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英
(忻州市人民醫(yī)院,山西 忻州)
急診外科收治的患者往往都病情十分危急,具有較大的治療風險,且大多數(shù)患者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患者在術前由于缺乏對疾病治療方法的了解,多數(shù)會產(chǎn)生不良心理,影響其對手術的配合度[1]。為了降低這種不利影響,臨床中經(jīng)常對患者采用護理的方法進行干預。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忽視了患者的舒適度,僅從疾病本身出發(fā)做好手術護理工作。而舒適護理在改善患者身心狀況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該護理模式考慮到患者的舒適度,從手術本身到疼痛護理、環(huán)境護理、體位護理等,從全方面去考慮患者,以為患者提供身心舒適的護理服務,從而促進患者的恢復[1,2]。本研究選取了符合納入標準的104例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并以分組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急診外科手術患者104例。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9∶23,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年齡(43.77±5.62)歲;按照手術類型分,有普外科手術(22例),骨科手術(14例),泌尿外科手術(1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7:25;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44.12±5.75)歲;按照手術類型分,有普外科手術(20例),骨科手術(16例),泌尿外科手術(16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
實施的是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的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術前舒適護理。由于急診外科手術患者具有的特殊性,護士的術前訪視無法進行。鑒于此,護士需要在患者術前抓緊時間向患者講解手術需要了解的知識,建立互信關系,使患者能夠在手術中表現(xiàn)出較高的配合[3]。第二,術中舒適護理[4,5]。(1)疼痛護理。雖然一些手術會使用麻藥,但是仍不免給患者造成痛感,這時就需要護士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以減輕患者不適。首先,護士應學會站在患者的角度,表達對患者的理解,并引導患者說出心中的感受;其次,評估患者的疼痛等級,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止痛藥[6]。(2)環(huán)境護理。當患者未接受全麻且意識清醒時,可為患者戴上耳機,選擇患者喜歡的音樂進行播放,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發(fā)揮出減輕疼痛的作用。在手術過程中應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各項操作應輕柔,降低對患者產(chǎn)生的不良刺激。(3)體位護理。為了使患者在術中更加舒適,護士應做好患者的體位護理,保證患者的體位既舒適又能充分暴露術野[7]。(4)體溫護理。麻醉及手術操作容易引起患者體溫降低,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要覆蓋患者無需暴露的身體部位,手術室內(nèi)配備電恒溫箱,輸液液體及傷口沖洗液在使用前均經(jīng)過電恒溫箱加溫,至38℃左右為宜。第三,術后舒適護理。手術完成后及時對患者身上的血跡、消毒液等污漬進行有效的清理,協(xié)助患者穿衣,蓋好被子,做好保暖。在需要移動患者時,應做好引流管及切口的護理[8]。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時將手術順利完成的結果告知患者[9]。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況,患者的評分越低則焦慮程度越輕。此外,采用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統(tǒng)計手術配合度。根據(jù)患者所填調(diào)查表內(nèi)容評分分為完全配合、基本配合、不配合,配合度為完全配合率與一般配合率之和。
相關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25.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則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所有患者的焦慮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患者的評分比對照組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的配合度比對照組更高,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配合度比較[n(%)]
近年來,人們對醫(yī)院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患者需要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治療效果,更需要在治療期間享受到舒適的護理服務。在急診外科,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需要為其提供更加周到精心的護理服務。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僅僅是從疾病的本身出發(fā),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仍有明顯欠缺,但這些細節(jié)往往會對患者的心情和狀態(tài)產(chǎn)生不容忽視的影響[10]。為了避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受到影響,提高患者配合度,此次研究選擇104例患者展開探討,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比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焦慮評分更低,患者的手術配合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具體實施舒適護理的過程中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三個階段。在術前實施舒適護理時著重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來使患者的情緒保持穩(wěn)定;術中實施舒適護理是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的舒適護理方法主要是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保護工作,減少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11]。研究結果表明,對急診外科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良好效果的取得做好保障[12]。
綜上,將舒適護理應用于急診外科手術室護理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在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可對這一護理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