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匾額,又稱牌匾,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墩f文解字》注解,用以表達經義、感情的為“匾”,而表達建筑物名稱和性質的為“額”。
匾額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融合書法、建筑、木藝、印刻、繪畫、漆藝等為一體,集合思想性、藝術性、歷史性等的綜合藝術作品。其多用于宮殿、寺廟、塔樓、宅院、牌坊、商號等建筑的顯要位置,不僅具有指示、裝飾之意,且是文化、身份的象征,向人們傳達文化、身份、權力、信仰、商業(yè)等信息。
匾額,按照性質可分為表彰的牌坊匾、祝福的壽喜匾、商業(yè)的字號匾,以及文人題字的匾額等;按材質可分為木刻匾、石刻匾和金屬匾;按用途可分為官匾、庭院匾、文房匾等。官匾在歷史劇中較為常見,內容多為官員彰顯初心和抱負,例如皇宮內院的“建極綏猷”“皇建有極”“正大光明”,府衙的“明鏡高懸”“公正廉明”等;庭院匾則更為常見,如“避暑山莊”“喬家大院”“呂家宅院”,以及魯迅求學的“三味書屋”等;文房匾主要位于書房、內閣等處,展現(xiàn)主人抱負、個性,如鄭板橋的“難得糊涂”,林則徐的“制怒”等。
隨著當下傳統(tǒng)建筑的逐漸消失,匾額也逐漸從大眾視野中淡出。但匾額所展現(xiàn)的文化魅力卻受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將其用于書房或家居裝飾,并且還吸引了一些藏家專注于匾額收藏。如重慶就有一家由劉氏刺熨療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少林堂掌門人劉光瑞創(chuàng)辦的重慶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匯集了上千塊川渝地區(qū)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各縣官府與民間文人之匾,對川渝一代的歷史、漆藝、雕刻、民俗文化等具有重要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