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俊杰
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喜歡中央電視臺的《朗讀者》節(jié)目,藝術(shù)家們聲情并茂地朗讀,讓作品更加生動,感染力更強,也讓我想起小時候給父母朗讀的情景……
父母生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因為小時候家里太窮,都沒有上過學(xué),這成了他們一生最大的遺憾。他們雖然沒有文化,但都很敬重文化,對有字的東西,從來不舍得輕易丟掉。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幾個哥哥姐姐或工作,或上學(xué),都不常在家,我就成了家里唯一的“識字人”,可那時除了課本,能看到的書報很少,大部分時間都在玩耍中浪費掉了。父母勸我多學(xué)習(xí)一會兒,我總是抱怨說:“作業(yè)寫完了,又沒有別的書看,還學(xué)啥?”父母聽了,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嘆息一聲。有一次,在縣城上班的大哥讓人給我捎回一本長篇童話《大毛和小快腿》,書中寫了7歲男孩大毛和初生牛犢“小快腿”之間的故事,我一下子被書里精彩的情節(jié)所吸引,如饑似渴地看起來。父親看我讀得入迷,無比羨慕地說:“書里寫了啥?讀出聲讓我也聽聽?!蔽铱粗錆M期待的眼神,猶豫了一下,開始大聲朗讀起來,在灶房做飯的母親也出來說:“你來灶房門前讀書吧?讓我也聽聽。”讀了幾頁后,父親打斷我說:“人家寫得好,你讀得也好,咱生產(chǎn)隊里就有牛犢,聽了你讀的,像是親眼看到了一樣。我得出去辦點兒事,回來再聽你讀?!蹦赣H也在灶房探出頭說:“孩子讀得真好!晚上我給你烙蔥花油饃吃!”聽了父母的夸獎,我心里美滋滋的。
從此以后,只要我作業(yè)寫完,只要父母有空兒,他們就經(jīng)常讓我給他們朗讀,有時讀課文,有時讀親人的來信,有時讀父母從外面找來的舊報紙。這些舊報紙,有些是包裝紙,有些是撿來的廢紙片,有些是幾張書紙,大多殘缺不全,但只要上面有字,哪怕只有巴掌大小,他們也像是寶貝似的,拿回來讓我讀給他們聽。有一次,父親在別人家看到男主人抽煙是用舊書紙卷煙絲,還向人家討要了幾頁拿回來。
每次給父母朗讀,他們聽得總是很虔誠,他們詫異于紙上神奇的黑方塊,竟然能通過我的朗讀轉(zhuǎn)化成了聲音,讓他們知道了上面寫的是啥。他們聽我朗讀時流露出的那種驚奇、得意而又欣賞的表情,仿佛覺得他們的兒子很了不起似的。我也有意加強練習(xí),盡量帶著感情朗讀,做到聲情并茂,而且在語文課上,我也注意聽老師的朗讀,老師問誰想給同學(xué)們朗讀,我總是大膽舉手,站起來在課堂上朗讀。時間一長,老師也認可了我的朗讀水平,經(jīng)常讓我在課堂上領(lǐng)讀課文。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我逐漸喜歡上了語文課,喜歡上了寫作文,年年考試我的語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每次看著成績單,父親除了夸獎,還常說:“幸虧我讓你大哥在縣城給你買了那本書,讓你有書讀,要不你還不是和別的愛玩孩子一樣?”
后來,我到外地上學(xué)、工作,回家的次數(shù)不多,也沒有時間給父母朗讀,但我并沒有放棄朗讀,在學(xué)校、單位舉行的各種文藝晚會上、節(jié)目表演中,我積極參與朗讀表演,還加入了市朗誦協(xié)會,參加了很多次社會演出,受到觀眾熱烈掌聲的鼓勵,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其實這么多年來,我內(nèi)心一直期盼著有機會給父母再朗讀一次。直到后來父親去世,我把母親接到城里,工作之余,我才有機會給母親朗讀,有時讀我發(fā)表的文章,有時讀親情散文,有時讀陳年舊事。母親雖然年紀大了,視力、聽力大不如前,但不管是聽我朗讀,還是陪我看電視《朗讀者》,她的神情都是無比認真,無比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