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在希臘,有一位名叫阿吉的老人。他靠撿破爛為生,每天都會將垃圾堆里淘來的東西進(jìn)行分類,然后送到垃圾收購站,換些錢來養(yǎng)家。
除了鞋子,阿吉將撿來的東西基本上都送到了垃圾收購站。阿吉學(xué)過修鞋的手藝,他把撿來的鞋子一一修補(bǔ)好,再將它們一雙雙整齊地碼在鞋架上。哪怕那些鞋子已經(jīng)破舊不堪,他仍會不惜一切代價把它們補(bǔ)好。
進(jìn)入阿吉的鞋子倉庫,人們不由心生感嘆:這里簡直是一座“受傷”的鞋子的博物館。倉庫里有運(yùn)動鞋、休閑鞋、正裝皮鞋、小孩子穿的童鞋、老年人穿的棉鞋等各類鞋。阿吉將它們擦洗干凈,再給每只鞋窩里放上樟腦丸,然后將它們一雙一雙地分類放置好。
阿吉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媒體的關(guān)注,多家媒體對這家博物館進(jìn)行了報道。他們驚訝于這樣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在二十年的拾荒歲月里收藏了近兩萬雙“受傷”的鞋子。他們對阿吉如此鐘愛這些破舊不堪的鞋子感到很驚訝。
阿吉告訴他們,“這些鞋子如同被別人丟棄的孩子。我相信,每一雙被丟棄的鞋子里都藏著一個千瘡百孔的靈魂,它們在等待有緣人的‘醫(yī)治和‘拯救。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童年時,我家里很貧窮,時時遭人鄙夷,就如同這些鞋子。我每天拾荒,一看到它們,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想,它們雖然破了、舊了,但它們也曾有光鮮的一面,也曾給它們的主人遮過羞、御過寒,我應(yīng)該給這些為主人做過貢獻(xiàn)的鞋子們應(yīng)有的‘尊嚴(yán)?!?/p>
阿吉的這家博物館逐漸引起了制鞋商的注意,他們紛紛派員工前來參觀,并挑選出自家的品牌鞋,研究它們破損的原因,以便改進(jìn)鞋子的質(zhì)量。為了對阿吉表示感謝,制鞋商給了阿吉一大筆錢,但阿吉把這筆錢全部捐給了窮苦的孩子,自己一分也沒有留。
阿吉說,他不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有多卑微。其實,只要足夠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靈魂的修補(bǔ)師”。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上,本不該有任何一雙鞋子因“受傷”而失去“尊嚴(yán)”,更何況是孩子們呢?
名師點(diǎn)評
愛是偉大的,可以溫暖整個世界。阿吉老人的童年生活雖然很悲慘,但他很善良,擁有一顆悲憫之心。雖然他靠撿拾垃圾為生,但他心里充滿了愛:他不僅建起了一座博物館,還給窮苦的孩子們捐錢??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靈魂的修補(bǔ)師”。用愛溫暖別人,用愛治愈自己,這世間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