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珀
紫砂陶刻是基于紫砂而誕生的一種藝術形式,紫砂是一種介于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制品,紫砂的特點是結構致密,接近于瓷,強度較好,顆粒細小,紫砂的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卻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質(zhì)。紫砂的泥色有多種,俗稱為“五色土”,根據(jù)燒制的方法,調(diào)配的比例可以呈現(xiàn)出遠多于五種顏色的色彩,紫砂不掛釉料,自身的材質(zhì)裸露在外,而紫砂陶刻正是基于紫砂本身材質(zhì)的特性,運用刻刀在紫砂器表面進行刻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
紫砂器的制作方法并不復雜,運用不同的制作技巧可以將紫砂塑造成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其表面的質(zhì)感亦可以根據(jù)所采用的工藝處理而變化無窮,表面亞光效果就是其特點之一,這種亞光質(zhì)感能有效減弱光的反射,同時能清晰地展現(xiàn)器物形態(tài),與表面的裝飾結合以后就能形成生動的效果,這些效果不媚不俗,與中國文人的氣質(zhì)十分相契,以至于深受廣大文人的喜愛,以坯為紙,壺銘款識,書畫印章,種種結合在一起,主題鮮明,寓意巧思,無不令人一見傾心。
說起荷塘,人們總會想起江南的水榭亭臺,幾戶人家,一池蓮荷,放一塘鴨。石橋小舟,田埂河畔,守著閑靜歲月,淡看花開花落。作品《荷雅塘趣》的創(chuàng)作來源便是這閑靜的生活氣息,于鬧中取靜,在平凡中生出典雅,這樣的景色凝聚了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安寧的憧憬、對未來的希冀。人人都向往這樣的恬靜,于是這種種的幻想共鳴就凝聚出浪漫的荷塘之色,用各種各樣的文藝創(chuàng)作來加以表現(xiàn)。
優(yōu)秀的紫砂陶刻創(chuàng)作就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有將這種美好的想象轉變成現(xiàn)實具象的能力,這樣的刻畫需要技藝與文藝并存,要有扎實的運刀技巧,胸有成竹,構思布局,刻畫如同筆畫一般,起始收勢,一氣呵成。
這件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樸實、憨厚,充滿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氣息,有著這股氣息會衍生出一絲浪漫主義的幻想,在作品的瓶面之外無限拓展。紫砂陶刻創(chuàng)作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依照規(guī)律而行將事半而功倍,就以樸素的花鳥魚蟲入畫,陶刻裝飾之于胚體,要做到風格清新,符合自然的雅趣,因為自然是純粹的,是清爽的,所以在刻畫中要盡量簡潔,沒有俗世的拖沓,一刀一劃都透著一股干凈。塑造出干凈的畫面,還要使作品顯出一定的古韻,所謂古色古香的傳統(tǒng)風味,通常有著固有的形象輪廓,凝聚這一點,然后結合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就可以刻畫出帶有一絲古韻卻又新穎清爽的全新畫面。在這件作品中,推陳出新并非是一句空話,而是運用了傳統(tǒng)的陶刻技法,融入了竹木浮雕技法,加以整合,嫻熟運用,讓蓮荷的形象與整體情景的構建相得益彰。
作品《荷雅塘趣》在整體的情景構造上無疑是成功的,一對獸面雙耳四方瓶的平面有著同等面積的大小,陶刻的蓮荷完全不同,卻又緊密聯(lián)系,景的呈現(xiàn)、取景的位置都遙相呼應,讓人在觀賞過一面以后還想再看另一面,就會自然而然地將兩者融為一體。
文化是一個空泛的概念,紫砂陶刻所帶來的文化感是基于中國文化特色的一種衍生,它跟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很像,畫印相合,在黑白兩色的演繹變化中,構出了所要塑造的事物輪廓,《荷雅塘趣》表面上刻畫的是蓮荷,實際表達的則是一種“趣”,這背后是中國人對于生命以及生活的理解,通過趣味性的描繪,其文化感就傳遞了出來,讓人無論中西都能深切地感受得到。荷塘之中,圍繞著蓮荷誕生了一個小小的世界,景物的產(chǎn)生依循著這個世界的邏輯,這邊是陶刻創(chuàng)作的哲理,要順應其中的變化,不違背它,自然的氣息就會彌漫開來,觀賞者一旦為其趣味所吸引,便當然會沉浸其中,文化感也就應運而生。
總而言之,好的陶刻創(chuàng)作,要做到不刻意、不針對,順勢而為,順其自然。
總結:當代紫砂陶刻出創(chuàng)作正迎來一個展現(xiàn)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對陶刻創(chuàng)作的學習和成長是艱辛的,需要用勤奮和刻苦來進行鋪墊,不斷在實踐創(chuàng)作中升華,所謂“刀耕不輟,藝海耕陶”,在不斷的嘗試和總結中,磨練出更加深邃的意志,讓陶刻創(chuàng)作秉承時代的精神,在不遠的將來歷練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