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湯義涵,徐嘉偉,劉偌曦,薛冰,張致慧,*
1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2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南京 210023
軟硬酸堿(HSAB)理論是無機化學中的重要理論,可以預測物質(zhì)的溶解度、化學反應的方向、判斷配位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F(xiàn)行的無機化學教科書通常只給出軟硬酸堿的分類依據(jù),但并未定量地對其進行排序。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計算化學逐步被非物理化學專業(yè)研究生以及高年級本科生所接受并使用。國內(nèi)相關同行也開設了一些針對物理化學的計算化學本科生實驗[1,2]。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Gaussian 16軟件,結合計算化學方法,設計實驗研究化學硬度,幫助學生定量地理解這一概念。
(1) 初步掌握對小分子進行單點能計算、幾何構型優(yōu)化和頻率分析的基本操作;
(2) 掌握利用對稱性加速計算的技巧;
(3) 掌握化學硬度η的計算公式。
Gaussian是目前最常用的量子化學計算軟件[3],最新版本是2016年的C.01版。其功能十分強大,可以完成幾何優(yōu)化、振動分析、勢能面掃描、計算NMR等多種任務。本實驗采用的是Windows系統(tǒng)下的軟件,相比Linux系統(tǒng)而言,幾乎不需要專業(yè)的計算機知識。該軟件的輸入文件以*.gjf結尾(gaussian job file),輸出文件以*.out或*.log結尾。此外還可以通過%chk關鍵詞產(chǎn)生*.chk文件,存儲計算時產(chǎn)生的重要數(shù)據(jù),例如能量、結構、分子軌道等,為后續(xù)的波函數(shù)分析提供依據(jù)。
量子化學計算的精度是由理論方法和基組共同決定的。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是目前主流的一類理論方法,其理論核心在于:體系基態(tài)的能量、波函數(shù)以及體系的各種性質(zhì),都是體系基態(tài)的電子密度分布的泛函。
對于常規(guī)分子體系,常用于幾何優(yōu)化和振動分析的泛函有B3LYP、M06-2X和PBE0等幾種[4,5]。由于密度泛函具有一定的經(jīng)驗性(但不能因此將其認為是半經(jīng)驗的),不同的泛函在處理同一問題時得到的結果有時來去甚大,對于不同的體系需要根據(jù)經(jīng)驗選擇不同的泛函。這樣的經(jīng)驗可以從大量的測試數(shù)據(jù)中總結得出,但也不乏有一些問題是泛函處理存在劣勢的。
基組是指一系列用于逼近真實原子軌道的數(shù)學函數(shù),其本身可以不具有特定的化學意義。每種基組對其所適用的元素定義了計算時使用的基函數(shù)及基函數(shù)的組合方法。對于交換-相關泛函的一般性計算,常用的Ahlrichs系列基組大小如下:def2-TZVPP > def2-TZVP > def-TZVP > def2-SVP > def2-SV(P),如果是進行單點計算,在算力允許的情況下應當盡量選擇較大基組。但如果是較耗時的幾何優(yōu)化或者振動分析,選擇def-TZVP及以下檔次的基組便足夠。除此以外較為著名的還有Pople系列基組、pcseg系列基組以及本文使用的Dunning’s相關一致性基組,讀者可自行查閱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
本實驗在M06-2X/def2-TZVP和CCSD(T)/aug-cc-pVQZ計算級別下進行。計算級別是指特定理論方法和基組的結合,可表示為“理論方法/基組”的形式。由Truhlar等人提出的M06-2X理論方法屬于交換-相關泛函[6],從原理上來說,只要交換-相關泛函是精確的,那么結果也是精確的。CCSD(T)理論方法屬于耦合簇方法(CC)[7],它通過微擾方式考慮更高一級激發(fā)算符,雖然是CCSDT (CC Singles,Doubles and Triples)的近似形式[8],但相對于CCSD (CC Singles and Doubles)而言仍有很大改進,很適合高精度計算,不過計算量巨大。def2-TZVP基組是Ahlrichs的def2系列基組的一種[9],屬于3-ζ基組。其中def表示default,VP表示Valance Polazried。aug-cc-pVQZ是Dunning’s相關一致性基組[10,11],屬于4-ζ基組,其中的aug表示對每個角動量都增加彌散函數(shù)。該基組應當結合CCSD(T)這類的后HF方法使用,尤其適合負離子體系的計算。
以水分子為例,假設其并非C2υ點群,則需要兩個O―H鍵長,一個H―O―H鍵角描述其結構。如果在建模時就限制其為C2υ點群,則僅需一個O―H鍵長,一個H―O―H鍵角描述,可有效減少計算量。對于苯(C6H6)這類略大的體系,如果采用高精度計算級別,耗時巨大。但考慮到它結構高度對稱,屬于D6h點群,開啟對稱性可以很大程度減少描述其結構所需參量,大大降低計算耗時,即便不使用服務器也可以提高計算能力,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Pearson等人于1963年提出軟硬酸堿理論[12]。在最初的定性分類中,“硬”指的是具有較小半徑、電荷密度較高的物種,“軟”指的是較大半徑、電荷密度較低的物種。Pearson根據(jù)經(jīng)驗總結出“硬親硬、軟親軟”的軟硬酸堿作用原理。
1968年,Klopman根據(jù)前線軌道中的微擾理論[13],對HSAB理論進行了初步的定量解釋。他將軟硬酸結合反應分成電荷控制和軌道控制兩種。認為硬酸和硬堿結合受到電荷控制,軟酸和軟堿結合受到前線軌道能量控制。
1983年,Parr和Pearson進一步完善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絕對硬度”的概念[14],其定義式如下:
其中I代表電離能,A代表電子親合能,根據(jù)此式可定量地比較物種的“硬度”。
Gaussian 16軟件(C.01版)、GaussView 6.0軟件[15]以及臺式電腦(處理器:i7-9750H;核心數(shù):12;運行內(nèi)存:16GB)。
本實驗分為以下幾步:
(1) 在M06-2X/def2-TZVP級別下優(yōu)化中性分子(N電子)結構,并進行振動頻率分析;
(2) 在M06-2X/def2-TZVP級別下分別對N電子分子、N± 1電子分子進行單點能計算(基于(1)所獲取的結構),并記錄耗時(注:雖然上一步計算會給出電子能量,但是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對比不同計算級別耗時的差異,增加了這一步單獨進行單點能計算);
(3) 在CCSD(T)/aug-cc-pVQZ級別下分別對N電子分子、N± 1電子分子進行單點能計算(基于(1)所獲取的結構),并記錄耗時;
(4) 從單點能輸出文件中讀取電子能量,計算VIP和VEA,并根據(jù)公式(1)計算化學硬度η(課后完成,在實驗報告中寫出計算過程)。
要求學生計算H2O、CH3O?和CN?的化學硬度。
打開Gaussview 6.0軟件,依次點擊“File”-“New Molecule Group”,繪制需要的結構(以水分子為例)。隨后點擊“Tools”-“Atom Groups”,開始進行對稱性設定。點擊“Enable Point Group Symmetry”啟用對稱性,在“Constrain to subgroup”中選擇C2υ點群,最后勾選“Always track point group symmetry”,完成建模。點擊“File”-“Save…”保存文件,并按要求更改文件名。
在文件管理窗口選中剛剛保存的*.gjf文件,右擊,選擇以記事本方式打開。此時該輸入文件應當如表1所示。
表1 輸入文件內(nèi)容及含義
實驗第一步是在M06-2X/def2-TZVP級別下進行幾何優(yōu)化與振動頻率分析,需要增加opt和freq關鍵詞(分別對應optimization和frequency),并修改計算級別。同時可以刪除幾何連接關系,使得輸入文件更加簡潔。經(jīng)過修改過的輸入文件應當如表2所示。
表2 經(jīng)過修改過的輸入文件內(nèi)容及含義
一般而言,運行單一計算任務的時候,應當至少留出2 GB內(nèi)存給系統(tǒng),剩余內(nèi)存都可以用來計算,分配給Gaussian的核心數(shù)一般等于計算機的物理核心數(shù)。在Gaussian的官方手冊——《探尋化學的奧秘:電子結構方法》介紹了關于CPU使用量和研究問題大小的關系,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閱讀[16]。
保存修改過的輸入文件。打開Gaussian 16軟件,依次點擊“File”-“New”-“File”-“Load”,選中剛才的輸入文件,最后點擊“Run”,選擇輸出文件的保存位置即可完成提交計算任務。待屏幕顯示“Normal termination of Gaussian 16”時,表示計算正常結束。
使用Gaussview 6.0打開輸出文件,右擊,選擇“Results”-“Vibrations”,可查看頻率分析的結果。若無虛頻,則已優(yōu)化到了穩(wěn)定結構,可以進行后續(xù)操作。將優(yōu)化過后的水分子保存為三個新的輸入文件,M06-2X/def2-TZVP級別下,依次進行H2O、H2O+和H2O?的單點能計算任務,該任務僅需指明計算級別即可,無需額外關鍵詞。注意H2O+、H2O?是失去或得到一個電子的水分子,電荷為分別為+1和?1,自旋多重度為2。
完成上一步驟后,將優(yōu)化過的水分子再保存為三個新的輸入文件,在CCSD(T)/aug-cc-pVQZ級別下,依次進行H2O、H2O+和H2O–的單點能計算任務。注意計算級別的輸入形式與“CCSD(T)/aug-ccpVQZ”完全一致。
選中單點能計算輸出結果的*.out文件,右擊,選擇以記事本方式打開,在輸出文件的末尾有所需的電子能量信息。M06-2X/def2-TZVP級別下進行的計算,應當在“HF = ”處讀取。CCSD(T)/augcc-pVQZ級別下進行的計算,應當在“CCSD(T) = ”處讀取。
整理本實驗的單點計算步驟所獲取數(shù)據(jù)至表3 (以H2O為例)。
表3 H2O的單點能計算結果匯總表
對CH3O?和CN?進行同樣的操作,根據(jù)式(1),計算化學硬度并匯總至表4。
表4 化學硬度計算匯總表
(1) 對O2進行計算時,O2的自旋多重度應該是多少?
答:根據(jù)分子軌道理論,O2的基態(tài)價電子組態(tài)為(2σg)2(2σu)2(3σg)2(1πu)4(1πg)2,有兩個自旋方向相同的單電子(n= 2),故自旋多重度S= 3。
(2) 實驗過程中的(1)、(2)步,或(1)、(3)步,能否使用熱力學組合方法,諸如G4等方法一步完成?
答:不能,熱力學組合方法是一套組合過程,包含幾何優(yōu)化、頻率分析和高級別單點能計算等步驟。計算VIP或VEA時,假定分子結構是不變的,如果使用熱力學組合方法,會自動優(yōu)化結構,從而改變原始結構。但當計算絕熱電離能(AIP)或絕熱電子親合能(AEA)時,要求分別對N,N± 1電子結構進行優(yōu)化,則可以使用熱力學組合方法,更加方便。
(3) Koopmans定理指出,VIP可由HOMO軌道能量近似代替,VEA可由LUMO軌道能量近似代替,也就是說進行幾何結構優(yōu)化,獲取分子軌道能量后即可計算絕對硬度。請你讀取有關數(shù)據(jù),根據(jù)Koopmans定理計算,看看結果與實驗值的誤差。
(4) 從計算結果來看,高精度級別可以獲得準確性較高的數(shù)據(jù),但需要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這告訴我們,在今后進行實際研究時,需要根據(jù)算力和體系大小選擇合適的計算級別,以較少的時間成本獲取最經(jīng)濟的數(shù)據(jù)。
本實驗側重于使用計算化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而不過分追求學生對其中量子化學原理的深入理解。因為受眾是高年級本科生和非計算化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并不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但只要學生具備無機化學和結構化學的基本知識,以及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便可利用計算化學方法輔助研究。這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計算化學知識,對于計算級別的選取,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能夠提供指導并及時解決。
筆者認為,開設這樣的探究型實驗有以下好處:
(1) 激發(fā)學生進行驗證課本知識以及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例如,氧氣的第一電離能測定實驗,大多數(shù)學生是沒有機會涉及的,但可以通過高精度計算獲得和實驗值相差很小的數(shù)據(jù)。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獲得滿足感,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價值。再比如,無機化學教材中只簡單地對軟硬酸堿進行定性的分類,但沒有對其進行定量的排序。學生通過本實驗,可以定量地給出化學硬度的大小。
(2) 培養(yǎng)學科交叉人才。雖然本實驗研究的是無機化學中幾種常見配體的硬度,但是對于有機物來說計算的基本流程也是一樣的。筆者計劃在后續(xù)的課程中加入局部化學硬度的計算實驗,可以用來判斷多齒配體中不同配位原子進行配位的傾向,也可以為有機反應中的選擇性提供指導。
目前,本實驗已在筆者近年指導的江蘇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中開展,并在進一步完善豐富實驗內(nèi)容,計劃向?qū)W校提交完整的實驗課程方案,開設“計算化學在無機化學的應用”選修課程。同時筆者也已在所講授的高等結構化學課程中通過Gaussview軟件展示分子軌道形狀,演示化學鍵的成鍵過程,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本課題組還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高?;蚩蒲性核_展有效合作,培養(yǎng)了一批具備一定計算化學能力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