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海
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素材支持
素材一
中華民族能綿延數(shù)千年而生機勃勃,就在于我們有與自己的朋友肝膽相照的情懷,亦有與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我們面對強大者,不卑;面對弱小者,不亢??姑涝闶且粋€典型的范例,它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中國人對待戰(zhàn)爭與和平的態(tài)度:深受百年戰(zhàn)火炙烤的中國人民并不希望再次投入到戰(zhàn)爭的漩渦,但是,面對燃燒到邊境、時刻威脅著新中國安危的戰(zhàn)火,以戰(zhàn)爭消滅戰(zhàn)爭是我們的唯一選擇。正如表現(xiàn)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影片《上甘嶺》中所唱的:“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是獵槍!”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了70年,但抗美援朝的精神依然在今天的中國人身上體現(xiàn)。我們酷愛和平,但我們不會委曲求全乃至任人蹂躪。任何時候,我們都愿以生命維護祖國尊嚴。(詳見《作文與考試》2021年14期第60頁《今日之中國,不卑不亢》)
素材二
同學們,我們不斷奮進是因為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提升,自我的進步需要我們拼搏;而我們甘于普通,是因為愛護我們、呵護我們的人,希望我們身心健康,我們自己也希望我們身心健康。不是嗎?我想,我們應該成為這樣的一類普通人:盡力而為,又懂得順其自然;奮力進取,又懂得適可而止。普通并不是平庸,也絕不等于碌碌無為。就像《你知道中國人有多拼嗎》短片里加班到凌晨的程序員,黎明便開始勞作的早餐店老板,為家庭轉(zhuǎn)身變?yōu)椤膀T士”的父母……他們無一不是普通人,但都為了自己的夢想拼搏,不斷向前;也如登山隊長夏伯渝,遇到強烈的暴風雪,在離珠峰僅剩最后94米時,淡然地說一句“下撤”。不做過分強求,不做無謂犧牲,適可而止,即使達不到終點,也可嫣然一笑,學會欣賞自己攀登的姿態(tài)和拼搏的身影。(詳見《作文與考試》2021年10期第29頁《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運用提點
材料以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中的言論表述為依托,通過體育與身體強弱的辯證分析,意在引導社會重視體育,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在增強體質(zhì)的同時完善人格品質(zhì),錘煉意志毅力?!绑w育之效”,也是成長之理,無論生而強者還是生而弱者,都應該以對立統(tǒng)一的思想進行分析,于強弱之間平衡自己的生命,尋求積極的發(fā)展方向。材料立足于個人在體育上的“強弱之辯”,意在引導考生關注個人在體育發(fā)展過程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辯證性,激發(fā)考生思考人的認識、實踐和信念在這一強弱變化中的作用和價值。
這一題目具有審題限制性,也反映出理解與思考的深刻性,分析時,要求考生能夠由體育入手,對強弱之變的道理進行思考。材料中的體育鍛煉是生活現(xiàn)象,而“強弱轉(zhuǎn)化”則反映出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是能夠反映現(xiàn)象的理論事實依據(jù)。同時,從要求中“啟示意義”這一審題核心出發(fā),應該關照材料中“身體會天天變化”“強與弱”“濫用其強”“勤自鍛煉”等關鍵詞,理解其所承載的或影射、或隱喻的含義,體會其蘊含的哲理,樹立鮮明的立意方向。如果考生只寫體育,而不能由此及彼,由淺入深,表達民族情懷,表達國際視野,就會在立意上出現(xiàn)偏差。寫作時,可以從體育的重要性出發(fā),調(diào)動思維,拓展認識,表達健康向上的觀點。素材方面,可以將抗美援朝、短片《你知道中國人有多拼嗎》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融入分析之中;或者與其他素材構(gòu)成排比,共同表現(xiàn)寫作中心。
活用范文
強不喜? 弱不悲? 時必易? 國必強
一考生
時代洶涌,浪擊千里;歲月洪流,滾滾向前。生而強,終可弱;生而弱,仍可強。強不喜,弱不悲;青年奮,社會行;時必易,國必強。
毛澤東言,“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體育鍛煉,可使目明耳聰。追根溯源,其背后是強弱之間的辯證轉(zhuǎn)化,是以自強奮斗為催化劑的“化學反應”。每個人的精神成長,國家的發(fā)展強盛,仿佛是一場登山,山腳為弱,山頂為強,而自強奮斗便是助力的登山杖。
強弱本相生,唯自強者勝。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备呶唤匕c的張海迪,刻苦自學不自棄,終成時代楷模;獨腿博士孫小軍,研發(fā)假肢一心鉆研,圓少年足球舞蹈夢;天生無四肢的尼克·胡哲,頑強與命運抗爭,勵志演講“走”遍世界。“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狈街儆啦女惵敺f,卻沉迷表演無心學習,終泯然眾人;英國工業(yè)革命后國富兵強,卻故步自封不研科技,終失霸主地位。由此觀之,發(fā)展之路乃如螺旋般上升,強弱如驟風急雨與彩虹伴行左右,無論是沾沾自喜于一時強大,亦或妄自菲薄于一時弱小,皆如無形鐐銬桎梏奮發(fā)進取之心,阻滯發(fā)展之路。
紅日一升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昔日之中國,滿清濫用其強,閉關鎖國故步自封,已淪弱國;而自近代中國始,新青年從迷惘的黑暗中覺醒,立志奮發(fā)。猶記得,抗美援朝,深受百年戰(zhàn)火炙烤的中國人民向世界列強展示出雄健的肌肉,電影《上甘嶺》中那句經(jīng)典歌詞,更是抗美援朝精神的表現(xiàn),這種精神,在戰(zhàn)爭結(jié)束70年后仍然熠熠閃光。由弱變強,讓我們擺脫了任人蹂躪的困境,讓我們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梁啟超曾言,少年之人如朝陽,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長江之初發(fā)源。短片《你知道中國人有多拼嗎》中每一個平凡的個體,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努力拼搏。我們青年站在歷史交匯點,應養(yǎng)浩然之氣,立鴻鵠之志,成不朽之業(yè);應深諳強弱共存、唯進取勝之理,便如新發(fā)于硎之利刃,劃破濃稠腐朽之夜空,更如立于群林之秀木,標識時代生動注腳。
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未來已近,行則將至。集跬步而至千里,積平凡而為非凡,于強中恒強,于弱中不失進取之心,便可無遠弗屆。強不喜,弱不悲;青年奮,社會行;時必易,國必強。
教師精評
文章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討論,通過舉例、對比、引用等方法表達觀點。全文緊扣中心進行總分總布局,中間采取了并列式結(jié)構(gòu),亮點在于每一個段落都有強弱轉(zhuǎn)化的典型事例,條理十分清晰。段落與段落以及段落內(nèi)部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整個論證過呈現(xiàn)條理分明,邏輯嚴謹?shù)奶攸c。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