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琴
◆摘? 要:聽障兒童康復是一項強調(diào)抓"早"的搶救性工程,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對聽障兒童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早期融合教育是實施搶救性康復的有效途徑之一,需要在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康復觀指導下,堅持以兒童為本,尊重聽障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綜合運用各種干預手段,既要滿足聽障兒童一般身心發(fā)展需要,又要滿足其特殊需求,促進聽障兒童全面康復和發(fā)展。
◆關鍵詞:聽障學生;語文教學;語文能力;提高策略
聽障學生到了初中階段普遍存在語文閱讀學習能力差、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學生的聽力障礙、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校閱讀教學的 重視度不夠以及網(wǎng)絡時代的快餐式閱讀方式都影響了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初中聽障學生語 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包括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三個方面。
一、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
聽障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一直是聽障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睹@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中對聽障學生閱讀提出的總目標是:初步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學習多種閱讀方法。有較多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和網(wǎng)頁。能初步欣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誦優(yōu)秀詩文150篇(段)。從聽障語文教學實踐來看,當前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未能達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在與同行教師交流中發(fā)現(xiàn),聽障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語文教學中非常棘手的問題,尤其到了初中階段,聽障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偏低,學生存在學習能力較差、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對語文閱讀存在嚴重的畏難情緒。調(diào)查研究顯示,小學三至五年級是健聽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聽障學生的閱讀水平低于聽力健全學生3-4個年級,因此七年級以上的初中學生,其閱讀能力相當于小學三、四年級,正是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關注初中階段聽障學生的閱讀,尋找適合聽障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成為聾校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二、影響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原因
造成聽障學生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有三點。其一,聽障學生由于自身聽力方面的缺陷造成語言發(fā)展遲緩,語言發(fā)展水平滯后。其二,聽覺障礙和語言發(fā)展水平低極大地影響了聽障學生對外界認知的豐富性和完整性,使他們很難用語句表達自己的意圖。加之聾校封閉式管理,導致他們信息缺乏,生活經(jīng)驗匱乏。其三,聽障學生語言邏輯能力較差,語文教師往往花大量的時間去修改他們不通順的語句,卻忽略對其閱讀、寫作方法的指導。
長期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證明,聽障學生閱讀能力、寫作水平的提高,著眼點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語文教科書的教授上,而應從語言材料的收集、語文素材的豐富、閱讀寫作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策略一:重視閱讀訓練,做好閱讀指導。閱讀能力需要長期的積累訓練才能夠提高。只有讓聽障學生大量閱讀才能幫助他們熟悉語言,積累詞句篇章,為寫作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水平,必須重視閱讀訓練,做好閱讀指導。
幫助聽障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目前,出版部門還沒有專門出版適合于聽障者的書籍,教師、家長又缺乏對聽障學生的指導,他們面對大量的普通書籍往往無從下手,不能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書籍,這種沒有目的的閱讀對他們學習語言的效果不大。因此,語文教師要在初中階段開始幫助聽障學生選擇適合其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層次的課外書籍?,F(xiàn)在國家提倡閱讀,如七年級推薦《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朝花夕拾》、《城南舊事》、《神話故事新編》等;八年級推薦學《我的大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九年級推薦《水滸傳》《傅雷家書》、《羊脂球》、《巴黎圣母院》、《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這些文章能對聽障學生學習課文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還能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遵循聽障學生認知特點,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聽力障礙學生長期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教師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把握聽障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利用他們形象思維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文本傳化為形象的畫面。根據(jù)學生形象思維主導的特點,直觀化的教學原則應得到充分地應用。比如,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資源,將抽象的文本變得形象直觀,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變得更容易。聽障學生還特別愛模仿和表演,教師還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表演來體會文字的內(nèi)容,不僅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體會課文的深層含義。使用直觀化原則時應避免學生長時間運用視覺的疲勞,教師可以適當轉(zhuǎn)換教學形式,通過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將自己體會到的內(nèi)容和感受說出來、畫出來、寫出來,從而消除了視覺疲勞,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口、手、眼、心各種器官的協(xié)同作用。
營造良好氛圍,培養(yǎng)聽障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和家庭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為學生閱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這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教育應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聽障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策略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實屬不易,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必須耐心細致、持之以恒,還要努力與其他語文教師達成共識。相信這樣的堅持下去,聽障學生的語文能力定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9年版),第251頁.
[2]賀薈中.聾生與聽力正常學生語篇理解過程的認知比較[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