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軍 姚選民 劉解龍
【關鍵詞】反貧困理論? 中國特色? 脫貧攻堅? 習近平
【中圖分類號】D08?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3.014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立足我國國情,把握減貧規(guī)律,出臺一系列超常規(guī)政策舉措,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盵1]他從七個方面展開了闡述,并強調:“這些重要經驗和認識,是我國脫貧攻堅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盵2]這些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指向明確,意義重大。如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推進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3]是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重要標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4]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標志一樣,這一講話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光輝文獻。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形成的主要依據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形成依據與要求都是極其嚴格的,完全不同于學術研究側重于各自之思想體系與邏輯結構的局限特點。在此意義上講,對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之主要依據進行深入的學理探討,必將助力于更好理解這一理論形成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科學性。
其一,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基于實踐而形成并得到了實踐檢驗。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從實踐邏輯的角度,對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形成進行了全面分析。事實勝于雄辯,縱觀古今中外,還沒有哪個國家和民族像當代中國一樣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里有效實現幾億人口大規(guī)模擺脫絕對貧困,這無疑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從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角度來看,中國脫貧攻堅不是小國實踐,而是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實踐;脫貧攻堅成效既不是個別的成效,也不是部分的成效,而是大國的成效,是整體的成效。中國脫貧攻堅成效越顯著,就越能夠說明指導脫貧攻堅成效的理論、方針、政策、措施等具有巨大的創(chuàng)新性與廣泛的科學性。
其二,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基于歷史發(fā)展而展開并得到了歷史檢驗。這個講話從歷史邏輯的角度,對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形成依據進行了深刻分析與概括。貧困是人類文明發(fā)展演進過程中如影隨形的頑疾,擺脫貧困是人類歷史上的恒久話題。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使中華民族走在世界反貧困斗爭的前列,為世界反貧困斗爭的最終勝利積累了中國經驗、貢獻了中國方案。我國的脫貧攻堅不是短時間的實踐和局部的實踐,而是長期的實踐和全面的實踐。越是長時間,越是大范圍,這個實踐就越具有真實性與可靠性,避免了偶然性與個別性。由這個偉大實踐而產生的理論就越能夠經受時間的檢驗,彰顯其成長的歷史性。
其三,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并具有自洽性。這個講話從理論體系的角度,對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形成和結構體系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中國特色反貧困的實踐和成效,不是僅僅由政策、措施等具體的或個別的原因所能夠解釋得了的,而是只有通過整體的和系統(tǒng)的,由理論、政策、制度、工作等方面組成的綜合機制的共同創(chuàng)新與協(xié)同作用,才有可能達到預期實踐目的。這亦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邏輯。在某種意義上講,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意味著中華民族走出了一條以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為指導的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其宏觀層面之內涵是對本國國情和減貧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而其體制機制層面之內涵則包括系列政策舉措的超常規(guī)性以及制度體系的系統(tǒng)性有效性等。[5]
其四,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基于嚴謹邏輯建立并實現了實踐邏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相統(tǒng)一。僅僅依靠實踐,并不能證明某種理論正確與否,理論有自身的范式與邏輯,只有將廣泛的實踐行為與顯著的實踐成效總結上升到理論形態(tài),才能充分彰顯中國脫貧攻堅實踐的全方位或立體性的創(chuàng)新成就。中國卓有成效的反貧困實踐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人間奇跡,充分彰顯了事實勝于雄辯的實踐邏輯。中國持之以恒的反貧困實踐解決了一道人類發(fā)展歷史上的巨大難題,彰顯了經得住時間檢驗的歷史邏輯。中國獨具特色的反貧困實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彰顯動機與行為體現事物本質與規(guī)律的理論邏輯。這些邏輯構成了一個具有內在緊密聯系和產生強大功能的“三位一體”結構,實現了實踐邏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相統(tǒng)一,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邏輯基礎與邏輯力量。
其五,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基于人類普遍訴求確立起來并體現了中國特色與世界意義相統(tǒng)一。實踐成效與具體數據最能說服人,亦是最好的標準。依照世界銀行的國際貧困線標準,中國擺脫貧困的人口數量占到了全世界脫貧人口總數的七成以上。中國不僅脫貧人口數量大,而且脫貧速度快。在外部情勢變動不居的情況下,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擾等,我們不僅高質量完成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而且將脫貧時間大大提前了10年。中國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為世界反貧困斗爭提供了中國樣本,我們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做世界減貧事業(yè)的有力推動者,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6]這一亙古未有的人間奇跡必將對國際社會的減貧事業(yè)產生強大的示范效應和激勵力量。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的偉大理論必將走向世界,成為人類反貧困理論中最為精彩的篇章。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科學體系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志,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現?!盵7]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有自身的鮮明特點:一要體現民族性和繼承性,二要體現時代性和原創(chuàng)性,三要體現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這個成績,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8]國際社會期望更多更好地學習借鑒反貧困的中國智慧、中國經驗。體現中國智慧、中國經驗的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與造福世界的寬廣空間,其科學體系與核心要義業(yè)已基本成型。
其一,核心要義完整。習近平總書記從邏輯體系的角度對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形成進行嚴謹論證,構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邏輯基本結構。從具體內容來看,第一,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獨特政治品質。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鮮明價值追求。第三,堅持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制度優(yōu)勢。第四,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用發(fā)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我們始終強調,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獨特方法論。第五,堅持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實踐主體動力。第六,堅持弘揚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美德,營造全社會扶危濟困的濃厚氛圍。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文化密碼。第七,堅持求真務實、較真碰硬,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這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實踐成效評價的主要標準。[9]這“七個堅持”就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總綱或核心要義。
其二,基本方略科學。新時代反貧困理論的基本方略是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方略,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制勝法寶或“秘密”武器,是馬克思主義在扶貧減貧領域的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遵循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面對新矛盾新問題大膽闖、大膽試的創(chuàng)新勇氣,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不懈探索,對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遠大追求。[10]基本方略主要包括五個層面或步驟:一是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解決“扶持誰”的問題。二是加強領導、建強隊伍,解決“誰來扶”的問題。三是區(qū)分類別、靶向施策,解決“怎么扶”的問題。四是嚴格標準、有序退出,解決“如何退”的問題。五是跟蹤監(jiān)測、防止返貧,解決“如何穩(wěn)”的問題。[11]事實充分證明,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制勝法寶。
其三,世界意義明顯。新時代我國反貧困偉大實踐,不僅實現了我國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而且為人類減貧探索了新的路徑。中國在脫貧攻堅實踐取得的成功經驗,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使人類反貧困思路之內涵和外延得到巨大拓展。新時代的反貧困理論具有世界意義,其理論普遍性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二要把減貧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三要用發(fā)展的辦法消除貧困;四要立足實際推進減貧進程;五要發(fā)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六要匯聚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12]中國取得脫貧攻堅戰(zhàn)勝利、消除絕對貧困的成功經驗,在理論層面上形成了對人類減貧規(guī)律的新認識,極大發(fā)展了當前的人類反貧困理論,而在實踐層面上不僅大大提振了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消除絕對貧困頑疾的信心和勇氣,而且亦為這些國家形成適合本國國情之反貧困道路提供了現實樣本或鏡鑒,并讓其看到了解決全球化時代國家治理難題的勝利曙光和光明前景。[13]
顯然,上述成功經驗或認識,來之不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反貧困偉大實踐的理性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在反貧困領域的中國化最新成果。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充分體現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特點,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成熟的標志,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現。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重大意義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但凡偉大的實踐,既創(chuàng)造偉大的成就,產生偉大的影響,又必定催生偉大的理論。這是實踐與理論辯證關系的生動展現。
其一,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六大鮮明特征。第一,它是大國的反貧困理論,不是小國的反貧困理論。第二,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理論,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反貧困理論,是一個工業(yè)化進程中社會主義大國的反貧困理論,不是抽象意義上的反貧困理論。第三,它是被長期實踐證明了的反貧困理論,不是偶然取得成效的反貧困理論。第四,它是被廣泛的和巨大的成效證明了的反貧困理論,不是被個別的和一般的實踐成效證明的反貧困理論。第五,它是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構成的理論支撐體系。第六,它是在世界上贏得廣泛稱贊和產生了巨大影響的理論,不是自彈自唱的理論。這些鮮明特點決定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堅實基礎、時代價值與強大生命力。
其二,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重大理論意義。在總體上,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是在中國持續(xù)反貧困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形成的,也是在世界各國共同探索治國難題過程中形成的,它深刻、科學、系統(tǒng)地回答了在尚未完成工業(yè)化發(fā)展的中國如何大規(guī)模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難題,怎樣在精準理念與方法指導下,構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系統(tǒng)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系列問題。這個理論在性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而不是其他性質的反貧困理論;在形態(tài)上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fā)展,而不是別的理論和別的國家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重大理論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功能上能夠指導中國特色反貧困實踐,同時也是人類反貧困理論獨具特色的重要成果,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
其三,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重大現實意義?,F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充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需要。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等綱領性文獻為代表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則”,包括“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等綱要內容,構成其“四梁八柱”。此后提出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等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分則”,是“總則”在社會各領域的內涵拓展和貫徹落實。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不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中國反貧困偉大實踐所結出的碩果,更是呼喚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作為其實踐之旗幟和理論之標識。另一方面,是推動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研究的需要。坊間流傳一種“說法”:反貧困實踐在中國,反貧困理論卻在西方。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讓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華民族消除了絕對貧困,進入了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階段,讓《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中預定的減貧目標整整提前了10年實現。這是何等偉大之彪炳史冊的反貧困成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為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和邁克爾·克雷默,獲獎理由竟是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中國反貧困偉大實踐不圖虛名,但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中國對世界反貧困理論的貢獻何在?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tǒng)完備,還需要進一步根據理論體系構建的內涵、特點與要求,卓有成效地做好理論研究與學理闡釋工作。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提出,既符合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符合理論形成的規(guī)律,同時也等于明確了大力加強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研究的時代使命與緊迫任務。要讓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在世界上真正全面展現自身的貢獻與影響,必須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進行總結提升,創(chuàng)造出與脫貧攻堅實踐成就影響相當的理論體系,讓我國的反貧困理論同反貧困成就一樣獲得世界公認并繼續(xù)造福人類。
湯建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湖南工商大學廉政智庫特聘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黨史。主要著作有《市場經濟體制創(chuàng)新論——關于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chuàng)新的研究》《黨內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辦》《不朽的精神》等。姚選民,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劉解龍,長沙理工大學二級教授。
注釋
[1][2]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12、19頁。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66~372頁。
[4]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求是》,2021年第5期。
[5][6][8][9]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12、9、9、12~14頁。
[7]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頁。
[10][11][12][13]《人類減貧的中國實施》,《人民日報》,2021年4月7日,第9版。
責 編/張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