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胺型乳狀液的二氧化碳、氧化鈣響應行為及應用潛力

      2021-11-02 07:48:46任妍君路巖巖蔣官澄周文靜伍連松姚如鋼謝水祥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21年5期
      關鍵詞:鉆屑乳狀液乳化劑

      任妍君,路巖巖,蔣官澄,周文靜,伍連松,姚如鋼,謝水祥

      (1.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成都 610500;2.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北京 102249;3.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鉆井液公司,北京 100101;4.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huán)保技術(shù)研究院,北京 102206)

      0 引言

      油基鉆井液在潤滑防卡、抑制頁巖水化膨脹和地層造漿、穩(wěn)定井壁、抗高溫、抗鹽鈣污染等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尤其適用于復雜鉆井環(huán)境與頁巖氣等非常規(guī)油氣的鉆探[1-4]。但是,常規(guī)油基鉆井液很難清洗,導致完井固井困難、含油鉆屑難處理、環(huán)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油基鉆井液的推廣應用[4-7]。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表明,油基鉆井液中的乳化劑等表面活性成分賦予油基鉆井液以高乳化穩(wěn)定性和強油潤濕性,是保證油基鉆井液表現(xiàn)出優(yōu)異鉆井性能的必要條件,卻也是造成油基鉆井液難清洗、污染環(huán)境等問題的主要原因[8-16]。

      鑒于此,一些學者嘗試選用刺激響應性乳化劑代替?zhèn)鹘y(tǒng)乳化劑,賦予油基鉆井液以可逆特性,如此既能保留油基鉆井液的鉆井優(yōu)勢又能從源頭控制其對油氣產(chǎn)能、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即:油基鉆井液在鉆井過程中以油基鉆井液的形式存在,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鉆井性能;鉆井后的作業(yè)中經(jīng)誘導逆轉(zhuǎn)為水基鉆井液,便于清洗[17-20]。

      現(xiàn)有可逆油基鉆井液的可逆特性主要通過酸(如鹽酸、醋酸)誘導實現(xiàn)[21-24]。也有學者嘗試了其他誘導方式,例如嘗試采用多價金屬鹽來誘導油基鉆井液的可逆行為[25]。但是,誘導過程中添加的酸、多價金屬鹽會在體系中積累,影響體系性能,且存在二次污染風險[26-28]。鑒于此,有必要考慮采用更為綠色的誘導方式。此外,現(xiàn)有的可逆油基鉆井液研究中,僅考慮了可逆特性在濾餅清洗、含油鉆屑處理方面的應用,并未考慮在鉆井液流變性及固控方面的應用。

      本文采用更為綠色、低廉的CO2/CaO作為刺激源,以叔胺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乳化劑配制胺型乳狀液體系,研究CO2/CaO誘導下該乳狀液體系的響應行為(如乳化逆轉(zhuǎn)、流變遷移)及機理,分析該響應行為在油基鉆井液的泥餅清除、含油鉆屑清洗、低密度鉆屑固控與油基鉆井液回收方面的應用特性。

      1 乳狀液配方與CO2/CaO響應行為

      1.1 配方

      油基鉆井液是以乳狀液為基礎的膠體分散體系。其中,乳狀液部分不僅與該體系的鉆井性能直接相關,也是實現(xiàn)其可逆特性的物質(zhì)基礎,直接決定著該體系獨特的清洗、固控與回收利用性能。

      以叔胺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乳化劑、3#白油為油相、25%(質(zhì)量分數(shù))CaCl2鹽水為水相,室溫下8 000 r/min高速攪拌40 min得到油包水(W/O)乳狀液。其中,油水體積比(以下簡稱油水比)為 50∶50、60∶40、70∶30,乳化劑質(zhì)量分數(shù)為5%,乳化劑的親水親油平衡值(HLB)為5~6,其化學結(jié)構(gòu)式如圖1所示。

      圖1 叔胺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化學結(jié)構(gòu)式

      1.2 CO2/CaO響應行為

      所制乳狀液的CO2/CaO響應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乳化逆轉(zhuǎn)和流變遷移 2個方面。為分析乳狀液的響應行為特征,設計實驗步驟:①在鼓泡實驗裝置(見圖2)中加入100 mL乳狀液,在300 r/min連續(xù)低速攪拌下通入CO2,CO2流量為0.15 L/min;②通CO2過程中,采用電導率儀、破乳電壓儀、精密pH試紙分別測試乳狀液的電導率、破乳電壓、pH值隨通氣量的變化規(guī)律,并觀察乳狀液的水溶性變化,用以考察 CO2刺激誘導下乳狀液的乳化逆轉(zhuǎn)特征;③取不同通氣時間的乳狀液,采用哈克 MARSⅢ旋轉(zhuǎn)流變儀進行剪切速率和黏度關系測試,剪切速率為0.01~1 000 s-1、測試點數(shù)為30,測試溫度為30 ℃,用以考察CO2刺激誘導下乳狀液的流變遷移特征;④取不同通氣階段的乳狀液,分別加入CaO誘導其乳化回轉(zhuǎn),觀察乳狀液水溶性變化,并采用破乳電壓儀、精密pH試紙、哈克MARSⅢ旋轉(zhuǎn)流變儀分別測試回轉(zhuǎn)后的破乳電壓、pH值與流變性特征。

      圖2 CO2鼓泡裝置示意圖

      1.2.1 乳化逆轉(zhuǎn)

      如圖 3、圖 4所示,隨著 CO2通氣時間的增加,在短短45 s后,乳狀液的電導率從小于0.01 μS/cm逐漸升高至1 000 μS/cm以上,破乳電壓從800 V附近逐漸降低至10 V以下,水溶性經(jīng)歷了不溶、部分溶(瞬態(tài),閾值很窄)、全溶的過程,說明乳狀液在CO2誘導下能夠從油包水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樗停∣/W)狀態(tài)。當油水比從 50∶50變化為 60∶40、70∶30時,乳狀液的乳化逆轉(zhuǎn)性能不變,僅存在輕微的逆轉(zhuǎn)滯后。

      圖3 乳狀液電性特征與水溶性隨CO2通氣時間的變化

      圖4 CO2誘導乳化逆轉(zhuǎn)時乳狀液水溶性的實物圖

      依據(jù)水溶性、破乳電壓和電導率,大致可將 CO2誘導的乳化逆轉(zhuǎn)分為不溶(階段Ⅰ)、部分溶(階段Ⅱ)和全溶(階段Ⅲ)3個階段(見圖3)。伴隨乳化逆轉(zhuǎn),乳狀液的pH值也發(fā)生了規(guī)律性變化,從10降至8,其中,乳化逆轉(zhuǎn)階段Ⅰ、Ⅱ、Ⅲ的乳狀液的pH值分別約為9.0,8.5,8.0(見圖5a—圖5c)。

      取乳化逆轉(zhuǎn)階段Ⅰ、Ⅱ、Ⅲ的乳狀液,采用 CaO對其進行刺激誘導,待pH值回升至10后,階段Ⅰ、Ⅱ、Ⅲ的乳狀液的破乳電壓分別能恢復至515~550 V,815~869 V,445~500 V(見圖5d—圖5f),表明本文所制油包水型乳狀液在經(jīng)歷 CO2誘導逆轉(zhuǎn)為水包油狀態(tài)后,可用油基鉆井液的常用配漿材料CaO誘導回轉(zhuǎn)至油包水狀態(tài),且具有良好的乳化穩(wěn)定性。

      圖5 CO2/CaO作用下乳狀液破乳電壓與pH值的變化

      1.2.2 流變遷移

      如圖6所示,在CO2刺激誘導下,乳狀液的流變遷移與乳化逆轉(zhuǎn)相伴而生。以油水比50∶50的乳液體系為例(見圖6a),流變遷移大致分為3個階段:①階段Ⅰ,乳狀液仍處于水不溶的油包水狀態(tài),此時在整個剪切范圍內(nèi)(0.01~1 000 s-1),乳狀液黏度隨CO2通氣時間的增加而顯著降低;②階段Ⅱ,乳狀液處于部分水溶狀態(tài),與階段Ⅰ相比,此階段在中、低剪切速率范圍(小于100 s-1)內(nèi)乳狀液的黏度出現(xiàn)回升,尤其是在低剪切速率范圍內(nèi)(小于10 s-1)乳狀液的黏度回升較為明顯;③階段Ⅲ,乳狀液完全溶于水,徹底逆轉(zhuǎn)為水包油狀態(tài),與階段Ⅱ相比,此階段在低剪切速率范圍內(nèi)(小于10 s-1)乳狀液的黏度出現(xiàn)大幅降低。當油水比為60∶40時,隨著CO2通氣量的增加,依然存在類似前述的流變遷移規(guī)律(見圖6b)。當油水比為70∶30時,流變遷移階段Ⅰ、Ⅱ的規(guī)律如前所述,然而階段Ⅲ的黏度在整個剪切范圍內(nèi)驟增至初始態(tài)黏度水平之上(見圖6c)。油水比越高則流變遷移階段Ⅲ的黏度越高,其原因為逆轉(zhuǎn)為水包油后,作為分散相的油相比例越高,則乳狀液體系黏度越高。

      圖6 不同CO2通氣時間下乳狀液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線

      取上述流變遷移階段Ⅰ、Ⅱ、Ⅲ的乳狀液,分別加入CaO以誘導其進行乳化回轉(zhuǎn),待回轉(zhuǎn)后乳狀液pH值達9.5~10.0、破乳電壓達450 V以上后,采用哈克MARSⅢ旋轉(zhuǎn)流變儀測試其流變性(見圖7)。階段Ⅰ、Ⅱ、Ⅲ的乳狀液再經(jīng)CaO誘導回轉(zhuǎn)后,階段Ⅰ和Ⅲ在整個剪切范圍內(nèi)、階段Ⅱ在高剪切速率條件下(大于100 s-1),乳狀液黏度接近于初始油包水乳狀液的黏度水平;階段Ⅱ在中、低剪切速率條件下(小于100 s-1),乳狀液黏度低于初始油包水乳狀液的黏度水平,表明本文所制乳狀液由 CO2誘導從油包水逆轉(zhuǎn)為水包油后,繼續(xù)在CaO誘導下不僅可回轉(zhuǎn)為穩(wěn)定的油包水狀態(tài),而且其流變特征可基本恢復至初始油包水乳狀液的水平,未出現(xiàn)增稠情況。

      圖7 乳化逆轉(zhuǎn)至不同階段的乳狀液經(jīng)CaO誘導回轉(zhuǎn)后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線

      2 油基鉆井液的配方與性能

      2.1 配方

      采用 3#白油、乳化劑、25% CaCl2鹽水配制 CO2響應性乳狀液。在乳狀液基礎上復配油基穩(wěn)定劑、有機土、重晶石,得到油基鉆井液。具體配方:3#白油+5%乳化劑+25% CaCl2鹽水+1.8%油基穩(wěn)定劑+1%有機土+0.2% CaO+重晶石,油水比為 50∶50,60∶40,70∶30,密度為1.4~2.0 g/cm3。配制步驟為:①將3#白油與乳化劑混合,室溫下高速攪拌1 min,持續(xù)攪拌下緩慢添加25% CaCl2鹽水,室溫高速攪拌40 min,得CO2響應性乳狀液;②繼續(xù)在室溫高速攪拌下,依次加入油基穩(wěn)定劑、重晶石、氧化鈣和有機土,攪拌40 min,得到鉆井液體系。其中,乳化劑為圖 1所示有機胺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油基穩(wěn)定劑為由脂肪酸、脂肪胺與二酸酐的酰胺化反應產(chǎn)物[29]。

      2.2 基本性能

      將所制備的油基鉆井液在160 ℃下熱滾16 h,靜置2 h觀察鉆井液的沉降性,高速攪拌5 min后,采用FannR35A六速旋轉(zhuǎn)黏度計、高溫高壓濾失儀分別測試其流變性能(溫度65 ℃)和濾失性能(溫度160 ℃,壓力3.5 MPa),并分析油水比、密度對鉆井液體系基本性能的影響。

      如表 1所示,鉆井液體系在油水比為 50∶50,60∶40,70∶30和密度 1.4~2.0 g/cm3條件下,經(jīng)160 ℃高溫老化后,破乳電壓仍能維持在500 V以上,濾失量小于5 mL,濾餅厚度不超過3 mm,老化后未出現(xiàn)沉降。黏度和濾失量受密度和水相比例變化的影響較為明顯,隨密度和水相比例增加,黏度和濾失量會有所增大,但基本都接近工程應用要求。

      表1 鉆井液體系的基本性能

      2.3清洗特性

      以油水比60∶40、密度1.4~2.0 g/cm3的鉆井液為例。在燒杯中倒入100 mL該鉆井液并連續(xù)低速攪拌,隨后以流量0.15 L/min通入CO2鼓泡,通氣時長5~6 min,誘導其發(fā)生乳化逆轉(zhuǎn)(見圖8)??梢钥吹?,通CO2前鉆井液不能與水混溶,通 CO2后鉆井液在水中迅速分散,能夠與水充分混溶,這說明 CO2能夠誘導鉆井液從W/O逆轉(zhuǎn)為O/W,從而賦予該鉆井液以優(yōu)異的清洗特性。繼續(xù)往CO2作用后的鉆井液中加入CaO,待體系pH值從8.0~8.5恢復至9.5~10.0時,鉆井液又回轉(zhuǎn)為水不溶狀態(tài),說明鉆井液經(jīng)CO2誘導從W/O逆轉(zhuǎn)為O/W后,可用油基鉆井液常用配漿材料CaO誘導回W/O狀態(tài),從而恢復其油基性能。

      圖8 鉆井液的水溶性實驗

      進一步考察鉆井液的 CO2響應行為在濾餅清除和含油鉆屑清洗上的表現(xiàn)。將高溫高壓濾餅浸泡在200 mL清水中,往清水中通入 CO2。為降低氣流對濾餅沖洗作用的影響,CO2的流量選為 0.15 L/min。隨著 CO2通入時間的延長,浸泡在水中的濾餅逐漸脫落并分散在水中(見圖9)。

      圖9 CO2鼓泡清洗不同密度油基鉆井液高溫高壓濾餅實物圖

      將鉆屑與油基鉆井液混合,在105 ℃溫度下熱滾16 h,分離鉆屑并浸泡在清水中,然后通入CO2(流量0.5 L/min),觀察鉆屑表面的油基鉆井液清除情況(見圖 10)。所用鉆屑為威遠氣田志留系龍馬溪組黑色頁巖鉆屑(見圖 10a)。鉆屑被本文所制油基鉆井液、對比油基鉆井液(取自長寧頁巖氣鉆井現(xiàn)場)污染后,在水中不溶解不分散,表明單純用水無法清洗含油鉆屑(見圖 10b、圖 10e)。往水中通入 CO2鼓泡后,對比油基鉆井液在 CO2作用下仍保持疏水狀態(tài),其含油鉆屑無法被 CO2清洗(見圖 10c、圖 10d);而被本文所制油基鉆井液污染的鉆屑在 CO2作用下,其表面油污能夠很容易地被水清洗掉(見圖10f—圖10h)。

      圖10 CO2鼓泡清洗含油鉆屑的實物圖

      2.4 固控特性

      所述固控主要是針對0.075 mm以下(即過200目篩)低密度無用固相。該類固相入侵,往往造成油基鉆井液大幅增黏、降低鉆速并影響鉆井液重復利用[30]。該類固相在油基鉆井液中很難用常規(guī)的振動篩方法去除,往往需要加入稀釋劑以緩解其對鉆井液性能的影響[31-32]。

      本文通過 CO2誘導鉆井液乳狀液部分大幅降黏從而促進低密度無用固相的有效清除。具體實驗方法:①研磨頁巖鉆屑并過200目(0.075 mm)篩,得到粒徑小于0.075 mm的低密度無用固相粉末;②將粉末(質(zhì)量分數(shù)25%)加入到300 g乳狀液(油水比60∶40,乳化劑質(zhì)量分數(shù)5%)中,攪拌均勻并在105 ℃溫度下熱滾16 h,得到受無用固相污染的乳狀液體系;③通過CO2(流量0.15 L/min)鼓泡誘導乳狀液體系降黏;④采用六速旋轉(zhuǎn)黏度計測試CO2作用前、后乳狀液體系的黏度;⑤靜置沉降觀察CO2作用前、后低密度固相的沉降趨勢。

      如表2所示,在鉆屑污染前,乳狀液體系的pH值和破乳電壓隨CO2的通入而逐漸降低,在體系pH值降至9、破乳電壓降至300 V附近時,此時乳狀液體系仍處于W/O狀態(tài),但其黏度出現(xiàn)驟降,尤其是動切力從5.63 Pa降至0.51 Pa;低剪切速率范疇的六速黏度計刻度盤讀數(shù)(Ф6/Ф3)從 3.5/2.5降至 0.5/0,這與前述哈克 MARSⅢ旋轉(zhuǎn)流變儀測得規(guī)律一致。往新鮮乳狀液中加入 25%鉆屑粉末,乳狀液體系的黏度升高,尤其是塑性黏度從18.0 mPa·s升至37 mPa·s,低剪切速率范疇的六速黏度計刻度盤讀數(shù)(Ф6/Ф3)從 3.5/2.5升至 7.0/6.0,說明低密度無用固相增稠現(xiàn)象明顯。往鉆屑污染的乳狀液體系中通入CO2,隨著通入量增加,鉆屑污染體系的破乳電壓逐漸降低;在體系pH值降至9、破乳電壓降至300 V附近時,體系動切力從7.15 Pa降至1.02 Pa,低剪切速率范疇的六速黏度計刻度盤讀數(shù)(Ф6/Ф3)從7.0/6.0降至0.5/0.5。

      表2 CO2對低密度無用固相/乳狀液體系黏度的影響

      進一步觀察 CO2作用前、后鉆屑污染體系的沉降穩(wěn)定性(見圖 11)。通 CO2前,體系在靜置沉降 12 h后未見明顯鉆屑沉降;通CO2后,體系在靜置沉降1 h后,有約3/4體積的乳狀液體系中鉆屑密度明顯降低,靜置沉降5 h后有約1/2體積的乳狀液體系中的鉆屑得到清除?;厥請D 11c中的上部無鉆屑液相,測試其破乳電壓為290~310 V、pH值為9。往該回收液中加入CaO,使之pH值回升至10,測試其破乳電壓為550~580 V,說明CO2誘導降黏以清除低密度無用固相后,所得液相可通過添加CaO使之恢復原始穩(wěn)定水平,從而有助于鉆井液的回收利用。

      圖11 CO2作用前后鉆屑污染體系的沉降特征

      3 機理分析

      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測試初始態(tài)、CO2作用后、CO2/CaO依次作用后乳化劑的化學結(jié)構(gòu)特征,采用激光粒度儀測試乳化逆轉(zhuǎn)過程中的乳狀液粒徑分布變化,以揭示胺型乳狀液體系在CO2/CaO作用下的乳化逆轉(zhuǎn)、流變遷移機理,并對濾餅和鉆屑清洗、固控機理作分析。

      圖12為乳化劑紅外光譜特征線。乳化劑在初始態(tài)時的紅外特征峰(見圖12a)表現(xiàn)為:3 500 cm-1附近單峰為O—H伸縮振動,2 900 cm-1附近分裂的強吸收峰為—CH3、—CH2—伸縮振動,1 071 cm-1附近為C—N伸縮振動,1 200~1 900 cm-1的峰屬于C—H、O—H的彎曲振動,表明所示乳化劑為有機胺。CO2作用后(見圖12b),上述特征峰仍然存在,但在3 500 cm-1,2 726 cm-1,2 674 cm-1,2 219 cm-1與 572 cm-1處存在差異:3 500 cm-1附近的峰變寬,表明羥基存在締合;2 200~2 750 cm-1存在寬峰或系列尖峰帶,表明存在叔胺鹽;572 cm-1出現(xiàn)明顯吸收峰,表明存在O—C==O、C—C==O[33]。上述特征峰差異分析說明CO2與有機胺作用后生成了有機胺鹽。經(jīng)CO2作用后,再經(jīng)CaO作用(見圖12c),則乳化劑的紅外特征峰中2 200~2 750 cm-1的寬峰和系列尖峰帶幾乎消失,說明經(jīng) CO2誘導得到的叔胺鹽可由 CaO誘導變回有機胺。此外,圖12c中譜線在572 cm-1處的特征峰雖然較圖 12b中譜線弱很多,但也較明顯,這可能是由于檢測樣品中殘留的 CaCO3所致。據(jù)上述分析,推測CO2/CaO作用下胺型乳化劑與其胺鹽相互轉(zhuǎn)化的方程式如圖13所示。由于胺鹽的親水性強于胺,同時乳化劑親水親油平衡性是決定乳狀液類型的關鍵因素,因此,CO2誘導乳化劑親水性增強時,乳狀液也隨之從油包水型轉(zhuǎn)變?yōu)樗托停瑥亩谠擃惾闋钜褐苽涞挠突@井液可由 CO2誘導轉(zhuǎn)化為水基鉆井液,便于被水清洗;再經(jīng)CaO誘導乳化劑去鹽化后恢復其親油性,乳狀液也隨之從水包油回轉(zhuǎn)為油包水,便于廢棄油基鉆井液回收利用。

      圖12 CO2/CaO對乳化劑紅外光譜特征峰的影響

      圖13 CO2/CaO作用下胺與胺鹽相互轉(zhuǎn)化方程式

      如前所述,伴隨乳化逆轉(zhuǎn),乳狀液體系的流變行為也發(fā)生了規(guī)律性的遷移。在 CO2誘導乳狀液逆轉(zhuǎn)至階段Ⅰ末時(見圖 6),雖然乳狀液仍處于水不溶的W/O狀態(tài),但在整個剪切速率范圍內(nèi)(0.01~1 000.00 s-1)黏度顯著降低,這有利于低密度無用固相的清除。

      為進一步揭示CO2/CaO誘導乳狀液體系黏度變化的內(nèi)在原因,通過激光粒度儀分析初始態(tài)、CO2誘導乳化逆轉(zhuǎn)至階段Ⅰ末的乳狀液粒徑、CO2誘導至階段Ⅰ末后再經(jīng) CaO誘導回轉(zhuǎn)的乳狀液粒徑分布(見圖14)。以油水比 50∶50的乳狀液為例,初始態(tài)時,乳狀液粒徑D50約為4.7 μm;CO2誘導逆轉(zhuǎn)至階段Ⅰ時,乳狀液仍處于水不溶的W/O狀態(tài),但其粒徑D50驟降至約300 nm且粒徑更均勻(見圖14a)。往逆轉(zhuǎn)階段Ⅰ乳狀液中繼續(xù)加入CaO后,乳狀液粒徑D50又從300 nm回升至約5.1 μm。油水比60∶40、70∶30的乳狀液均呈現(xiàn)相同的規(guī)律。由此可見,CO2/CaO主要通過調(diào)控乳狀液粒徑大小來誘導乳狀液體系黏度變化。

      圖14 CO2/CaO對胺型乳狀液粒徑的影響

      綜上,CO2/CaO作用下胺型乳化劑與其胺鹽之間會相互轉(zhuǎn)換,其宏觀表現(xiàn)為胺型乳狀液的乳化逆轉(zhuǎn)和流變遷移。當將胺型乳狀液應用于油基鉆井液時,CO2通過誘導乳化逆轉(zhuǎn)以實現(xiàn)油基鉆井液的高效清洗,通過大幅度降低乳狀液粒徑以顯著降黏,有利于清除無用固相;而CaO通過恢復乳狀液粒徑、乳化劑親油性從而使得鉆井液體系的流變性和乳化穩(wěn)定性得以恢復,進而可回收利用。

      4 結(jié)論

      叔胺型乳狀液具有CO2響應性,可由CO2誘導進行乳化逆轉(zhuǎn)、流變遷移,同時可由CaO誘導回轉(zhuǎn)回遷,恢復至接近初始狀態(tài)的乳化穩(wěn)定性和流變性能。

      基于CO2/CaO響應性胺型乳狀液構(gòu)建的油基鉆井液體系,既保留了油基鉆井液優(yōu)異的鉆井性能,又被賦予了乳化狀態(tài)、流變性能可逆可控特性,在含油鉆屑清洗、油基鉆井液泥餅清除、低密度無用固相清除以及鉆井液回收利用方面表現(xiàn)出獨特的優(yōu)勢,同時還兼顧環(huán)保與價格低廉的特點,未來應具有較好的應用空間。

      符號注釋:

      D50——中值粒徑,μm;m,n——相關基團的重復數(shù),1~3;Ф6——Fann式六速黏度計轉(zhuǎn)速為 6 r/min 時的刻度盤讀數(shù),無因次;Ф3——Fann式六速黏度計轉(zhuǎn)速為3 r/min 時的刻度盤讀數(shù),無因次。

      猜你喜歡
      鉆屑乳狀液乳化劑
      復合乳化劑對草魚生長及脂代謝的影響
      頁巖氣開發(fā)水基鉆屑中含油率的測定方法研究
      亞麻籽膠-大豆分離蛋白乳狀液微滴聚集體的制備及其流變特性
      微波處理含油鉆屑實驗研究
      鉆采工藝(2019年2期)2019-04-25 01:46:10
      豆甾醇在葵花油水包油乳狀液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一種新型酚化木質(zhì)素胺乳化劑的合成及其性能
      斯泰潘實現(xiàn)清潔技術(shù)重大突破——研發(fā)出新型水基乳化劑
      乳化劑對AM/AMPS反相乳液性能影響研究
      應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4
      國外廢棄鉆屑處理技術(shù)調(diào)研
      四川化工(2014年2期)2014-05-05 08:50:16
      深遠海鉆井平臺鉆屑處理及輸送系統(tǒng)研究
      船海工程(2013年6期)2013-03-11 18:57:33
      东乡县| 郧西县| 惠东县| 南岸区| 手机| 瑞昌市| 佳木斯市| 扶余县| 芮城县| 阆中市| 商丘市| 锡林浩特市| 浮山县| 鹤庆县| 海盐县| 成武县| 申扎县| 嘉黎县| 资阳市| 木兰县| 宿迁市| 新晃| 宣武区| 望奎县| 响水县| 明水县| 呼图壁县| 安岳县| 柞水县| 铜川市| 玉田县| 吴忠市| 玉山县| 天津市| 武汉市| 黄浦区| 台前县| 名山县| 和静县| 长子县|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