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標, 張 迪, 盧園園, 丘妙銀
(1.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715;2.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62)
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海上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62屆會議在2011年7月11日~15日召開,審議并通過能效設計指數(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EEDI)文本,會議以MEPC.203(62)決議通過《MARPOL 附則Ⅵ修正案》(引入EEDI條款)及船舶能效管理計劃(Ship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Plan,SEEMP)要求,該修正案于2013年1月1日生效。EEDI是船舶消耗的能量換算為CO2排量和船舶有效能量換算為CO2排量的比例指數,其適用于400 t及以上國際航行的所有新船和重大改建的現有船。EEDI計算方法詳見中國船級社關于實施《2018年新船達到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計算方法指南》(MEPC.308(73))的技術通告。《MAPROL附則Ⅵ》對新建船舶不同能效削減階段要求的具體時間如表1所示。
表1 《MAPROL附則Ⅵ》對新建船舶不同能效削減階段要求的具體時間
由表1可看出:2025年1月1日及以后簽訂造船合同的散貨船須滿足EEDI第3階段的要求。
2016年新巴拿馬運河正式開通運營,針對其設計的新型散貨船船寬由32.3 m增加至48.2 m,其運輸經濟性得到很大提高,大量舊式巴拿馬散貨船將逐步被新巴拿馬型散貨船替代。目前,市場上成功開發(fā)的適用于新巴拿馬運河的船型不多,可供船舶所有人選擇的較少,滿足EEDI第3階段要求的船型目前市場鮮有,因此結合EEDI公式、綜合節(jié)能方法、軸帶發(fā)電機、軸帶發(fā)電機加節(jié)能裝置、主機選型等技術展開分析,以期達到滿足EEDI第3階段的要求。
目前,通過對設計過程進行優(yōu)化,可達到EEDI第2階段要求[1],通過對行業(yè)內比較流行的工藝如采用廢熱回收節(jié)能技術(包括線型設計、高效螺旋槳、節(jié)能裝置)的研究,發(fā)現仍然難以出現質的提升,各減排措施預期效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當選用替代燃料,如使用液化天然氣燃料時,可大幅降低碳排放,因此選用替代燃料被認為是未來最具有潛力滿足EEDI第3階段要求的技術方案。然而,新巴拿馬型散貨船的平均造價約2 600萬美元,而1套適用于新巴拿馬型散貨船的液化天然氣雙燃料系統(tǒng)包括雙燃料發(fā)電機組、雙燃料主機、雙燃料組合鍋爐、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tǒng)、C形獨立罐等設備,其報價在800萬美元以上,并且考慮全球船舶液化天然氣加氣站仍較少且并非主流船型、船舶所有人對采用液化天然氣燃料系統(tǒng)意愿較低等情況,選用液化天然氣燃料不適合項目研發(fā)。
表2 各減排措施預期效果 %
根據EEDI公式,在不采用液化天然氣燃料和新能源的情況下,單獨優(yōu)化其他任意一個參數都很難滿足EEDI第3階段要求。以項目航速為例,在其他參數不變的前提下,航速由14.00 kn提高至15.20 kn才能滿足EEDI第3階段要求,而新巴拿馬型散貨船無法達到。這就意味著需要采取綜合節(jié)能技術措施進一步降低EEDI指數。
綜合節(jié)能方法主要包括:(1)線型優(yōu)化,即在總體條件如載重、總布置等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船體線型優(yōu)化降低船體阻力,包括靜水中的阻力和波浪增阻,船體線型特別是艉部線型的優(yōu)化可提升船身效率和相對旋轉效率;(2)螺旋槳優(yōu)化設計,主要對螺旋槳盤面比、直徑、負荷分布等 3 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提升螺旋槳效率;(3)加裝水動力節(jié)能裝置,即在船體艉部增設附加裝置,如前置預旋導輪、前置定子、伴流補償導管、消渦鰭等,目的是降低船尾流動能量損失,提高推進效率[2]。然而,目前線型優(yōu)化、高效螺旋槳設計及節(jié)能裝置優(yōu)化已達到較高水平,這幾項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將越來越困難。通過與世界知名水池實驗室合作,對該船的船體線型進行多次優(yōu)化,并委托水池實驗室進行螺旋槳設計,根據專家評估,即便增加節(jié)能裝置,航速也僅能提高0.10~0.20 kn,節(jié)能效果有限。
根據EEDI計算公式,船舶配置軸帶發(fā)電機能明顯起到降低EEDI數值的作用。
根據新巴拿馬型散貨船為定距槳,主機采用MAN B&W 6S60ME,其持續(xù)常用功率的轉速為76.3 r/min,航速為13.83 kn,選用1臺800 kW軸發(fā),軸發(fā)轉速為700.0~1 500.0 r/min,軸發(fā)恒定輸出功率點的主機轉速為60.0~84.0 r/min,主機在60.0 r/min以下不考慮使用軸發(fā)。在航行工況下,可使用軸帶發(fā)電機向船上設備供電。軸發(fā)的選型方案分為主機自由端安裝形式和主機輸出端安裝形式。
根據EEDI公式對方案進行計算后得到:(1)EEDI理論計算值為2.994 003 441;(2)EEDI第3階段基線值為2.998 095 55;(3)EEDI理論計算值低于基線值約30.095 543 18%。
通過上述計算,采用軸帶發(fā)電機方案理論上能滿足EEDI第3階段要求,但通過布置后發(fā)現,還需要綜合考慮船體結構、軸帶發(fā)電機組、變壓器、齒輪箱、短軸、彈性聯軸器等設備的布置情況。
節(jié)能裝置主要通過改善螺旋槳進流,使其更加均勻,有效減少船尾的水流分離現象;使槳前流預旋,把原來尾流中損失的旋轉能轉化為推力功;產生附加推力等方式提高整個推進系統(tǒng)的能量利用效果。目前,取得較顯著節(jié)能效果的裝置包括:舵球、補償導管、前置導管、槳前整流鰭、舵附推力鰭、槳后固定葉輪等。
方案結合軸帶發(fā)電機并加裝槳前后節(jié)能裝置,對應航速增加至13.89 kn,對其進行相應計算。
根據EEDI公式對方案進行計算后得到:(1)EEDI理論計算值為2.981 070 381;(2)EEDI第3階段基線值為2.998 095 55;(3)EEDI理論計算值低于基線值約30.397 506 27%,滿足EEDI第3階段的要求。
通過上述計算,采用軸帶發(fā)電機+節(jié)能裝置方案理論上能滿足EEDI第3階段要求。
對于同一種船型,在滿足其設計要求的航速和功率時,可選擇不同型號的主機,而不同的主機選型對應不同的有效功率、燃油消耗率及螺旋槳參數,這勢必會引起EEDI指標的變化[3]。
主機功率的大小與EEDI 指標密切相關,由于功率和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功率增加,航速增大,但功率增大的比例遠大于航速,因此功率選擇應適當,否則功率選取過大,EEDI 指標難以滿足,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以新巴拿馬型散貨船為研究對象,通過選取較恰當的額定最大持續(xù)功率點,以便選取與船舶性能匹配度較好的機型,對不同型號的主機給EEDI值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4]。選取常用的主機MAN 6S60ME-C10.5與MAN 5G60ME-C10.5進行計算比較,兩者的參數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新巴拿馬型散貨船常用主機參數對比
分別采用EEDI公式對MAN 6S60ME-C10.5與MAN 5G60ME-C10.5主機進行計算。對MAN 6S60ME-C10.5進行計算后得到:(1)EEDI理論計算值為3.216 454 662;(2)EEDI第3階段基線值為2.998 096;(3)EEDI理論計算值低于基線值約24.901 653 7%,不滿足EEDI第3階段的要求。對MAN 5G60ME-C10.5進行計算后得到:(1)EEDI理論計算值為2.966 134 833;(2)EEDI第3階段基線值為2.998 096;(3)EEDI理論計算值低于基線值約30.746 164 88%。
綜上所述,采用MAN 5G60ME-C10.5機型,主機持續(xù)常用功率日油耗比MAN 6S60ME-10.5機型低0.15 t/d,在持續(xù)常用功率工況下航速保持約13.70 kn,75%主機最大持續(xù)功率的EEDI理論計算值滿足第3階段的要求。
所進行的計算屬于理論值計算,在實船項目中,根據IMO的規(guī)范要求,建造完畢的船舶需要進行試航試驗,以便得到基于實船表現的 EEDI 指數[5-6]。在特別需要考慮試航時,存在主機的吃水、海況、環(huán)境等方面的變化,在實際航行中各種工況也易使實測值與相對理論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無法滿足EEDI 第3階段的要求。因此,建議在理論計算過程中, EEDI要求的30%減排值須留有一定計算裕量。
基于目前新巴拿馬型散貨船項目的研發(fā),通過對各方案的分析與計算,除綜合節(jié)能方法節(jié)能效果有限外,其他幾種方案在理論上均可滿足EEDI第3階段要求。隨著2025年日益臨近,相應技術方案也會引起高度的重視和研究,并加以完善。研究結果可對相關船型的設計起到一定的引領與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