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公共建設和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園林綠化作為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主要措施,愈加受到關注和重視。根據(jù)綠化工程中的景觀設計規(guī)劃,常需要將不同類型、不同品種和不同功效的綠化樹木移植到固定點位,但受樹木生長特點和移植地理條件的影響,部分樹木移植后生長不良或死亡,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為此,根據(jù)園林綠化樹木的移植和管理經(jīng)驗,分析影響綠化移植樹木存活的主要因素,總結移植和養(yǎng)護的技術要點,旨在為提高移植樹木的存活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綠化工程;大樹移植技術;養(yǎng)護管理
引言
風景園林施工一定要從生態(tài)保護的角度出發(fā),轉換土地使用功能,依據(jù)“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大樹移植。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秉承科學化種植的原則,注重有關養(yǎng)護措施的科學應用,關注種植管理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達到提高林木成活率的效果。
1進行大樹移植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實力的不斷增長,人們對于生活環(huán)境以及質量的要求也逐漸增高,對于城市建設工作來說,大樹移植對于環(huán)境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要求城市園林綠化的高質量、高效率,而大樹移植則是將已經(jīng)生長到位的樹木直接移栽到城市園林中去,也因此能夠有效提升園林建設效率,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工期時長。其次是通過大樹等植物進行造景,可以有效提升園林綠化風景,讓整個園林更加美觀。最后是能夠保障園林的生命力,大樹移植之后可以展現(xiàn)出更加頑強的生命力,也因此能抵抗園林對外部因素的破壞。
2園林綠化大樹移植及養(yǎng)護管理技術
2.1水肥管理
部分新移植樹木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中時,容易因蒸騰作用失去大量水分,致使樹木缺水枯萎,因此需要對新移植樹木進行合理包扎,同時實時補水,防止樹木干枯和不良生長。補水量應適宜,不宜過多或過少。施水過多,易導致土質疏松,引起樹木傾斜或歪倒,也易使根系浸泡腐爛;施水過少,則會影響樹木正常生長發(fā)育。依據(jù)樹木的生長狀況合理施肥,確保其營養(yǎng)充足。在移植樹木初期,可對枝葉進行噴灑施肥,噴施時間一般選擇早上7∶00—8∶30、晚上17∶00—19∶30;待樹木的根系穩(wěn)固后再提高其根部的土壤肥力,促進樹木進一步生長。移植根系發(fā)達的喬木要大穴深植,覆土面高出地表30cm以上。肥料以復合肥為主,且NPK肥的比例適宜。3a以下幼樹,NPK肥比例以5︰3︰2為宜;3a以上的成樹,NPK肥比例以3︰2︰1為宜。根據(jù)樹木大小選用合理的施肥方式,如大樹開穴用固肥,幼樹松土用加液肥。移植樹主要使用吊針補充營養(yǎng)液。營養(yǎng)液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氮磷鉀、活性酶、誘導生根劑、天然Br等。補足新移栽樹木存活的必要水分及養(yǎng)分,可解決移栽樹不發(fā)芽和發(fā)芽后又回芽等問題。
2.2大樹植株栽植
大樹成活率與離開土地時間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植株不能當天完成移植工作,便需要對相應植株進行保濕工作,避免植株出現(xiàn)缺水的情況。同時,在移植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在明確樹木種類基礎上,適當改造坑洞。樹木種類不同,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也同樣存在差異,因此需要提前對植株進行分類。常規(guī)情況下,需要保證坑洞土質的輸送性、透水性,還有一些樹木根系比較敏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坑洞進行有效改造。在正式栽植之前,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植株進行修剪工作,避免因枝葉過于茂密對樹木成活率造成影響。此外,還需要注意選擇合理的植株栽植方式,一般應用上文提及的帶土球栽植,能有效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與植株土球情況相結合,調整坑洞的深度等方面內容,在坑洞中放入土球,隨后回填表土。在挖掘大樹過程中,需要保證根系有較多土壤,挖取方形土臺或是土球,一般為移植植株胸徑的6~8倍。在實際栽植大樹過程中,需要管理坑穴直徑,一般情況下,土球直徑需要比坑穴直徑少50cm左右,坑穴深度高出10cm,保證上下一致的直徑,避免出現(xiàn)鍋底形狀。還需要重視樹冠的觀賞價值,緩慢拆卸包裝,并結合栽植要求進行土壤分層處理工作,制定夯實方案。在完成大樹挖掘后,即需要保證良好的調運工作。相關工作人員要重視調運過程中植株根系的保護,在運輸車輛的駕駛室一端固定根部土球或是方形土臺,運輸車輛車尾固定樹冠,并注意柔性綁扎樹干,適當收攏樹冠。此外,還需要注意在結束移植后,在短時間內完成土壤回填工作,回填后灌水,促進土壤與樹根之間的緊密結合,保證良好的根系發(fā)育。在連續(xù)灌水三次后,需要應用地膜避免植株土壤出現(xiàn)開裂透風的情況。
2.3土壤處理
要根據(jù)土地特點、地勢環(huán)境和土地的自我修復能力,通過人工改善,使大樹移植的土壤維持較高的產(chǎn)出水平,為林木生長提供資源保障。土壤處理主要包含兩方面。第一,施肥工作。林地因特殊需要,應具備較強的培育能力,施肥是長期保證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每年的5、6月份,比較有利于肥效的吸收。第二,林地灌溉與排水工作。水分是樹木成長的必要條件,灌溉排放過程中不但可以滿足水分需求,還能更新土壤內部的礦質結構和養(yǎng)分組成,利于苗木吸收。
2.4日常除草松土
在園林綠化大樹完成移栽工作后,還需要定期進行養(yǎng)護,在養(yǎng)護過程中保證除草以及松土工作妥善完成。定期對樹木周邊的雜草進行清除可以避免樹木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充足的問題,保障了大樹的生長環(huán)境。而及時對樹木周邊進行松土工作也可以避免樹木根系遇到堅硬的土壤而影響其生長,定期松土可以保障樹木根系呼吸正常,促進大樹更好地生長。
2.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對綠化樹木的危害極大,會導致移栽樹木枯死,因此必須定期對樹木進行仔細檢查,及早發(fā)現(xiàn)和防治病蟲害。綠化樹木存在多種病蟲害威脅,常見的害蟲有木虱、秋楓葉蟬、天牛蟲、瓢蟲、松線蟲等,主要病害有銹病、白粉病、枯梢病、炭疽和黑斑病等。灌木、喬木中的木虱蟲繁殖能力極強,常在葉面聚集吸食營養(yǎng),造成葉片卷曲、干枯,對林木具有毀滅性危害,因此綠化樹移植后要定期進行殺蟲處理。殺蟲可選用50%啶蟲咪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啶蟲、毒乳油1500~2000倍液。對于炭疽病及白粉病等病害,可采用棉萎靈(25%可濕性粉劑、40%懸浮劑、80%水分散粒劑)、甲基托布津(50%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每隔10d噴1次)等藥物進行防治。
2.6打樁固定
打樁固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打樁來固定樹木,保障大樹根系更加穩(wěn)定的生長,也能避免樹干出現(xiàn)斷裂等問題。一般情況下直徑在10cm以上的樹木就需要進行打樁固定。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捆綁松緊程度,避免樹木表面受到損壞。
3結語
大樹移植是園林綠化施工中重要施工內容之一。大樹移植的效果與大樹移植技術、養(yǎng)護管理手段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因此,對于工作人員而言,為了保證植株正常生長,需要在明確影響植株成活率因素的基礎上,規(guī)范大樹移植技術及采取適當?shù)酿B(yǎng)護管理措施,有效提高移植植株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安紅倩.園林綠化工程中大樹移植技術與養(yǎng)護管理[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
[2]傅超祥.影響大樹移植成活率的技術原因及對策[J].現(xiàn)代園藝,2017(18):220
[3]孫鋼,吳迪.大樹移植技術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北京農(nóng)業(yè),2015(14):101
[4]嚴宏偉.園林綠化工程中大樹移植技術與養(yǎng)護管理措施[J].花卉,2020(10):161-162
作者簡介:
薛佳慧(1992.12.08-),女,河北省廊坊市,漢,全日制??疲瑹o,綠化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