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禹作利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
新疆某水利樞紐工程由混凝土拱壩、水墊塘及二道壩、發(fā)電引水系統(tǒng)和電站、生態(tài)放水洞、過魚建筑物等組成,水庫總庫容3.68億m3,電站裝機容量160MW。混凝土拱壩為拋物線型雙曲拱壩,最大壩高167.5m。
根據(jù)環(huán)境保護要求,主要過魚季節(jié)為每年4-7月份。過魚期間上游庫水位變幅范圍為814.00m-876.00m,下游魚道進口水位變幅范圍為732.45m-733.40m。過魚建筑物采用“魚道+升魚機”方式。
根據(jù)壩址處地形及樞紐總體布置情況,升魚機設置在壩頂,魚道布置在水墊塘左岸。魚道進口設于二道壩下游側左岸,距二道壩中心線約17m處,魚道自下游延伸至拱壩壩腳,總長234.35m。魚道沿水流方向分為供水閥室、消力池、集魚斗池、趕魚柵池、普通池室、休息池室、補水閥室及魚道進口。魚道進口設于二道壩下游側左岸邊墻處,底高程為731.25m。供水閥室、消力池、集魚斗池及趕魚柵池設置在拱壩壩腳。補水閥室設在魚道與水墊塘左邊墻之間。魚道通過調流閥控制達到滿足0.28m/s-1.08m/s的誘魚流速要求。將魚誘至升魚斗后,通過升魚小車啟閉機將升魚斗提升并放置在位于739.00m高程處的運魚車上,由運魚車將升魚斗運至拱壩下游側739.00m高程的升魚機鋼塔架內,用壩頂門機將升魚斗升至壩頂,水平運輸至上游側并將升魚斗垂直下放至庫水水面,將魚卸放至庫內[1]。
1)魚道進口應布置于魚類聚集水域。工程建設改變了河道的水力條件,各種魚類為自己選擇與它們生活特點相適應的水域。通過對已建成水利水電樞紐魚類聚集情況的調研分析發(fā)現(xiàn),魚類逆流而上,魚類聚集在經(jīng)常有水流下泄處。因此,魚道進口應盡可能靠近二道壩處。
2)魚道進口應具有合適的水流條件,根據(jù)魚類游泳能力試驗研究》報告,魚道進口誘魚流速為0.28-1.08m/s。
通過建立二維數(shù)學模型,對不同補水流量下進魚口附近水流流場結構進行模擬。在對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其流場結構的合理性進行評價,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和建議。
3.2.1 計算工況
數(shù)學模型對不同水位組合、不同補水流量工況進行了模擬研究。數(shù)模計算工況見表1。
3.2.2 計算成果分析
1)原地形布置數(shù)模計算成果分析
魚道進口附近的河道水流流速整體偏小,這與二道壩下游地形有關,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需對河道底高程進行調整。
表1 數(shù)模計算工況表
2)調整方案1數(shù)模計算成果分析
圖1 調整后的魚道入口布置
數(shù)模計算結果與原進口地形布置方案相比,兩種水位組合下其流場結構大體相似,魚道進口附近同樣具有較為明顯的流速梯度,便于魚類發(fā)覺并進入;由于沒有對河道地形進行調整,因此魚道進口附近的河道流速依舊偏小。
3)調整方案2數(shù)模計算成果分析
圖2 河道底高程抬高后的魚道進口布置方案
抬高底高程后,魚道進口附近河道流速有了明顯增加,普遍超過了目標魚類的感應流速,較為合理;河道底高程抬高至730.00m后,進口附近水流流場結構較好,存在偏向魚道入口的流速梯度,且水流整體較為平順,無漩渦及其他流速屏障存在。
4)調整方案3數(shù)模計算成果分析
圖3 調整方案3魚道進口布置型式
該魚道進口布置型式與原進口地形布置方案相比,水流條件有較大的改善,魚道進口主流與河道水流呈一定角度,便于目標魚類發(fā)現(xiàn)并進入;在主要過魚季節(jié)魚道進口附近流場結構較為平順,不存在水流渦旋等不良水流條件;從整體上看,魚道進口附近的流速指標基本滿足過魚要求。但是在4月份水位組合工況下,魚道進口與下游河道主流之間存在一定范圍的低流速區(qū)(流速在0.1m/s左右),可能會降低目標魚類發(fā)現(xiàn)魚道入口的幾率。
在二維水流流場計算分析的基礎上,對原地形布置方案和優(yōu)化調整后的魚道推薦布置方案分別開展了整體物理模型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原地形布置方案魚道進口段水流流速偏小,僅略大于目標魚類的感應流速,可能會降低過魚效果。推薦布置方案魚道進口段水流流速有所增加,較好的滿足了魚道設計要求;通過對魚道增設補水系統(tǒng)并對其補水流量進行對比分析,最終建議過魚設施的補水流量宜控制在0.4m3/s-0.5m3/s,推薦4月份水位組合時補水0.4m3/s,5-7月份水位組合時適當加大補水量,補水0.5m3/s。
通過對以上幾種魚道進口布置型式的數(shù)模計算結果及整體物理模型試驗結果分析來看,魚道進口布置方案應采用調整方案3魚道進口布置型式。
魚道進口段水流流速對吸引目標魚類進入魚道至關重要。文章以新疆某樞紐工程為例,通過數(shù)模計算及整體物理模型試驗等結果分析,確定了過魚建筑物進口布置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