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中心醫(yī)院主任藥師 張士紅
“張藥師,聽說你們醫(yī)院有白蛋白了,我家孩子高考補充體力,想去打兩支!”
“家里老人生病了,想問問可不可以輸點白蛋白?”
……
來自朋友、患者的求助,加上醫(yī)院的供應限制,使得白蛋白成為“緊俏”藥品,一些不了解它的人甚至因此誤以為它是補藥而盲目搶購。
人們俗稱的白蛋白,是“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簡稱。白蛋白由肝臟合成,是血漿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人血白蛋白是一種血液制品,是健康人血漿的提取物,其作用是增加循環(huán)血容量,維持血漿滲透壓、抗炎抗氧化、參與體內物質轉運等。有人認為,普通人輸注人血白蛋白可以增強體質,減少感冒,也有人認為生病了輸注白蛋白,可以促進疾病恢復,其實這些都是誤區(qū)。
首先,靜脈輸注人血白蛋白“補充營養(yǎng)”,違反了“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靜脈給藥”的安全用藥原則。作為血漿提取物,即使純度再高也或多或少存在其他血漿蛋白、內毒素、金屬離子、聚合物等雜質,制劑在殺菌過程中還會產生少量不良聚合反應雜質,這些雜質不僅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風險,還有可能在腎臟蓄積。有文獻報道,輸注50毫升的20%白蛋白,就等于輸注1克高聚物。作為人類血漿制品,白蛋白還存在傳播傳染性病原體及過敏風險。
上世紀40年代,人血白蛋白上市,曾廣泛用于危重癥患者的治療,比如在二戰(zhàn)期間,人血白蛋白曾用于珍珠港戰(zhàn)役中嚴重燒傷的士兵,使他們存活下來;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曾有研究認為接受白蛋白治療的患者死亡率反而上升。時至今日,醫(yī)院藥房仍把它劃歸為高危藥品。事實上,400多元/支的人血白蛋白對多數人可以算得上貴重藥品。在醫(yī)院里,人血白蛋白屬于搶救用藥,一般僅用于肝硬化肝癌晚期、慢性腎衰尿毒癥重度低蛋白血癥或其他腫瘤晚期惡病質(身體耗竭)等的禁忌治療,目的是糾正低蛋白血癥和血容量不足,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
人血白蛋白的半衰期約為21天,輸入后不能立即分解為氨基酸以供人體合成蛋白質,而且人血白蛋白缺乏人體必須的色氨酸、異亮氨酸等氨基酸,并不能滿足機體合成蛋白質的需求,因此并不適合營養(yǎng)不良患者補充蛋白質的需求。人血白蛋白的制劑濃度分5%~25%不等,具體濃度選用及用法用量需要醫(yī)生根據患者各項生理參數決定。需要注意的是,人血白蛋白需要在2~25℃下避光保存,避免冷凍,使用前應加熱至室溫或體溫狀態(tài)。對于存在白蛋白過敏、嚴重貧血、心衰的患者禁用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