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湯顯祖視杜麗娘為有情人,杜麗娘由夢生情,為愛而死。情是杜麗娘在現(xiàn)實中缺失的,情感教育也是杜麗娘家庭教育中缺失的。杜麗娘缺失的情感包括勞動教育中的自然之情、人際交往中的親情、男女交往中的愛慕之情等。探究杜麗娘的情感教育缺失有助于反觀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赌档ねぁ肥敲鞔鷤ゴ蟮膽騽〖覝@祖的代表作,湯顯祖認為杜麗娘“可謂之有情人耳”[1]1,杜麗娘的情感包括對大自然的親近之情、男女之間天然的愛慕之情、對父母的血緣親情等,當這些情感在現(xiàn)實中無法滿足時,愛情就成為她生命的唯一寄托。然而,愛情也是她在現(xiàn)實中無法得到的,她只能去夢中尋找、實現(xiàn)愛情,在夢中得到精神慰藉,導致她情感饑渴的原因恰是她的家庭教育缺失。
【關鍵詞】 牡丹亭;家教缺失;愛慕之情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0-0016-02
一、臨川才子,際遇堪嘆
湯顯祖生活于明代中葉,這一時期,農業(yè)生產力迅速發(fā)展,農產品日益商品化,農民所受的封建剝削日益嚴重,逐漸向城市集中,為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城市工商業(yè)越發(fā)繁榮。隨著城市工商業(yè)的繁榮,封建勢力加重了對工商業(yè)的壓制,而新生力量總要起來反抗封建勢力的剝削。在意識形態(tài)上產生反對正統(tǒng)的標新立異的言論,主要表現(xiàn)在提倡心、情、性,要求民主,反對專制。
湯顯祖是江西臨川人,而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曾在江西任職,陽明心學的發(fā)展和定型主要是在江西完成。心學左翼與禪宗融合,變?yōu)槿涡摹⑷涡缘目穸U風潮,文壇也出現(xiàn)了以求真、貴適、厚情、縱欲為主題的“性情”文學。湯顯祖出于左派王學創(chuàng)立者王艮的弟子羅汝芳的門下,他自幼家庭環(huán)境以儒業(yè)(讀書做官)為主導,少得文名,二十一歲中舉,此后十三年參加科考,卻因當朝首輔張居正的阻撓而四度落第,最后才考中進士,曾任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因不見用于時,后辭官而去。湯顯祖的用世之情不為時所用,而杜麗娘的種種情感追求也在現(xiàn)實中不能滿足,在這一點上,湯顯祖與杜麗娘有相似之處。杜麗娘的情感遭遇“實際上表現(xiàn)的就是湯顯祖之懷才不遇、年華虛擲的政治感傷。” [2] 105
在《牡丹亭》中,湯顯祖塑造了杜麗娘的形象,他使杜麗娘在現(xiàn)實中無法追求到的男女情思在現(xiàn)實與夢境、生與死的交替中得到實現(xiàn),使愛情超越了現(xiàn)實與夢境,生與死的界限。在湯顯祖的筆下,杜麗娘的情是無所不能和至高無上的。
二、春情睡情,憂傷難言
杜麗娘是西蜀太守杜寶及其夫人的獨生女兒。太守夫婦對女兒嬌生慣養(yǎng),視如掌上明珠。杜麗娘平日在閨閣中只做些刺繡女工,為了打發(fā)時間,太守夫婦讓女兒以圖書寓目。為了女兒日后到夫家知書識禮,杜太守還專門請了先生教女兒讀書。因無實事可做,杜麗娘在茶余飯飽后還有許多“破工夫”[1]1,有大把閑暇、無聊的時間。
杜麗娘的生活用丫鬟春香的話總結是“名為國色,實守家聲,嫩臉嬌羞,老成尊重”。? [1]24生活雖然養(yǎng)尊處優(yōu),但精神上卻很壓抑。杜麗娘成了維護家族名聲、利益的一顆小棋子,身心極不自由。表面的穩(wěn)重、矜持、溫順掩飾不住她內心深處對天然美好景物和愛情的向往。當她偶然去后花園游玩的時候,深深贊美那里花朵姹紫嫣紅開遍,同時也惋惜盛開的花朵卻無人賞識,只能與斷井頹垣相伴。這讓杜麗娘感慨自身如同這些寂寞的花朵一樣,年齡已大,卻不能早成佳配,這種美好事物的毀滅導致她內心惆悵,白日昏昏欲睡。
三、慈母嬌惜,人際缺失
杜麗娘的母親甄氏甚是愛惜女兒,平日里只讓女兒做些女工,當丈夫提議讓女兒讀一些詩書時,杜母勉強同意,答曰:“但憑尊意?!?[1]4三婦評點曰:“夫人答語甚緩,直寫出阿母嬌惜女兒,又欲其知書,又憐其讀書,許多委屈心事。”[1]4
甄氏對女兒的感情是矛盾的,她愛憐女兒,怕其讀書辛苦,但丈夫杜寶要求女兒讀書,維護家族利益的思想又影響著她,迫使她不得不敦促女兒看書。但她對女兒讀書的要求又不是特別嚴格,她認為儒家詩書難以遍讀,只要識得一些禮數(shù)即可。當她知道杜麗娘游花園后,甄氏怪罪丫鬟春香,并沒有責怪女兒,表現(xiàn)出于女兒的偏袒、愛護。
杜寶要為女兒請先生,甄氏又怕請的男老師會誘拐女兒,想請個女先生。沒有合適的女先生,才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請個迂腐的老先生。甄氏不敢放女兒獨立面對生活,對女兒“禽犢”[1]6般照顧于此可見一斑。杜寶、甄氏對女兒的圈養(yǎng)導致杜麗娘日夜有丫鬟春香跟隨,為了挑良緣,維護家族利益,雖年已二八,還未婚配,所見只是父母、丫鬟、腐儒老教師,缺乏廣泛的人際交往。
直到杜麗娘生病,杜寶請大夫為女兒看病時,甄氏才后悔若早日為女兒尋得佳配,女兒就不會得病。而直到這時,杜寶還認為女兒點點年紀,不懂得什么男女風情。
四、為官勸農,為父欠教
《牡丹亭》全劇55折,第8折即是勸農。此折位于全劇之前,引領后面的劇情,描寫杜寶勸農宣化和農夫農婦們的生活。作為太守,杜寶深知農業(yè)的重要性,他心念南安府的農事,趁春天到來時去南安府境內巡游,田野里“平原麥灑,翠波搖翦翦,綠疇如畫。如酥嫩雨,繞塍春色苴。趁江南土疏田脈佳?!盵1]18杜寶在巡游勸農時看到美麗的田野風光和農夫們的勞動生涯,他連用四個“俊煞”稱贊這些農夫、村童們、采桑人和采茶人。他們雖泥腿泥腳、彎腰弓背、辛勤勞作,卻用辛勤的耕耘換來豐厚的收獲。
杜寶太守過的是“官里醉流霞,風前笑插花”(劇中重復四次) [1]18-19的日子。他重視以詩書治理政事,注重督促人民務實勞作,從事農業(yè)生產,但對女兒的教化卻僅注重詩書,把女兒禁錮于閨塾。他沒有向女兒杜麗娘傳授巡游時看到的農人們的勞作生涯,只教女兒做女工、知書識禮,任女兒過著閑暇虛妄的生活。
同那些在泥濘的田野里耕作采摘的農夫農婦們相比,杜麗娘身處深閨,腳不沾泥,即使偶然去一次后花園還要先讓花郎掃清花徑。杜麗娘在畫閣里、妝臺旁嫩臉嬌羞、老成持重,整日困乏煩悶、昏昏欲睡。即便是姹紫嫣紅開遍的后花園,也提不起杜麗娘的興趣。她認為美麗的花園日日和斷井頹垣相守,并無實用。
杜寶太守的巡游勸農也反襯出他對親生女兒杜麗娘缺乏勞動教育,而農業(yè)勞動正是為情所困的杜麗娘缺少的。杜太守夫婦如果教女兒從事一些農業(yè)勞動,杜麗娘就可以在現(xiàn)實中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不會茶余飯飽無事可做,以至于去夢中追尋自己的生活。
五、詩書禮樂,實踐缺失
杜寶夫婦一心想把獨生女兒杜麗娘培養(yǎng)成知書知禮,符合封建禮教規(guī)范的淑女和才女,以便嫁得乘龍快婿光耀門庭,他們?yōu)榕畠赫垇睃Z門腐儒陳最良為師。
杜寶認為女兒男女《四書》,都已成誦。其他經典中《易經》深奧,《書》與婦女無干,《春秋》《禮記》是孤經,就選了《詩經》作為教材。他安排好教材,要求丫鬟春香做好女兒的防護,讓春香陪伴小姐進衙,自己陪陳最良喝酒去了。作為父親,杜寶忽視了杜麗娘是一個聰明活潑有自己見解的年輕女子,《詩經》中的詩歌也充斥著情感,而女兒也需要父母的情感陪伴。但是杜麗娘缺少父親的陪伴,她活學活用,以自己熟讀成誦的《論語》中的句子揶揄父親的做法和自己的處境:“酒是先生撰,女為君子儒。” [1]10《論語》本意是說有酒食,讓先生的人先吃喝,做人要做君子那樣的人。而此時此景,杜寶自己去陪先生吃喝,卻把女兒關進房內。杜麗娘把書中的句子用于現(xiàn)實情景,很貼合實境。由此可見,杜麗娘是一個愿意把書中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中的人。
陳最良教授杜麗娘《詩經》中的詩篇,包括《雞鳴》《燕羽》《漢廣》《關雎》等,涉及閨門中的許多故事。故事中講到男女情思,但是麗娘從《詩經》中學到的男女情思在現(xiàn)實中卻無法付諸實施。因為她從沒有機會接觸青年男子,只能去后花園走走。杜寶教女兒詩書的目的是為了日后嫁一書生可以談吐相稱、知書知禮、父母光輝,卻又借口女兒年紀小,不給女兒尋找合適的姻緣。在現(xiàn)實中,杜麗娘只能在閨閣中讀詩書,缺少情感陪伴、缺少人際交往,也缺少現(xiàn)實實踐。
杜麗娘缺少勞動教育中的自然之情、人際交往中的親情、男女交往中的愛慕之情。她所受的家庭教育缺乏這些因素,最終導致游園傷春而夢中私會書生柳夢梅,在夢中實踐了《詩經》中學到的男女情思。杜麗娘被《詩經》中的詩歌和美好的花園“喚醒的個體生命意識,在當時卻又無路可走。要么在新舊思想激烈的撞擊中毀滅;要么重又艱難地輾轉于令人窒息的禮教社會,在夾縫中求生存。” [3]41今天,重新研讀《牡丹亭》,探究杜麗娘的情感教育缺失有助于反觀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1](明)湯顯祖著.(清)陳同,談則,錢宜合評.李保民點校.牡丹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堯鑫.《牡丹亭》“至情”主題的文化意義[J].戲劇文學,2012,(01).
[3]錢華.《牡丹亭》文化意蘊的多重闡釋[J].文學評論,2003,(06).
作者簡介:孫鵬,女,河南周口人,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基礎部講師,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