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章勝,蔣海軍,王利偉
(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青島 266071)
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 夏莊段)工程全長約9.8 km,其中路基段長0.4 km,高架段長9.4 km。主線高架上部結構標準段采用30 m 跨預制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結構采用倒T 蓋梁和花瓶型墩。在跨越仙山西路處,設置有一聯(lián)(53+71+42)m 連續(xù)組合梁,橋梁設計荷載:城-A 級,雙向6 車道,設計使用年限100 a。為與兩側(cè)混凝土小箱梁相銜接、保證橋梁景觀效果,連續(xù)梁采用多梁式鋼- 混凝土組合小箱梁,中墩為花瓶型墩,中橫梁采用暗橫梁結構型式,端橫梁擱置于倒T 蓋梁上。中支點斷面見圖1,邊支點斷面見圖2。
圖1 中支點處橫斷面圖(單位:mm)
圖2 邊支點處橫斷面圖(單位:mm)
(53+71+42)m 連續(xù)組合梁橋梁寬26.6 m,橫向設置4 片鋼箱梁,單片梁寬3.3 m,梁間距6.6 m。中支點梁高3.8 m,跨中梁高2.3 m。為與兩側(cè)預制混凝土小箱梁順接,邊支點梁高由邊跨中2.3 m 漸變至梁端1.68 m,混凝土橋面板厚0.26~0.34 m。主梁采用Q345qD 鋼材,橋面板采用C50 低收縮混凝土,縱向設置預應力。鋼主梁上翼緣寬600~1 000 mm,厚25~40 mm,腹板厚16~20 mm,底板厚20~25 mm。底板縱向加勁肋采用板肋,橫向加勁肋采用T 肋;腹板縱向加勁、橫向加勁均采用板肋。橫向聯(lián)系梁間距5 m,采用工字型截面。中橫梁采用箱形截面,寬度4.1 m,支點間距5.5 m。每片鋼箱梁端橫梁底設置2個球型支座,支座間距2.2 m。跨中橫斷面見圖3,橫向聯(lián)系梁處橫斷面見圖4。
圖3 跨中橫斷面圖(單位:mm)
圖4 橫向聯(lián)系梁處橫斷面圖(單位:mm)
目前國內(nèi)外對多梁式鋼- 混凝土組合小箱梁橫向分布系數(shù)計算研究的文獻很少[1],且由于中支點采用暗蓋梁,其空間受力特征較明顯,常規(guī)的橫向分布系數(shù)已經(jīng)不能反映該橋的實際受力狀況[2]。因此,本文通過對該橋采用單梁模型和梁格模型,對中橫梁暗蓋梁進行單梁和實體模型進行對比分析,確保橋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受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3]。
(1) 采用橋梁博士按照剛接板梁法計算橫向分布系數(shù),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橫向分布系數(shù)計算結果
(2)采用美國規(guī)范計算橫向分布系數(shù),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美國規(guī)范計算邊梁橫向分布系數(shù)
式中:Nl為所考慮的加載車道數(shù);Nb為所考慮縱梁數(shù)。
由表2 計算結果可知,根據(jù)美國規(guī)范計算的邊梁橫向分布系數(shù)較大,單梁模型按照最不利的橫向分布系數(shù)進行取值計算。 采用通用有限元軟件Midas Civil 進行建模,鋼主梁與混凝土橋面板疊合通過施工階段聯(lián)合截面實現(xiàn),在中橫梁和端橫梁位置處設置邊界條件,單梁模型見圖5。
圖5 單梁模型
考慮每片梁的空間位置關系,主梁之間通過實際橫梁和虛擬橫梁進行橫向聯(lián)系,采用Midas Civil建立全橋梁格模型,鋼主梁與混凝土橋面板疊合通過施工階段聯(lián)合截面實現(xiàn)。恒載按照實際位置施加,活載按照最不利車道位置進行加載[4],并自動進行荷載組合,梁格模型見圖6。
圖6 梁格模型
分別對單梁模型與梁格模型提取鋼主梁支點與跨中最不利應力結果,見表3。
從表3 可以看出,單梁模型計算結果與梁格模型在支點處計算結果接近,在跨中處存在一定偏差,但均能滿足工程應用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支點采用暗橫梁結構,梁格模型中梁支撐于中支點處,其剛度比邊梁大,恒載作用下四片梁應力分布不均勻,支點中梁應力比邊梁大[5]。
表3 基本組合下成橋最大(最小)應力結果對比
中橫梁桿系結果通過梁格模型直接提取,實體模型通過Midas Civil 擴展成板單元而成,邊界條件通過對支座墊板節(jié)點施加約束來施加,實體模型見圖7?;钶d通過梁格模型中橫梁最不利荷載位置進行移動荷載追蹤,并將活載反力作用于中橫梁最不利荷載位置。恒載按照腹板慣性矩占全截面慣性矩的比例進行分配,施加在對應的腹板位置。梁格模型與實體模型中橫梁應力結果見表4。
圖7 中橫梁實體模型(頂板消隱)
從表4 可以看出,中橫梁梁格模型與實體模型頂、底緣應力比較接近,均在規(guī)范允許范圍內(nèi)[6]。梁格模型基本上能反映多梁式鋼- 混凝土組合梁的受力特性,能同時反映縱向應力和橫向應力結果。其計算結果用于工程實踐是合適的。目前,橋梁已完成荷載試驗并通車運營,各項指標良好。
表4 基本組合下中橫梁最大(最小)應力
通過對多梁式鋼- 混凝土組合小箱梁橋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對于中橫梁采用暗橫梁的多梁式鋼- 混凝土組合小箱梁,單梁模型與梁格模型計算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均能滿足結構工程使用要求[7]。對于城市高架跨越路口處采用多梁式鋼- 混凝土組合小箱梁,景觀方面能與兩邊簡支混凝土小箱梁很好地匹配,各項受力指標也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可在裝配式城市高架工程中大力推廣應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