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肉小姐
在泉州晉江的幾天,我一直住在梧林村的青普文化行館。青普提供在地藝文課程,我樂在其中;在布袋戲的體驗課上,我被老師的一段話打動。“布袋戲最講究手掌和手指的功力,稱作‘掌上春秋。我從小開始學布袋戲??晌耶吘故且粋€男孩子嘛,我也喜歡籃球,天天津津有味地站在籃球場邊看別人打球,但我的師傅和家人都不讓我打。理由很充分‘, 玩籃球會讓你的手指變硬。后來我也慢慢釋懷了,每種職業(yè)都有讓人著迷的地方,也有約束人的地方;雖然我不能打,但我還可以看呀?!?/p>
這位布袋戲傳承人年紀不大,我猜頂多30歲出頭。我在閩南見到越來越多這樣沉下心氣來、用無盡時間研習傳統(tǒng)戲劇的青年。甚至,他們并不急著立刻創(chuàng)新。他支起臺布,站定幕后, 演三國,演水滸,曹操從左邊上場,關羽從右邊上場,美嬌娘從中間上場,裙裾翻飛, 撲面而來。我一面應接不暇,一面提問:
“老師,我發(fā)現(xiàn)木偶頭是固定一體的,但每個人物好像可以呈現(xiàn)很多種表情和神態(tài)?!?/p>
“對,神情是學習布袋戲多年的手藝人才能把握的。你看,頷首搖頭,還有肩頸的細微動作都可以表現(xiàn)出神情?!?/p>
“你用手在表現(xiàn)他們的步態(tài),那你自己的身子會不會也呈現(xiàn)同樣的步態(tài)?”
“當然。”
他用雙手牽引著偶,走到幕布前,展現(xiàn)他的整個身姿。布袋偶的服裝極其華麗(這是另一項傳統(tǒng)民藝),這位傳承人則穿著很簡單的衣褲,但他們的神色、步法、氛圍全然一致,像在協(xié)同打造某個能夠在煙火市井里隨時鳴鑼的儀式、鏡像般的儀式。
世俗世界和英雄世界共存,兩個世界互為鏡像,這是泉州的日常。我一次次來泉州,似乎早有準備,卻總被這種日常重新?lián)軇印?h3>老厝赤子心
走出體驗布袋戲的茶局,走進村子,暮色升起來,暑氣降了下去。天邊積著艷粉色的晚霞, 很像布袋偶的袖邊。有些袖邊滾了12層的花飾,層層推進,神氣活現(xiàn),似乎反過來給素面朝天的制作者增添了幾抹內(nèi)心的艷色。
梧林村正被陸續(xù)亮起燈的建筑群一點點撐開。這是座僑村,眼前近100棟老建筑便是注腳;民國時期,華僑們紛紛從南洋回鄉(xiāng),用新的眼界和新的錢財比拼建房。有的請來外國設計師和上海灘工匠,轟轟烈烈地蓋洋樓;有的思維活躍,蓋起中西合璧的建筑(現(xiàn)在叫番仔樓);另外還不忘把傳統(tǒng)居所紅磚大厝修繕得更加堂皇。
那個時候,建筑材料源源不斷地從南洋運來,很拼。
我先是去找大厝和番仔樓外壁上的滴水獸。閩南地區(qū)的滴水獸在清末后出現(xiàn),帶有西方中世紀滴水神獸的痕跡,也呼應了故宮的排水構件螭首。有人說這是閩南人下南洋的學習成果,也有人猜這是清末傳教士活動于泉州港口地帶的交流成果。不管如何,它顯然是中西文化對話的一個產(chǎn)物。這還不是最好玩的,我覺得這群滴水獸的真趣在于,它不似西方的精細,也遠不如清朝宮廷的恢宏——它們很有天真氣,以狻猊、麒麟、魚為主,不算復雜,有點憨,和泉州人插在祭祀碗里的、用大米和糯米做的小神仙一樣,是與人親近的。其中一些的身體呈陶土色,局部覆蓋上明亮的瓷片,更增加了一點兒塵世的嘹亮。
各路神仙與龍鳳并置,以家常的瓷碗瓷碟為材料,剪拼出來的形象卻盡情地璀璨熱鬧——這里有閩南人的一股蠻勁。
若是對這種剪瓷形式感興趣,在離梧林村半個多小時車程的報恩禪寺,你便可以看到峰巒疊起的屋頂剪瓷雕。各路神仙與龍鳳并置,以家常的瓷碗瓷碟為材料,剪拼出來的形象卻盡情地璀璨熱鬧——這里有閩南人的一股蠻勁。
說回村子里的建筑。待天色黑透,一棟方正清俊的三層西洋建筑十分出挑,我便和村民有了如下對話:
“它為什么叫修養(yǎng)樓呢?”
“咦?我們更常叫它‘槍樓。它是一座碉堡,20世紀30年代,村民的自衛(wèi)隊還在這里輪流值勤哪?!?/p>
“這么美的碉樓?用這種純西式的雕花?”
“是喲,白天你還可以在墻上看到彈痕?!?/p>
次日,我又去看了槍樓,再走遠些,看到了更多風度雍容卻未完成的裸樓。據(jù)說,這些都是因建設一半遇到抗戰(zhàn),房子主人將資費捐了出去而被中止的工程。
看這些樓,就像在看這些往往復復的赤子心。
青普文化行館· 晉江梧林的客房也由老厝改成。建筑外觀幾乎不變,其內(nèi)安置了一個傳統(tǒng)被消化之后的現(xiàn)代居所——年齡百歲的老柱子還在,它們沒有成為阻礙物,而是將居所分成四疊進的空間:茶室、客廳、臥室、浴室。我坐在茶室,透過兩根柱子,看向客廳的月亮燈,看向臥室里麥褐色的無名畫,看向浴室鏡面的光,好像由此獲得了一種身處大厝的踏實的分量感。
傳統(tǒng)里融入開拓進取的一面,這在晉江體現(xiàn)得尤其典型。晉江在大泉州的東南角,三面環(huán)海;晉江人在海外學習經(jīng)商,又重在家鄉(xiāng)把現(xiàn)代實業(yè)做得如火如荼:安踏、恒安、七匹狼。世俗世界里的生意、手藝、快樂和憂煩給這個亞熱帶地區(qū)賦予了某種奇異的“熱帶感”。
夜里,我和朋友跑去衙口海灘,這里是當?shù)厝说内s海勝地?!摆s?!币辉~和“沖浪”一詞同樣直接,海潮退去,人追著海,和潮間帶的未知生物展開嬉戲。朋友說,趕海像尋寶,又像集郵——尤其是海水帶來的無脊椎生物,形態(tài)無窮無盡。當我們到達的時候,天呈深藍紫色,月亮像一艘瘦船,看不清海,只見沙灘上閃爍的趕海人;每組趕海人形成一方圓形舞臺。衙口海灘所處的深滬海灣曾被考古發(fā)現(xiàn)一片7000 多年前的古森林和9000多年前的古牡蠣礁群。站在夜里,我被大海逐漸深切的呼吸包裹,整片沙灘成了一座不知今夕何夕的時空劇場。
另一位當?shù)嘏笥呀o我發(fā)了一張圖,他說,衙口海灘白天可不這樣,到處是彩色小推車,賣兩樣東西:土筍凍(一種沙蟲)和拳頭母(一種豬肉丸子)。沙灘上細薄的海水倒映出彩色推車和塑料椅子,對于本地孩童,這就是樂園。
晉江城區(qū)也給我這樣的感受:人口稠密,街道與商鋪都以務實為特色,但本地人精氣神飽滿。我看到小小超市掛著樸素招牌,上書“環(huán)球百貨”,覺得可愛又自由。好像因為有海,有那些蜚聲在外的企業(yè)與企業(yè)家,有遠處村落里精心建造的宅子,有布袋偶華麗的袖邊,有人們臉上的渴望,這個形貌單調(diào)的城鎮(zhèn)也被賦予了諸多新奇的意義。
離開晉江之前,我又去了一次位于安海鎮(zhèn)的安平橋。安海港是泉州港的重要支港,海船從廣州到泉州,最先抵達的就是安海港;在安海港所面向的港道,颶風潮流強勁,于是有了這座長達2.5 公里的石橋——它建于南宋,是官民通力合作的結(jié)果,那又是一幅傳奇風俗畫了。幾年前,我來到安平橋,對它的建造智慧饒有興趣。由于橫跨多個港道,設計者根據(jù)潮水的流速、流向和不同的地質(zhì)條件,分別設計了長方形、單尖船形和雙尖船形三種橋墩——比如,雙尖船形墩就用來分解溪流和海潮的兩相沖擊。
這次再看安平橋,因為有2/3橋段正在修繕,不似往昔壯麗冷峻。但因為本地人對這座橋的青睞,它好像開辟出一個有點兒詩性的沉靜之所。
朋友示意我看水域里的魚。
“看到了嗎?大眼海鰱實在是太多了!”
“什么?在哪里?”
“你仔細看,就在橋墩邊上。那些翻動出銀色背脊的、不斷在跳動的??炜?!那邊有一群?!?/p>
“為什么翻動銀色背脊的就是大眼海鰱?”“看這里的水域,再結(jié)合魚的特征!”
于是,我果然看到了越來越多翻動背脊的海鰱,它們簡直是一天里日光淡去時的饋贈。安平橋下的水域是淡咸水,淡水和咸水混雜,咸水在兩層淡水間,形成楔形,至陸地變薄。站在岸 邊,低下頭,你就能看到模樣機靈的淡水螃蟹。啊,海與溪的共生。我想到頭一日在梧林村看到的文那的作品。文那是我很喜歡的藝術家,她在梧林村用壁畫和雕塑創(chuàng)作了一群當代神仙。其中一幅是“靠海吃?!?,海蛤、章魚、沙蟲、牡蠣,還有一眾雜魚都成了揚手舞蹈的神仙小童子。
那么,不如再回到街頭,吃一碗加足海料的沙嗲面吧。
Day1
入住青普文化行館·晉江梧林,由度假顧問引導,每天可參與酒店策劃的藝文課程,了解和體驗閩南傳統(tǒng)民藝。同時,酒店餐廳備有每頓不重樣的閩南在地美食。
Day2
漫游酒店所在的晉江梧林古村落,參觀近百棟洋樓、番仔樓和閩南紅磚古厝組成的建筑群。朝東樓、僑批館、修養(yǎng)樓、五層厝尤其值得一看。你還可以去村里的榕樹下咖啡和紀茶局感受福建風味與南洋風味的對撞。藝術家文那創(chuàng)造的比心神殿也頗有趣。
傍晚看準漲潮退潮時間,可參加青普文化行館安排的趕海體驗。驅(qū)車30分鐘就可前往衙口海灘,趕海時一定要有具備經(jīng)驗的當?shù)厝伺阃?/p>
Day3
從酒店出發(fā),驅(qū)車前往草庵摩尼教遺址公園、安海鎮(zhèn)安平橋,兩處都是這次泉州申遺的重要點位,兼具歷史趣味和感官趣味。
你還可以把時間留給塘東村的觸角海灘,感受獨特地形結(jié)構帶來的開闊和驚喜。如果對城市氛圍有興趣,你也可以逛一下接地氣兒的晉江市區(qū),在路邊停下來,嘗嘗本地人離不開的沙嗲面、 土筍凍與肉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