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西
摘要:草地貪夜蛾是當前農業(yè)種植領域中的主要害蟲之一,對農作物會產生相當大的危害,而且難以防控,很容易造成作物減產等隱患。因此為保障農業(yè)增產增收,需要加強對草地貪夜蛾的監(jiān)測防治。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草地貪夜蛾的發(fā)生和危害特點,采取相關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以此避免草地貪夜蛾成災,對作物造成嚴重損傷。
關鍵詞:草地貪夜蛾;防范控制;有效措施
草地貪夜蛾是來自于美洲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的一種害蟲,其具有遷移擴散能力較強、暴食危害性大、繁殖能力強的特點,而且防控難度也相對較大,一旦傳入定殖,就會對農業(yè)生產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因此為了避免出現草地貪夜蛾的入侵危害,應當防止害蟲遷移對農作物產生嚴重危害。所以相關種植戶及農業(yè)管理人員需要進一步加強監(jiān)測預警和防控措施的實施,保障糧食安全。
1? 草地貪夜蛾的發(fā)生和危害特點
由于草地貪夜蛾的農業(yè)生態(tài)適應性相對較強,從生物習性角度來說,其發(fā)生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繁殖能力較強。草地貪夜蛾產卵一次可達幾十粒甚至上百粒,不會發(fā)生滯育的情況,同時在條件適宜的環(huán)境下可形成周年繁殖規(guī)律,一年則可發(fā)生多代。
適應范圍廣泛。草地貪夜蛾的生態(tài)型較多,在我國主要有水稻型和玉米型,其中以玉米型居多,對玉米、甘蔗和高粱等作物的危害十分嚴重。
具有較強的抗逆能力。一般情況下,草地貪夜蛾的生存適宜溫度在11~30℃之間,當其處于28℃環(huán)境下,在一月內可繁殖一代,并且能夠出現世代重疊的情況[1]。
除此之外,草地貪夜蛾還具有相對明顯的危害特點,比如具有非常強的破壞性,對作物的生長點產生較大的損傷,通常會取食作物葉片,對莖稈和心葉會產生鉆蛀等情況。以玉米為例,在其苗期階段,草地貪夜蛾的幼蟲會危害玉米心葉,將生長點咬斷。同時也會對玉米幼苗的根基部產生鉆蛀危害,致使其成為枯心苗,最終造成玉米植株死亡,在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全田毀種的后果。當玉米發(fā)育到大喇叭口期時,草地貪夜蛾發(fā)育為高齡幼蟲,會對玉米的葉片造成不規(guī)則的孔洞,致使心葉出現破爛情況,嚴重情況可導致整個玉米植株發(fā)生光禿現象,不利于果穗的生長發(fā)育。在玉米的穗期階段,草地貪夜蛾會躲藏在玉米心葉中,對雄穗產生危害,對玉米花絲進行咬食,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玉米作物的最終產量以及收獲品質[2]。
2? 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措施
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特點,對其進行防控需要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并在生態(tài)控制和農業(yè)防治的基礎上,實施定點監(jiān)測,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防控方法,提高防范控制力度。
2.1? 監(jiān)測預警措施
對于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監(jiān)測,主要是對幼蟲和成蟲的監(jiān)控。其中對于幼蟲采取的檢測預警措施如下:
在作物苗期到灌漿期階段,注重觀察,一般在田間,發(fā)生草地貪夜蛾蟲害具有聚集分布的特點,如果有1株作物受害,往往能夠在附近發(fā)現多株作物受害。
調查幼蟲蟲量。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生物習性,從其幼蟲進入到高齡期,每隔五天開展一次調查,在田間采用適當的取樣方法,如果觀察中發(fā)現存在受害狀況,應當對葉片和心葉以及雄穗、果穗中的幼蟲數量及齡期進行記錄,此外還需觀察草地貪夜蛾的天敵生存情況。
而對于成蟲的監(jiān)測措施有采用自動蟲情測報燈、高空測報燈和性誘監(jiān)測等方式。首先相關人員應選擇適當的光源,比如黑光燈等,通過在傍晚至清晨階段開燈,保障燈管與地面保持1.5m的距離,同時100m不得有高大建筑物遮擋,并要使用大功率的照明光源,從而確保燈具誘蛾的實際效果,有效調查記錄草地貪夜蛾的數量。其次組合探照燈、時間和感光控制器以及鎮(zhèn)流器和殺蟲裝置等,構成高空測報燈監(jiān)測系統(tǒng),布置在田間有利于實現控溫殺蟲,并且在雨天不會發(fā)生斷電情況,每天可按照時段進行自動開關等,能夠設置在樓頂、高臺等開闊位置上。當高空測報燈開啟之后,則可以在每天調查統(tǒng)計誘集的幼蟲種類及數量。最后,相關監(jiān)測人員可以利用干式或者粘蟲式以及桶形誘捕器等,并放置專用的性誘芯,根據其有效性可定期進行更換。比如在玉米的苗期階段,針對其低矮作物的特點,按照三角形布置誘捕器,距離保持50m,且其與田邊距離應大于5m左右。同時在布置誘捕器時要與地面保持1m距離,盡量與作物之間相差20cm。
2.2? 防治措施
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措施有以下幾種方法和要點:
適期開展防治工作。根據草地貪夜蛾的幼蟲危害特點,可以在適期噴灑藥物,盡量在傍晚或者清晨時段進行施藥。并且對于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需要噴灑在不同位置。其中主要包含有玉米的心葉、雄穗以及雌穗等部位。
采用化學防治措施。根據田間草地貪夜蛾的監(jiān)測結果,明確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再按照其生物習慣和生長特性,選擇適當的時期開展防治。通常來說,對于低齡幼蟲的防治,不得采用高毒農藥,以防止傷害到自然天敵,同時還要注重替換和輪換使用殺蟲劑,保障草地貪夜蛾的抗藥性得到延緩。其可采用的農藥有甲維蟲螨腈、乙基多殺菌素等。
生物防控措施。在草地貪夜蛾的卵孵化初期階段,應噴施金龜子綠僵菌、甲氰菊酯或者蘇云金桿菌、甘藍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等生物類農藥,最大限度的降低對環(huán)境和天敵的影響,提高殺蟲效果。
3? 結語
綜上所述,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對農業(yè)生產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充分保障農作物安全,需要了解其發(fā)生和危害特點,以此為依據,開展有效監(jiān)測和防控措施。所以相關人員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幼蟲和成蟲測報監(jiān)測方式,再選擇化學或生物防控措施,適期進行殺蟲處理,保障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希,舒寬義.11種殺蟲劑處理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治效果[J].生物災害科學,2019,42(4):292-296.
[2] 汪文凱.新河鎮(zhèn)草地貪夜蛾發(fā)生情況與防治措施[J].基層農技推廣,2019,7(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