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勇強 楊靖辰
慶山:作家,曾用筆名安妮寶貝。代表作品:《七月與安生》《八月未央》《素年錦時》《得未曾有》《月童度河》《蓮花》《春宴》《夏摩山谷》
從2017年春天到2020年八月,慶山在微博上回答了一千個提問。她說,自己所提供的回答,只是個人立場,而回答本身是一種療愈。慶山認為,許多陌生人因此而相聚,去感受和了解他人與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探索生活本質(zhì)。大家因為理解、關(guān)懷、信任與愛,在一千問中匯合。
近日,慶山的問答結(jié)集出版為《心的千問》,她接受了《美文》的采訪。
《美文》:對于新作《心的千問》,你在微博上感慨,“生活不過就是由這些細枝末節(jié)組成?!蹦敲匆磺€“細枝末節(jié)”形成了怎樣的生活全景呢?
慶山:這些問題是持續(xù)四年左右在微博上回答讀者提問的合集,一千個問題從上萬個提問中篩選出來,所以有很多其他的問題其實沒有得到回答。因為我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這件公益性質(zhì)的事情也是需要付出很多能量的。而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的提問,這上萬個問題,它們的范圍涵蓋了親情、友情、愛情、文學(xué)創(chuàng)作、職場、情緒、社會問題等各個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層面。有具體的事例詢問,也有純粹理論的探討。有時在微博上他們還會互相討論,互相提供支持。所以,其實我們是建立起一個關(guān)于心的分享與互助的平臺。這是一種難得的氛圍。
這些提問真誠、真實、真切,來自不同的個體心靈的困惑與自省,具有個性,但也體現(xiàn)出共性。所以它們是可以在陌生人之間進行連接并產(chǎn)生共鳴的?;旧?,大多數(shù)問題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都有面對的機會,也都曾有過思考。它們體現(xiàn)的就是當(dāng)下的人所面對的處境與心境。
《美文》:你在本書的自序中寫道,回答讀者和陌生人的問題并不是提供標(biāo)準(zhǔn)答案,而是一種開放性的儀式。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問者受到了啟發(fā)和觸動,那么作為回答者,你覺得自己在和網(wǎng)友的對話中收獲了什么呢?
慶山:我收獲了很多。我在大家坦誠相告的眾多困擾、煩憂、疑惑與矛盾之中,體會到更為深切的平等心的領(lǐng)悟。也在這些問答的展示之中,讓大家一起體會這種平等性的展現(xiàn)。即,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同樣的處境、同樣的現(xiàn)實,有同樣的困惑與問題。我們因為平等性而一體,你是他,他是你,你是我,我是他。因此會更加懂得真誠而善意地去支持彼此、支持這個世界的重要。
《美文》:許多讀者都向你請教了育兒方面的問題,你自己也是一位孩子的母親,女兒恩養(yǎng)也已逐漸熱愛上了寫作。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是如何遵從孩子的天性,給予足夠在自我探索的空間?現(xiàn)實生活中,都說教育內(nèi)卷嚴重,許多家長其實也希望孩子自然成長,但被迫卷入競爭中,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施加升學(xué)方面的壓力。對此現(xiàn)象你有何看法?在你看來,家長與孩子該如何相處?
《慶山》:家長首要的是卸除對孩子過于沉重與自私的個人期望與欲求,愿意給出孩子的生命去自然生發(fā)、探索、成長、成熟的空間與時間。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工具或附庸,他們是獨立個體,有自己天賦的使命與道路。很多所謂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只是打著愛的旗號,卻在不自知地?zé)o知覺地損傷與扭曲孩子水晶般澄澈完美的心靈。孩子們的成長需要學(xué)校教育、家庭環(huán)境、社會氛圍、人類社會價值觀等各種綜合因素的塑造,也需要漫長的自我教育。父母是離孩子距離最近的人,要引領(lǐng)與啟發(fā)他們,而不是傷害他們。
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是尊重他們,視他們是平等個體,尊重對方的本性。帶給他們寧靜、喜悅。有些道理要及時告訴他們。照顧他們成長,默默觀察他們。家長要完成與保持自己的學(xué)習(xí)與成熟。這就可以了。
《美文》:《心的千問》中有關(guān)于你作品受眾的問題,有人問“00后”是否需要讀你的作品;也有學(xué)生時代看你書的讀者,認為現(xiàn)在看你書的人還是學(xué)生。隨著自身年歲的增長,你是否考慮作品閱讀對象的變化?在多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你如何看待作品和受眾的關(guān)系?
慶山:我的作品類型比較多樣,散文,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采訪,攝影集,雜志……幾乎什么都有。一路走來,寫法與題材的變化還是比較明顯,但一直保持著文體的風(fēng)格與個性。是有辨識性的。讀者有新讀者,也有多年跟隨的老讀者。他們的年齡其實跨層很大,從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年人,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這些年輕人,老少都有。他們其實是在這些作品里面各取所需,因為作品里提供的東西是多面向的,年少的在里面得到情感與情緒的共鳴,有過生活閱歷之后則會更容易對書中的哲理與形而上命題產(chǎn)生深度的理解與響應(yīng)。要看讀者的閱讀深度與心智能力對應(yīng)的是哪一個部分。我覺得作品被讀者閱讀與理解之后,它才具有了被增進的生命力。作品與讀者是密不可分的。能夠用文字去影響他人,帶給他人幫助與改變,這是寫作的價值。
《美文》:很多人談到對你小說《夏摩山谷》的閱讀,這部作品在你的創(chuàng)作中所占的地位是怎樣的?你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習(xí)慣是怎樣的?
慶山:《夏摩山谷》是在201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也是我最新的比較具備重量的一部大型作品。它涉及到多重時空和多重人物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暗藏很多寓意與線索,對我個人來說,是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個新的認知與表達的高度。在這本長篇里,我用幾組人物的命運交織,深度闡釋了一些比較形而上的人生命題的思考,以及對究竟真理與智慧的探索與討論。它包含的情感與智性上的濃度,超過我以往任何作品。所以也引起很多讀者的感動、共鳴與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