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城商行股權集中度、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與經營業(yè)績

      2021-09-24 17:59:36陳旭東嚴靜詩賈攀
      當代經濟科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跨區(qū)網點業(yè)績

      陳旭東 嚴靜詩 賈攀

      摘要:合理的股權結構對于城商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至關重要,本文運用手工收集的銀行網點地理分布數據和財務數據,分析了2008—2017年中國城商行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關系,并探討了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這兩者關系的影響。結果發(fā)現:城商行的股權集中度越高,其經營業(yè)績越差,這說明大股東存在明顯的“掏空”行為;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通過降低大股東的關聯貸款可以有效抑制股權集中對經營業(yè)績的損害。該結論在處理了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和樣本選擇性偏差問題后仍然成立。進一步研究表明,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經濟效果會因為外部經營環(huán)境差異和區(qū)位偏好差異表現出異質性,其抑制作用僅在行業(yè)競爭較小組和非省會城市偏好組中顯著。

      關鍵詞:城商行;公司治理;股權集中度;跨區(qū)經營;經營業(yè)績;關聯貸款;行業(yè)競爭;網點結構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21(05)01011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強化監(jiān)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其中特別提到要“健全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說明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機制,既是銀保監(jiān)會深化銀行業(yè)改革的重點任務,也是防范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實現金融機構穩(wěn)健發(fā)展的主要保障。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不斷改革,城商行不斷發(fā)展成為我國銀行體系的“第三梯隊”,在整個金融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城商行發(fā)展迅速,但其治理機制建設沒有跟上發(fā)展速度。其中包商銀行曾作為城商行的優(yōu)秀代表,卻在2019年發(fā)生嚴重信用風險,被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會聯合接管。包商銀行表面上有著健全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經營層的“三會一層”組織架構,但實際上有著內部人控制和大股東控制兩大公司治理頑疾[1]。說明在金融業(yè)機構中股權結構是決定其公司治理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

      現有文獻對于金融機構股權結構的研究結論不一:一部分文獻認為城商行股權集中能充分發(fā)揮大股東的監(jiān)督職能,進而可以抑制管理層侵害股東利益的行為,最終提升公司盈利能力[2];另有一部分文獻認為,大股東權力越集中即代表大股東控制公司的能力越強,越容易產生大股東“掏空”的問題。因此股權集中度過高不僅會損害中小股東利益,還會侵占銀行資金,損害存款人的利益,最終降低銀行的經營業(yè)績[3-4];此外,還有一部分文獻總結出股權集中度和經營業(yè)績之間可能存在一種非線性的關系[5-6]。由此可見,文獻研究分歧較大,仍需厘清股權結構與銀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本文通過深入探究發(fā)現,股權越集中,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越差,說明大股東存在明顯的“掏空”行為。近年來城商行問題頻發(fā),大多涉及到股權結構問題。那么在解決問題,提升公司治理的訴求下,城商行自身內部是否有改善的戰(zhàn)略,也是本文進一步挖掘的重點。

      針對城商行從內部完善其公司治理的角度,首先需從城商行自身特征和本質屬性入手。單一化和地域性是城商行與生俱來的典型特征,經營活動范圍有限,可供選擇的客戶較少。根據已有研究發(fā)現,大股東會通過關聯貸款的手段損害中小股東和銀行儲戶的利益。具體而言,大股東利用關聯貸款逃廢債務現象嚴重,明顯增加了商業(yè)銀行的風險[7]。隨著金融改革的推進,為了破解城商行發(fā)展瓶頸,銀監(jiān)會曾出臺政策《城商行異地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明文鼓勵城商行通過收購、重組或者直接設立分支機構等模式在所屬城市外的經濟區(qū)域布局經營,實現跨區(qū)域發(fā)展。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可以幫助城商行突破地域限制,增加市場份額[8]。進一步能有效打破經營邊界,尋找到更多的優(yōu)質客戶,降低關聯貸款數量,增加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對抗能力。此外,大股東為了“掏空”城商行,通常會利用貨幣報酬來拉攏管理者。隨著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實施,城商行的資產規(guī)模擴張使得管理者的薪酬得到提升,這會降低管理者的合謀動機,進而約束大股東的“掏空”行為。基于此,本文將從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視角切入,驗證該戰(zhàn)略對于城商行大股東“掏空”行為的影響,從而更深入地探尋規(guī)避中小銀行乃至整個金融系統(tǒng)風險的重要方式和路徑。

      綜上所述,本文選取我國城商行作為樣本,實證研究發(fā)現:城商行股權集中度越高,其經營業(yè)績越差,說明大股東存在明顯的“掏空”行為。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能對大股東“掏空”行為發(fā)揮有效的抑制作用,削弱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負向聯系。同時,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還能抑制大股東“掏空”的手段,具體體現在關聯方從城商行獲得的貸款比例會隨著異地網點的增加而下降。在進一步分析中發(fā)現,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經濟效果會因為行業(yè)競爭差異和網點結構差異表現出異質性,該戰(zhàn)略的抑制作用僅在行業(yè)競爭較小以及非省會異地網點較多的組別中表現出來。

      與以往文獻相比,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第一,從上市公司視角研究公司治理的文獻頗為豐富,在國家對于金融業(yè)機構的公司治理愈發(fā)關注的背景下,卻鮮有文獻對城商行公司治理進行深入的探討。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中小商業(yè)銀行持續(xù)穩(wěn)健發(fā)展的前提,而有效的股權管理又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礎。因此,本文從城商行這一視角切入,拓展了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研究。第二,探討了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其公司治理的影響。在金融行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背景下,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作為城商行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已有文獻對其研究并不充分,本文拓展了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經濟結果,并充分探究了該戰(zhàn)略影響城商行股權集中度和經營業(yè)績聯系的渠道。第三,著重從行業(yè)競爭和網點結構的異質性方面展開研究,不同省份之間的行業(yè)競爭程度不同,不同城商行對異地網點結構安排也不同,因此跨區(qū)戰(zhàn)略對城商行的作用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本文異質性分析的結果能細化城商行在實際公司治理中的經營管理活動。

      本文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基于文獻回顧,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第二部分是研究設計;第三部分是實證結果和分析;第四部分是進一步的異質性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文獻回顧和研究假設

      (一)城商行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關系

      股權結構究竟如何影響公司業(yè)績是現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合理的股權結構不僅能提高城商行的公司治理水平,降低經營風險,還能有效平衡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特殊的歷史原因使得城商行的股權集中在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yè)手中[9],集中化的股權結構有助于大股東發(fā)揮監(jiān)督職能[2,10],降低管理者的機會主義[11],提升公司經營業(yè)績??墒牵蓹嘣郊?,大股東的控股能力就越強,其“掏空”動機也會隨著持股比例的上升而增加[3-4]。對商業(yè)銀行而言,大股東的“掏空”行為不僅會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還會損害存款人的利益。因此,集中化的股權結構不利于提高銀行的經營業(yè)績。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股權集中度越低,公司被收購的可能性就越高,管理層則會通過提高公司經營業(yè)績來降低被收購的風險,所以,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的經營業(yè)績存在負向聯系[12-14]。此外,有學者還發(fā)現了股權集中度與銀行經營業(yè)績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5-6],說明隨著股權集中度的增加,銀行的經營業(yè)績表現為先增加后減少的特征,這就意味著在特定情況下,銀行存在最優(yōu)股權結構。總體而言,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經營業(yè)績之間的關系沒有達成統(tǒng)一的認識?;诖耍瑸榱颂骄抗蓹嗉卸葧Τ巧绦械慕洜I業(yè)績造成何種影響,本文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假設。

      H1a:股權越集中,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越好。

      H1b:股權越集中,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越差。

      (二)股權集中度、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與經營業(yè)績

      針對城商行的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我國學者集中討論了該戰(zhàn)略的直接經濟結果。比如,范香梅等[15-16]發(fā)現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使得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出現了一定的惡化,而蔡衛(wèi)星等[8,17]則發(fā)現,該戰(zhàn)略對于城商行的盈利能力沒有產生顯著影響。不僅如此,國外學者還發(fā)現,銀行網點地理分布的多樣性可以幫助銀行實現規(guī)模經濟[18],降低資金的使用成本[19]和經營風險[18],但是地理分布的多樣性也會增加金融行業(yè)的系統(tǒng)性風險[20]。歸納和總結現有研究不難發(fā)現,少有學者關注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銀行治理的影響。近年來由于城商行大股東的“掏空”行為引發(fā)了一系列的金融事件,城商行的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是否會對大股東的這些行為產生影響呢?

      城商行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經營活動集中在注冊地,使其經濟業(yè)務高度依賴本土企業(yè),集中化的發(fā)展模式雖然有利于降低城商行和企業(yè)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緩解企業(yè)融資約束[21]。但是,單個城市的客戶資源有限,約束了城商行的發(fā)展。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可以幫助城商行突破地域限制,增加市場份額[8]。那么,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會如何影響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關系呢?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張敏等[22]發(fā)現大股東為了“掏空”銀行會允許管理層進行更多的在職消費,進而彌補經營業(yè)績惡化帶來的薪酬損失。資產規(guī)模作為影響銀行高管薪酬的一個重要因素[23],隨著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實施,城商行資產規(guī)模快速擴張的同時,高管薪酬也會隨著提升。此時,管理者與大股東的合謀動機降低,進而會約束大股東的“掏空”行為。加之,規(guī)模擴張會降低高管薪酬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敏感性[24],這又會進一步降低高管的合謀動機。這樣看來,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可以有效抑制大股東的“掏空”行為。從消極的方面來看,隨著異地網點的增加,城商行可以快速擴張資產規(guī)模,規(guī)模的擴張使得大股東有了更加強烈的“掏空”動機,這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針對上述觀點,本文提出如下第二個假設。

      H2a: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會抑制大股東的掏空行為。

      H2b: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會加劇大股東的掏空行為。

      此外,如果城商行的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會對股權集中度和經營業(yè)績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又會如何體現呢?從大股東“掏空”銀行的手段來看,現有文獻已經證實關聯貸款是最為常見的方式[4,22,25-26]。因此,該戰(zhàn)略的影響很可能會延伸到對大股東關聯貸款上。因此,本文在第二個假設基礎上提出了與之對應的第三個假設。

      H3a: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會降低城商行關聯貸款占比。

      H3b: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會提升城商行關聯貸款占比。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收集

      本文把城商行作為研究對象,樣本區(qū)間為2008—2017年。城商行財務數據,主要通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獲得,對于缺失數據采用手工收集年度報表進行補齊;城商行網點地理分布數據,通過銀保監(jiān)會網站公布的金融機構許可證信息手工整理獲得;城商行關聯貸款數據,通過手工收集年度報告獲得;地區(qū)經濟數據,通過EPS全球統(tǒng)計數據庫和城市統(tǒng)計年鑒整理獲得。此外,本文還剔除了財務數據完全缺失的樣本。需要指出,我國區(qū)域性銀行包括城商行和農村商業(yè)銀行,雖然農村商業(yè)銀行也存在跨區(qū)經營行為,但是這種跨區(qū)經營行為局限在同一城市下的不同區(qū)縣,其經營活動沒有超出地方監(jiān)管機構的管轄范圍。所以,本文只把城商行作為研究對象。

      (二)模型設定及變量解釋

      首先,本文構造模型(1)來驗證城商行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關系(假設H1a和H1b);其次,通過構造模型(2)來分析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是否會對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關系產生調節(jié)作用(假設H2a和H2b);最后,利用模型(3)來探討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城商行關聯貸款的影響(假設H3a和H3b)。

      Roai,t=α0+α1Firsti,t+αiXi,t+Yeart+εi,t(1)

      Roai,t=α0+α1Firsti,t+α2Firsti,t×Crossi,t+α3Crossi,t+αiXi,t+Yeart+εi,t(2)

      Rloani,t=α0+α1Crossi,t+αiXi,t+Yeart+εi,t(3)

      參照現有文獻[16,27]的做法,模型(1)使用城商行的資產利潤率(Roa)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股權集中度,First)使用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來衡量,First的值越大,城商行的股權越集中;同時,模型(1)還控制了可能影響城商行經營業(yè)績的其他指標(X),比如資產規(guī)模(Asset)、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占比(Inr)、銀行成立的年限(Age)、是否上市(Public)、是否發(fā)生過合并(Merge)

      這里特指城商行在成立之后是否發(fā)生過合并重組,如甘肅銀行是由平涼市商業(yè)銀行和白銀市商業(yè)銀行合并重組而來、徽商銀行由合肥、蕪湖、安慶、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業(yè)銀行等合并組建。以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PGDP)。ε代表模

      型的隨機干擾項;i和t分別表示城商行個體i以及年份t。模型(2)則是在模型(1)的基礎上引入了調節(jié)變量(Cross),Cross表示城商行異地網點的占比,其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1,取值越大,城商行實施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幅度越大。模型(3)的被解釋變量表示城商行關聯貸款的占比(Rloan)。此外,本文針對所有模型都控制了時間效應。主要變量名稱及定義如表1所示。

      表2列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城商行資產利潤率(Roa)的均值為1%,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2%,說明城商行之間的盈利能力差異不大。大股東持股比例(First)的最小值為5%,最大值為75%,說明有的城商行股權結構相對分散,這可能造成“內部人控制”問題,有的則過度集中,從而形成一股獨大的局面。城商行跨區(qū)經營程度(Cross)的均值為0.28,即每100個銀行網點中,約有28個網點設立在注冊地以外,其標準差為0.26,反映出城商行的跨區(qū)戰(zhàn)略波動較為明顯;Cross最小值為0,說明部分樣本沒有實施跨區(qū)戰(zhàn)略,其經營活動集中在注冊地。關聯貸款占比(RLoan)的均值為1%,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31%,說明樣本之間的差異較大,部分城商行關聯貸款占比較高,潛在經營風險較大。需要說明,由于部分城商行信息披露不完整,使得關聯貸款的觀察值數小于其他變量。

      三、實證分析

      (一)主回歸分析

      為了驗證本文的假設H1a和H1b,對模型(1)的回歸結果見表3的第(1)(2)列。其中,第(1)列表示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股權集中度對城商行經營業(yè)績的影響;第(2)列則是在第(1)列的基礎上,控制了可能影響城商行經營業(yè)績的其他因素。從分析結果來看,大股東持股比例(First)的系數分別為-0.0063和-0.0058,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城商行股權越集中,經營業(yè)績越差,即城商行大股東存在明顯的“掏空”行為,所以假設H1b得到驗證。在該結論的基礎上,本文做了進一步的穩(wěn)健性檢驗,既然股權集中會損害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那么股權制衡應該可以從反面驗證該結論。因此,本文探討了股權制衡

      參照張敏等[22,29]的做法,分別利用第二大股東至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第二大股東至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比值Five、Ten作為股權制衡的衡量指標。Five和Ten的值越大,說明城商行大股東之間的股權制衡程度越高。對城商行經營業(yè)績的影響。從第(3)(4)列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到,Five和Ten的系數分別為0.0007、0.0004,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大股東之間的制衡程度越強,城商行經營業(yè)績越好。進而,本文從大股東持股比例和股權制衡兩個角度證實了假設H1b,即股權越集中,大股東“掏空”動機越明顯,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越差。此外,控制變量與城商行經營業(yè)績(Roa)之間的關系與現有文獻[16,28]基本一致。

      進一步分析,由于歷史原因,城商行在成立之初形成了以地方政府為主的控股模式。隨后,為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民營資本在城商行中的持股比例不斷上升,甚至成為了第一大股東。那么,由此產生的股權性質差異是否會對大股東的“掏空”行為產生影響呢?為了回答該問題,本文把樣本分為了國有城商行和非國有城商行

      需要說明,地方政府和地方國有企業(yè)往往是一致行動人。因此,在確定城商行股權性質時,本文利用股權穿透的方法來追溯第一大股東的性質。如果第一大股東屬于地方政府及其一致行動人,就定義該城商行為“國有”城商行,否則為“非國有”城商行。,并對分組后的樣本進行了實證分析,具體結果如表4第(1)(2)列所示。可以看到,無論是國有組還是非國有組,First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表明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負向關系沒有受到股權性質差異的影響。對于國有大股東而言,城商行不僅需要關注自身的經營業(yè)績,還需要考慮外部經濟效益,比如市政建設、地區(qū)就業(yè)等民生項目,而這些項目的背后又存在地方官員的晉升激勵,所以,地方官員很可能利用國有大股東的身份來實現個人的政治訴求,進而損害國有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為了證實以上論述,本文在第(1)(2)列結果的基礎上引入地方官員變更

      參照戴亦一等[30-33]的做法,利用地級市市委書記的變更作為地方官員變更的代理變量,如果市委書記變更發(fā)生在當年的1—6月份,Change取值為1,變更發(fā)生在7—12月份取值為0。(市委書記,Change)作為調節(jié)變量。這樣做的原因在于,前任和現任官員在變更當年需要完成交接工作,此時地方政府的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官員對國有城商行的干預自然也會減少,國有大股東“掏空”城商行的行為就會得到削弱。如果能證實地方官員變更(Change)的調節(jié)作用在國有城商行中顯著,而在非國有城商行中不顯著,那么,地方官員在國有城商行中發(fā)揮的作用便得到證實。從第(4)列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到,在國有組中First×Change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而非國有組第(3)列First×Change的系數不顯著,說明地方官員的更替會抑制國有大股東的“掏空”行為,進而證實了國有城商行大股東“掏空”行為背后隱含的地方官員因素。此外,單變量回歸結果與上述結果保持一致,限于篇幅表4沒有列出。

      (二)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調節(jié)效應分析

      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是城商行突破地域限制做強做大的必然選擇,對大股東的“掏空”行為的影響結果見表5。從第(1)(2)列可以發(fā)現,First×Cross的系數分別為0.0137和0.012,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可以有效地削弱股權集中對城商行經營業(yè)績的損害,進而抑制大股東“掏空”行為。所以,本文的假設H2a得到證實。此外,城商行實施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之后,總部與分支機構之間的地理距離自然會增加。作為穩(wěn)健性檢驗的一部分,本文利用異地網點所在城市與城商行注冊地之間的地理距離總和的自然對數(Dist)來替換Cross,并對假設H2a進行再次檢驗??梢钥吹?,第(3)(4)列First×Dist的系數分別為0.0025和0.0023,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在城商行實施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之后,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負向關系會隨著總分機構之間地理距離的增加而減弱,從而再次驗證了假設H2a。

      雖然表5的分析結果證實了假設H2a,但是模型(2)中的調節(jié)變量(Cross)與被解釋變量(Roa)之間存在反向因果的內生性問題,為了保證結論的可靠性,本文使用工具變量來解決該問題。從影響城商行異地網點結構的因素來看,首先,一個城市的人口越多,金融資源的需求量會更大,城商行到該城市設立異地網點的可能性就更高;其次,總部與分支機構之間的距離越遠,總部的監(jiān)督成本越高,所以,城商行更可能把異地網點設立在距離注冊地較近的城市,并且城市的人口和地理位置外生于城商行的經營業(yè)績,滿足工具變量的使用條件。參照Goetz等[34]的做法,本文把省內出現了異地城商行的所有城市的平均人口數量與地理加權距離倒數的乘積(IVcross)作為Cross的工具變量,并使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對模型(2)進行再次分析,具體結果如表6所示。在第一階段回歸中,第(1)(2)列Ivcross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本文構造的工具變量(Ivcross)較為合理。第二階段回歸中,第(3)(4)列First×Ivcross的系數均為正,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假設H2a在處理了模型(2)中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問題之后,該結論依然成立。

      (三)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關聯貸款的影響

      從大股東侵蝕銀行經濟利益的手段來看,關聯貸款是最常見的方式。那么,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大股東“掏空”行為的抑制作用是否會體現在對關聯貸款的影響上呢?為此,本文分析了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關聯貸款的影響。參照張敏等[22]的做法,本文手工收集了城商行關聯貸款數據,并使用關聯貸款占比(關聯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Rloan)作為被解釋變量,此外還借鑒錢先航等[35]的做法,使用關聯貸款總量(關聯貸款與總資產的比值,Loan)作為穩(wěn)健性檢驗,具體分析結果見表7。就關聯貸款占比而言,第(1)(2)列Cross的系數分別為-0.0083和-0.0176,并且分別在10%和5%的水平上顯著。同樣,關聯貸款規(guī)模第(3)(4)列Cross的系數也都顯著為負,即本文的假設H3a得到驗證。這表明城商行在實施跨區(qū)戰(zhàn)略之后,隨著異地網點的增加,大股東從城商行獲得關聯貸款的比例逐漸降低,該結果對于解釋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抑制大股東的“掏空”行為提供了有力證據。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城商行的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削弱了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負向聯系,這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具有積極作用。此外,考慮到該戰(zhàn)略的經濟效果可能會因為外部營商環(huán)境差異表現出異質性結果。因此,本文有必要就該問題作進一步分析。

      四、進一步分析

      (一)行業(yè)競爭差異分析

      不同地區(qū)的金融發(fā)展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發(fā)展程度越高,外部競爭也更加激烈。城商行作為區(qū)域性銀行,雖然在當地具有品牌優(yōu)勢,但是在激烈的外部競爭環(huán)境中很難取得競爭優(yōu)勢,不利于異地網點開展業(yè)務。那么,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大股東“掏空”行為的抑制作用是否會因為外部競爭差異產生異質性結果呢?為了回答該問題,本文利用樊綱等[36]公布的《市場化指數報告》中的“各省金融行業(yè)競爭指數”作為外部競爭衡量指標,并按照該指標的均值把城商行所在省份分為高低兩組,對模型(2)的結果進行異質性分析。從表8的回歸結果來看,在行業(yè)競爭較低的省份,First×Cross的系數分別為0.017和0.0168,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而在行業(yè)競爭較高的省份,First×Cross的系數均不顯著,這意味著,在行業(yè)競爭較低的地區(qū)實施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更有助于提高城商行的公司治理水平。該發(fā)現對于行業(yè)監(jiān)管者因城施策提供了幫助,不同省份應當根據自身的金融發(fā)展狀況細化監(jiān)管。

      (二)異地網點結構差異分析

      不同省份之間的行業(yè)競爭程度不同,同樣省內各城市之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也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qū),省會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遠高于省內其他城市,甚至出現了“省會獨大”的情況,城商行自然會把更多的異地網點設立在省會城市。所以,本文根據城商行的異地網點結構差異,進一步探討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大股東“掏空”行為的抑制作用是否會因為異地網點結構差異呈現出不同的結果。本文把樣本分為了省會偏好型和非省會偏好型,如果某個城商行在省會城市設立的網點多于它在其他城市網點的總和,則該城商行屬于省會偏好型;否則屬于非省會偏好型。此外,本文剔除了注冊地在省會城市的城商行,因為這類城商行的網點本來就集中在省會城市,不屬于異地網點結構選擇差異的探討范圍。從表8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省會偏好組First×Cross的系數不顯著,而非省會偏好組的First×Cross的系數分別為0.0202和0.0193,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意味著在省會城市設立較多的網點沒有達到抑制大股東“掏空”行為的效果。省會城市雖然有較好的經濟發(fā)展優(yōu)勢,但行業(yè)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此外,相比其他大型國有商業(yè)銀行和本土城商行,異地城商行缺少品牌優(yōu)勢,很難通過獲得優(yōu)質的客戶資源來擴大資產規(guī)模,自然無法增加與大股東的對抗能力。

      (三)其他穩(wěn)健性檢驗

      1.樣本選擇性偏差處理。雖然表6利用工具變量法解決了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和經營業(yè)績之間的反向因果內生性問題,但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監(jiān)管部門通常只會允許盈利能力強、資產規(guī)模大、公司治理水平較高的城商行設立異地網點,這種行政決策的限制使得本文的研究結果存在樣本選擇性偏差,所以,本文進一步使用Heckman兩階段模型來處理該問題。第一階段,針對全部樣本,使用Probit模型尋找決定城商行是否實施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影響因素,并計算逆米爾斯比率(λ)。第二階段,僅針對已經實施了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樣本,在控制λ的情況下分析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經濟效果。參考蔡衛(wèi)星等[8,16-17]的做法,本文選取了如下可能影響城商行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決策的因素:盈利能力(Roa)、資產規(guī)模(Asset)、資本充足率(Car)、資本水平(Cap)、貸款增速(GLoan)、不良貸款率(Npflr)、銀行年齡(Age),并對這些變量進行滯后一期處理。需要說明,由于Probit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虛擬變量,因此本文這樣定義Dum_cross,如果城商行當年存在異地網點,Dum_cross取值為1,否則為0。結合本文的研究主題,在第一階段重點關注城商行經營業(yè)績(Roa)與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到表9第(1)列Roat-1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經營業(yè)績越好,城商行實施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可能性越高,這和現有文獻的結論一致。第二階段的分析中,λ的系數通過顯著性檢驗,意味著樣本存在選擇偏差;First×Dum_cross的系數為0.0141,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與表5和表6的結果保持一致,這說明在處理了樣本選擇性偏差后,本文的結論仍然成立。

      2.替換被解釋變量。參照現有文獻的常見做法,本文在模型(1)和模型(2)中使用城商行的資產利潤率(Roa)作為被解釋變量。此外,也有研究[37]使用權益報酬率(Roe)作為城商行經營業(yè)績的衡量指標。因此,本文替換了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并對原假設進行再次檢驗。通過表10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第(1)(2)列First的系數分別在5%和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股權越集中,城商行的權益報酬率越低,這與之前的結論保持一致。第(3)(4)列First×Cross的系數均在5%的水平上為正,假設H2a得到再次驗證。

      3.替換關聯貸款度量指標。Rao等[26]發(fā)現關聯貸款會使得城商行的資金向部分客戶集中,所以本文進一步使用客戶貸款集中度(第一大和前十大客戶貸款占比,Fl和Tenl)作為關聯貸款的替代性指標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通過表10第(5)—(8)列的結果可以看到,無論是第一大客戶組還是前十大客戶組,Cross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和表7的結果保持一致,說明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可以有效降低大股東從城商行獲得關聯貸款的規(guī)模。

      五、研究結論和政策啟示

      商業(yè)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問題頻發(fā),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要數區(qū)域性銀行。優(yōu)化股權結構對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風險至關重要。因此,本文以全國134家城商行作為研究對象,檢驗了股權集中度與經營業(yè)績之間的聯系,隨后利用城商行異地網點分布數據探討了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是否會對這兩者的關系產生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該戰(zhàn)略的調節(jié)作用是否會因為行業(yè)競爭環(huán)境差異和區(qū)位偏好差異產生不同的經濟結果。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

      (1)城商行的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其經營業(yè)績越差,說明股權集中會增加大股東的“掏空”動機,并且這種關系不會因為城商行的股權屬性產生差異。

      (2)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的實施可以有效地緩解股權集中對城商行經營業(yè)績的損害,進而達到抑制大股東“掏空”行為的效果,該結論在處理了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和樣本選擇偏差問題之后仍然成立。

      (3)關聯貸款作為大股東侵占銀行利益的重要手段,隨著異地網點的增加,大股東能夠從城商行獲得關聯貸款規(guī)模逐漸下降,該結果較好地解釋了跨區(qū)經營是如何發(fā)揮對大股東“掏空”行為的抑制作用。

      (4)從分組檢驗的結果來看,地區(qū)的行業(yè)競爭激烈程度以及異地網點結構選擇偏好會使上述結果產生異質性,如果地區(qū)的行業(yè)競爭越激烈或者在省會城市設立較多的網點,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對于提升銀行治理水平的效果不明顯。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表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是保障金融體系健康發(fā)展的三項攻堅任務。重大金融風險的防控不僅需要宏觀政策的調控,更需要微觀經濟主體增強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本文研究結果的啟示在于:首先,隨著城商行股權結構的不斷優(yōu)化,一股獨大的局面雖然有所緩解,但是大股東仍然存在損害城商行利益的行為,因此,完善治理結構,發(fā)揮“三會一層”的監(jiān)督職能勢在必行;其次,跨區(qū)經營戰(zhàn)略作為城商行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對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具有積極作用,該研究發(fā)現可以為監(jiān)管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最后,就城商行的管理層而言,應當針對不同的營商環(huán)境適當地調整異地網點結構,充分利用非省會城市的市場空隙來規(guī)避激烈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周學東. 中小銀行金融風險主要源于公司治理失靈: 從接管包商銀行看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的關鍵 [J]. 中國金融, 2020(15): 19-21.

      [2] SHLEIFER A, VISHNY R W.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52(2): 737-783.

      [3] 譚興民, 宋增基, 楊天賦. 中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的實證分析 [J]. 金融研究, 2010(11): 144-154.

      [4] 祝繼高, 饒品貴, 鮑明明. 股權結構、信貸行為與銀行績效: 基于我國城商行數據的實證研究 [J]. 金融研究, 2012(7): 48-62.

      [5] 李增泉, 孫錚, 王志偉. “掏空”與所有權安排: 來自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資金占用的經驗證據 [J]. 會計研究, 2004(12): 3-13.

      [6] 曹廷求, 楊秀麗, 孫宇光. 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 度量方法和內生性 [J]. 經濟研究, 2007(10): 126-137.

      [7] 解曉非. 完善城商行法人治理結構是防治關聯貸款的重要途徑 [J]. 中國金融, 2004(18): 43-44.

      [8] 蔡衛(wèi)星. 分支機構市場準入放松、跨區(qū)域經營與銀行績效 [J]. 金融研究, 2016(6): 127-141.

      [9] 李維安, 曹廷求. 股權結構、治理機制與城市銀行績效: 來自山東、河南兩省的調查證據 [J]. 經濟研究, 2004(12): 4-15.

      [10]ADMATI A R, PFLEIDERER P, ZECHNER J. Large shareholder activism, risk shar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equilibrium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 102(6): 1097-1130.

      [11]SHLEIFER A, VISHNY R W.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3): 461-488.

      [12]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 Journal of Finance, 1999, 54(2): 471-517.

      [13]楊德勇, 曹永霞. 中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與績效的實證研究 [J]. 金融研究, 2007(5): 87-97.

      [14]李成, 秦旭. 銀行股權集中度與經營績效的相關性分析 [J]. 金融理論與實踐, 2008(1): 9-32.

      [15]范香梅, 邱兆祥, 張曉云. 我國商業(yè)銀行跨區(qū)域發(fā)展的經濟效應研究 [J]. 財貿經濟, 2011(1): 64-71.

      [16]李廣子. 跨區(qū)經營與中小銀行績效 [J]. 世界經濟, 2014(11): 119-145.

      [17]王擎, 吳瑋, 黃娟. 城商行跨區(qū)域經營: 信貸擴張、風險水平及銀行績效 [J]. 金融研究, 2012(1): 141-153.

      [18]DENG S E, ELYSIAN E.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bank holding company value, and risk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8, 40(6): 1217-1238.

      [19]LEVINE R, LIN C, XIE W.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and banks funding cost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20, 6(16): 65-82.

      [20]CHU Y, DENG S, XIA C. Bank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and systemic risk [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20, 33(10): 4811-4838.

      [21]虞群娥. 政府參與地方商業(yè)銀行的經濟學分析 [J]. 金融研究, 2004(7): 57-65.

      [22]張敏, 劉顓, 張雯. 關聯貸款與商業(yè)銀行的薪酬契約: 基于我國商業(yè)銀行的經驗證據 [J]. 金融研究, 2012(5): 108-122.

      [23]陳學彬. 中國商業(yè)銀行薪酬激勵機制分析 [J]. 金融研究, 2005(7): 76-94.

      [24]JOHN K, QIAN Y. Incentive feature in CEO compens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J]. Economic Policy Review, 2003(9): 109-121

      [25]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ZAMARRIPA G. Related lending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118(1): 231-268.

      [26]RAO P, YUE H, ZHU J. An investigation of credit borrower concentration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15, 54(5): 208-221.

      [27]趙昌文, 楊記軍, 夏秋. 中國轉型期商業(yè)銀行的公司治理與績效研究 [J]. 管理世界, 2009(7): 46-55.

      [28]雷光勇, 王文. 政府治理、風險承擔與商業(yè)銀行經營業(yè)績 [J]. 金融研究, 2014(1): 110-123.

      [29]劉家松, 聶寶平. 商業(yè)銀行境外引資、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 基于2007—2015年62家商業(yè)銀行的經驗證據 [J]. 會計研究, 2016(10): 34-41.

      [30]戴亦一, 潘越, 馮舒. 中國企業(yè)的慈善捐贈是一種“政治獻金”嗎: 來自市委書記更替的證據 [J]. 經濟研究, 2014(2): 74-86.

      [31]潘越, 寧博, 肖金利. 地方政治權力轉移與政企關系重建: 來自地方官員更替與高管變更的證據 [J]. 中國工業(yè)經濟, 2015(6): 135-147.

      [32]陳德球, 金雅玲, 董志勇. 政策不確定性、政治關聯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效率 [J]. 南開管理評論, 2016(4): 27-35.

      [33]徐業(yè)坤, 馬光源. 地方官員變更與企業(yè)產能過剩 [J]. 經濟研究, 2019(5): 129-145.

      [34]GOETZ M R, LAEVEN L, LEVINE R. Does the geographic expansion of banks reduce risk?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6, 120(2): 346-362.

      [35]錢先航, 曹廷求, 李維安. 晉升壓力、官員任期與城商行的貸款行為 [J]. 經濟研究, 2011(12): 72-85.

      [36]樊綱, 王小魯, 胡李鵬. 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 [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

      [37]趙尚梅, 杜華東, 車亞斌. 城商行股權結構與績效關系及作用機制研究 [J]. 財貿經濟, 2012(7): 39-48.

      責任編輯、校對: 李再揚

      City Commercial Bank Concentrated Ownership, Cross-Regional Business Strategy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CHEN Xudong, YAN Jingshi, JIA Pan

      (School of Accounting,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Reasonable ownership structure is essential for city commercial bank to improve their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city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7,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ross-regional business strategy on this relationship by using hand-collecte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data and financial data of city commercial b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the worse operating performance, which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t tunneling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he cross-regional business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damage of concentrated ownership to operating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the related loan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his conclusion is still valid after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reverse causality and sample selectivity bias.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cross-reg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s heterogeneou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location preference. Specifically, the inhibiting effect of the strategy is only significant in the regions with less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in the non-provincial capital city preference group.

      Keywords: city commercial bank;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centrated ownership; cross-regional business; operating performance; related loans; industry competition; location preference

      猜你喜歡
      跨區(qū)網點業(yè)績
      快遞網點進村 村民有活兒干有錢賺
      一圖讀懂業(yè)績說明會
      于細微之處見柔版網點的“真面目”
      朗盛第二季度業(yè)績平穩(wěn) 保持正軌
      上海建材(2019年5期)2019-12-30 06:30:00
      主要業(yè)績
      跨區(qū)取件的困擾
      中國儲運(2019年1期)2019-01-09 06:57:54
      三生業(yè)績跨越的背后
      跨區(qū)基地化演習中醫(yī)療保障組的任務探討
      優(yōu)化內部勞動組合 釋放網點營銷潛能
      現代金融(2016年7期)2016-12-01 04:50:22
      麥收時如何進行聯合收割機跨區(qū)作業(yè)
      新農業(yè)(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
      武鸣县| 威宁| 旅游| 泗水县| 南召县| 醴陵市| 梁山县| 彰化县| 尉犁县| 富民县| 麻栗坡县| 平南县| 镇宁| 河北省| 玉溪市| 尼勒克县| 丘北县| 东阿县| 九江县| 什邡市| 彰武县| 合水县| 溧阳市| 大新县| 天峨县| 城口县| 阿克苏市| 涿鹿县| 大石桥市| 仙居县| 靖安县| 虞城县| 平阳县| 五河县| 福清市| 宁阳县| 新泰市| 彭山县| 白山市| 大荔县|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