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戰(zhàn)國竹簡字跡研究綜述

      2021-10-19 07:50任麗君
      現(xiàn)代語文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古文字竹簡字跡

      任麗君

      摘要:主要從簡文字跡與竹簡的分篇及編聯(lián)綴合、簡文字跡與字體風格的辨析、簡文字跡與書手差異及抄寫水平三個方面,歸納、總結(jié)了學界關(guān)于戰(zhàn)國竹簡字跡的研究成果。并在這一基礎(chǔ)上,對今后戰(zhàn)國竹簡的字跡研究予以展望。戰(zhàn)國竹簡字跡研究應(yīng)從局部性分析轉(zhuǎn)向綜合性探討,以實證分析為基礎(chǔ),以書手檔案建設(shè)為把手,從而推進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等戰(zhàn)國竹簡書寫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古文字;竹簡;字跡

      近幾十年來,戰(zhàn)國簡牘不僅出土數(shù)量眾多,而且有不少內(nèi)容可以和傳世典籍相互印證。國內(nèi)學界對竹簡的編聯(lián)與綴合、單篇簡文的字跡、不同區(qū)系之間的用字差異、字體風格的辨析、抄手的書寫水平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礎(chǔ)上,擬從竹簡的分篇與編聯(lián)、字體風格、書手的差異及抄寫水平三個方面,對戰(zhàn)國竹簡字跡的研究進行綜述,以期把握戰(zhàn)國竹簡字跡研究的整體狀況。

      一、簡文字跡與竹簡分篇及編聯(lián)

      總的來看,通過簡文字跡而實現(xiàn)對戰(zhàn)國竹簡的編聯(lián)和綴合,在上博簡、郭店簡、新蔡簡等戰(zhàn)國楚簡的整理與研究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它主要集中于簡文的分篇、單支簡順序的調(diào)整、簡文綴合等方面。裘錫圭在《上博簡〈相邦之道〉1號簡考釋》一文中指出,《相邦之道》中的1、3兩號簡的字體,雖然與2、4兩號簡的字體接近,但其“事”字(兩簡均有此字)皆訛為上部似“昏”之形,而2號簡中的“事”則是正常寫法。因此,它們似不大可能屬于一篇,1、3兩號簡不應(yīng)編入《相邦之道》篇[1](P68-72)。單曉偉的碩士學位論文《新蔡葛陵楚墓竹簡編聯(lián)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從編聯(lián)入手,在對新蔡楚簡進行系統(tǒng)整理和比較的基礎(chǔ)上,以竹簡形制、簡文字跡、辭例比勘等為依據(jù),對部分殘簡進行嘗試性編聯(lián)。該文精選了晏昌貴已編聯(lián)的十二例和作者所編聯(lián)的二十七例,逐條進行分析[2]。由于新蔡楚簡出土時殘損嚴重,給簡文的研究帶來了很大障礙,從這一點上來說,單曉偉的相關(guān)探討無疑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劉傳賓的博士學位論文《郭店竹簡研究綜論(文本研究篇)》,從篇章和殘簡兩個方面,對郭店竹簡的編聯(lián)、拼合研究分別進行了綜述,基本囊括了以往學界對郭店竹簡的字跡研究、文字的國別及地域研究的成果。該文不僅匯集各家觀點,而且參以己見,收集材料全面,所下按語精審。因此,如果想要從總體上了解學界對郭店竹簡字跡研究概況的話,此文應(yīng)是重要的參考[3]。

      需要指出的是,李松儒曾長期致力于戰(zhàn)國竹簡字跡的研究工作,其碩士學位論文《郭店楚墓竹簡字跡研究》[4]、博士學位論文《戰(zhàn)國簡帛字跡研究——以上博簡為中心》[5]均是以戰(zhàn)國竹簡字跡為研究對象,同時,她還發(fā)表了多篇關(guān)于戰(zhàn)國竹簡字跡研究的論文,如《郭店簡編聯(lián)二題》[6]、《上博簡字跡研究札記二則》[7]等,為戰(zhàn)國竹簡的字跡研究作出了較大貢獻。此外,陳劍[8](P24-37)、賈連翔[9](P229-245)、沈培[10](P303-306)等學者,也對單篇簡文的編聯(lián)、分篇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學界引起了一定反響。

      二、簡文字跡與字體風格

      目前所見到的戰(zhàn)國竹簡,大都出土于楚地,很多簡文均具有明顯的楚系文字特征,因此,大多是以楚簡來命名。不過,通過對多批竹簡文字的細致比對,學者們發(fā)現(xiàn)其間亦存在著非楚文字的因素,而且這種現(xiàn)象在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中均有出現(xiàn)。從簡文字跡、字體風格的角度來審視的話,其中的一些篇章應(yīng)不是嚴格的楚文字抄本。

      首先看郭店簡。最先關(guān)注到楚簡中存在非楚文字因素的是周鳳五先生,他在《郭店楚簡的形式特征及其分類意義》中指出,《語叢》一~三中的字體,具有齊、魯、三晉、中山等國字體的特征;周先生還指出,《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的底本估計出自齊國儒家學者之手,傳入楚國為時尚暫,未經(jīng)輾轉(zhuǎn)抄寫“馴化”,因此,保留了較多齊國文字的本來面貌[11](P53-63)?,F(xiàn)在來看,周鳳五對郭店楚簡中所存在的非楚文字因素的判斷基本是正確的。他所提出的文字“馴化”觀點,也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并對竹簡文字的國別和地域研究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此后,馮勝君也對相關(guān)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他在《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一書中指出,郭店簡中的《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中的《緇衣》,均是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12](P255)。馮勝君在《談?wù)劰旰啞次逍小灯械姆浅淖忠蛩亍芬晃闹姓J為,郭店簡中的《五行》也不是典型的楚文字抄本,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非楚文字的因素[13](P45-52)。周玲、劉志基對此持不同見解,作者指出,郭店簡《五行》中所存在的文字異寫情況,并不能證明它已經(jīng)具備了非楚文字的特征,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可能是因為《五行》是由不同的抄手抄錄完成的,并且這些書手在抄錄時存在著文字的避復心理[14](P27-38)。

      其次看上博簡。隨著近些年上博簡的逐步公布,學界開始對上博簡的字體風格進行探討,特別是重點考察了《緇衣》篇的簡文,并將它與郭店簡中的《緇衣》篇予以比較。林素清在《郭店、上博〈緇衣〉簡之比較——兼論戰(zhàn)國文字的國別問題》一文中指出,郭店《緇衣》篇基本具備了戰(zhàn)國楚系文字特征,而上博《緇衣》篇則是比較具有“非楚”色彩的,不過,上博《緇衣》也有楚系色彩的用字,如士作“”等。這些現(xiàn)象都反映出該文本曾經(jīng)歷不同地域之傳抄,故或多或少保留著“多地”文字雜存的痕跡[15](P83-96)。李天虹在《簡本〈緇衣〉字體比較初探》一文中指出,郭店本《緇衣》的字體具有典型的楚文字作風,而上博本《緇衣》的字體則與齊魯文字有較密切關(guān)系;作者進一步推測說,較之《語叢》三篇,上博本《緇衣》所用字體與齊魯文字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16](P334-338)??梢哉f,對郭店簡《緇衣》篇與上博簡《緇衣》篇進行比較研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先秦時期《緇衣》文本的傳布與傳抄情況。

      最后看清華簡。清華簡中的非楚文字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保訓》和《良臣》兩篇簡文中。劉剛在《清華叁〈良臣〉為具有晉系文字風格的抄本補證》一文中指出,《清華叁〈良臣〉》可能是楚國人用晉系底本抄寫而成的,保存了大量晉系文字的字形特點和用字習慣,是具有晉系文字風格的抄本[17](P99-107)。李守奎在《〈保訓〉二題》一文中認為,《保訓》篇眾體雜糅,羼入他系文字特征,與實用書體有所不同[18](P78-86)。馮勝君在《試論清華簡〈保訓〉篇書法風格與三體石經(jīng)的關(guān)系》一文中指出,從書法風格上看,清華簡《保訓》篇簡文接近于戰(zhàn)國齊魯?shù)貐^(qū)的三體石經(jīng),是具有齊魯?shù)貐^(qū)特征的楚文字抄本[19](P92-98)。福田哲之的《清華簡〈保訓〉與三體石經(jīng)古文——科斗體的淵源》則認為,《保訓》并非使用通常簡牘的俗體,而是使用了具有特殊用途的雅體,由此可以推測,三體石經(jīng)的古文也位于這種雅體的脈流之中[20](P47-61)。

      總之,經(jīng)過諸位學者的考釋、分析,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中所存在的非楚文字狀況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明了。關(guān)于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則正如福田哲之所言,書法風格的研究不能僅僅依靠地域特性進行判斷,需要從廣闊的視野進行考慮[20](P47-61)。我們認為,同一批簡文中之所以會存在著多種字體風格,其原因應(yīng)該是多方面的,如底本的狀況、抄手的水平、文字的避復等。馮勝君在《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布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影響》一文中指出,楚人在抄寫來自他國的文獻時,可能會存在著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抄手所面臨的底本是已經(jīng)完全被“馴化”為楚文字的寫本;另一種可能是抄手所面臨的底本是一個尚未“馴化”、保留較多他系文字特點的文本。在面對后者這種情況時,抄手會作出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在抄寫過程中盡量將底本中的他系文字特點轉(zhuǎn)化為楚文字特點;另一種選擇是抄手較為忠實地復制底本,盡量保留原底本的本來面貌[21](P418)。劉傳賓則指出,同一抄手書寫的簡文,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地域特點,當然不能排除抄手具備書寫多國文字的能力,但更令人信服的原因恐怕是受到了底本的影響[3](P160)。同時,還應(yīng)充分考慮文字的避復、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轉(zhuǎn)移等因素。林素清認為,大量的異體字和錯訛字存在,除了反映抄寫者的水平外,不同地域(文化)的轉(zhuǎn)移因素,也是必須考慮的[15](P96)。

      三、簡文字跡與書手差異及抄寫水平

      馮勝君認為:“抄手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字跡,字跡是我們區(qū)別抄手的唯一標準”[21](P416)??梢哉f,通過對簡文字跡的研究,來判斷抄手與抄手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及其抄寫水平,是戰(zhàn)國竹簡字跡研究的又一重點。

      首先是關(guān)于抄手之間的差異性研究。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同一批次簡文中,篇章與篇章之間的抄手存在著差異性;二是在同一篇簡文中,單支簡之間的抄手也存在著差異性。前者如李守奎的《包山卜筮文書書跡的分類與書寫的基本狀況》,此文按照書寫的整體風格、常用字或常用偏旁的獨特構(gòu)型、構(gòu)字筆畫的變化、文字異寫四個標準,判定包山簡中包含八個書手的手跡[22](P63-67)。此后,朱曉雪的《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分析》[23]、沈成彥的《包山楚簡筆跡研究》[24]等,在李守奎論文的基礎(chǔ)上,對包山楚簡字跡的研究進行了補充與細化。李松儒的《郭店楚墓竹簡字跡研究》,根據(jù)郭店簡字跡特點,將郭店簡分為五類[4]。李零在《郭店楚簡校讀記》一書中,根據(jù)郭店竹簡的字體、形制,也將郭店簡文分為五類[25](凡例,P4-6)。兩位學者與周鳳五分類[7](P53-63)、[26](P195-221)的不同點是在于,他們將周文中原先歸為第一類的《五行》《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剔除出去,另歸一類。賈連翔的《戰(zhàn)國竹書形制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以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為中心》,通過分析清華簡一到五中的27篇文章,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13種字跡,作者指出,這13種字跡雖然風格有異,但整體來看,均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書法造詣,其書手的整體水平可見一斑[27](P173)。李松儒則對單支簡之間抄手的差異性問題進行了專門闡述,作者指出,上博七《吳命》的簡2與《子羔》具備同一字跡特征,簡5與《競公瘧》為同一書手抄寫[28](P129-134);《志書乃言》簡8的字跡與《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的部分字跡相同等[29](P43-52)。

      其次是通過研究簡文字跡,判斷書手的抄寫水平。學界曾就郭店簡中所存在的抄寫錯誤問題進行了討論,觀點分歧較大。裘錫圭認為,簡文字體的風格是粗草的,其文字有許多基本的錯誤,說明抄手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并進一步分析說,郭店簡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錯誤,乃是由于水平不夠,而不是粗心大意。李學勤對此發(fā)表了不同看法,他指出,與郭店簡相比,有些出土文獻的書法水平較高,說明抄手是技術(shù)高超的職業(yè)抄手,但漂亮的書法并不一定意味著文獻抄寫得正確[30](P127-128)。熊佳暉在《郭店簡〈五行〉篇的成書方式與書手文化水平探析——由物質(zhì)性與文本說起》一文中指出,從現(xiàn)有的出土文獻來看,在文化普及程度有限的戰(zhàn)國時代,可能還存在著文化水平不高的抄寫者[31](P91-101)。李松儒在《郭店楚墓竹簡字跡研究》中則指出,郭店簡中出現(xiàn)的錯誤只是偶然現(xiàn)象,并且與抄寫底本也有很大關(guān)系[4](P30-31)。李家浩認為,郭店簡中的錯誤可能是因為書手對其他國家文字比較陌生的緣故,并非是書手的文化水平低[12](P254)。

      我們認為,書手的抄寫水平至少應(yīng)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一是抄手的個人書寫能力;二是所抄文獻的底本狀況。就戰(zhàn)國竹簡抄手的書寫能力而言,有些書手受教育的程度可能并不是很高。李峰在分析銅器銘文的書寫時指出,其書寫具有精英指向性[32](P112)。就此而言,戰(zhàn)國竹簡的書寫可能同樣具有“精英指向性”,即簡文的抄寫者應(yīng)當受過專業(yè)的訓練;同時,也不排除有水平較低的初學者。就所抄文獻的底本而言,它也是影響書手抄寫的重要因素。底本中可能本來就存在著一些錯誤,書手在抄寫時未加甄別而直接照本全抄,以致于形成了現(xiàn)在的面貌。同時,抄手所面對的底本可能輾轉(zhuǎn)抄寫于各地,受到多地文化的影響,導致其文字情況比較復雜、字體風格多樣,不免會摻雜有他系風格特征的文字,抄手對底本中的這些文字比較陌生,因此,在抄寫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用筆失誤的情況。

      從戰(zhàn)國竹簡字跡的上述研究成果來看,在竹簡的形制、文字風格的辨析、書手的差異及抄寫水平方面,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不過,從整體上看,目前戰(zhàn)國竹簡的字跡研究往往是對具體問題進行微觀剖析,而缺乏宏觀層面的統(tǒng)籌觀照。有鑒于此,這里對今后戰(zhàn)國竹簡字跡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簡文的筆畫特征、文字使用情況等,對每位書手的個性特點(如書寫風格、用字習慣等)進行總結(jié);二是根據(jù)現(xiàn)有竹簡的書寫情況,進一步完善抄寫者的個人信息,可以為每一位抄手建立一份檔案,主要包括國別地域、書寫風格、用字習慣、運筆特征、所受教育程度等內(nèi)容,以便更好地辨識不同抄手所存在的差異性。我們認為,對抄寫者的書寫特征予以總結(jié),可以清晰地呈現(xiàn)出同一批次簡文的字跡情況,這就為書寫字跡的歸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同一批次簡文的書寫特征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據(jù)。在這一基礎(chǔ)上,可以對不同批次簡文的書寫特征、書寫狀況進行綜合比較,如不同區(qū)系之間的用字習慣、文字異寫、書寫水平等??傊?,今后對戰(zhàn)國竹簡字跡的研究,應(yīng)從局部性分析轉(zhuǎn)向宏觀性探討,以實證分析為基礎(chǔ),以書手檔案建設(shè)為把手,對竹簡形制、書寫情況、文字風格、抄手差異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的研究,從而推進戰(zhàn)國竹簡字跡的研究邁向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裘錫圭.上博簡《相邦之道》1號簡考釋[A].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中國文字學報(第一輯)[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

      [2]單曉偉.新蔡葛陵楚墓竹簡編聯(lián)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劉傳賓.郭店竹簡研究綜論(文本研究篇)[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4]李松儒.郭店楚墓竹簡字跡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李松儒.戰(zhàn)國簡帛字跡研究——以上博簡為中心[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6]李松儒.郭店簡編聯(lián)二題[A].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簡帛(第六輯)[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李松儒.上博簡字跡研究札記二則[A].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中國文字學報(第五輯)[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

      [8]陳劍.上博簡《子羔》、《從政》篇的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A].上博簡《容成氏》的竹簡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A].陳劍.戰(zhàn)國竹書論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9]賈連翔.反印墨跡與竹書編連的再認識[A].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出土文獻(第六輯)[C].上海:中西書局,2015.

      [10]沈培.《上博(六)》中《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應(yīng)是連續(xù)抄寫的兩篇[A].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六輯)[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1]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征及其分類意義[A].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2]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M].北京:線裝書局,2007.

      [13]馮勝君.談?wù)劰旰啞段逍小菲械姆浅淖忠蛩豙A].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一輯)[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4]周玲,劉志基.楚簡帛文字筆跡分析方法芻議——以《郭店楚簡·五行》第10、11簡文字異寫分析為例[A].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語言與應(yīng)用研究中心.中國文字研究(第十五輯)[C].鄭州:大象出版社,2011.

      [15]林素清.郭店、上博《緇衣》簡之比較——兼論戰(zhàn)國文字的國別問題[A].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C].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

      [16]李天虹.簡本《緇衣》字體比較初探[A].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C].北京:中華書局,2004.

      [17]劉剛.清華叁《良臣》為具有晉系文字風格的抄本補證[A].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中國文字學報(第五輯)[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

      [18]李守奎.《保訓》二題[A].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出土文獻(第一輯)[C].上海:中西書局, 2010.

      [19]馮勝君.試論清華簡《保訓》篇書法風格與三體石經(jīng)的關(guān)系[A].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清華簡研究(第一輯):《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中西書局,2012.

      [20][日]福田哲之.清華簡《保訓》與三體石經(jīng)古文——科斗體的淵源[A].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三輯)[C].上海:中西書局,2014.

      [21]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布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影響[A].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四輯)[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2]李守奎.包山卜筮文書書跡的分類與書寫的基本狀況[A].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語言與應(yīng)用研究中心.中國文字研究(第八輯)[C].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

      [23]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分析[A].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二輯)[C].上海:中西書局,2014.

      [24]沈成彥.包山楚簡筆跡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5]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6]周鳳五.楚簡文字的書法史意義[A].鐘柏生主編.古文字與商周文明——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字學組)[C].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2.

      [27]賈連翔.戰(zhàn)國竹書形制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以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為中心[M].上海:中西書局,2015.

      [28]李松儒.上博簡《吳命》中的一些字跡特征[A].《中國文字》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字(新三十七期)[C].臺北:藝文印書館,2012.

      [29]李松儒.談上博八《命》、《王居》、《志書乃言》字跡相關(guān)問題[A].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簡帛(第七輯)[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0][美]艾蘭,[英]魏克彬原編.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M].邢文編譯.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2.

      [31]熊佳暉.郭店簡《五行》篇的成書方式與書手文化水平探析——由物質(zhì)性與文本說起[J].出土文獻,2020,(1).

      [32]李峰.青銅器和金文書體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The Review on the Study of Bamboo Slip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Ren Lijun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bamboo slip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s come into the field of view of various researches along 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unearthed Chu slip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bamboo slip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ainly focuses on Guodian slips,Shangbo slips and Qinghua slip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addition, there are also related scholars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the handwriting of Xincai slips and Baoshan slips. The home in the bamboo slips of the discrimination and conjugated, font style joint, the differences of hand book and transcription level research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so try various in bamboo slips in inducing and summarizing the writing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bamboo slip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ndwriting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and the bamboo slip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handwriting research should be started to local analysis including bamboo slips shape, style, writing, reading hands personal writing leve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odian slips,shangbo slips,Qinghua slips several batches of bamboo slip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integrity of the writing situation.

      Key words:ancient writing;bamboo slips;handwriting

      猜你喜歡
      古文字竹簡字跡
      韋編三絕
      月 兒
      韋編三絕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新視野下的文字學教學研究
      古文字訛變問題研究回顧與再探
      韋編三絕
      津逮后學
      甘洛县| 桦川县| 凭祥市| 聂拉木县| 准格尔旗| 白沙| 闽清县| 丰台区| 建水县| 长治县| 横峰县| 黔江区| 岳西县| 莒南县| 麻江县| 分宜县| 大洼县| 青海省| 浮山县| 牟定县| 澳门| 布拖县| 南通市| 买车| 云安县| 古交市| 安阳市| 无极县| 江阴市| 安庆市| 阿荣旗| 台江县| 乌兰县| 洞口县| 徐州市| 渭南市| 信丰县| 体育| 于都县| 津市市|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