任務驅動教學,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中心性。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任務,在51開發(fā)板或者仿真軟件中檢驗,所使用開發(fā)板原理如圖1所示。學生完成后展示講解,其他小組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改進。在掌握具體知識點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工程能力[4]。
課后,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與課上教學情況布置作業(yè),作業(yè)呈階梯型,體現靈活性。學生通過“學習通”客戶端上傳作業(yè),在討論區(qū)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及時批改并反饋給學生,形成閉環(huán)教學。
增加激勵機制。以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增加競賽環(huán)節(jié),學生既是參賽者,又是評委,評選出每個項目的優(yōu)勝小組,以賽促學,激勵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4? 完善評價機制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更加全面地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己嗽u價方式主要包括:“課堂出勤”+“課堂表現”+“卷面考核”+“項目設計+“項目實現”+“項目答辯”等環(huán)節(jié)。其中,前兩項占總分數的30%,重視過程考核,著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3 ? 結語
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實踐,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專業(yè)技術知識的領悟。學生通過主動查閱資料、制定方案、動手制作、編程實踐,鍛煉了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總體達到了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18)[EB/OL].(2019-04-09)[2020-05-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content_5458035.Htm.
[2]張本文.單片機原理實踐教學與項目驅動結合改革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3):155-156.
[3]王紅茹,唐煒,王后連,等.基于OBE理念的機械類專業(yè)“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20(5):66-68.
[4]袁新娣,曾祥華,劉玲麗,等.基于智慧課堂的單片機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51):187-189.
(編輯 何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