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霞(天津市東麗區(qū)華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天津 300304)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是常見的一種呼吸疾病,CAP是指在院外出現(xiàn)的感染,是肺實質炎性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非典型的病原體[1]。引起CAP的原因為患者機體感染了肺炎的鏈球菌、支原體等,發(fā)病后,機體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臨床表現(xiàn),如咳嗽、咳痰、鼻塞、咯血等,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嚴重影響,同時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具有較高的死亡率[2]。因此,盡早診治至關重要。但對于CAP疾病來講,因其對細菌具有一定的耐藥性,故而需要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來提高療效。目前,臨床為了提高CAP的治療效果,選用了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還降低了機體內(nèi)的炎性因子水平,對促使患者癥狀盡快改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礎[3]。本次研究取50例CAP患者,探究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在此類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及安全性,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4月-2020年6月本院接收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當中抽選50例開展本次研究,回顧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是否進行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治療為依據(jù),將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25例樣本。25例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分別有14例、11例,年齡分布20-50歲間,年齡均值(35.58±10.61)歲,病程1-5天,平均(3.45±1.24)天,發(fā)熱時間1-4天,平均(2.54±0.35)天,白細胞計數(shù)12×109-17×109/L,平均(14.25±1.35)×109/L。25例觀察組中男性與女性分別有15例、10例,年齡分布21-52歲間,年齡均值(36.08±10.41)歲,病程1-4天,平均(3.05±1.00)天,發(fā)熱時間1-5天,平均(2.60±0.30)天,白細胞計數(shù)12×109-16×109/L,平均(14.05±1.30)×109/L?;颊呋€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經(jīng)相關檢查與檢驗,明確病情。納入標準:①明確病情者;②年齡不超過70歲者;③入院前沒有應用過抗生素治療者;④參與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哺乳女性者;②阻塞性肺炎;③肺部結核病變者;④吸附性肺炎者;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⑥糖尿病者;⑦藥物禁忌證者。
1.2 方法 內(nèi)酰胺類藥物用在對照組中,如果患者的病情較輕,可應用青霉素治療,靜脈滴注,每天200萬-2000萬U,分2-4次完成。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需每天三次應用頭孢呋辛鈉治療,每次0.75-1.5g,靜脈滴注用藥?;诖?,觀察組采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治療,即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在250ml生理鹽水中加入0.5g阿奇霉素,每天注射一次。兩組均連續(xù)用藥10-14天,之后對其療效進行評價。
1.3 觀察指標 就兩組治療有效率、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炎性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不良反應予以觀察比較。①治療有效率:咳嗽、發(fā)熱等癥狀全部消失,痰菌檢驗為陰性,即為治愈;咳嗽與發(fā)熱等癥狀減輕,炎性因子多數(shù)被吸入,痰菌檢驗為陰性,即為有效;以上指標均沒有變化,即為無效[4]。顯效率、有效率之和,即為治療總有效率。②由護理人員對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進行統(tǒng)計,即針對體溫恢復、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等時間進行統(tǒng)計。③炎性因子指標: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6ml,先放置半小時左右,之后做離心處理15分鐘,離心速度2500r/min,將上層的血清分離開后,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炎性因子,即IL-6、IL-8、TNF-α[5]。④免疫球蛋白: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ml,先放置30-40分鐘,之后做離心處理15分鐘,離心速度2500r/min,分離血清,對IgA、IgG、IgM水平進行檢測[6]。⑤取靜脈血,分離血清,用流式細胞分析儀,對外周血T淋巴細胞水平進行檢測,即檢測CD4+、CD8+、CD4+/CD8+。⑥不良反應:皮疹、胃腸道癥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6.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炎性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計量資料)用(±s)表示,予以t檢驗,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4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96.0%;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72.0%,組間差異顯著(P<0.05)。
2.2 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比較 在體溫恢復、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等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比較(±s,d)
組別 體溫恢復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 肺部啰間消失 住院時間觀察組 1.64±1.02 6.54±2.01 6.22±2.45 7.61±2.10對照組 3.55±0.24 9.22±3.88 8.75±4.11 10.54±3.65 t 9.1139 3.0666 2.6438 3.4790 P 0.0000 0.0036 0.0110 0.0011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炎性因子水平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n=25)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n=25)
組別 IL-6(pg/mL) IL-8(pg/mL) TNF-α(pg/mL)觀察組 治療前 68.15±13.11 14.65±3.22 30.65±4.18治療后 17.54±8.91 6.45±1.25 8.77±2.61對照組 治療前 68.15±13.24 14.57±2.98 30.66±3.98治療后 25.45±7.88 9.15±2.36 13.95±2.18兩組治療后t 3.3250 5.0550 7.6162兩組治療后P 0.0017 0.0000 0.0000
2.4 比較免疫球蛋白水平 治療前,免疫球蛋白水平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n=25)
表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n=25)
組別 IgA(g/L) IgG(g/L) IgM(g/L)觀察組 治療前 0.45±0.25 3.33±0.85 0.88±0.25治療后 1.16±0.41 12.85±2.65 2.35±0.92對照組 治療前 0.46±0.25 3.34±0.90 0.81±0.30治療后 0.85±0.36 8.88±1.05 1.54±0.77兩組治療后t 2.8408 6.9638 3.3758兩組治療后P 0.0066 0.0000 0.0015
2.5 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比較 治療前,淋巴細胞亞群因子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淋巴細胞亞群因子優(yōu)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淋巴細胞亞群因子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比較(±s,n=25)
表4 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比較(±s,n=25)
組別 CD4+(%) CD8+(%) CD4+/CD8+(%)觀察組 治療前 28.15±2.66 37.15±5.51 0.78±0.08治療后 37.57±3.33 21.75±3.55 1.77±0.45對照組 治療前 28.61±2.57 36.98±5.47 0.76±0.11治療后 32.45±3.45 26.47±4.35 1.31±0.40兩組治療后t 5.3390 4.2032 3.8201兩組治療后P 0.0000 0.0001 0.0004
2.6 比較不良反應 觀察組:皮疹、胃腸道不適各1例;對照組:皮疹1例、胃腸道不適2例,不良反應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是常見病,其出現(xiàn)與流感桿菌、肺炎鏈菌等有一定的關系,故其與病原感染有關。近年來,CAP發(fā)病率直線上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均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當患者出現(xiàn)CAP時,會出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受累臨床表現(xiàn),病情較重時,還會引發(fā)其他綜合征、全身炎性反應等,危及患者生命[7]。以往,臨床治療CAP時主要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即對癥進行治療,但常規(guī)藥物的治療效果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治療目標。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非常重要。
臨床在CAP治療時,常用頭孢藥物治療,特別是頭孢呋辛鈉(二代頭孢菌素),能限制細胞的生長、分裂,具有顯著的抗菌效果,特別是此藥物可以快速將革蘭陰性及陽性菌、厭氧菌殺滅,抗菌效果較高[8]。但因病原體會出現(xiàn)遷移現(xiàn)象,故此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實踐表明,在CAP治療時,應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可以提高療效。阿奇霉素是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其能結合核糖體上的蛋白質,對蛋白質的合成產(chǎn)生干擾作用;且此藥物在革蘭陽性、陰性菌中,具有顯著的抗菌作用[9]。用于CAP治療中,可以提高肺炎鏈球菌的抗菌效果;同時阿奇霉素耐受度較好,不良反應少,半衰期較強,在殺菌的同時可以實現(xiàn)治療目的,降低機體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療效的同時縮短癥狀改善時間[10]。
綜上所述,在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治療中,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