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靖文
摘要:目的 探究安全風險分析及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在重癥醫(yī)學科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從本院重癥醫(yī)學科中抽取出82例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所有患者實施分組對照分析,其中的41例為對照組,在治療的過程中僅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另外的41例為觀察組,首先分析科室內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并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兩組患者的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 在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上,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ICU危重癥患者實施護理安全風險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根據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問題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可大大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贏得患者的滿意。
關鍵詞:安全風險分析;護理干預;ICU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ICU作為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患者往往都病情十分嚴重,住院治療的時間較長,且患者的生命有可能受到威脅。這也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預后較差。因此,需要對患者ICU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而在護理的過程中又存在著安全風險問題,主要表現為患者可能出現窒息、意外性拔管、壓瘡等,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這就需要對患者在護理中應有效地分析安全風險,并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將潛在的問題消滅在萌芽中[1]。本研究選取了82例ICU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以分組的方式對比了安全風險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院重癥醫(yī)學科中抽取出82例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包括男性42例,女性40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42歲。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的原則進行分組,其中的41例為對照組,另外的41例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結果顯示組間差異并不大(P>0.05),能夠進行后續(xù)的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中的41例患者僅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中的41例患者則首先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問題,再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1.2.1安全風險分析
(1)窒息: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發(fā)生窒息的現象是較為常見的。具體表現在患者在機械通氣的過程中會出現人工氣道濕化不足而引發(fā)窒息,或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窒息和肺部感染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意外拔管:ICU患者由于治療的需要會佩戴各種導管,目的是保障患者的生命體征,部分患者有可能未經過醫(yī)護人員而自行拔管,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導致插管脫落,形成了安全風險。(3)壓瘡:ICU患者病情危重,長期處于平臥位狀態(tài),機體長期處于營養(yǎng)缺乏的狀態(tài),同時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持續(xù)性的治療,這就導致皮膚會受到摩擦,或者是受到剪切力的影響,導致壓瘡形成。
1.2.2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1)完全管理制度,強化專業(yè)培訓:醫(yī)院應根據實際需求對各項管理制度進行完善,ICU科室應按照制度進行護理操作。同時,對于護理人員應做好專業(yè)技能培訓工作,確保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進行有效的護理操作。(2)學習管理技巧:作為ICU的護理人員應不斷地學習管理技巧,強化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根據患者的心理表現及特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3)歸納總結,防患于未然: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安全風險事件進行歸納總結,提出有效的護理方案,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家屬進行調查評分,根據評分情況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41×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均采用(%)表示,并進行X2檢驗,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使用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組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僅有1例患者由于翻身扭動發(fā)生導管滑脫,發(fā)生率為2.44%,對照組中有4例出現導管脫落,3例醫(yī)患糾紛,發(fā)生率為17.07%,觀察組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ICU患者的護理工作繁雜且要求較高,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的概率較大。因此,護理人員應在展開護理工作之前及護理過程中有效分析安全風險問題,總結可能發(fā)生的不良事件,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調整護理方案[2]。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了安全風險因素的分析,對不同的事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分析了可能發(fā)生的原因,之后針對患者的病情展開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7.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7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顯示了安全風險分析的重要性及護理干預措施具有實施價值。
參考文獻:
[1]王亞茹,張建萍.關于重癥醫(yī)學科ICU護理的安全風險及應對措施探討[J].健康前沿,2018(0z1):3242.
[2]張秋.淺談重癥醫(yī)學科ICU護理安全風險與應急預案[J].飲食保健,2017,4(28):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