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自古以來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靈感源泉,走近自然、探索自然、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可謂是古今中外絕大多數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日常,其中名人名作不勝枚舉。在17世紀的美國,“自然文學”得以自成一派,如梭羅的《瓦爾登湖》、愛默生的《論自然》、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等,對于喚醒人類的生態(tài)意識,以及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思想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英美文學作品被譯介到國內,其中的自然文學作品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成為近年來英美文學研究領域頗為活躍的課題。由程虹著的《寧靜無價:英美自然文學散論》一書,不僅集中對美國及英國自然文學的名家名作進行了梳理與評述,同時也在借鑒國外自然文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山水、田園作品加以對比賞析,視野開闊、思路新穎,無疑是將我國尚處于譯介階段的自然文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 英美自然文學散論”,顧名思義,作者摒棄了通常文論所固有的刻板風格,采用一種更為隨意的語言形式闡述一些輕松的話題。這一點從該書四個章節(jié)的標題——“ 思想與自然”“ 心靈與土地”“ 文化與田園”“跨越時空”也可見一斑,字里行間散發(fā)著濃烈的詩情畫意。作者首先在序章《自然與心靈的交融:漫談自然文學》里明確了自然文學的主要思想內容:思索自然與人類的關系,展示人類與生態(tài)的和諧,同時點明自然文學的出現和發(fā)展源于人們內心深處對思想自由、個性解放的強烈渴望,進而想通過感受與表現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來體味理想中生命初始時的美好狀態(tài)。在《思想與自然》一章中,作者通過對19 世紀美國幾位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評析,進一步闡明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以及源自作家擺脫精神上的桎梏追求心靈和精神自由的強烈渴望。
全書通過對名家名作的深入解析與獨特品評,全面展現了英美自然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和創(chuàng)作特點,并引導讀者跟隨那些引人入勝的自然文學作品走近那個時代的“心靈與土地”,反思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與田園”。在最后一章《跨越時空》中,作者更是獨辟蹊徑地沿著空間和時間兩條軸線對英美自然文學流派進行了解讀。在《跨越時空的溝通:美國當代自然文學作家與中國唐代詩人寒山》中,作者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在兩種不同的文學和文化之間建立起精神聯系——“ 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跨越千年的中西方文人對山水草木所寄托的竟是同樣的情思。這一比較文學的視角無疑是該書的一大亮點,也為自然文學的研究開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綜上可知,《寧靜無價:英美自然文學散論》一書集學術文集的深刻思想與散文隨筆的優(yōu)美筆調于一體,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對于讀者全面提升文學素養(yǎng)大有裨益,值得反復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