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婷
我們身邊也聚集著許多躺平青年,其中剛好包括偶爾有這想法的我——但僅僅是想想而已——處于自我矛盾的狀態(tài),所以在工作壓力極大的情況下,已經(jīng)歷經(jīng)種種努力,結(jié)果還是不會有改變的情況下,我也會應激性地選擇“心態(tài)躺平”。
但我們所處的時代,極少有人選擇真正躺平。
“躺平”顧名思義:躺平主義。在心理上是一種順從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自我調(diào)侃。壓力之下,大家都想躺一躺,動不動就喊“躺平”,也是自我解壓的一種方式,表面上的喪無非就是給自己緊張的生活狀態(tài)一個緩沖。
我班上的同學也有“躺平”的狀態(tài),有些人學習基礎本就不扎實,加上課堂老師講課速度又快,直接造成課上不理解,課后跟不上,心儀的學校在一次次的備考復習壓力之下就感覺愈發(fā)遙遠,那種有心無力的勁兒,就覺得怎樣努力都毫無作用了,索性就干脆點兒,放棄奮斗了,還能有些心理上的安慰。
心理學上也有一個詞匯可以恰到好處地形容這種情況:叫“防御性悲觀主義”,就是你很清楚要做的某件事的后果,你會一邊期待最好的結(jié)果一邊做最壞的打算,實現(xiàn)的一種自我保護。
這類人會很巧妙地避免焦慮,在手無足措時,為了彌補心理落差,去做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選擇。
事實上,“躺平”是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以自己舒適的狀態(tài)去面對生活給予的“難題”,放平心態(tài),減少內(nèi)心的焦慮和不安?!疤善健辈坏韧诜艞壓屯讌f(xié),偶爾允許自己躺一下,對于他人的關注減少在意,很多時候,有可能你所在意的是他人不屑的。
這只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階段,你不可能一邊躺著,一邊羨慕他人因風雨中不斷奔跑換來的成果。要對自己的成長負責,在人生的跑道上,要選擇在適合自己的跑道上奮力前行,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