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菊,趙榮華,陳 鑫,何玉瀟,牛璐璐,孫瑞芬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云南 昆明 650500)
惡性腫瘤嚴(yán)重威脅著全球公眾的生命健康,是全世界亟待解決的健康問題,在我國腫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1/4[1]。腫瘤控制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的衛(wèi)生戰(zhàn)略重點[2]。腫瘤治療最主要的手段為手術(shù)及放化療,而化療藥物的長期使用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毒副反應(yīng),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5]。而胃腸道反應(yīng)是化療后主要不良反應(yīng)之一,除了常見的惡心、嘔吐等癥狀外,化療藥物能引起腹脹、腹瀉、食欲減退、便秘,并能直接殺傷腸腔正常菌群,破壞腸道菌群穩(wěn)態(tài)[6-8]。如何緩解化療患者胃腸反應(yīng),并保持腸道菌群的平衡,成為了腫瘤化療能否耐受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中醫(yī)治療胃腸道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9]。砂仁復(fù)方以砂仁為主,輔以人參、滇黃精制成。砂仁為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臨床上具有保護胃粘膜、改善胃腸機能、止痛、止瀉、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10-12]。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13]?,F(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證明人參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腫瘤、抗炎、殺菌等[14]。黃精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具有滋腎潤肺,補脾益氣的功效[15-16]。砂仁復(fù)方對5-FU導(dǎo)致的胃腸菌群失調(diào)可能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但尚無確切的研究證明。本文利用5-FU建立大鼠腸道菌群失調(diào)模型,不同劑量砂仁復(fù)方灌胃,研究砂仁復(fù)方保護化療藥物5-FU所致大鼠腸道菌群失調(diào)作用,為臨床腫瘤治療中5-FU應(yīng)用提供支撐,為砂仁復(fù)方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一定科學(xué)依據(jù),同時為云南砂仁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作出貢獻。
1.1 實驗動物、藥品、樣本 雄性清潔級SD大鼠,體質(zhì)量180~200 g,購于昆明醫(yī)科大學(xué)實驗動物學(xué)部,許可證號:SCXK(滇)k2015-002;砂仁(姜科植物砂仁Amomun villosum Lour的干燥成熟果實);人參(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和黃精(百合科植物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均購于昆明市螺螄灣中藥材市場,3種藥材經(jīng)云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趙榮華教授鑒定為正品;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思連康)產(chǎn)于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703101;五氟尿嘧啶(5-FU)產(chǎn)于北京華邁科生物技術(shù)有限責(zé)任公司,批號:BJ160513212A;大鼠糞便(實驗結(jié)束當(dāng)天收集鼠便,液氮速凍過夜,后轉(zhuǎn)移至-80℃冰箱貯存,備用)。
1.2 實驗方法
1.2.1 砂仁復(fù)方溶液的制備、動物分組及給藥 砂仁復(fù)方為砂仁、滇黃精、人參按1∶1∶1比例配伍而成,滇黃精用其提取液制成1 mL相當(dāng)于1 g生藥流浸膏備用。砂仁、人參分別粉碎過100目篩備用。根據(jù)復(fù)方砂仁人服用每日劑量,折算大鼠的等效劑量約為生藥1.6 g/kg,為本實驗的中劑量,同時分別以生藥0.8、3.2 g/kg作為低劑量和高劑量。再配制0.32 g/mL砂仁復(fù)方高劑量藥液、0.16 g/mL砂仁復(fù)方中劑量藥液、0.08 g/mL砂仁復(fù)方低劑量藥液。
SD大鼠,隨機分成6組,每組9只:正常組(CON)、模型組(MOD)、陽性藥思連康組(BQVT)、砂仁復(fù)方低劑量組(AVCP-L)、砂仁復(fù)方中劑量組(AVCP-M)、砂仁復(fù)方高劑量組(AVCP-H)。
動物模型及各組給藥依據(jù)課題組前期實驗研究及杜靜等的方法,CON組每天1次生理鹽水灌胃(1 mL/100 g)至第19天,MOD組每天灌胃生理鹽水至第19天,并于第8、14天灌胃生理鹽水4 h后腹腔注射5-FU(35 mg/kg)。BQVT組每天灌胃生理鹽水至第7天,并于第8天開始灌胃思連康(0.45 g/kg),每天1次至第19天,且于第8、14天給藥4 h后,各腹腔注射 5-FU(35 mg/kg)1次。AVCP-L 組、AVCP-M組、AVCP-H組每天1次灌胃相應(yīng)劑量的砂仁復(fù)方藥液,并在第8、14天給藥4 h后各腹腔注射5-FU(35 mg/kg)1次。于第19天收集每組3只大鼠糞便作為處理樣品,液氮速凍過夜,后轉(zhuǎn)移至-80℃冰箱貯存,備用。
1.2.2 SD大鼠糞便細菌16S rRNA測序 大鼠糞便樣品進行DNA提取,將細菌的16S rRNA(核糖體小RNA)基因V3可變區(qū)序列作為通用引物進行擴增,以引物 338F_806R (338F:5'-ACTCCTACGGGAGGCAGCAG-3',806R:5'-GGACTACHVGGGTWTCTAAT-3')進行PCR擴增。由美吉生物進行16S rRNA V3區(qū)測序得到有效數(shù)據(jù)(Effective Tags)上傳至i-Sanger生物信息云平臺。
1.2.3 運用i-Singer云平臺分析16S rRNA測序數(shù)據(jù)根據(jù)i-Singer云平臺分析軟件對各處理組腸道糞便菌群物種進行分析、注釋,對腸道菌群物種多樣性、不同分類學(xué)水平下菌群豐度分析進行分析比較,評價砂仁復(fù)方對化療藥5-FU所致大鼠腸道菌群變化的影響。
2.1 腸道菌群豐度及Alpha多樣性分析 經(jīng)測序分析,18份糞便樣品共獲得675 236條優(yōu)化序列,序列平均堿基長度為440 bp,按照有效序列數(shù)以97%的序列一致性,將序列共聚類成3 933個操作分類單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各組樣品的 OUT數(shù)量及多樣性指數(shù)見表1。各組OUT數(shù)量存在差異,AVCP-M>MOD>AVCP-H>AVCP-L>BQVT>CON。其中MOD的OTU數(shù)量顯著高于CON(P<0.05),AVCP-M、AVCP-H的OTU數(shù)量顯著高于CON(P<0.05)。豐度指數(shù)(Chao1)能估計菌群物種數(shù),各組Chao1指數(shù):MOD>AVCP-M>AVCP-H>AVCP-L>BQVT>CON,MOD及AVCL.M的Chao1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辛普森指數(shù)(Simpson)用來估算樣品中微生物多樣性的指數(shù),指數(shù)越大,物種多樣性則越小,各組Simpson指數(shù):MOD>CON>AVCP-H>BQVT>AVCP-L>AVCP-M,其中MOD的Simpson指數(shù)顯著高于 AVCP-L、AVCP-M(P<0.05)。
表1 樣品的OUT數(shù)量及多樣性指數(shù)表(±s,n=3)
表1 樣品的OUT數(shù)量及多樣性指數(shù)表(±s,n=3)
注:與正常組相比,▲P<0.05;與模型組相比,*P<0.05。
A l p h a多樣性指數(shù)組數(shù) O T U數(shù)量豐度指數(shù)C h a o 1 辛普森指數(shù)S i m p s o n正常組 C O N 4 3 7.6 7±6 7.0 0 5 0 9.6 2±7 9.0 4 0.0 7 9±0.0 3 1模型組M O D 5 1 6.0 0±3.6 1▲ 6 1 6.4 3±3 7.2 0▲ 0.1 0 0±0.0 6 8思連康陽性組 B Q V T 4 6 3.0 0±1 3.5 0 5 4 0.7 7±4 0.4 7 0.0 5 0±0.0 2 2砂仁復(fù)方低劑量 A V C P-L 5 0 6.6 7±1 1.5 0 5 9 2.5 0±2 6.9 3 0.0 3 6±0.0 1 4*砂仁復(fù)方中劑量A V C P-M 5 1 9.0 0±5 3.0 0▲ 6 1 2.7 8±5 8.6 8▲ 0.0 3 2±0.0 0 5*砂仁復(fù)方高劑量 A V C P-H 5 1 5.6 7±4 0.0 0▲ 5 9 3.1 2±6 2.8 5 0.0 7 4±0.0 2 2
2.2 稀釋曲線 以抽到的序列數(shù)同其所代表的OUT數(shù)構(gòu)建稀釋曲線,如圖1所示,曲線未進入平臺期,說明隨著測序條數(shù)的增加,仍會產(chǎn)生新的OUT。以各樣品的測序量在不同測序深度時的微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構(gòu)建維納指數(shù)(Shannon)曲線,如圖2所示,曲線已趨于平坦,表明盡管隨著測序量的增加,新的物種可能會出現(xiàn),但微生物的多樣性已經(jīng)不再隨之發(fā)生變化。說明本次測序數(shù)據(jù)量合理,可以反映樣本中絕大多數(shù)的微生物多樣性信息。
圖1 稀釋曲線SD大鼠糞便樣品Sobs稀釋曲線圖
圖2 多樣性曲線大鼠糞便樣品Shannon稀釋曲線圖
2.3 各分類學(xué)水平下相對豐度分析
2.3.1 門水平上各個處理組腸道菌群分析 表2所示,各處理組大鼠糞便微生物的16S rRNA進行測序,在被檢測出的10個菌門中,絕大多數(shù)(>95%)屬于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門(Firmicutes)。
表2 主要菌門在各組的相對豐度表(±s,n=3,%)
表2 主要菌門在各組的相對豐度表(±s,n=3,%)
注:與正常組相比,▲P<0.05;與模型組相比,*P<0.05。
組別 擬桿菌門 厚壁菌門 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正常組 C O N 5 4.0 2 0 0±7.1 0 5 4 4 4.3 7 0 0±7.3 3 5 5 0.8 4 4 7±0.2 6 6 1 1模型組 M O D 6 2.9 0 3 3±8.2 3 4 0▲ 3 2.6 0 6 7±8.3 1 8 7▲ 0.5 3 5 6±0.1 9 7 5 3▲思連康陽性組 B Q V T 6 1.7 9 6 7±1 1.2 8 4 0 3 5.5 8 6 7±1 0.8 9 2 1 0.6 1 3 8±0.3 1 2 4 7砂仁復(fù)方低劑量 A V C P-L 5 6.8 1 3 3±7.8 4 3 1* 4 0.9 3 6 7±6.2 5 7 6* 0.7 4 1 4±0.2 2 6 3 5*砂仁復(fù)方中劑量 A V C P-M 5 8.5 2 0 0±7.6 7 2 5* 3 9.2 8 6 7±7.3 2 5 2* 0.6 9 1 3±0.2 3 0 2 2*砂仁復(fù)方高劑量 A V C P-H 6 2.4 0 6 7±9.2 2 2 0 3 3.8 1 3 3±7.7 2 6 0 0.5 6 3 5±0.2 2 0 9 6
厚壁菌門(Firmicutes)的構(gòu)成比例:CON>AVCPL>AVCP-M>BQVT>AVCP-H>MOD,和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的構(gòu)成比例剛好相反。厚壁菌門/擬桿菌門之比[Firmicutes(%)/Bacteroidetes(%)]:CON>AVCP-L>AVCP-M>BQVT>AVCP-H>MOD。
2.3.2 科水平上各個處理組腸道菌群分析 如表3所示,在被檢測出的42個菌科中,對各樣品中豐度大于95%的科進行了統(tǒng)計,小于5%的計入其它。所有糞便樣品的處理組中,相對豐度較高的科共檢測到7個。厚壁菌門芽孢桿菌綱:乳桿菌科(Lactobacillaceae);厚壁菌門梭菌綱:消化鏈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擬桿菌門擬桿菌綱:擬桿菌科(Bacteroidaceae)、擬桿菌科(Bacteroidales-S24-7-group)、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
表3 各組主要菌科相對豐度表(±s,n=3)
表3 各組主要菌科相對豐度表(±s,n=3)
注:與空白組相比,▲P<0.05,▲▲P<0.01;與模型組相比,*P<0.05,**P<0.01。
組別 乳桿菌科 消化鏈球菌科 瘤胃菌科 毛螺菌科 擬桿菌科 擬桿菌科_S 2 4-7_g r o u p 普雷沃氏菌科C O N 0.2 8 2 9±0.0 9 0 6 0.0 0 9 3±0.0 0 2 6 0.0 5 9 3±0.0 0 0 4 0.0 8 3 2±0.0 3 8 1 0.0 5 4 0±0.0 3 8 2 0.2 1 7 1±0.0 3 3 6 0.2 5 5 8±0.0 5 4 2 M O D 0.0 8 6 1±0.0 8 1 9▲0.0 0 2 4±0.0 0 1 8 0.1 1 0 3±0.0 3 2 3 0.1 1 0 7±0.0 7 4 5 0.0 3 5 8±0.0 0 6 9 0.1 4 7 5±0.0 3 8 9 0.4 2 7 7±0.1 2 7 4▲B Q V T 0.1 7 6 5±0.1 3 6 8 0.0 0 5 4±0.0 0 3 0 0.0 9 5 8±0.0 1 9 5 0.0 6 5 7±0.0 1 6 1 0.0 6 1 8±0.0 2 2 6 0.2 2 6 6±0.1 5 2 1 0.3 1 3 6±0.0 9 5 3 A V C P-L 0.1 5 3 7±0.1 0 5 8 0.0 0 9 4±0.0 0 6 9 0.0 7 4 1±0.0 1 2 8 0.1 6 2 6±0.1 0 3 5 0.0 4 9 2±0.0 2 7 6 0.2 7 8 5±0.1 2 8 3 0.2 2 7 0±0.0 4 9 1*A V C P-M 0.0 7 1 6±0.0 2 6 4▲0.0 3 8 6±0.0 2 5 8▲▲**0.1 0 7 8±0.0 2 7 9 0.1 6 2 6±0.0 5 8 3 0.0 6 3 1±0.0 2 2 4 0.2 3 1 8±0.0 4 8 3 0.2 7 5 6±0.0 5 7 8 A V C P-H 0.0 6 6 5±0.0 4 8 0▲0.0 0 5 0±0.0 0 3 2 0.1 4 5 0±0.0 7 0 0▲ 0.0 9 2 7±0.0 5 1 9 0.0 4 3 9±0.0 2 0 9 0.1 4 4 0±0.0 0 6 7 0.4 2 2 3±0.1 0 3 0▲
乳桿菌科(Lactobacillaceae,屬厚壁菌門)比例:CON>BQVT>AVCP-L>MOD>AVCP-M>AVCP-H;MOD、AVCP-M、AVCP-H 3組乳桿菌科(Lactobacil laceae)的比例顯著低于 CON(P<0.05);BQVT、AVCPL和CON 3組乳桿菌科(Lactobacillaceae)構(gòu)成比例沒有差異性(P>0.05)。
消化鏈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屬厚壁菌門)比例:AVCP-M>AVCP-L>CON>BQVT>AVCP-H>MOD;AVCP-M 中消化鏈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的相對豐度均顯著大于 CON、MOD(P<0.01)。
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屬厚壁菌門)比例:AVCP-H>MOD>AVCPM>BQVT>AVCP-L>CON;AVCP-H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相對豐度顯著大于CON(P<0.05);且AVCP-H的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對豐度也顯著大于AVCP-L(P<0.05)。
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屬擬桿菌門)比例:MOD>AVCP-H>BQVT>AVCP-M>CON>AVCP-L。同CON相比,MOD、AVCP-H兩組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相對豐度顯著大于 CON(P<0.05);和MOD相比,AVCP-L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相對豐度顯著小于MOD(P<0.05)。
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擬桿菌科(Bacteroidaceae)、擬桿菌科 _S24-7_group(Bacteroidales_S24-7_group)3個菌科構(gòu)成比例各組之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3 屬水平上各個處理組腸道菌群分析 在被檢測出的121個菌屬中,對各樣品中豐度大于95%的科進行了統(tǒng)計,小于5%的計入其它。所有糞便樣品的處理組中,相對豐度較高的屬共檢測到13個,如圖3所示。
圖3 各處理組在屬水平上的豐度
CON組的優(yōu)勢菌屬: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 28.29%)、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21.71%);MOD組的優(yōu)勢菌屬:Prevotella_9(22.2%)、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14.75%);BQVT組的優(yōu)勢菌屬: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22.66%)、Lactobacillus(17.65%);AVCP-L 組主要優(yōu)勢菌屬: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27.85%)、Lactobacillus(15.37%);AVCP-M 組主要優(yōu)勢菌屬: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23.18%);AVCP-H組主要優(yōu)勢菌屬:Prevotella_9(16.50%)、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14.40%);與CON組相比,化療藥5-FU組所致大鼠普雷沃菌屬Prevotella_9相對豐度增加明顯,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明顯降低,一個未知門類的菌屬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降低。與CON組相比,BQVT、AVCP-M普雷沃菌屬Prevotella_9相對豐度降低,AVCP-L普雷沃菌屬Prevotella_9比例增加。與CON組相比,其它各組乳桿菌Lactobacillus比例均降低,BQVT和AVCP-L的下降幅度低于其它各組。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的相對豐度:CON>BQVT>AVCP-L>AVCP-H>MOD>AVCP-M;和CON組相比,MOD(P<0.05)、AVCP-H(P<0.05)、AVCP-M(P<0.01)3組Lactobacillus屬的比例顯著低于空白組,BQVT及AVCP-L和空白組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的比例和CON沒有差異性(P>0.05);對比CON,BQVT、AVCP-L及AVCP-M中1個未知門類的菌屬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的相對豐度增加,且AVCP-L組的增幅最大。
2.3.4 樣本層級聚類分析 如圖4可知:CON(A5、A2、A8)聚為一簇,模型組 MOD(B3、B1、B2)聚為一簇,且CON和MOD距離最遠;其它各組呈分散型介于二者之間,其中砂仁復(fù)方低劑量組AVCP-L(F8、F10、F1)、陽性藥思連康組 BQVT(C6、C4、C1)距離相對空白組CON的距離最近。
圖4 各組糞便菌群OTU水平上的樣本層級聚類分析
健康腸道中微生物組成穩(wěn)定、多樣性較高,飲食結(jié)構(gòu)、藥物誘導(dǎo)等因素會對腸道微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引起腸道菌群、多樣性改變等,可能引發(fā)不同疾病,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的腸道菌群物種數(shù)及多樣性都顯著低于健康人體[17]。本研究顯示,化療藥5-FU所致大鼠SD大鼠OTU數(shù)顯著大于正常SD大鼠;但化療藥5-FU所致大鼠的Simpson指數(shù)大于空白組,提示化療藥5-FU所致大鼠物種數(shù)增加,但物種多樣性低于空白組。
OUT數(shù)和Alpha多樣性指數(shù)能反應(yīng)腸道菌群的數(shù)量及菌群的多樣性[18-19],Huang Y[20]等采集白血病兒童腸內(nèi)容物進行16S rRNA測序,發(fā)現(xiàn)白血病患兒OTU數(shù)等指數(shù)均顯著低于健康人群;本研究中OUT數(shù)和Alpha多樣性指數(shù)中Chao1指數(shù)分析結(jié)果幾乎吻合,由OUT數(shù)、Chao1指數(shù)分析表明MOD、AVCPM的物種數(shù)明顯高于CON;由Simpson指數(shù),得出AVCPM、AVCP-L腸道菌群物種多樣性顯著高于MOD。提示化療藥5-FU所致大鼠腸道物種數(shù)明顯增加,但腸道菌群多樣性低于其它所有實驗組,且明顯低于砂仁復(fù)方低劑量組及砂仁復(fù)方中劑量組。
5-FU所致大鼠腸道糞便菌群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比例增加、厚壁菌門(Firmicutes)的比例減少、厚壁菌門/擬桿菌門[Firmicutes(%)/Bacteroidetes(%)]之比降低;這與陳曉慧[21]等的研究化療后,伴隨著腸道黏膜炎的發(fā)生,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比例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擬桿菌、腸桿菌等厭氧菌數(shù)量增加具有一定統(tǒng)一性。AVCP-L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比例、厚壁菌門(Firmicutes)的比例、厚壁菌門/擬桿菌門之比[Firmicutes(%)/Bacteroidetes(%)]之比都更接近CON,表明砂仁復(fù)方低劑量可能具有一定調(diào)節(jié)化療后擬桿菌門、厚壁菌門作用,并使之接近空白組。
砂仁復(fù)方中劑量可以顯著性調(diào)高化療藥5-FU所致Peptostreptococcaceae相對豐度的降低,并顯著高于MOD及CON;陽性藥思連康、砂仁復(fù)方低、高劑量對化療藥5-FU所致Peptostreptococcaceae相對豐度的降低也具有一定調(diào)節(jié)作用。孫志高[22]等認(rèn)為,化療后腸道益生菌數(shù)量(豐度)減少。這與本實驗結(jié)果化療藥5-FU所致大鼠乳桿菌科相對豐度明顯低于CON具有一致性;陽性藥思連康和砂仁復(fù)方低劑量可能具有一定調(diào)高化療藥5-FU所致大鼠乳桿菌科(Lactobacillaceae)比例,使之接近正常水平。化療藥5-FU所致大鼠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相對豐度明顯增加,且砂仁復(fù)方低劑量可以顯著性降低5-FU腹腔注射后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比例的升高。砂仁復(fù)方低劑量可能主要通過調(diào)高乳桿菌科(Lactobacillaceae)、消化鏈球菌科比例以及降低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比例來調(diào)節(jié)厚壁菌門的平衡;普雷沃菌屬普雷沃菌屬與抗生素相關(guān)性腹瀉(AAD)的發(fā)生和治療密切相關(guān)[23]。乳酸桿菌一直被認(rèn)為是維持腸道健康的典型有益菌,可以促進乳糖不耐受人群消化乳糖、減少便秘和腹瀉、抑制腸道感染、減輕炎癥反應(yīng)等[24]。相對于健康人群,克羅恩病患者糞便中瘤胃球菌數(shù)量增多[25],本研究中,和空白組相比,其它實驗組瘤胃球菌數(sh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砂仁復(fù)方低劑量還能顯著性降低普雷沃氏菌科厭氧致病菌的比例,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的平衡。另外,砂仁復(fù)方中劑量對消化鏈球菌科化療后比例降低有顯著的調(diào)高作用,并高于空白組。陽性藥思連康對益生菌乳桿菌科(屬厚壁菌門Lactobacillaceae)化療后比例降低的調(diào)高作用優(yōu)于砂仁復(fù)方低劑量。
吳英韜[26]等的研究益生菌混合液對5-FU腹腔注射SD大鼠腸道菌群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顯示聚類分析5-FU腹腔注射模型組單獨歸為一類,空白組及益生菌低劑量、益生菌高劑量歸為一類;與本研究聚類分析發(fā)現(xiàn)化療藥5-FU所致大鼠單獨歸為一類、空白組也單獨歸為一類、其它組介于二者之間;化療藥5-FU所致大鼠腸道菌群物種多樣性降低具有一致性。本研究樣本層級聚類分析可以看出,砂仁復(fù)方復(fù)方低、中劑量、陽性藥思連康對化療藥5-FU所致大鼠普雷沃菌 屬 Prevotella_9、 乳 桿 菌 屬 Lactobacillus、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相對豐度的變化,具有一定調(diào)節(jié)作用。陽性藥思連康和砂仁復(fù)方低劑量對化療藥5-FU所致大鼠Lactobacillus屬相對豐度顯著降低,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Fang W[27]等研究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dǎo)的BALB/c小鼠結(jié)腸炎模型中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革蘭氏陰性菌增多。與本研究中5-FU所致大鼠norank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比例降低32.06%,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等具有一致性。故砂仁復(fù)方對化療藥5-FU所致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等均具有明顯調(diào)節(ji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