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伊晗
《吶喊》(或譯稱《尖叫》),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的作品。這幅畫是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名作。
畫作通過強烈的顏色對比,曲線和直線的對比,還有人物夸張的失真效果,將主人公恐懼、絕望的情緒蔓延開來,帶給了觀看它的每個人。我們似乎無法完全體會到作者在繪畫時那種對整個世界都失去希望的感覺,不禁要感嘆,到底要多么沮喪,才能畫出如斯作品。
中國作家魯迅有《吶喊》一書,被人們評為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年代中偉大的呼聲。而這幅畫中的吶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沒有發(fā)出真正的聲響,只是將“吶喊”這一抽象的概念作為題目,通過文字和線條形象地表達了出來,觀看者就能感覺到那種精神痛苦,體會到被壓抑得無處可逃的處境。這種無聲的吶喊,才是作者想讓我們感受到的。
《吶喊》是一幅驚世之作。蒙克將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作為他與外界溝通、釋放自身情緒的途徑。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幅畫的時候,畫中央如骷髏一樣的人物形象讓人毛骨悚然。他扭曲變形的身軀和驚恐的眼神不斷地傳達著不安的情緒信息,讓人喘不過氣來。好幾次我在欣賞它的時候,都不得不深呼吸一下再繼續(xù)觀看。正是由于它傳達的這種情緒的強烈,才使得這幅畫給人的印象是那么的深刻。
(指導教師:張 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