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明
采訪筆記
“你如果是北方人,應該很少聽說‘兩頭婚這種事。其實,這種婚姻形式挺好的,只有一種情況會帶來麻煩,偏偏,就讓我趕上了?!?0后的彭宇嘆著氣說。
彭宇出生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農村,他的妻子是江蘇南通人。兩人在結婚之前就說好,遵循女方家鄉(xiāng)的“兩頭婚”風俗。
不嫁不娶
我和妻子是大學同學,后來又一起念的理科碩士。記得大三時,我追她追得很辛苦,她幾次拒絕的理由都很奇怪——說我是北方人,和她生活理念不同。
我曾以為這純粹是借口。在大三的夏天,她意外受傷入院,急需輸血,醫(yī)院血庫又缺血,我們班很多同學現(xiàn)場配型,只有我符合,我義無反顧獻了800毫升,終于把她的命搶了回來。
我因獻血過多入院觀察三天,正好得到機會,流竄到她的病房看她。她父母都趕來了,對我千恩萬謝。她攔著父母,說,你們不用感謝彭宇,他……是我男朋友。
此話一出,我和她的父母都很驚訝。尷尬了幾秒鐘,我說,是啊,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隨后,她父母去了我的病房,問我家里情況,經濟狀況,父母文化程度,思想觀念等,又抱歉地說:“不該問這么細?!蔽亿s忙興奮地說:“不,問的越細,我越高興?!?/p>
她父親是做閥門生意的,說話輕聲細語,但非常嚴謹認真。他說:“有一件事我們還是蠻擔心的——在我們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結婚有很多種形式,比如有一種叫‘兩頭婚。兩人結婚,既不算女方嫁過去,也不算男方入贅。女方也不要彩禮,男方不要嫁妝。小兩口在雙方父母家輪流住,輪流過年。這個情況,你能了解吧?”
我愣了半天,說:“叔,你說的這個,是不是指‘搭伙過日子?”
她父親急促擺手:“不是的,我說的是正式結婚,法律上沒問題的,但雙方私下有約定,要生兩個孩子,第一個隨男方姓,第二個要隨女方的姓,這個,你能了解吧?”
我很吃驚,但很快反應過來,說:“叔叔阿姨,你們只有她一個孩子,所以你們需要有一個孩子跟你們的姓。”
“對的呀?!彼赣H說,“其實在我們江蘇啊、浙江啊,甚至上海,‘兩頭婚在建國前就有的。家里是獨女,又沒合適的上門女婿,就尋門當戶對的人家結‘兩頭婚,多生孩子,雙方都延續(xù)香火。現(xiàn)在獨生子女多,又放開二胎,就流行回來了。比如你和我女兒結婚,生兩個孩子。隨你姓的孩子,叫我們姥姥姥爺,隨我女兒姓的呢,就叫我們爺爺奶奶……總之吧,我們管這叫不嫁不娶。我當初就和女兒說過,不要找外鄉(xiāng)人,外鄉(xiāng)人很難理解的?!?/p>
我點點頭,說:“我能理解。”
其實,我還是有點兒蒙。
生仨吧
出院后,她像變了一個人,對我千般好。后來讀研時,她問我是否和家里說了我們的事。我撓頭,說沒全說——我父母都是高中畢業(yè),在農村扣大棚種鮮花,收入尚可,但觀念比較陳舊。聽說我有女朋友,他們高興得立刻表態(tài):已給我準備了50萬元彩禮,還可以幫我在南京付買房的六成首付,總之,盡快把女友領回家看看,最好研究生一畢業(yè)就結婚。
但他們不知道“兩頭婚”這事。她聽了這些,有些黯然,說:“其實沒什么啊,孩子是我生嘛,多生一個,我爸媽出錢養(yǎng),和你們家沒什么關系的。”
我對這種論調嗤之以鼻,并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宗族文化教育她,結果換來爭吵。幾次妥協(xié)后,我一想也是,新時代就該有新的婚姻形式,于是我對父母和盤托出。
我父母的反應倒不像預想中那么激烈。父親聽完,抽著煙沉默半天,嘿地一聲笑了,說:“這南方人花樣挺多啊,虧他們想得出。孩兒他媽,你咋看?”
母親哼了一聲,說:“你們老彭家的事兒別問我。我說兒啊,這第一個孩子隨男方姓,第二個隨女方。萬一第一個是女孩呢,那咱家的香火不斷了嗎?”
我說從概率學上看,這只有50%的幾率,更何況,對方家說了,如果第一個是女孩,第二個是男孩,那就等國家政策放開了,生第三個,是男孩就隨咱們姓。
父親點頭:“現(xiàn)在條件好了,生仨,咱們也養(yǎng)得起?!?/p>
婚前,岳父母很鄭重地擬了一份協(xié)議:一、輪流在雙方父母家過年;二、不要彩禮不要嫁妝;三、第一個孩子隨男方姓,第二個隨女方。
我父親沒把這個太當真,按照我們的風俗,娶媳婦得不到什么嫁妝,但要給巨額彩禮。因此,定親那天,我父親帶著50萬現(xiàn)金,開車從石家莊趕到江蘇南通,在酒桌上把扎著紅綢的現(xiàn)金擺上了,說,這是給娘家人的面子。
她父親很難堪,提起協(xié)議內容。我父親說,那不重要。她父親臉色變了,沒說什么,悄悄地出去了。飯沒吃完,他趕回來,拎著兜子,擺出70萬現(xiàn)金,說:“既然親家給彩禮,我們也給嫁妝,桌上50萬,加上我這70萬,120萬都是嫁妝,我提議,全給孩子?!?/p>
父親哦了一聲,沒再說什么。
難敵尷尬
婚禮辦兩場,檔次完全一樣?;楹?,真的很幸福。我和妻子在南京工作,雙方父母各出一半錢為我們買了房子,年節(jié)輪流去雙方父母家。我后來才知道,這種“兩頭婚”在妻子老家那邊真的有很多,而且“兩頭婚”解決了很多問題,雙方父母都覺得是家里添丁進口,很高興,甚至一度,我覺得這種形式應在全國推廣。
結婚第二年,我們生了一個女兒。我父母沒說什么,但妻子心里很著急,孩子剛滿一歲就張羅要二胎,在生二胎時出了危險,動了很大的手術,二胎是男孩,但妻子今后不能再生了。
從第二個孩子出生開始,我父母就沒離開過南京,照顧兒媳,照顧兩個孩子。到老二滿兩個月時,妻子的身體才逐漸恢復。我父親終于問了我一句:“他們……真的要讓二孩隨他們的姓?”
我卡住了,說:“這個時候,先不要談這些吧?!?/p>
父親沉默一陣,說:“我想請親家吃個飯,你問他們,明天有時間嗎?”
那天的飯局,氣氛無比凝重,我母親第一次詳細說起自己的家產,說起在老家的風俗,轉彎抹角,歸結一句話,期望改變協(xié)議,第一個孩子隨母親姓,第二個是男孩,隨父親姓。只要親家同意,父母愿立刻把所有家產過戶到兩個孩子名下。
岳父也轉彎抹角說了很多話,但核心意思是,不行。
妻子哭了,說這是她的錯。我說,怎是你的錯,你已經是功臣了。又勸雙方父母——我和她都是你們的兒女,大家能否相互體諒一下,岳父母很堅決,只說,將來男孩長大,可爭取生兩個兒子,各占雙方的姓,但此時男孩的姓必須隨女方,這是風俗。之前當?shù)赜蓄愃魄闆r的,如想撕毀約定,往往會鬧離婚。
我父親哼一聲,說:“鬧離婚也正常?!?/p>
桌上瞬時安靜。我父親看了我一眼,說:“養(yǎng)你這么大,抱不來孫子,咱們就斷絕父子關系吧?!?/p>
到如今,孩子已經快兩歲了,仍沒上戶口,兩家針鋒相對,我和妻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妻子身邊很多親戚同鄉(xiāng)都很同情我們,他們說,現(xiàn)代社會,“兩頭婚”有千般好處,但若碰到這種情況,再趕上雙方都重視血緣關系,事情真是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