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桐
山東的春天更柔媚,柳樹綠得更早,花開得更艷,不像北京的春天,風大,沙多,塵多,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每到春天,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遠在北京的你,想念你花白的頭發(fā),想念你布滿皺紋的笑臉,想念你摩挲過我臉頰的手,還有你做的好吃的煎餅。
不見北京的風沙已經(jīng)三年,我們就是在那個春天相識的吧,誰也不知道為什么那個春天風那么大,老天爺總是氣呼呼的,沒完沒了地鼓著腮幫子。那時只要一刮風,你就晃著頭發(fā)花白的腦袋抱怨:“天子腳下,春天的脾氣更大!”然后趕緊用保鮮膜將攤子上的生菜、芫荽等仔仔細細地遮起來。你總是裹著一條洗得發(fā)灰的紫色舊頭巾,準時出現(xiàn)在校門對面的巷子里擺攤兒賣煎餅,你攤的煎餅又薄又香,下料實在,是很多同學的最愛。
你從不遲到,六點剛過,一群學生就圍在你的攤子前等候,他們提出五花八門的要求:不要蔥要芫荽、多點辣醬、少放生菜、一個餅切成兩半還要放在兩個袋子里……你的記性真好,在同學們的七嘴八舌中,你雙手翻飛,有條不紊地攤餅,卷菜,涂辣醬、黃醬、番茄醬,一氣呵成。
和你相熟的原因很奇怪,我的內(nèi)向和膽小反而讓你記住了我。我每次都擠不到你的攤子跟前,等到買煎餅的人差不多散了,我也要遲到了,只好餓著肚子沮喪地離開,只有周末人不多時才能解解饞。有一天,你隔著兩三層學生把裝好的一份煎餅遞給我,微辣、加烤腸、多放芫荽不放蔥,恰是我最愛吃的口味。你是什么時候注意到我的?你是什么時候記住我喜歡的口味的?我抬頭望向你,微笑著,疑惑著,感激著,而你早已低頭忙去了。
后來你告訴我,你早晨四點就起來備料了,冬天,外面一片漆黑,屋子里又冷又靜……我仿佛看到你在小屋里起床洗漱,擰開生銹的水龍頭,捧起冰冷的水抹了一把臉……還沒來得及替你傷感,就聽到你滿足地感嘆道:“還是春天來了好啊,春天天亮得早,起床后不一會兒就看見太陽了?!?/p>
那年春天成為我記憶年輪中深深的一道。你的攤子背后有一棵柳樹,我看過它綻芽,長葉,撒下如雪的柳絮;我看過你紫色的厚頭巾變成薄薄的絳紅色紗巾,看過你在春日暖陽下出了一層薄汗,你抬起頭,沖我溫暖一笑,遞給我一個早就準備好的袋子。
這樣的袋子有好幾個,麻辣的那份留給總是睡過頭的重慶打工妹,你曾笑談你的煎餅治愈了她的思鄉(xiāng)綜合征;加兩根烤腸的那份留給巷子里租房兩年的考研的大學生;里面卷了一根大蔥的那份留給腿腳不便的老太太——老太太和你同鄉(xiāng),一年前老伴兒沒了,起初一吃煎餅就掉眼淚……你一邊忙活一邊感嘆:“唉,不容易啊,真不容易,他們都不容易!”“那你呢?”我問。你露出了驕傲的神色,原來你曾經(jīng)是你們縣的高考第二名,原來你在很多城市打過工,原來你憑本事當過主管,可你現(xiàn)在就想安安分分當個“攤煎餅的”?!氨本┖猛郏逦渡裨诒本?,在北京的一個小攤兒前就能見到大官!”你有些夸張地哈哈大笑。你究竟為什么來到這里?為什么寧愿每天四點起來備料?我知道你終歸是不肯說的,于是默默幫你把攤子整理好,你又在感慨:“不容易啊,你們都不容易!”然后又笑:“還是春天好啊,春天的太陽都有香味兒呢!”
有一段時間整治市容市貌,你很長時間沒有出來擺攤兒,再后來我離開了那所學校,離開了北京。每到柳絮飄飛的時節(jié)我總是想起你,也不時與北京的同學打聽你的近況。隨著新時代城市建設的推進,路邊攤兒“退路進店”,你第一個響應號召,把小攤兒搬進店里并掛上了“春天煎餅”的招牌,從只供應早餐到現(xiàn)在的全天供應飯菜,雇了4名勤工儉學的大學生……一個個好消息不斷傳來,我還聽說勤工儉學的大學生每天都會定時將一個個有特殊要求的袋子一一擺在保溫箱里,可你每次都要再叮囑一遍,再看一眼,或許那里少了一份微辣、加烤腸、多放芫荽不放蔥的煎餅……聽到這些,我仿佛看到你翻飛的粗糙的手,聽到你爽朗的溫暖的笑,聞到金黃的煎餅散發(fā)出的五谷香和蔥香……
“還是春天好啊”的感嘆又在我耳邊響起,我似乎明白了,春天的陽光這么溫暖而無私,春天的風這么溫柔而和善,春天的綠色這么執(zhí)著而頑強,讓我們有所思,有所念,讓我們不斷闊步前行。
(指導老師 邵路燕)
簡 評
對普通人的生命心存敬意是該文最打動人的地方。地攤經(jīng)濟,長盛不衰,該文寫一個攤煎餅的阿婆。你一定看到了下面這些優(yōu)點吧:
采用第二人稱對話式,敘述京魯兩地離別的追憶懷念,用春日景色作為載體,讓人思緒飄飛。
細節(jié)碾碎,細到了極致。且看作者細碎寫來的:攤餅,卷菜,涂辣醬、黃醬、番茄醬;不要蔥、要芫荽、多點辣醬、少生菜、一個餅切成兩半,要求五花八門;起床洗漱,擰開水龍頭,捧起冷水抹把臉;紫頭巾、絳紅色紗巾;口頭禪“不容易啊”……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膽小內(nèi)向、不善交際的學生,但他對阿婆卻甚是了解。因為對阿婆其人滿含深情,所以會去觀察、去關注、去聊天、去想象、去懷念,繼而在某一個時間節(jié)點,去寫文章。很多學生情感粗糙甚至略顯麻木,很少關心他人的生命,整日滿心思忖個人的瑣事;寫出來的文章呢,或枯燥乏味,或虛假矯情,難以卒讀。
因為對普通人心存敬意,文中還寫到了如下人物:總是睡過頭的重慶打工妹,巷子里租房兩年的考研的大學生,腿腳不便的孤寡老太太,這些人物讓文章顯得無比真實,從側面豐富了攤煎餅阿婆的形象。
愿“春天煎餅”的招牌高高飄揚,愿心存敬意的寫作生生不息。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