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外貿易是一國或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多年來,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新疆對外貿易發(fā)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進出口、商品結構、貿易伙伴、貿易方式、經濟類型、外貿依存度等六個方面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在國家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大背景下,新疆如能乘勢而上,借助多重利好因素,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必定能使對外貿易迎來更好的發(fā)展前景。
[關鍵詞]中國新疆;對外貿易;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新發(fā)展格局
[中圖分類號]F752.8?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1)04—0066—07
[作者簡介]王麗,女,伊犁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中國新疆對外貿易發(fā)展現狀
全球化背景之下,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無論是瀕臨海洋還是深處內陸,要想獲得更多發(fā)展機會、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綜合實力,就必須融入世界經濟大潮、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就必須開展經濟往來、發(fā)展對外貿易。中國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雖遠離海洋,但對外貿易發(fā)展由來已久,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縱向歷史時間軸來看(見圖1),1995—2019年的25年間,中國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額(柱形圖)雖有起落但整體呈上升態(tài)勢,絕對數量由1995年的119.25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40.9億元,增長了12.76倍。從年增長率(折線圖)來看,總體呈現出比較明顯的波浪式起伏狀態(tài),年均增長率達到15.28%,其中有18個年份年增長率為正值,有7個年份年增長率為負值,漲幅最大的是2003年(77.27%),漲幅最小的是2009年(-38.78%)。
新疆進出口貿易額這些年的起伏波動,與新疆自身經濟實力的漸趨增長、中國加入WTO產生的后續(xù)效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市場的沖擊、新疆本身社會穩(wěn)定局勢引致的國內國際連鎖反應、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對新疆的戰(zhàn)略重視與政策出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落實等等都有一定的關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新疆對外貿易的具體情況,有必要從進出口、商品結構、貿易伙伴、貿易方式、經濟類型、對外貿易依存度等六個方面展開較為詳盡的分析。
(一)出口和進口
如圖2所示,1995—2019年的25年間,新疆出口貿易總體呈上升態(tài)勢,絕對數量從1995年的64.2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50.30億元,增長了18.48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9.19%;相比而言,進口貿易增長幅度不如出口貿易,其絕對數量從1995年的55.05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90.60億元,僅增長了6.05倍,年均增長率也僅為13.15%。從占比來看,1995—2005年出口占比和進口占比基本都在40%—60%的范圍內上下波動,分別呈“W”形和“M”形,整體交錯呈“麻花”狀膠著狀態(tài),之后的2006—2019年兩者的距離拉大,其中出口占比上升到70%以上高位運行,波動呈“M”形,進口占比則下降到30%以下低位運行,波動呈“W”形。這說明,出口和進口在新疆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在前期不分上下,地位交錯,但后期隨著新疆自身工業(yè)化水平的提升,出口不僅在價值量上有了一個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所處地位和重要性凸顯。
(二)商品結構
新疆進出口貿易中(見表1),1995—2005年1的初級產品和工業(yè)制成品價值總額基本都呈增長趨勢,但增長幅度不同,各自占比變化態(tài)勢也不同。出口貿易中,初級產品占比呈下降趨勢,由1995年的50.31%降至2005年的9.81%;工業(yè)制成品占比呈上升趨勢,由1995年的49.69%增至2005年的90.19%。進口貿易中,初級產品占比在16.30%—43.87%之間呈“W”形變化,工業(yè)制成品占比在56.13%—83.70%之間呈“M”形變動。這說明新疆轉型升級的加快和工業(yè)制造能力的提高,一些工業(yè)制成品由“不能生產”轉為“能生產”甚至“大量生產”,由“滿足內需”到“出口他需”;同時,對國外一些能源原材料初級產品和器械類工業(yè)制成品的需求也有所變動。
按商品進出口金額進行的統(tǒng)計來看(見表2),1995—2018年,新疆出口商品中排名靠前的主要是鞋類、番茄醬以及棉機織物等,個別年份是電視機;進口商品中排名靠前的主要是鋼材、原油、肥料等,個別年份是成品油、器械、牛皮革及馬皮革。由此可以看出,新疆出口的主要是自身具有明顯資源優(yōu)勢的特色農產品加工而成的輕工業(yè)制品,進口的大都是新疆工業(yè)化發(fā)展大量消耗的能源資源產品。這是由新疆自身的資源稟賦、所處的工業(yè)化發(fā)展階段以及與貿易伙伴的互補性所決定的。
(三)貿易伙伴
從1998—2018年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新疆對外貿易所覆蓋的區(qū)域,是地球上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以及大洋洲,其中尤以對亞洲的貿易額最多。1
從國別來看,1998—2018年的21年間,新疆對外貿易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qū),貿易對象多元化勢頭明顯,其中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聯邦)、美國、韓國、意大利、巴基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曾在不同年份排名前五位,而尤以對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的進出口貿易額穩(wěn)居榜首,可以說是中國新疆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新疆對哈薩克斯坦的進出口貿易額也經過了一個爬坡式的波動發(fā)展過程(如圖3所示),最低時為1998年的48820萬美元,最高時達到2013年的1225493萬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0.54%;出口額波動情況與此類似,但年均增長率稍高,達到了34.06%;進口額則呈“幾”字形變動,最低值為1998年的32801萬美元,最高值為2012年的402795萬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6.36%,波動幅度相對較小。
(四)貿易方式2
從貿易方式來看,1995年以來的20多年間,一般貿易和邊境貿易占據了新疆對外貿易總額的九成左右,是主要的貿易方式,但在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中,兩者呈現出不同的變化態(tài)勢。
新疆出口貿易中(見圖4),1995—2018年的24年間,一般貿易額整體呈上升態(tài)勢,數量上由1995年的4455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442079萬美元,絕對增長了8.92倍,年均增長率為19.59%;邊境貿易額的增長態(tài)勢要強于一般貿易,其從1995年的27562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168189萬美元,絕對增長了41.38倍,年均增長率達32.13%。從各自占比來看,一般貿易占比先是經過了一個緩慢下降的過程,而后是一定范圍內的波浪式浮動,最后是2018年的小幅上翹,占比最高是在1995年(57.95%),最低是在2008年(15.04%);邊境貿易占比則呈波浪式爬升態(tài)勢,最低值是在2001年(27.55%),最高值是在2008年(81.71%)。這說明,相對于一般貿易,邊境貿易在新疆出口貿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步上升。
新疆進口貿易中(見圖5),一般貿易額由1995年的1764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73596萬美元,絕對增長了14.51倍,年均增長率達到21.06%,總體上升趨勢明顯;邊境貿易額則呈現先較快上升而后快速下降的態(tài)勢,數量上由1995年的41888萬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最高點408382萬美元而后又下降到2018年的37598萬美元,年均增長率僅為7.85%。但從所占比重來看,邊境貿易占比保持了20年較長時間的高位運行,直到2014年、2015年才出現斷崖式下跌,之后的三年低位運行,2017年向下突破10%;一般貿易占比則保持了20年較長時間的低位運行,直至2014、2015年飛躍式攀升,之后三年高位運行,2017年達到最高位76.64%。至此,一般貿易占比與邊境貿易占比完成了角色上的互換,一般貿易超越邊境貿易開始在新疆進口貿易中承擔更多的份額。
(五)經濟類型1
從經濟類型來看(見圖6),1999—2018年的20年間,新疆進出口貿易中,國有經濟占比下降趨勢明顯,從最初的80%以上降至后來的20%以下;集體經濟占比在經過一個“M”形的小高位發(fā)展之后一直處于低位運行狀態(tài),2003年21.61%為最高,2013年0.42%為最低;私營經濟占比上升態(tài)勢明顯,由1999年的0.21%上升到2016年的85.98%,而后又回落到2018年的79.11%;三資企業(yè)所占比重一直比較低,由1999年的7.99%下降到2018年的0.83%,亦呈下降趨勢;其他類型所占比重則多保持在0.05%以下,相對比較平穩(wěn)。以上分析說明,國有經濟和私營經濟這兩種經濟類型占據了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額的九成以上,是主要的組成部分,而集體經濟、三資企業(yè)、其他經濟類型占據的份額相對較小,不到一成;而且隨著國有經濟深化改革的推進,其主業(yè)逐漸集中到一些關鍵性、戰(zhàn)略性產業(yè)當中,這就給私營經濟發(fā)展對外貿易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部分地促使其增長勢頭強勁,漸成外貿主力軍。以2018年為例,新疆進出口貿易額中,來自國有經濟的有391312萬美元,占比19.52%,來自私營經濟的有1586213萬美元,占比達79.11%,后者是前者的4.05 倍之多。
(六)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也稱對外貿易系數,指的是一國對外貿易總額在該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2據此推及到某一地區(qū),可以得出,新疆對外貿易依存度=(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額/地區(qū)生產總值)×100%,新疆出口依存度=(新疆出口貿易額/地區(qū)生產總值)×100%,新疆進口依存度=(新疆進口貿易額/地區(qū)生產總值)×100%。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國或地區(qū)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以及開放水平的高低。1995—2019年的25年間,新疆對外貿易依存度在9%—40%之間呈“人”字形大起大落態(tài)勢,其中2001年最低,為9.83%,2008年最高,為36.99%;出口依存度變化態(tài)勢形同對外貿易依存度,但基本是在5%—35%之間波動;進口依存度則在10% 以下波浪式下降,波動幅度較小。(見圖7)總的來看,在1995—2019年這個時間段內,因為種種原因,中國新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時高時低(中間的年份高,兩端的年份低),而新疆市場對外的開放程度相對比較低。
二、中國新疆對外貿易發(fā)展利好
(一)不可多得的農業(yè)資源稟賦
中國新疆擁有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氣候干燥少雨、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1,所產農作物及其制品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有著不可多得的經濟價值。其中尤以經濟作物棉花和番茄的種植、加工和出口帶來的經濟價值居多,有著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新疆在播種、生產、采收等方面機械化、智能化、科學化水平的提高,農作物的單產和品質顯著提升。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與智能化的生產過程相結合,造就了中國新疆優(yōu)質的農業(yè)資源,再加上日益提升的初級產品深加工能力,農產品的附加值得以大幅提升,出口創(chuàng)匯能力顯著增強,以致在新疆出口貿易中占據一席之地。以2018年為例,新疆主要出口商品中,鞋類出口,金額195962萬美元,排名第一位;番茄醬出口53萬噸,金額37935萬美元,排名第二位;棉機織物出口3749萬米,金額5487萬美元,排名第三位;棉紗4304噸,金額1645萬美元,排名第四位。
(二)得天獨厚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
中國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有著5600多公里的綿長邊境線,與八個周邊國家接壤,對外開放口岸眾多,是中國向西開放的戰(zhàn)略要地,地緣區(qū)位優(yōu)勢顯著。明顯的區(qū)位優(yōu)勢加上日益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網絡等基礎設施,為新疆發(fā)展對外貿易提供了優(yōu)良的基礎條件。其中,陸路貿易相對海路貿易,因具有運輸里程少、流通時間短、交易成本低的優(yōu)點,受到中外企業(yè)的青睞,因此作為陸路貿易重要通道的口岸,能在國際貿易中發(fā)揮聯通內外的重要節(jié)點作用,特別是由此通行的中歐班列已然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載體和運輸方式。同時,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新疆也在積極推動口岸經濟帶建設,比如,以優(yōu)惠政策吸引外貿企業(yè)落戶,大力發(fā)展進出口商品加工業(yè)、開發(fā)邊境跨境特色旅游、深化傳統(tǒng)邊民互市貿易、拓展便利化電子商務等外向型經濟[1],力爭將西北邊陲打造成絲路門戶,化通道經濟為落地經濟、口岸經濟和區(qū)域經濟,以助力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
(三)強勁有力的國家戰(zhàn)略重視
新疆是中國的西北門戶和戰(zhàn)略屏障,國家歷來十分重視新疆的建設與發(fā)展,主動將其納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當中。無論是2000年包括新疆在內的“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部署實施與持續(xù)推進,還是2010年、2014年、2020年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抑或是2015年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fā)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和行動》中對新疆的定位[2],都是國家對新疆的建設與發(fā)展給予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和大力支持的生動體現。實踐也一再證明,國家戰(zhàn)略層面對新疆的接續(xù)重視,勢必意味著相應配套政策的陸續(xù)出臺、人力物力財力等多元扶持的接力,這無論是對新疆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經濟社會發(fā)展、民生改善,抑或是對外貿易的擴大升級與提質增效都是重大的利好。
(四)相對穩(wěn)定的邊疆內外環(huán)境
政治是經濟的保障,穩(wěn)定是發(fā)展的前提。內外環(huán)境的安全穩(wěn)定與否直接影響對外貿易發(fā)展得好壞。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之下,有19省市對口援建新疆的縱深推進,有自治區(qū)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有新疆各族兒女的砥礪奮斗,新疆社會總體呈現出穩(wěn)定祥和的良好局面,這種局面對安定人心、保護產權、吸引投資、促進消費乃至發(fā)展對外貿易都非常有利。此外,中國政府始終重視、發(fā)展、深化和夯實周邊友好,無論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1(2012)、“親、誠、惠、容”2(2013)、“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3(2014)等周邊外交理念的提出,還是上合組織、亞信峰會、國家間高層互訪等多邊或雙邊合作機制的有效推動,再到“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切實開展,無一不是中國政府將周邊外交擺在重要戰(zhàn)略位置,奉行多邊主義、共謀發(fā)展的典型體現。而以上種種,確實增強了彼此間的相互信任和利益粘性,確實使得新疆周邊局勢呈現整體向好的穩(wěn)定局面,這些都為新疆對外貿易的持續(xù)向好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20多年來,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新疆對外貿易雖有波動但仍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其中,出口貿易相對進口貿易上升態(tài)勢明顯;優(yōu)勢農業(yè)制成品出口多,能源資源產品進口多;貿易伙伴更加多元,傳統(tǒng)市場繼續(xù)領跑;邊境貿易和一般貿易仍占主位,但在進出口占比中各有變動;兩大主力之私營經濟占比上升,國有經濟占比下降;對外貿易依存度時高時低,市場開放程度不大。相信,在此基礎之上,憑借農業(yè)資源稟賦、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國家戰(zhàn)略重視、良好內外環(huán)境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存在并持續(xù)發(fā)揮作用,新疆對外貿易將繼續(xù)向好發(fā)展。但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和不利因素仍需防范和克服,如周邊國際環(huán)境的復雜性、大國力量的地緣博弈、新冠疫情持續(xù)對世界經濟的沖擊等等,都可能深度影響國際貿易運輸的暢通性和可達性,降低國際市場的吸納能力,制約新疆對外貿易的順利開展。不過,在中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背景下,有各方的通力合作,新時代社會主義新疆的對外貿易必定會迎來更好的發(fā)展前景。
注釋:
文中特別是圖1—圖7所涉新疆對外貿易有關數據或資料,均來自《新疆統(tǒng)計年鑒》《中國統(tǒng)計年鑒》,或根據其中數據計算、整理得出。
參考文獻:
[1]本報新疆采訪組.奔跑在開放前沿——新疆全面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對外開放紀實[N].經濟日報,2020-9-22(4).
[2]新華社.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和行動[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328/c1004-26764666.html,2015-3-28.
責任編輯:彭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