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紅
小學語文的學習是讓學生有聽、說、讀、寫能力。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七至十二歲的兒童,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學校教育要抓緊這一時期對學生的訓練。多數(shù)孩子都有這樣的時候。要想做一個口齒清楚、聰明能干的孩子,那就得多聽、多看、多想、多說。
第一、小學生的說話訓練要從日常抓起,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講故事,或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每節(jié)課輪流安排一兩個同學?;騾⒂^學校,了解學校生活,或把自己的生活點滴分享給大家。
第二、指導學生把話說準確、說完整。一年級,我們先從學寫基本句開始:誰怎么樣?誰做什么?誰是什么?什么怎么樣?什么做什么?什么是什么?然后分層次進行組詞連線寫句、把短句子變長、照樣子寫句子、做游戲(迷宮、拼圖、玩畫鼻子游戲、玩捉迷藏游戲等)寫句子、認真觀察寫句子、展開想象寫句子。從簡單的一兩句話然后加上一些形容詞寫長句子。
到了二年級,我會通過觀察說話、看圖說話、想象說話來提高小朋友寫一段話的說話能力。它分三步走:怎樣說、這樣說、請你說。在“怎樣說”:里面,它將告訴小朋友怎樣把話說清楚,說生動;在“這樣說”里面,讓你聽聽其他小朋友是怎樣說的;最后就請你自己來說一說。
比如向同學介紹卷筆刀時老師這樣設計一些問題:
師:“你的卷筆刀是哪兒來的?是自己買的嗎?”
生:“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奶奶送給我一個精巧、別致的卷筆刀?!?/p>
師:“你的卷筆刀漂亮嗎?看上去像什么?”
生:“我的卷筆刀是一個可愛的房子,尖尖的房頂,方正的身體,四方的窗戶上有一個小手柄。小房子整天咧著嘴笑呵呵的,好像肚子里裝著沒完沒了的開心事。盯著它看一會兒,你就會跟著笑起來。”
師:“卷筆刀的里面是怎樣的?”
生:“它的“肚子”可以抽出來,里面裝滿了鉛筆屑,還有一片亮閃閃的刀片藏在中間?!?/p>
師:“它是怎么工作的?”
生:“你仔細看看,就會在“小叮當”的右手上找到一個小孔,鉛筆插進去,輕輕轉幾圈,馬上就變得又尖又細了?!?/p>
師:“你喜歡自己的卷筆刀嗎?為什么?”
生:我真喜歡這個小叮當,因為它幫我把每一支鉛筆都削得尖尖的,還帶給了我好心情。
全班學生一起觀察、個性發(fā)言,然后請你綜合講述。
經(jīng)常作這樣的引導訓練,學生就會懂得怎樣把話說得具體、形象。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背誦、復述、質(zhì)疑、答向、討論等訓練。對課文中的重點段落、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讓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學生記憶了許多好詞佳句、潛移默化,就會把它用到口頭和書面語言里去。這就是平常的小練筆:用這些詞語造句或用其中的好幾個詞語寫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第三、加強聽的訓練
聽記也是訓練學生說話的一種方法。根據(jù)學過的生字組成短句讓學生聽、說、寫。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可以給學生簡單明了的任務:①要有全神貫注看書或聽故事的習慣,在看完或聽完一個故事后,能根據(jù)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把故事有聲有色地說出來。②要有自編故事的本領:給你幾幅圖、幾個句子或幾個詞語,你能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同時掌握說話的技巧。人要站直,眼睛自然地平視前方,說到緊張的地方,表情也得緊張,說話的速度、聲音也要有變化。最后可以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記下來,不會的字詞用拼音代替寫成一篇短文。
第四、大量閱讀、讀寫結合
寫作離不開閱讀。光有寫作方法,沒有豐富的詞匯就會很空洞。以讀為基礎、從中吸收豐富的養(yǎng)料,才能豐富詞匯并在錘詞煉句、語言運用上打下深厚功底。
①我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讓學生訂買書刊或向學校圖書室或村上圖書館借,建立圖書角。課外活動時開放。提高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據(jù)家長反映這些孩子比早先的閱讀能力更強,有的在家還捧著小說或兒童讀物看。家長反映他們看過的書,還能講出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及主要內(nèi)容。這使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活躍了思維,從而促進了智力發(fā)展。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的還備了閱讀筆記本,把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為寫作打下基礎。
②在閱讀中抓好字、詞、句、段的基本功訓練。學生可在讀的過程中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些新詞語的意思,并從中學到寫作方法,還能拓展課外知識面。他們會在語文學習中遇到字形相近的字或字音相同的字,在組詞或寫文章時就容易因為區(qū)分不清,而出現(xiàn)寫別字的現(xiàn)象。通過閱讀,對近義詞的辨析可以把思想感情表達得更細致、準確,詞語搭配更恰當,還能夠正確使用“的、地、得”以及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可以借助文章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讓自己的文章變得有血有肉。
③煉段與作文:三年級最常見的段落是總分。在作文中使用總分段落是重點訓練。學生學完《富饒的西沙群島》后,讓他們采用總分的方式寫: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我家的小狗淘氣又可愛……
第五、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寫身邊的事”開始訓練作文。
通過字、詞、句的訓練,課外閱讀的開展,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為書面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了引導學生作文,并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比較真實。我除了指導學生造句,看圖寫話外。還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生活,寫他們自己的事,或身邊熟悉的人和事。讓學生寫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家長帶去的參觀游覽等,幫助學生觀察、寫作。去孽龍洞研學旅行之前,我就給學生布置任務,認真觀察,寫親身經(jīng)歷。學生回去然后進行寫作,都有親身經(jīng)歷,都有話可寫,也就不覺難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班級僅僅29個同學,有10個人的作文選上學校優(yōu)秀作文,其中一個700多字!
小學生要寫好作文,要從“讀、行、想、練”四方面進行培養(yǎng):“讀”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愛看書的好習慣,進行海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知識;“行”就是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和生活,去觀察自然環(huán)境、動植物、社會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記下所見所想;“想”就是讓學生多動腦思考,在學習借鑒別人的寫作方法的基礎上,養(yǎng)成有自己個性的寫作風格;“練”就是讓學生多動筆去寫,只有多寫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