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龍 云 蔓 吳薇薇 翁海勇 王瓊超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中,鱗癌發(fā)生率最高,其治療方式及預后情況一直備受學者們關注,目前對于口腔頜面部鱗癌的治療,更傾向于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模式,特別是對于Ⅲ~Ⅳ期口腔鱗癌患者而言,由于腫瘤范圍較大或已有部分淋巴結轉移,直接采用手術治療,往往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差且復發(fā)率高。術前誘導化療可縮小瘤體大小,降低腫瘤粘連程度及術后復發(fā)率,可為手術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1,2],故其應用越來越廣泛。TPF(多西他賽、順鉑、5-氟尿嘧啶)為臨床中常用的一種鱗癌誘導化療方案,本研究將該方案與PF(順鉑、5-氟尿嘧啶)方案對比應用于Ⅲ-Ⅳ期口腔鱗癌患者,觀察其近期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幫助。
1.臨床資料:選取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Ⅲ~Ⅳ期口腔鱗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第一組80 例,其中男性48 例,女性 32 例,年齡 40~75 歲,平均年齡(57.25±2.37)歲,第二組 80 例,其中男性 52 例,女性 28 例,年齡39~72 歲,平均年齡(56.37 歲±2.64)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①均為首次入院治療,且病理檢查確定為鱗癌,見圖1 及圖2;②經(jīng)臨床及影像學檢查考慮為Ⅲ~Ⅳ期口腔鱗癌患者,術前需行誘導化療;③全身情況可以耐受化療治療;④簽署知情同意書;以上研究已通過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并通過。
圖1 口腔鱗狀細胞癌(HE ×100)
圖2 口腔鱗狀細胞癌(HE ×200)
2.治療方案:多西他賽75mg/㎡,靜脈滴注,時間60min/次;順鉑 20mg/㎡,靜脈滴注,連用 5 天;5- 氟尿嘧啶750mg/㎡,靜脈滴注,連用5 天,一個化療周期結束后,休息3 周,進行第二次化療?;熎陂g根據(jù)情況給予地塞米松、止吐及升白藥等藥物對癥治療。
3.指標觀察:完成兩個化療周期2 周后,進行療效觀察,通過臨床及影像學檢查對比化療前后瘤體的變化,分為完全緩解(CR):瘤體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瘤體縮小達 50%以上,無效(NC):瘤體無明顯變化甚至瘤體變大,其中治療有效率為CR+PR[3]。同時比較兩組化療方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其中主要觀察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情況,其中胃腸道反應主要觀察有無惡心嘔吐等癥狀,骨髓抑制情況主要根據(jù)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減少情況進行判讀。
第一組近期療效中,CR12 例,PR48 例,NC20例,有效率為75%,惡心嘔吐發(fā)生64 例,比率為80%,白細胞減少低于正常值下限28 例,比率為35%;第二組近期療效中,CR8 例,PR44 例,NC28例,有效率為65%,惡心嘔吐發(fā)生52 例,比率為65%,白細胞減少低于正常值下限24 例,比率為30%。
兩組間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治療有效情況及白細胞減少低于正常值下限發(fā)生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鱗癌為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化療已成為口腔頜面部鱗癌治療中一項很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為了增強療效,單一化療方案目前較少采用,取而代之的為聯(lián)合化療方案,比如PF、PPF、CPM等?;熕幬锇凑掌浠瘜W性質可分為細胞毒素類、抗代謝類、激素類及植物類等,按照其作用特點又可分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及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其中前者對腫瘤細胞及正常細胞均會產(chǎn)生破壞及影響,而后者主要影響已進入增殖周期的細胞,而對處于休止期的細胞則無明顯影響?;熕幬锇l(fā)揮效能的本質是阻止癌細胞的分裂與增殖。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的增殖與凋亡之間的平衡對于腫瘤的預后扮演著重要的作用[4,5]。細胞的增殖周期可分為有絲分裂期、脫氧核糖核酸合成前期、脫氧核糖核酸合成期以及脫氧核糖核酸合成后期。但是由于目前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的選擇性尚不是特別精確,它對一些增殖活躍的細胞均會產(chǎn)生殺傷作用,主要包括一些骨髓及胃腸黏膜細胞,故化療治療期間常會出現(xiàn)一些以骨髓抑制及胃腸不適為主的不良反應。
多西他賽又名多烯紫杉醇,為植物類化療藥,屬于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較天然紫杉相比,其抗癌譜更廣[6],主要作用于細胞增殖周期中的有絲分裂期,抑制細胞DNA 合成進而起到抑癌作用,對于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有較好的療效,對于頭頸部惡性腫瘤也有一定效果,主要采用靜脈滴注給藥的方式,每三周一次。對胃癌治療療效較顯著[7,8],聯(lián)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效果[9],其中聯(lián)合鉑類化療藥其抗癌協(xié)同作用更強[10,11]。但是在與順鉑聯(lián)合應用的時候,應先用多西他賽后用順鉑,以免影響其清除率。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其中主要導致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12,13],少數(shù)患者也會出現(xiàn)明顯的血小板降低情況。還有胃腸道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及腹瀉等。順鉑及5-氟尿嘧啶一直是頭頸部鱗癌的首選化療藥物,其敏感性分別約為81.3%與84.4%[14]。順鉑為一種細胞周期非特異性抗癌藥物,主要作用于細胞增殖周期中的有絲分裂期。該藥物抗癌譜較廣,主要針對于頭頸部鱗癌、肺癌及甲狀腺癌等。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順鉑可以通過抑制端粒酶活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15,16]。順鉑與5-氟尿嘧啶聯(lián)合應用可起到明顯的增效作用。低劑量的順鉑與5-氟尿嘧啶聯(lián)合用藥可以抑制DNA 的合成[17]。該藥易導致腎臟毒性,對腎臟造成損傷,同時較易出現(xiàn)胃腸道不良反應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骨髓抑制現(xiàn)象,一般在用藥三周左右達到高峰,還會出現(xiàn)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的癥狀。可采用靜脈滴注、靜脈注射及動脈注射的給藥方式。5-氟尿嘧啶為一類抗代謝類化療藥物,同時也是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主要作用于細胞增殖周期中的S 期—脫氧核糖核酸合成期,對其余增殖周期也會產(chǎn)生作用,其主要是通過干擾DNA 合成來起到抑癌作用,同時可通過利用亞葉酸鈣的生物調(diào)節(jié)作用,提高效果[18]。主要用于治療胃癌、乳腺癌及頭頸部鱗癌等。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腸道不良反應,即惡心、嘔吐及腹瀉等,骨髓抑制反應,即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等癥狀。主要通過靜脈方式給藥,也可口服。
誘導化療又稱為新輔助化療或術前輔助化療,對于一些口腔頜面部晚期腫瘤患者而言,術前可以采用該方法,縮小瘤體體積,進而為后續(xù)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腫瘤治愈的幾率。其具體優(yōu)點包括:縮小腫瘤體積,降低術中組織粘連程度,降低腫瘤臨床分期,為手術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降低手術致殘率,縮小手術切除范圍,降低術后復發(fā)率等[19~22]。對于誘導化療,有學者認為其近期療效顯著[15],且化療有效者遠期生存率也會增加[23,24],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誘導化療并不能提高遠期生存率[25,26],但確實可以降低癌細胞遠處轉移的風險[27]。
本研究認為對于Ⅲ~Ⅳ期口腔鱗癌的術前誘導化療方案中TPF 方案與PF 方案近期療效及骨髓抑制情況無明顯差異,胃腸不良反應中PF 方案較輕,認為在臨床用藥選擇中可以選用PF 方案代替TPF方案,但是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尚需進一步觀察更多病例,以期得到更準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