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認為,生物是有生命的鮮活物體,開展生命教育先就是要教會青少年科學合理地理解生命。生長和發(fā)育是生命的基本過程,而新陳代謝則是生命的最基本的過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現象的基礎。
1968年,一位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書,探討必須關注人的生長發(fā)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
為什么要進行生命教育?
進行生命教育是整體提升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引導生命質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在中小學大力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命質量和生存技能,有利于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內化于青少年精神中。
開展生命教育是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變化的迫切要求。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廣大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培養(yǎng)技能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甚至身心健康,迫切需要引導青少年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huán)境的紛繁復雜,使青少年的生理成熟期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fā)展的不平衡現象。長期以來,由于生理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時疏導,對無法預料且時有發(fā)生的隱性傷害往往難于應對,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理解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
開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職責。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和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現代化進程的迅速推進,使家庭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家庭教育還存在和青少年成長需要不相適應的方面,相當一部分家長不了解青少年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忽視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與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孩子或者期望值過高,或者漠不關心,或者過分包辦,或者放任自流,加劇了部分青少年心理問題,如厭學、離家出走、自殺等,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導家庭開展科學、正確的生命教育。
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學?,F有課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針對性、指導性尚不明確;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導;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對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發(fā)展的理解和指導存在觀念上的誤區(qū);對校內外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缺乏系統(tǒng)有機的整合。因此,必須加快學校教育的改革,從生理、心理和倫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科學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善待生命,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長。
生命教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