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是一種野生的灌木或亞喬木,我國沙棘資源十分豐富,東北、西南、西北的10多個省區(qū)均有分布。它具有耐寒、耐旱、耐鹽堿、耐瘠薄等諸多優(yōu)越生物學特性,萌生繁衍能力強,固氮能力是大豆的兩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功能顯著,是荒山荒坡造林的先鋒樹種。本文以三種沙棘品種為研究對象,比較了不同扦插方式,不同基質和不同扦插密度條件下對這三個品種扦插繁殖的影響,為沙棘的優(yōu)質高效繁殖提供技術參考。
1.試驗材料與地點。在遼寧省建平縣某國有林區(qū),選擇遼阜1號、實優(yōu)、向陽三種沙棘品種進行試驗。
2.試驗方法。
①扦插方式試驗。將沙棘扦插的苗床做好后,將三個品種的沙棘按照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兩種方式進行扦插處理,扦插株行距為4厘米×3厘米。每種扦插方式扦插200枝,重復3次,一年后進行生長和成活率調查。
②扦插基質試驗。將篩選出的最優(yōu)扦插方式進行扦插基質試驗。選擇三種基質進行對照,分別為A:細砂、牛糞、煤灰渣、碎石,B:細砂、草炭、煤灰渣、碎石,C:細砂、煤灰渣、碎石,扦插株行距為4 厘米×3厘米,每種基質扦插200枝,重復3次,一年后進行生長和成活率調查。
③扦插密度試驗:篩選出的最優(yōu)扦插方式和扦插基質進行扦插密度試驗。選擇3種扦插密度進行對照,分別為5 厘米×4 厘米,4 厘米×3 厘米,6 厘米×3厘米和7 厘米×3 厘米四種,每種密度扦插200枝,重復3次,一年后進行生長和成活率調查。
1.扦插方式對幼苗生長的影響。遼阜1號、實優(yōu)、向陽3種沙棘品種進行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試驗,比較兩種扦插方式下的三種沙棘的地徑、苗高和成活率的變化。由表1可知,三個沙棘品種的地徑、苗高和成活率都以嫩枝扦插最高,三個品種在嫩枝扦插方式下地徑為0.41~0.45厘米,苗高為42.78~48.16厘米,成活率為94.32%~96.33%。
表1 兩種扦插方式沙棘幼苗生長的影響
2.扦插基質對幼苗生長的影響。以扦插方式試驗篩選出的嫩枝扦插為扦插方法,比較不同基質下的三種沙棘的地徑、苗高和成活率的變化。由表2可知,三個沙棘品種在不同的基質下各項目指標變化不同。苗床溫度方面,A基質的苗床溫度最高為26.6℃,C基質的苗床溫度最低為24.6℃;地徑方面,地徑變化為0.35~0.45厘米,以A基質的地徑生長量最好,為0.41~0.45厘米;苗高方面,苗高變化為37.22~48.24厘米,以A基質的苗高生長量最好,為42.18~48.24厘米;成活率方面,成活率變化為94.35%~96.12%,以A基質的成活率最好,為95.23%~96.12%。三種基質中,由細砂、牛糞、煤灰渣、碎石組成的A基質的扦插效果最好。
3.扦插密度對幼苗生長的影響。采用篩選出的扦插方式和基質,比較不同扦插密度下的三種沙棘的地徑、苗高和成活率的變化。由表3可知,三個沙棘品種在不同的密度下個項目指標變化不同。地徑方面,地徑變化為0.37~0.47厘米,以5 厘米×4 厘米的地徑生長量最好,為0.43~0.47厘米;苗高方面,苗高變化為41.78~48.66厘米,以5 厘米×4 厘米的苗高生長量最好,為42.42~48.66厘米;成活率方面,成活率變化為80.35%~97.22%,以5 厘米×4 厘米的成活率最好,為95.14%~97.22%。四種扦插密度中,以5 厘米×4 厘米效果最好。
通過對遼阜1號、實優(yōu)、向陽3種沙棘品種在不同扦插方式、不同基質、不同扦插密度條件下的扦插繁殖試驗可知。嫩枝扦插、“細砂+牛糞+煤灰渣+碎石”的基質和5 厘米×4 厘米的扦插密度對三個沙棘品種的生長量和成活率效果最好。同時在三個沙棘品種中,以實優(yōu)品種表現(xiàn)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