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
實習期最短的醫(yī)生,白大褂只穿了一次就轉(zhuǎn)正。
只不過,這白大褂不是在醫(yī)院穿的,而是在讓無數(shù)人擔憂不已的鄭州地鐵5號線。
7月20日當晚6點到12點,鄭州人民醫(yī)院的試工醫(yī)生于逸飛跪在地上做了六小時人工心肺復蘇。
十幾個人得到救助,脫離生命危險。
入職成為實習醫(yī)生的第一天,就面臨這樣嚴酷的考驗。
原本已經(jīng)下車的于逸飛,在聽到有人呼喊“有沒有醫(yī)生”的時候逆行救人。
掏出剛發(fā)的白大褂穿在身上,開始救人。
地鐵站里的一抹白色,給群眾吃下了安定劑。
周圍有人看到他的白色大褂,情緒抑制不住,激動地說“有醫(yī)生在”!
為了加快救人速度,于逸飛教身邊的年輕人動作要領,爭分奪秒救治乘客。
其間還救醒了一位休克的醫(yī)生,這名醫(yī)生在稍作休息恢復體力之后也加入了救人的行列。
鑒于于逸飛在救治受難群眾時的勇敢表現(xiàn),他所在的醫(yī)院免予試用直接錄用。
大家在恭喜于逸飛的同時,也不忘恭喜醫(yī)院又多了一位優(yōu)秀的醫(yī)生。既有醫(yī)者仁心,又有過硬的救治技術和心理素質(zhì)。
雖然沒有考核,但這場持續(xù)到半夜的“硬核面試”,于逸飛交出了一份沒有標準答案、直接用行動說話的答卷,被很多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學有所用,救死扶傷,大概對一個醫(yī)生而言是最有價值的事了。
在摧枯拉朽的自然力量面前,每個個體釋放出的善意和堅強,點亮了人性的微光。
每當看到好人好事的相關新聞,眼睛里就進了沙子,實在太“好哭”。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心理防線被擊潰,又會一次又一次被暴雨中人們守望相助的力量治愈,奔赴下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
在那些蹚水救人、洪流中挺身而出的人之外,還有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幫助受災的人。
有人餓肚子的地方,就有熱心民眾。
7月21日,一輛三輪車載著一大鍋面和碗筷出現(xiàn)在新鄭酒孫村。
五六位阿姨為路邊被困的人免費發(fā)面。
阿姨們不僅心地善良,還各有特色。
一位阿姨霸總式地給被困司機送方便面。
一袋不中,必須兩袋。
生怕大家吃不上飯的急切和擔憂全寫在臉上。
如果你對“中國大媽”這個詞一無所知,看到這些新聞,心里總能留下一些溫暖的東西。
截至7月21日12時,K31次列車已停滯近40小時。
車上的很多乘客都處于缺水少食的狀態(tài)。
附近的村子斷水斷電,村民們生火給他們做面條、下餃子。
時隔兩天,乘客們終于吃上了一頓熱乎飯。
吃穿住行,每個地方都能看到民眾自發(fā)援助的身影。
7月20日晚間,鄭州一民宿主動開放了50家分店,讓有家不能回的人們免費住進來避險。
平均兩秒一個詢問電話,仁厚仗義的愛心之舉搭建起暴雨之上的愛心橋梁。
老板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自己應該站出來,伸一把手,施一把力。
網(wǎng)友們一邊為老板的無私大愛所感動,獻上最實在的“發(fā)大財”祝福;
一邊提前預支消費者身份,表示下次到鄭州就住這家店。
“賺到錢了回報社會”不是一句掛在嘴邊的空話。
“達則兼濟天下”的樣子,在暴雨的侵襲下反而越發(fā)清晰。很多家酒店在險情爆發(fā)后選擇降價,讓更多人以更小的經(jīng)濟負擔住到安全的地方。
開公司不是搞慈善,商業(yè)行為利益先行,但在愛和道義面前,多賺一筆變得不再重要。
7月21日凌晨,鄭州一家電影院免費提供熱水和休息場所。
開放了大廳和幾個影廳,上千人在這里過夜。
鄭州一家飯店,徹夜開門,為沒回家的人留燈。
在被困市民拍攝的視頻里,老板無意出鏡,只是默默提供食物熱水和生活所需。
店里坐滿了人,疲憊的身體和沉重的靈魂找到了棲息之地。
這里仿佛是大海里的一葉扁舟,載著巨浪之下圍坐一團相互取暖的人駛向回家的方向。
還有不少人自發(fā)接收被困、撤離群眾,家里滿滿當當一屋子的人。
風雨無情人有情,廣廈千萬間,就是暴雨里的一艘艘希望之船。
危機之時,人群總能迸發(fā)令人動容的力量。
在地鐵5號線上,感人的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
從很多乘客的敘述里,能大致拼湊出災難降臨時大家伙團結(jié)互助的場景。
車廂里的水逐漸漫至胸口,大家努力騰出空間,讓更多的人能站到座椅上。
當救援隊伍來的時候,不少人在一旁搭把手,讓老人、小孩、婦女先走。
地鐵站外面也有素不相識的人在提供幫助,上前詢問脫困的人回家有沒有危險,要不要先去自己家待著。
在水中泡得發(fā)脹、周身冰冷的人們,猛地一下又被人間的溫暖緊緊包裹著。
暴雨之后,次生危機席卷而來。
缺水斷電、感染疾病、塌方泥石流……
有人在網(wǎng)上科普注意事項,有人在盡己所能幫助日常生活受影響的人。
一些店鋪免費請居民吃飯,能吃上熱氣騰騰的早餐的人,多一個是一個。
看到這樣的畫面,評論區(qū)都是接龍式地送祝福。
“愿商家生意興隆、日后大賣、分店開滿全國?!?/p>
把善舉記在心里,不讓每一份心意被漠視。
很多有電源的地方,都成了免費供電站。
哪里有電,哪里就有人和電子產(chǎn)品。
商場、小區(qū)樓下的小賣部、家附近的超市,為不少手機“續(xù)了命”,讓大家提前脫離失聯(lián)狀態(tài)。
“為愛發(fā)電”,用在此情此景毫不違和。
無論大商場還是小商店,都在能幫上忙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
7月22日,鄭州路面已經(jīng)基本無積水,交通逐漸恢復。
熱心腸的群眾又沖向了下一個能幫忙的日程。
鄭州一公交車車長在水里撿到了很多車牌,全都貼到了公交車車身上,希望路過的人能看到。
暖心的人有很多,這場天災就像一面鏡子,把情與義照了出來。
防汛救災的工作還在繼續(xù),感人之旅也在不停歇地更新。
有人的地方,就有源源不斷的希望和不期而遇的溫暖。
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也總會有人讓你感受到人間真情。
烏云有時會遮擋太陽,但太陽永遠在烏云之上。
風雨過后,依舊站在一起迎接每一個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