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香
故事緣起
南京市雨花臺風(fēng)景區(qū)距離我園僅幾百米,這里有品種繁多的花草樹木、美妙動聽的鳥叫蟲鳴,還有眾多的文化古跡,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是孩子們學(xué)習(xí)的自然寶庫。每個星期五是小一班孩子去雨花臺的固定探訪日,他們很喜歡來這里尋找一些小秘密。春天的雨花臺很漂亮,剛走進大門,孩子們就被一條小河吸引了,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說這是大海,里面肯定住著大鯊魚;有的說這是小河、池塘、小溪……看到孩子們對小河的熱烈討論,我開始思考這樣的話題能作為孩子探究的興趣點嗎?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是“真問題”嗎?我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作為教師,我只需要陪他們慢慢走、慢慢看。
小河的顏色
隨著天氣升溫,雨花臺到處透露著春的氣息。草兒冒出了新芽,樹丫穿上了新衣,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孩子們再次來到小河邊,剛一走近,聰聰就大喊:“快看,這里有一條藍色的小河!”小班孩子似乎對顏色特別敏感,聽到聰聰?shù)脑?,大家都聚到小河邊觀察、討論起來。念念想糾正聰聰?shù)脑?,說:“這條小河是黑色的,不是藍色的!”還有的說是綠色的、黃色的……漸漸地,孩子們的興趣都集中在小河的顏色上,彼此爭論著。有爭論或許就有價值,于是我請孩子們說說自己的理由。聽到孩子們精彩的發(fā)言,我趕忙請配班老師把大家討論的過程拍攝記錄下來。
小然:小河是綠色的,樹葉掉在河里,把小河染綠了!
堂堂:小河是黃色的,因為是樹干掉到水里染黃了它。
卷妹:小河是藍色的,因為大海是藍色的,所以小河也是藍色的。
成人都知道大海并不是藍色的,是因為光的折射讓肉眼看到了藍色。但是小班幼兒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去認識、理解周圍的世界,對于較復(fù)雜的現(xiàn)象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和分析。但卷妹的話卻帶給我一定的啟發(fā),我想也許可以將活動探究與河面成像聯(lián)系起來。于是我問卷妹:“為什么小河和大海是藍色的呢?”卷妹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這時,另一個聲音響起:“我覺得小河是銀色的,那些顏色是樹的影子?!避纺芾潇o地發(fā)表著自己的想法。
回到班級后,我把現(xiàn)場討論的視頻回放給孩子們,重溫發(fā)現(xiàn)、討論的過程,挖掘幼兒的興趣點。孩子們看到自己在小河邊發(fā)言,覺得十分有趣。這時,有人驚奇地說:“咦,真好聽,像一首歌一樣!”我也特別驚喜,孩子們的話充滿了奇思妙想,串起來就像一首寫給小河的詩。受到孩子的啟發(fā),我便與他們一起將精彩發(fā)言進行整理,于是就有了這首送給小河的詩。
小河的顏色
小河是綠色的,
因為 是樹葉將它染綠了。
小河是黃色的,
因為 是樹枝將它染黃了。
小河是藍色的,
因為 它是通向大海的。
小河是黑色的,
一定是小石頭把它染黑啦!
呀,還有很多很多的顏色,
那小河就會變成彩色的啦!
我們常說兒童是天生的探索家、藝術(shù)家、哲學(xué)家。在我看來,他們還是天生的詩人。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將對小河的細致觀察進行自然表達,不僅促進了語言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激活了他們與生俱來的“詩性”,這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寶藏,是感知幸福的重要途徑??吹胶⒆觽儚膶ψ匀坏挠^察和感受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歌,我深受啟發(fā),決定繼續(xù)追隨孩子的問題,鼓勵他們用小詩記錄下自己的探究歷程。這既能讓問題看得見,也能讓學(xué)習(xí)看得見,還能讓成長看得見。
小河是彩色的嗎?
·用什么容器裝河水?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我問:“你們都認為小河是彩色的嗎?”有的孩子隨口說:“是彩色的哦!”還有的說:“是黑色的。”“是黃色的?!薄總€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誰也沒法說服誰。正當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時,贊贊說:“我認為這簡單,只要把水裝上來看一看,我們不就找到答案了嗎?”聽完贊贊的發(fā)言,大家都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便提議想再去小河看一看。為了便于幼兒清楚、直觀地觀察到河水的顏色,合適的裝水容器十分重要。于是我問:“用什么東西裝水才能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呢?”靖雅說:“用塑料盆吧!”小希說:“用瓶子好!”“為什么用瓶子好呢?”我問。小希不假思索地說:“因為礦泉水瓶子是透明的,可以讓我們看得很清楚,而且水還不會灑?!?/p>
孩子們都認同這個觀點,便一起準備了透明的塑料瓶來到小河邊,信心滿滿地期待著結(jié)果??墒?,當大家把河水裝上來時都傻了眼:瓶子里的水渾濁不堪,根本不能辨別它本來的樣子。豆豆說:“咦,瓶子里的水怎么是黃黃的?我們看到的顏色跟瓶子里的不一樣啊!”靜涵說:“小河臟了才變黃的,干凈的小河不會是黃色的?!边@個“意外”讓孩子們措手不及,看來短時間內(nèi)大家無法討論出結(jié)果了。于是,我建議把瓶子里的水帶回班級觀察。
回班后,我思忖著把這瓶水放在哪里比較合適。如果水一直被晃動,孩子們肯定很難有新發(fā)現(xiàn),只有讓水和水里的漂浮物自然沉淀下來,才方便孩子后續(xù)觀察和討論。于是,我把這瓶水放在班級的一個安靜角落里,還特意在旁邊放了一些放大鏡、筆、紙,便于孩子觀察、記錄、做對比。
·觀察角的發(fā)現(xiàn)
第一天,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觀察角觀察瓶子里的水,他們用放大鏡發(fā)現(xiàn)水中有一些漂浮物,它們像是河水里的一些臟東西。可是,瓶子里的水仍然是渾黃的,和剛帶回來的時候沒有明顯區(qū)別。一天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漂浮物漸漸沉到了瓶底,水也沒那么黃了。等到了第三天,大家發(fā)現(xiàn)水已經(jīng)完全不黃了,它的顏色就像玻璃一樣透明,與此同時,瓶底也積攢了更多的沉浮物。
通過這幾天的觀察,孩子們又有了新問題:既然小河里的水像玻璃一樣是透明的,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小河不是這種顏色呢?芊沫聯(lián)系起自己初探小河時對小河顏色的觀察,說:“小河本來就是這樣的顏色,我們看到的顏色是樹的影子。”芊沫的話對孩子們的探究起到了助推作用,大大激發(fā)了其他人的思考。安安反駁道:“影子不應(yīng)該是黑色的嗎?我們在陽光下看到的影子就是黑色的啊!”星星也說:“不是的,我明明在小河上看到了綠色、黑色、黃色,有好多顏色?!?/p>
小河到底是什么顏色?孩子們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分歧。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敢于質(zhì)疑、樂于表達,提出的問題也推動著探究的不斷深入。在爭論中,大家決定再探小河。我絲毫不敢松懈,只有追隨孩子們探究的腳步、仔細傾聽他們的對話并給予最大的支持,才能幫助孩子們與真實的生活世界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
會變顏色的小河
為了讓孩子們明確自己的探究目的,我問:“再去探訪小河,你們想了解什么呢?”念念說:“我想看看小河上的顏色是不是影子?!卑舶舱f:“我還想知道影子是不是都是黑色的,會有別的顏色嗎?”看來,孩子們想了解河面上的顏色是否是其他物體的影子造成的。明確了探究目的后,大家特意收集了不同顏色的物品來到小河邊,紛紛在河面上照一照、看一看。果然,孩子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用黃色的帽子在河面上揮一揮,河面上就出現(xiàn)了黃色;用藍色的衣服照一照,河面上就出現(xiàn)了藍色;用紅色的水壺晃一晃,河面上就出現(xiàn)了紅色。卷妹說:“我還想把水捧起來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變色了。”卷妹的想法又一次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興趣,于是我輪流牽著孩子們走到河邊,他們好奇地捧起水看了又看,最終發(fā)現(xiàn)手心里的水什么顏色也沒有。
孩子們趕緊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匕嘁院?,大家對此次探訪的經(jīng)過進行了分享。通過分享討論,大家都覺得小河太神奇了,不同顏色的東西能在小河上照出不同顏色。于是我們又給小河寫了第二首詩——神奇的小河。
神奇的小河
小河真神奇!
我用黃色的帽子揮一揮,
她就收集到了黃色 。
我用藍色的衣服照一照,
她就收集到了藍色 。
我用紅色的水壺晃一晃,
她又收集到了紅色。
我用小手捧一捧,
咦,
什么顏色也沒有!
小河像個大鏡子
神奇的小河能收集這么多顏色,可捧在手心卻什么顏色也沒有。大家對這個現(xiàn)象感到既奇怪又困惑,它似乎阻斷了孩子們探索的腳步,我們的探究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停滯不前。在此期間我一直猶豫要不要跟孩子們交流“成像原理”的相關(guān)知識,可轉(zhuǎn)念一想,這個話題是不是太深奧了?可是我們對小河的探究只能做到這里了嗎?沒想到,事情很快迎來了轉(zhuǎn)機。有一天紫淇指著桌上的點心壺說:“看,這個像小河哎!”佳琦連忙看過來說:“是的哦,能看到我們自己!”慢慢地,大家都被吸引過來看這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使我們的探究豁然開朗,為孩子們感知成像原理提供了契機。
孩子們自從有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便樂此不疲地在家里、幼兒園的角角落落尋找各種成像的物體。吃飯的時候,卷妹發(fā)現(xiàn)勺子像小河,能照到自己的大嘴巴;取點心的時候,兜兜發(fā)現(xiàn)點心碟像小河,能照到自己的臉;陪媽媽做飯的時候,嘉嘉發(fā)現(xiàn)廚房的鍋蓋像小河,能照到媽媽忙碌的身影;過生日的時候,茉莉發(fā)現(xiàn)錫紙氣球能照到自己的花裙子;還有美工區(qū)的廢舊光碟、戲水時的游泳鏡、家中的油漆家具……孩子們每天都有新發(fā)現(xiàn),一有時間就會擁在一起相互分享。在大家的交流與分享中,就又有了一首寫給小河的詩,這不僅體現(xiàn)著孩子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也說明我們對小河的探索走向更深處。
小河像個大鏡子
小河像個大鏡子
能照出大樹公公的臉。
大鍋蓋像小河,
能照到小朋友的臉。
小茶壺像小河,
能照出小茶杯的臉。
太陽鏡像小河,
能照出我的好朋友。
小勺子像小河,
能照到小朋友的大嘴巴!
小河里有什么
小河像個大鏡子,孩子們很想再去看看這個大鏡子里都能照到什么。為了能讓孩子們將自己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大家提前準備好紙筆來到小河邊,可是還沒來得及欣賞河面的變化,有人就被正在釣魚的老爺爺吸引了。
安安:我想看爺爺釣魚。
我順勢問:小河里除了有魚,還會有什么動物呢?孩子們隨著我的問題望向小河。
王子:我看到有個長腳的蟲子在爬。
兜兜:河面上有很多葉子,那是什么葉子呢?
原來,春天已經(jīng)悄悄過去,不經(jīng)意間夏天已經(jīng)到來,小河也悄悄發(fā)生著變化。周圍的樹木映照著河面,河水顯得更綠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水藻和菱角的葉子也鋪滿了水面,遠遠望去,好像一個碩大的翡翠玉盤。周圍縈繞著小昆蟲窸窸窣窣的叫聲,一只只自在的水蚊子不知疲倦地在菱角的葉子上跳來跳去。小班幼兒喜歡這廣闊而充滿變化的大自然,他們觀察細致、敏銳,對小河周圍的變化充滿了興趣和好奇。這一次,孩子們在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便有了更豐富的表達。
佑佑是我們班繪畫和語言能力并不突出的孩子,這一次他卻帶給我很大的驚喜。他興奮地向我們表述著自己的記錄和發(fā)現(xiàn):河面上有樹的影子,河里有龍蝦、烏龜、小魚,還有小青蛙,我都聽到小青蛙的叫聲了……回到班級后,佑佑仍興趣不減,不停地和小朋友說著他的發(fā)現(xiàn)。盡管我知道佑佑記錄的內(nèi)容大部分來自他的想象,但他的分享激起了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大家都好想探索小河里的秘密,看看小河里到底藏著哪些小動物和小植物。
去小河里尋寶啦!
該怎么帶領(lǐng)孩子們探索小河里的秘密呢?如何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與小河親密接觸?想到這些問題,我有些犯難了。此時,恰逢小班的家長半日活動開放,有孩子跑來問:“爸爸媽媽可不可以陪我們?nèi)ビ昊ㄅ_呢?我們想在雨花臺跳舞給爸爸媽媽看,還想讓他們陪我們探秘小河!”
孩子的想法給了我啟示,其實我也想讓家長們具體了解近一年來孩子在雨花臺展開的各種探究和學(xué)習(xí),何不讓這次家長開放活動與我們的探索課程匯報相結(jié)合呢?于是我決定順應(yīng)孩子們的意愿,將本學(xué)期家長半日活動的地點安排在雨花臺?;顒忧?,我做了細致的安排和準備:首先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我們“雨花臺小河”課程生發(fā)的過程和意義;其次為家長提供親子對話清單,引導(dǎo)家長在與孩子探究小河時,用開放式語言與孩子對話,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從而支持孩子的探究。這不僅可以保障幼兒在深入探索小河時的安全性,也可以提升親子互動的質(zhì)量。
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孩子們第一次與小河有了親密接觸,這也促使他們對小河有了更多發(fā)現(xiàn)。不一會兒,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他們從河里撈上來的水草、水蚊子、小魚、小蝦……他們還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記錄下來——我看到許多水草;我抓到了一只青蛙;我撈到了菱角,不過這個菱角不能吃,爸爸說那是去年的菱角……他們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把撈到的小魚、小蝦、水草都養(yǎng)到了班級的自然角里,豐富了自然角的動植物種類?;顒雍?,孩子們感嘆:原來小河里藏著這么多秘密??!在大家的相互分享中,我們又寫了一首詩。
小河里的大秘密
小河里藏著大秘密,
她的家里住著小魚、青蛙和龍蝦。
今天,我還發(fā)現(xiàn)了水蚊子,
原來小河還是動物的家。
小河里藏著大秘密,
她的家里長著水草和浮藻。
今天,我還采了一個大菱角,
原來小河還是植物的家。
教師的話
一條在我們成人看來不會過多在意的小河,在孩子們眼中卻蘊藏著豐厚的寶藏。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在孩子們眼中竟是那么神奇、生動和有趣。此次探訪小河的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與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互動。大自然是美妙的,孩子在接觸自然、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主動性、積極性。當我們的探索遭遇“停頓期”時,很慶幸我選擇了等待,沒有因此亂了分寸。在我看來,孩子探索小河的過程也是建構(gòu)經(jīng)驗的過程,他們?nèi)套灾鲄⑴c、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對生活和生命萌生了真情實感。孩子們寫給小河的詩,讓我們理解了兒童世界的純真、簡單、美好與詩意。四首詩代表著孩子們探索的四段歷程,呈現(xiàn)出兒童經(jīng)驗的生長。我們和小河的故事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