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
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心理學系長聘副教授斯特拉·克麗絲蒂,是類比推理領域享譽世界的專家,長期致力于研究人類智能的起源。她的研究指出,和不斷督促孩子學習具體解題技巧相比,培養(yǎng)類比思維更值得家長關注。而自由玩耍,正是習得類比思維的重要渠道。
大量證據(jù)表明,游戲?qū)τ趦和缃?、情感和認知方面的發(fā)展非常必要。擁有更多玩耍時間的孩子會在語言發(fā)展、數(shù)學知識、社交技巧和情緒控制方面表現(xiàn)更好。
作為一位“國際學霸”,克麗絲蒂本人的成長經(jīng)歷,也許能讓人有所啟發(fā)。
克麗絲蒂出生于印度尼西亞,在新加坡和挪威讀過書,熟練掌握包括中文在內(nèi)的五國語言。她2004年畢業(yè)于美國哈佛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2010年又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2018年受聘清華大學前,她已在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擔任終身副教授。
面對自己閃耀的履歷,克麗絲蒂自稱“不是完美學霸”。在印尼上小學時,她在班里的成績排名基本在前十左右,平時也沒多認真地學習,每天都趕緊做完作業(yè),好留出時間看喜歡的偵探小說,或和小伙伴在戶外玩。爸媽也不會“雞娃”。直到小升初時,她意識到升學成績很重要,才用心學習,考了第一。
回憶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克麗絲蒂最感激的是父母很少告訴她應該去做什么,而是經(jīng)常問她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她為什么做或不做一件事。這讓她覺得自己被信任,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對于課外班,父母也完全尊重她的興趣,給她報了她喜歡的表演課。雖然母親本人對表演沒多大興趣,也沒覺得表演課能對學習成績有啥好處,但還是很支持孩子,每周會大老遠開車送孩子去學表演。
直到去新加坡讀書,當時英語還不是很好的克麗絲蒂才真正遇到了學業(yè)上的挑戰(zhàn)。
她的英語文學課成績不行,才拿到52分,為保住她的政府獎學金,老師不希望她繼續(xù)學這門課程,她本可以放棄,但是這門課恰恰是她很喜歡的。
克麗絲蒂說:“我跟老師說,沒關系,我試一試可以嗎?我要繼續(xù)學習這門課,我特別喜歡。我也有很多成績不好的經(jīng)歷,但正是通過克服這些困難,我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p>
克麗絲蒂認為,很多教育學研究顯示,各方面表現(xiàn)最好的小學生,是在學齡前就掌握了諸多通用技能的學生,而不是那些追求某些特定技能的學生。而通用技能,其實更像“軟技能”,比如時間管理,與他人合作,對事物重要性、優(yōu)先次序的判斷等抽象能力,而這些技能,都可以在玩耍中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