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飛
駕車穿行于瓦豪河谷,多瑙河在路旁時隱時現。這是奧地利最美的河谷,山谷蜿蜒曲折,多瑙河緩緩流淌。沿河數十公里范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沿途遍布各種童話般的城鎮(zhèn)、城堡和修道院,其中最知名的當數梅爾克修道院和被譽為“最美圖書館”的修道院圖書館。
梅爾克修道院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前身是巴本堡家族的利奧波德一世伯爵于公元976年所建的城堡。1089年被贈予本篤會修士,始建為修道院。在近千年歲月里不斷修繕,幾度改變建筑風格。如今的巴洛克式建筑,由著名設計師雅格布·普蘭陶爾主持,修建于1702年至1736年間。
導航顯示距離梅爾克城鎮(zhèn)還有兩三公里時,屹立于山巖之上的梅爾克修道院便出現在眼前。該建筑宏大莊嚴之中帶著秀美,尖塔高聳。舊時教士興建修道院,總是遠離喧囂城市,將之建在鄉(xiāng)野之間或峭壁之上,以求靜心,將全部奉獻給天主。梅爾克修道院也不例外,如今的梅爾克城鎮(zhèn),“年紀”比修道院小得多,隨著修道院的發(fā)展而漸漸形成。
小城極小,依山而建,幾條街道縱橫交錯,其中最長的主街穿過城鎮(zhèn),直抵多瑙河畔。沿路向上,便是修道院的巴洛克式大門。
修道院建筑外墻采用黃白相間色調,十分悅目。哈布斯堡王朝時期,皇室曾資助修道院,并將之作為夏宮?,旣悂啞ぬ乩傥鱽喤踝钕矚g這種黃色外墻,所以這種黃色也被稱作“特蕾西亞黃”。
步入修道院,寬闊的主教庭院被建筑所圍繞,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中庭的古典噴泉古樸雅致。站在庭院內,迎面可見修道院教堂的巴洛克式墨綠色拱頂。
如今游客所能進入的內部區(qū)域,僅占這座龐大建筑的一小部分。展廳一個挨一個,最知名的當數大理石廳,是當年皇室用餐和宴客的大宴會廳。修道院教堂內部之金碧輝煌,即使在歐洲都極為罕見。高聳穹頂上的壁畫極其精美,古銅色管風琴被金色天使所簇擁。天花板上的濕壁畫最是搶眼,描繪著一個個宗教故事。為了保護這些壁畫,教堂內部不允許拍照,只能用眼睛看,然后記在心中。
12世紀開始,修道院建立了教會學校和圖書館,收藏了大量珍貴手稿。這座圖書館不但被譽為“最美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修道院圖書館。
長70米、寬14米和高11米的圖書館大廳,屋頂有精美壁畫,呈現人類與神的種種溝通。大廳由三個相連部分組成,中間的圓形穹頂由12根粉紅大理石柱支撐,兩邊各伸展出三個圓形拱頂支撐的狹長空間。一排排古樸書架上是一本本羊皮包裹的書籍,其中有大量孤本和手稿,記錄著人類歷史與文明。
不過相比圖書館,我更喜歡的是修道院露臺。它位于修道院教堂鐘樓前方廣場之上,兩側均通往修道院主建筑?;⌒温杜_面向梅爾克城鎮(zhèn),一棟棟紅瓦、灰瓦或棕瓦的彩色小屋鱗次櫛比,更遠處則是起伏山巒,一棟棟房屋散落于山間。城鎮(zhèn)旁的多瑙河在雨中流淌,雖然這一段河面并不寬闊,但在兩側綠樹簇擁下盡顯秀美。
身后的修道院和眼前的城鎮(zhèn),曾激發(fā)無數藝術家的靈感。山下城鎮(zhèn)是電影《音樂之聲》的取景地,而在電影《茜茜公主》中,茜茜公主從家鄉(xiāng)巴伐利亞沿多瑙河順流而下,前往維也納與弗蘭茨·約瑟夫舉行婚禮,抵達維也納之前的最后一站也是這里。
即使沒有藝術靈感,細雨中站在露臺上,眼前的瓦豪河谷也足夠美好。而小城的居民早已習慣了眼前的一切,生于斯長于斯,連自己的幸運都不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