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承
黨員經常性教育是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黨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筆者結合基層黨建工作實踐,從理論學習、黨性教育、黨建載體三個方面,談一談對黨員經常性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黨員經常性教育,學習是基礎。由于基層黨員文化水平不同,對政治理論的理解也有局限,照本宣科的理論灌輸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學出成效、學以致用,就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理論學習“接地氣”。
關鍵詞學習法:適用于對黨章黨規(guī)、黨的十九大及兩會系列等政策性強以及發(fā)展黨員等程序性強的重要文件精神的學習。提煉關鍵詞,用生動有趣的漫畫和簡明的文字對文件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和表述,能更好地加深黨員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方法以其簡明生動、好記易懂的特點得到廣大黨員的認可。
分享學習法:適用于對經驗材料、事跡材料、案例以及其他有教育意義的資料的學習。將學習資料下發(fā)給黨員研讀,并讓黨員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和感受,在員工群眾中進行分享。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有:一是促使分享人深入學習、融會貫通;二是讓身邊人說身邊事,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互動學習法:適用于主題活動和重點工作的推進。辦法到群眾中找,通過與群眾充分地互動討論,不僅得出的方案貼近實際、可操作性強,而且培養(yǎng)了黨員干部的管理思維,提高了參與積極性。這種方法因其趣味性較強,所以黨員群眾參與熱情高、效果也好。
微黨課學習:適用于重要理念和重要精神的傳達。利用班前會和黨組織微信平臺,組織集體學習,將重要的理念進行定期學習鞏固,既不占用過多的工作時間,又確保了學習的覆蓋面和效果,使組織生活不再局限于開會、座談等形式,更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
開展好黨員經常性教育,方法是關鍵。黨性教育是黨員教育區(qū)別于其他教育的顯著特點,是貫穿于黨員教育始終的一條主線。在基層黨支部,身教尤重于言教?!绑w驗式”的引導往往比耳提面命更有效果。
發(fā)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黨的先進性要通過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來體現,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靠黨員干部的帶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壓力的時候,黨員干部要扛得起;面對誘惑的時候,黨員干部要抵制得??;面對困難的時候,黨員干部要頂得住。通過這樣的“體驗式”引導,讓黨員干部在各自崗位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讓普通黨員向黨員干部看齊,自覺主動向黨員干部學習,從而帶出一支鋼鐵一般的隊伍。
注重交流競技。交流競技是錘煉隊伍的最有效形式之一。走出去,才能走出集體榮譽感。筆者所在公司每年都會組織支部書記、優(yōu)秀黨員培訓,在培訓中,來自各單位的人員各自成組,并在一周的培訓后,以“拉力賽”的排名反饋培訓情況。每年的培訓中,各組都勁頭十足、以賽促學,在互動活動中交流切磋,取長補短。所以,用這樣的“體驗式”引導,鼓勵黨員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各類比賽,與其他單位多做交流,可以行之有效地強化集體榮譽感。
營造“黨味”答題氛圍。黨性教育側重精神層面的教育引導,因此氛圍的營造顯得尤為重要。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筆者所在公司黨建平臺推出了黨史線上答題活動,要求每名黨員每天上線打卡學習,并每天在群里上報成績截圖,互相交流、分享心得。這種互動交流,讓黨史學習教育氛圍濃厚,更“接地氣”、更有針對性。
總而言之,黨內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絕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不斷地添加“催化劑”,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落在實處,為推進公司和諧發(fā)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