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末至民國宜紅茶外銷區(qū)域初探

      2021-09-17 07:20:12黃祥深
      銅仁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外銷工夫宜昌

      黃祥深

      【歷史文化】

      清末至民國宜紅茶外銷區(qū)域初探

      黃祥深

      (三峽大學 民族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清至民國宜紅茶的外銷路線在不同時期有所變更,而通過長江水運運至沿海港口則是最主要的運輸路線。由此,宜紅茶分別從江漢關、上海關或國內其他關口出口到世界各地。在清末至一戰(zhàn)結束前,據(jù)江漢關檔案資料記載,宜紅茶運銷世界10個國家或地區(qū),而由上海關出口的中國工夫紅茶,達到了26個國家或地區(qū),宜紅茶因屬于工夫紅茶的一種,也可能外銷這些區(qū)域,從抗戰(zhàn)開始至1949年前,中國工夫紅茶出口國家或地區(qū)增加到43個,由此可以推斷宜紅茶外銷區(qū)域的范圍。

      宜紅茶; 外銷區(qū)域; 工夫紅茶

      宜昌位于中國中緯度地區(qū),自然地理條件優(yōu)越,水熱充沛,非常適宜茶葉的生長。早在唐朝,宜昌及其附近區(qū)域就已大量產出茶葉,品質尚佳,被稱之為“彝陵茶”。隨著世界新航路的開辟,在1610年,中國茶葉既已輸入歐洲[1],茶葉廣受歐洲上層社會的歡迎,成為歐洲上層人士引以為傲的飲品。飲茶逐漸成為西方民眾的一種喜好,隨之中國茶葉大量進入歐洲市場。1728年,清朝與俄國簽訂《恰克圖條約》,恰克圖成為中俄商品交換的重要城鎮(zhèn),兩湖茶葉也大量通過恰克圖運往俄國。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被迫對西方殖民國家開放通商口岸,中國逐漸被卷入世界市場,茶葉作為世界性貿易商品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中國茶葉開始大規(guī)模出口世界各地,宜昌及其附近區(qū)域所產的紅茶成為著名的外銷茶葉。1876年,宜昌被迫開埠,西方殖民國家開始深入到宜昌等地掠奪工業(yè)原料和土特產品,宜昌的土特產品進入世界市場流通,宜昌及其附近地區(qū)所產的紅茶也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加工、運銷世界各地,并以高品質受到世人認可,故有“以宜昌茶之名馳于海外”[2]之說,成為中國著名的外銷紅茶。

      關于“宜紅茶”的產區(qū)和運銷路線學術界已有探討①,但宜紅茶到底外銷至何方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學術界盛傳宜紅茶行銷歐洲各地的說法,具體外銷至歐洲哪些國家或地區(qū),至今未能得到解答。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宜紅茶外銷的影響,有必要對宜紅茶的運銷區(qū)域進行探討。筆者根據(jù)舊海關資料《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和《海關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的記載,作一推論,期待學術界能夠繼續(xù)關注宜紅茶的研究,敬請方家指正。

      一、宜紅茶的外銷路線

      為了能更加準確地探討宜紅茶的外銷區(qū)域,有必要先梳理宜紅茶的外銷路線。由于舊海關資料里只有“宜昌茶”“宜昌紅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沒有明確的“宜紅茶”記載,這給今人的研究造成了不小障礙。在1908年的《宜昌關年報》中有這樣記載:“倫敦仍有宜昌茶之名目。”[2]而同樣在宜昌關資料中,“宜昌茶”與著名的外銷紅茶“寧州茶”并言[3],由此推斷“宜昌茶”應是紅茶。在1911年的舊海關江漢關的統(tǒng)計資料里,“宜昌紅茶”與湖北紅茶、湖南紅茶、安化紅茶并列[4],顯然這里的“宜昌”指的是宜昌地區(qū),因為宜昌紅茶與湖北其他地區(qū)的紅茶制法、質量和來源有所不同,故而分開統(tǒng)計。從清至民國宜紅茶的產區(qū)來考慮,當時的宜紅茶產區(qū)主要位于今天宜昌市的宜都、長陽、五峰;恩施地區(qū);湖南的石門及其附近等地。由此看來,宜昌附近所產的紅茶就是宜紅茶,舊海關資料里的“宜昌茶”和“宜昌紅茶”當指宜紅茶,除此之外,當時的宜昌并未有其他名號的紅茶。但需要指出的是宜紅茶并非全部從江漢關報關出口,大多數(shù)宜紅茶是從上海關或是其他海關出口,這與宜昌關的設置和宜紅茶的運銷路線有關。

      1876年,宜昌被迫開埠后,成為長江沿岸對外通商的口岸,西方殖民者控制的舊中國海關,也在宜昌設立了“宜昌關”,主要負責查驗進出口貨物、征收進出口關稅、轉口稅等[5]1。宜昌關的外設機構包括彝分關(1877年設立)、宜都大查關(1896年設立)、董市大正關(1896年設立)等10個分關、分卡或分所[5]13,這些外設機構都靠近宜紅茶產茶區(qū)。但由于宜紅茶通過水運可以直達漢口,“運往外洋銷售”[6]13,“且無陸路盤運之難”[7],不需要在宜昌關報關出口,以致個別年份“茶葉一項名色竟至闕如”[7],所以在宜昌關的統(tǒng)計資料里,鮮見有紅茶出口的記載。若運銷茶葉的民船需要在宜昌關轉換輪船,則就可能在宜昌關的統(tǒng)計資料里顯示出來。如資料記載1904年宜昌關出口紅茶9擔,1905年出口10擔,1906年出口4擔,1907年出口3擔,1908年出口10擔,1909年出口5擔,1910年出口10擔,1911年出口7擔,1912年出口8擔[8],1914年出口4擔,1915年出口1擔,[9]1917年出口3擔[10]。僅有的這些統(tǒng)計資料,反映出直接從宜昌關出口或轉運國內其它港口的紅茶數(shù)量非常少,且未標注這些茶葉出口去向,也就對宜紅茶外銷區(qū)域無法求證了。宜昌關的統(tǒng)計資料之所以鮮見宜紅茶出口,還與其運銷路線有關。

      經過學者們的調查和相關資料的記載,目前對于宜紅茶的外銷路線已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第一,依托長江及其支流水道運至漢口、上海出口。清末民初時恩施地區(qū)和五峰、長陽等地交通十分不便,生產的宜紅茶只能通過騾馬馱運或人工背運的方式,將茶葉通過小船運至宜都清江碼頭,在此更換大船進入長江水道直達漢口。在漢口,經過精制加工后,有兩條途徑外銷,一是沿著漢江北上,再通過陸路運至俄國;二是在漢口繼續(xù)沿著長江東下,通過海運行銷國外或轉運國內其他港口。也可以將茶葉從宜都直接運往上海,再報關外銷。依托長江水運是宜昌及其附近地區(qū)生產的紅茶外銷的主要線路。這部分紅茶的外銷數(shù)量主要是在江漢關、上海關留下記錄。

      而恩施生產的紅茶,如鶴峰所產紅茶由陸路經長陽,再由民船運至宜都轉運漢口[6]14,但由于此線陸路距離長達700余里,十分不便,故有一部分茶葉經湖南石門縣,順渫水至洞庭湖入長江,從漢口、上海外銷,這也是一條主要運輸路線,尤其是在清末時期,茶商盧次倫在石門建立泰和合茶號加工茶葉,臨近石門的茶區(qū)將大量茶葉運至石門,經過初加工或精制加工后沿著渫水至洞庭湖。若經此線路外銷,宜紅茶可能在江漢關、上海關留下記錄。當然也可能在岳陽的岳州關留下記錄,但在岳州關只有黑茶、綠茶、茶梗的記載,未明確茶葉來自何方,如此,難以對此展開討論。

      第二,抗戰(zhàn)時期宜紅茶輾轉至廣州外銷。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寇侵占上海封鎖長江口,尤其是武漢失陷,通過長江水運外銷的路線徹底中斷。宜紅茶無法從漢口、上海出口,只能南下運至廣州。又由于南京政府為了集中力量抗戰(zhàn),實行戰(zhàn)時統(tǒng)制經濟政策,將茶葉列入統(tǒng)購統(tǒng)銷商品,所有外銷茶葉統(tǒng)一由財政部下屬的中國茶葉公司(下稱中茶公司)經營,因而影響了舊海關的資料統(tǒng)計。

      第三,經西南、西北馱運出口。廣州淪陷后,宜紅茶南下經廣州外銷的路線也被破壞,經中茶公司組織協(xié)調,外銷茶從西南、西北轉運出口。為此,中茶公司不得不另辟紅茶出口路線,試圖從云南經越南、緬甸外銷,但此線路由于運輸十分困難,難以滿足外銷茶運輸?shù)男枰?。而經蘭州西行,通過河西走廊運至新疆,再轉運蘇聯(lián)的外銷茶,主要是用于償還蘇聯(lián)的貸款,換取抗戰(zhàn)的物資。

      綜合上述宜紅茶的運銷路線,要弄清楚宜紅茶的外銷區(qū)域并非易事,這不僅與外銷路線有關聯(lián),也受政府經濟政策的影響。筆者根據(jù)掌握的資料進行初步的分析探討。

      二、清末至民國初年宜紅茶的外銷區(qū)域

      根據(jù)1878年至1917年舊海關不完全的統(tǒng)計資料,筆者將宜紅茶經江漢關轉運境外的數(shù)量和區(qū)域整理成表1。由于在表1所列年份中,江漢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詳細注明了過關茶葉的來源和去向,這為我們了解宜紅茶的外銷區(qū)域提供了便利。

      表1 1878—1917年宜紅茶外銷區(qū)域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單位:擔)②

      從表1數(shù)據(jù)可得,在1878至1917年的40年時間里,有詳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年份只有8年,其他年份未明確標示茶葉去向,也就無從了解。在這8年時間里,宜紅茶直接出口的國家或地區(qū)達10個,還有一些年份外銷至不明國家或地區(qū)。除香港地區(qū)外,英國、俄國、法國、丹麥、烏克蘭均屬于歐洲國家,而海參崴、莫斯科、阿揚、尼古拉士克都地處俄國,海參崴、阿楊是著名的海港城市,尼古拉士克是遠東地區(qū)重要的物資轉運地。敖德薩位于黑海沿岸,今屬烏克蘭。從宜紅茶外銷的地區(qū)可見,此時期宜紅茶主要是經海運而非陸運。

      由此可見,1911年,宜紅茶經江漢關的外銷區(qū)域達到7個國家或地區(qū),而有些年份只外銷1個國家,顯然,在紅茶外銷初期,銷售的區(qū)域尚未穩(wěn)定,還處在開拓市場的階段。宜紅茶在各國外銷的數(shù)量差距甚大,外銷數(shù)量最多的是英國,常年進口宜紅茶,直到一戰(zhàn)爆發(fā),運輸中斷。緊隨其后的是尼古拉士克和海參崴,相對來說較為穩(wěn)定,但個別年份進口數(shù)量差距較大。莫斯科和德國的數(shù)量更少,分別只有兩年直接進口了宜紅茶。其余地區(qū)則進口宜紅茶的數(shù)量更少,只是個別年份進口了少量宜紅茶。

      根據(jù)宜昌關及江漢關的統(tǒng)計資料,筆者整理出表2。從表2可見,幾乎與表1在同一時間段,宜紅茶還從上海關外銷或經上海關運往中國其他港口。因為這部分宜紅茶經宜昌關之后,還要二次過關,并非直接出口,所以這部分統(tǒng)計資料未詳細標注外銷地區(qū),也導致我們無法追蹤它們的去向。

      表2 1878—1919年宜昌運往上?;驀鴥绕渌劭诘募t茶數(shù)量(單位:擔)③

      綜合表1和表2,在1878—1919年期間,宜紅茶經江漢關外銷的有13370余擔,而運往上海關的則有15966余擔,超過江漢關2596擔。這表明宜紅茶遠不止出口至表1所示的國家或地區(qū),還應該外銷到世界其他地區(qū)。從上海關外銷的紅茶來自全國各地,統(tǒng)計資料中未標明是來自哪里的紅茶,也未標明紅茶的稱呼,故目前仍難以從上海關統(tǒng)計資料中準確判斷宜紅茶的外銷地區(qū),只能從上海關出口的紅茶中類推。上海關的統(tǒng)計資料里,有“工夫紅茶”的外銷區(qū)域,這給了我們一點希望,因為宜紅茶也屬于“工夫紅茶”,而宜紅茶運至上海出口不論是從表2,還是從上海發(fā)行的報紙都可以得到證明。在上海版的《申報》里專辟有“茶市”一欄,專門登載在上海交易的茶葉情況,在這些記載里不乏有宜昌茶交易情況。筆者列舉數(shù)例,如1915年7月10日登“錦隆洋行買宜昌、二五、湘茶五百五十四箱”;1916年8月1日登“惠利洋行買宜昌、湘茶五百八十箱,價二十八兩二錢五分”,類似的記載一直延續(xù)到1930年代,如1929年5月14日登出“宜昌紅茶已開秤”的新聞;1931年2月1日登載“祁、寧、宜昌等路紅茶,英莊怡和、協(xié)和、天祥、杜德等行均略有進買”;1936年7月16日登載“宜昌紅茶,近來頗有裝運來滬銷售”。所以,從上海關記載的工夫紅茶出口數(shù)據(jù)可以窺見宜紅茶外銷的情形。筆者根據(jù)上海關工夫紅茶外銷數(shù)量和區(qū)域,制成表3和表4。

      表3 1878—1902年上海關外銷的工夫紅茶區(qū)域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單位:擔)④

      (續(xù))表3 1878—1902年上海關外銷的工夫紅茶區(qū)域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單位:擔)④

      表4 1903—1919年上海關外銷的工夫紅茶區(qū)域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單位:擔)⑤

      (續(xù))表4 1903—1919年上海關外銷的工夫紅茶區(qū)域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單位:擔)⑤

      綜合表3和表4數(shù)據(jù)可見,上海關向35個國家或地區(qū)出口了工夫紅茶,還有一些不明確的國家和地區(qū)。這35個國家或地區(qū)遍布除了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州,分布如下:亞洲——香港地區(qū)、臺灣地區(qū)、新加坡、印度、爪哇、錫蘭、土耳其、波斯(伊朗)、朝鮮半島、菲律賓、越南;歐洲——羅馬尼亞、瑞典、英國、挪威、丹麥、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意大利、奧地利、瑞士、俄國、馬耳他;非洲——埃及、阿爾及利亞、南非洲;北美洲——加拿大、美國、英屬北美;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洲——巴西、其他地區(qū)。在這些國家或地區(qū)中,進口中國工夫紅茶數(shù)量最多的仍是英國,其后是俄國、美國。

      在不同年份,工夫紅茶外銷的國家或地區(qū)數(shù)量有所不同,據(jù)表3和表4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清末至一戰(zhàn)結束之前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21年里,工夫紅茶外銷國家或地區(qū)在1912年達到頂峰,共外銷至26個國家或地區(qū),而在1879年僅外銷10個國家或地區(qū),表明外銷紅茶的市場有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然而,僅有這些難以明確宜紅茶出口的國家或地區(qū)。但依據(jù)表3和表4數(shù)據(jù)顯示的工夫紅茶外銷的數(shù)量,以及一些國家或地區(qū)進口工夫紅茶的年份,我們可以推測一些國家進口宜紅茶的可能性。根據(jù)工夫紅茶外銷數(shù)量統(tǒng)計,在21年里,進口數(shù)量較少的國家有越南(11.18擔)、羅馬尼亞(13擔)、錫蘭(25.91擔)、挪威(15.65擔)、馬耳他(30.5擔)、巴西(38擔)。根據(jù)外銷的年份統(tǒng)計,一些國家只有個別年份進口工夫紅茶,如羅馬尼亞(1年)、南美洲除巴西外的其他地區(qū)(1年)、錫蘭(2年)、巴西(2年)、馬耳他(2年)、阿爾及利亞(3年)、挪威(4年)、越南(5年)。綜合這兩方面的因素,筆者認為,越南、羅馬尼亞、錫蘭、挪威、馬耳他、阿爾及利亞、巴西以及南美洲其他地區(qū),這8個國家或地區(qū)進口宜紅茶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進口了宜紅茶,宜紅茶在當?shù)匾搽y有很大的影響力。故在清末至1919年前,宜紅茶可能還外銷至27個國家。而1920—1927年由于海關資料缺失,且在1928年江漢關將紅茶和茶梗合并統(tǒng)計,又未標明來源地,也就無法討論。

      三、全面抗戰(zhàn)后宜紅茶主要外銷區(qū)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尤其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國進入全面抗戰(zhàn)。國民政府為了集中力量抗戰(zhàn),開始實行戰(zhàn)時統(tǒng)制經濟政策,所有外銷茶葉統(tǒng)一由財政部下屬的中國茶葉總公司經營,利用外銷茶換取抗戰(zhàn)所需外匯、戰(zhàn)略物資和對蘇易貨。由于在抗戰(zhàn)時期,宜紅茶被統(tǒng)一納入到中茶公司外銷茶葉中,難以區(qū)分不同地區(qū)茶葉的流向。筆者根據(jù)舊海關資料整理而成表5,可見中國紅茶外銷的地區(qū)仍以歐洲和北美洲為主,此時香港地區(qū)作為內地貨物的轉口貿易地,也進口了大量的紅茶。

      表5 1933—1948年中國工夫紅茶外銷區(qū)域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位:擔)⑥

      (續(xù))表5 1933—1948年中國工夫紅茶外銷區(qū)域及數(shù)量統(tǒng)計表(位:擔)⑥

      據(jù)表5數(shù)據(jù)顯示,在1933—1948年,除一些不明區(qū)域外,中國工夫紅茶外銷國家或地區(qū)有43個,亞洲——亞?。ㄒ查T)、阿富汗、阿拉伯、印度、緬甸、香港地區(qū)、日本、伊朗、澳門地區(qū)、巴勒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敘利亞;南美洲——阿根廷、智利、秘魯;北美洲——加拿大、美國;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歐洲——比利時、波蘭、丹麥、芬蘭、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荷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蘇聯(lián);非洲——埃及、法屬東非洲、摩洛哥、葡屬東非洲、南非洲、羅得斯亞、突尼斯、的黎波里。顯然,這時期外銷區(qū)域較清末民初時期更廣,尤其是非洲市場的開拓十分顯眼。然而,進口工夫紅茶的數(shù)量仍以英國居首位,其后是德國、美國和蘇聯(lián)。不同年間,工夫紅茶外銷區(qū)域也有所變動,尤其是日寇對我國沿海港口的封鎖,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世界更多國家卷入二戰(zhàn),都導致我國工夫紅茶外銷嚴重受挫,外銷區(qū)域大面積萎縮。在這個時段,外銷區(qū)域最多的是1933年,達到了29個國家或地區(qū),最少的是1940年只有8個國家或地區(qū)。但國民政府為了換取外匯,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如摩洛哥、阿根廷就是這一階段新開拓的國家。

      在1933—1948年有統(tǒng)計資料的11年里,根據(jù)工夫紅茶外銷數(shù)量多少和年份的頻率統(tǒng)計,我們可知,下列地區(qū)進口工夫紅茶的數(shù)量非常少,如阿富汗(15擔)、挪威(20擔)、瑞士(24擔)、葡屬東非洲(26擔)、菲律賓(65擔)、的黎波里(98擔);而且一些國家并非年年進口工夫紅茶,如阿富汗(1年)、緬甸(1年)、但澤(1年)、挪威(1年)、葡屬東非洲(1年)、的黎波里(1年)、智利(2年)、芬蘭(2年)、法屬東非洲(2年)、巴勒斯坦(2年)、羅馬尼亞(2年)、菲律賓(2年)、瑞士(2年)、伊朗(3年)、突尼斯(2年)、敘利亞(3年)。結合進口的年份和數(shù)量可以推斷,阿富汗、挪威、瑞士、葡屬東非洲、菲律賓、的黎波里、智利、芬蘭、巴勒斯坦、羅馬尼亞10個國家或地區(qū)進口宜紅茶的可能性非常小。故在此時段內,可能進口宜紅茶的國家或地區(qū)有33個。

      四、結語

      綜上討論,可以得出以下認識,從宜紅茶和工夫紅茶經過的稅關和港口可以推測出,宜紅茶主要通過海運外銷至世界六大洲。據(jù)江漢關的資料記載,可以明確清末民初,宜紅茶曾外銷至英國、俄國、法國、丹麥、烏克蘭(敖德薩)5個國家,而這5個國家也是宜紅茶最為穩(wěn)定的外銷國家。綜合1878年至1948年不完全的統(tǒng)計資料,宜紅茶作為中國工夫紅茶的一部分,除了以上5個國家外,還可能外銷至如下39個國家或地區(qū),亞洲——香港地區(qū)、臺灣地區(qū)、新加坡、印度、爪哇、土耳其、伊朗、朝鮮半島、菲律賓、日本、也門、阿拉伯、緬甸、澳門地區(qū)、敘利亞;歐洲——瑞典、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奧地利、西班牙、瑞士、阿爾及利亞、烏克蘭、波蘭;非洲——埃及、南非洲、法屬東非洲、摩洛哥、羅得斯亞、突尼斯;北美洲——加拿大、美國、英屬北美;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洲——阿根廷、秘魯。

      囿于資料的搜集,可以明確宜紅茶外銷的國家或地區(qū)的數(shù)量還比較少,但從中國工夫紅茶外銷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推斷宜紅茶大致的外銷范圍。另外,由于各國民眾飲紅茶的習慣,宜紅茶外銷范圍相對來說也比較固定,不出工夫紅茶外銷區(qū)域。若需更準確的判斷宜紅茶在世界的影響力,我們還需尋找更多的資料予以證明,尤其是西方國家進口宜紅茶的記錄或是其他資料。本文寫作只是一個初步嘗試,主要是依靠資料進行一些推論,而非定論,借此期盼能夠引起學術界注意,有更多學者參與來研究這個問題。

      ① 參見黃祥深,劉冰清:《從紅茶到“宜紅”茶》,《銅仁學院學報》2017年第11期;龔光美:《湘鄂古茶道形成沿革及其對地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三峽文化研究》2020年第1輯;李超,周阿密:《區(qū)域視域下的近代宜紅茶發(fā)微》,《銅仁學院學報》2017年第8期。

      ② 1908、1910年的數(shù)量包括湘潭等地的紅茶。1919年在江漢關的統(tǒng)計資料里未見宜昌紅茶出口記載。數(shù)據(jù)來源: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1879年第89頁、1909年第2卷第252頁、1911年第2卷第334頁、1912年第2卷356頁、1913年第2卷第274頁、1915年第2卷第558頁、1916年第2卷第602頁、1917年第2卷第614頁、1918年第2卷第666頁。

      ③ 數(shù)據(jù)來源: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1879年第89頁、1896年第71頁、1899年第108頁、1913年第2卷第274頁、1914年第2卷第638頁、1915年第2卷第558頁、1916年第2卷第602頁、1918年第2卷第666頁、1919年第2卷第640頁、1920年第2卷第588頁。

      ④ 數(shù)據(jù)來源: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1879年第180頁,1880年第190頁,1883年第196頁,1886年第199頁,1888年第217頁,1896年第263頁,1899年第294頁,1903年第424頁。

      ⑤ 數(shù)據(jù)來源: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1904年第464頁,1907年第295頁,1908年第3卷第361頁,1912年第3卷第507頁,1913年第3卷第537頁,1914年第3卷第924頁,1915年第3卷第797頁,1916年第3卷第843頁,1917年第3卷第860頁,1918年第3卷第928頁,1919年第3卷第905頁,1920年第3卷第825頁。

      ⑥ 印度包括英屬印度時期,埃及包括英埃蘇丹在內。數(shù)據(jù)來源:《海關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卷4·出口貨物類編》(1934年),孫燕京,張研主編:《民國史料叢刊(續(xù)編)》(第699冊),大象出版社2012年,第84-85頁;《海關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卷3·出口貨物類編》(1937年),上海總稅務司署統(tǒng)計科編印1938年,第114頁?!逗jP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出口貨物類編》(1938年),上??偠悇账臼鸾y(tǒng)計科編印1939年,第116頁?!逗jP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出口貨物類編》(1939年),上海總稅務司署統(tǒng)計科編印1940年,第118頁?!逗jP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卷3·出口貨物類編》(1940年),上??偠悇账臼鸾y(tǒng)計科編印1941年,第130頁?!逗jP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卷3·出口貨物類編》(1947年),上??偠悇账臼鸾y(tǒng)計科編印1948年,第57頁?!逗jP中外貿易統(tǒng)計年刊·卷3·出口貨物類編》(1948年),上??偠悇账臼鸾y(tǒng)計科編印,1949年,第68-69頁。

      [1] 威廉·烏克斯.茶葉全書:上[M].上海:中國茶葉研究社,1949:14.

      [2] 宜昌關年報:1908年[C]//黃柏權,曾育榮.萬里茶道茶業(yè)資料匯編:宜紅茶區(qū)卷初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15.

      [3] 宜昌關十年海關報告:1892-1901[C]//黃柏權,曾育榮.萬里茶道茶業(yè)資料匯編:宜紅茶區(qū)卷初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15.

      [4] 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Z].1912(2):356.

      [5] 本書編纂組.宜昌海關簡志[M].內部印刷,1988.

      [6] 宜昌關年報:1898年[C]//黃柏權,曾育榮.萬里茶道茶業(yè)資料匯編:宜紅茶區(qū)卷初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7] 宜昌關年報:1897年[C]//黃柏權,曾育榮.萬里茶道茶業(yè)資料匯編:宜紅茶區(qū)卷初編.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13.

      [8] 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Z].1913(2):274.

      [9] 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Z].1918(2):483,508.

      [10] 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Z].1919(2):442.

      Study on the Export Area of Yi Black Tea from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HUANG Xiangshen

      ( School of Minzu,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Hubei, China )

      The export route of Yi Black Tea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anged in different periods. Water transportation through the Yangtze River to coastal por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route. Yi Black Tea was exported from Jianghan customs, Shanghai customs or other domestic customs to all over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Jianghan customs archives,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nd of World War I, Yi Black Tea was transported and sold to 10 countries or regions in the world. Chinese Gongfu Black Tea exported by Shanghai Customs has reached 26 countries or regions. However, Yi Black Tea might also be exported to these regions because it belongs to Gongfu Black Tea.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o 1949, the number of Chinese Gongfu Black Tea exporting countries or regions increased to 43, which can infer the scope of suitable black tea export areas.

      Yi Black Tea, export area, Gongfu Black Tea

      G127

      A

      1673-9639 (2021) 04-0109-11

      2021-03-23

      宜昌市2021年度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宜紅茶在世界的影響力研究”(ysk21kt13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明清以來武陵山區(qū)茶葉貿易與多民族交融互動研究”(20YJC850006)。

      黃祥深(1985-),男,福建三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民族史。

      (責任編輯 車越川)(責任校對 黎 帥)(英文編輯 田興斌)

      猜你喜歡
      外銷工夫宜昌
      清代廣作外銷髹漆折扇藝術研究
      清代廣州外銷面中的稻作圖研究
      宜昌“清單之外無事項”等
      放歌宜昌(女聲獨唱)
      當代音樂(2021年12期)2021-12-15 09:55:43
      故宮博物院明清外銷瓷收藏及影響
      紫禁城(2020年9期)2020-10-27 02:05:34
      湖北宜昌卷
      學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4
      外銷畫中的十三行街道戲曲商鋪考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28
      “工夫”與“功夫”
      一杯熱茶的功夫
      愛你(2018年35期)2018-12-15 01:11:06
      “詩內”與“詩外”工夫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2
      桦南县| 望谟县| 平山县| 乃东县| 亳州市| 河西区| 县级市| 花莲县| 循化| 丹凤县| 大悟县| 偏关县| 南京市| 伊川县| 庆云县| 安乡县| 娄底市| 苍溪县| 富民县| 松潘县| 永兴县| 茌平县| 浦江县| 陆川县| 平顶山市| 阿城市| 九江县| 济南市| 平邑县| 香港| 大宁县| 芜湖县| 东乌| 临汾市| 淳安县| 新闻| 邵阳市| 葫芦岛市| 沁源县| 黄山市|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