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用在林黛玉身上十分合適,有的人認(rèn)為林黛玉只是一個多愁善感、多疑敏感的人,有的人認(rèn)為她是一個愛耍小性、不懂禮數(shù)的人,但還有人覺得她是一個真誠善良、清冷高傲的人。但仿佛不論從哪些角度看林黛玉,都會賦予其負(fù)面形象,這不但沒有將林妹妹的形象充分表達,更是沒完全讀懂《紅樓夢》。因為林黛玉絕不是一個不通人情世故,尖酸刻薄的人,相反,她很真誠、很善良、很寬容,是一個至真至純的女孩。因此,本位主要以原文為證據(jù),對林黛玉的外在形象與內(nèi)在形象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紅樓夢》;林黛玉;形象分析
一、外在形象
作為十二金釵之首,關(guān)于黛玉容貌描寫卻不似別人那般多,不僅沒有對其具體容貌的細(xì)述,更沒有對其衣裝進行詳細(xì)介紹,但僅僅這樣,從他人口中,我們也可以讀出黛玉的美女形象。例如,剛進賈府時,眾人眼中“言談舉止不俗,身體面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fēng)流態(tài)度”。王熙鳳眼中“天下真有這樣標(biāo)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寶玉眼中“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別人暫且不提,寶玉身邊既有“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钡膶氣O,又有“肖肩細(xì)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秀眉,顧盼神飛”的探春,但卻偏偏對黛玉心生好感,除了“情人眼里出西施”,更多的是被黛玉獨特的美吸引了,這個純情女子美得冰清玉潔,仿佛沒受過人世間污濁的污染。
可在反復(fù)品讀《紅樓夢》后,漸漸的認(rèn)為黛玉的美不僅僅是外貌上的,更多的是“氣質(zhì)”的美,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更是一種詩意的美,就像張潮在《幽夢影》中的詩詞“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tài),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黛玉美就美在以“詩詞為心”,作為紅樓中才情第一的女子,真正的做到了詩意人生。因此,她的美都在詩詞中,在那里,讀者可以品到她的不甘、她的憧憬、她的追求、她的歡樂,她用詩詞寄托自己的感情,詩詞又將她迷人的靈魂體現(xiàn)出來[1]。
二、內(nèi)在形象
(一)反叛形象
在反復(fù)研讀《紅樓夢》后,總覺得黛玉是一個具有強烈反叛性格的人,她身上既有一種男孩子的果斷與堅毅,又有一種不拘泥于“正派”的反抗精神。例如,黛玉支持寶玉看雜書,并和寶玉一起品讀《西廂記》,并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對于當(dāng)時具有強烈反封建禮教色彩的書,黛玉對其贊不絕口,可見在黛玉心中,一直具有反抗精神[2]。細(xì)思導(dǎo)致黛玉具有此種性格的原因,終于在對林如海的描述中找出發(fā)現(xiàn)端倪,“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yǎng)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由此可見,黛玉是一直被當(dāng)做男孩子養(yǎng)大的,并且從小學(xué)習(xí)《四書》,《四書》主要講述的是人們對人生的一種啟發(fā),告誡人們要有尊嚴(yán),獲得坦蕩且有價值。作為當(dāng)時考取功名的主要書籍,它更是教導(dǎo)男人如何獲取功名,如何用學(xué)問修身齊家平天下的一本集儒學(xué)知識與文化理想于一體的書籍。黛玉從小接受這些知識的洗禮,自然會具有男孩子的性格。此外,黛玉的“男生氣”不僅僅體現(xiàn)在這里,書中還有許多地方形容過。例如,黛玉認(rèn)為針線活比讀書寫詩的難度大,不僅耗費精力,還浪費時間,當(dāng)寶釵做針線活做到三更時,黛玉卻用這些時間去讀書寫詞,不喜歡和她們一起做針線活。再比如,書中對黛玉住所的描寫,“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shù)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在結(jié)合劉姥姥對黛玉房中成列的描述“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shè)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以為是哪個哥兒的書房呢”相結(jié)合,更能看出黛玉不愛“女紅”愛“詩書”的性格特點。另外,黛玉反叛精神在《葬花吟》中也有體現(xiàn),全篇都表現(xiàn)出黛玉的尊嚴(yán)與人生態(tài)度。
(二)敏感
幼年喪母,體弱多病,且從小寄人籬下,這都是造成黛玉敏感、多疑性格的原因。黛玉強烈的自尊心不想其他人看不起自己,但又由于客觀原因,卻又不得不寄人籬下生活,這種復(fù)雜的情緒使黛玉成為自傲與自卑的結(jié)合體。書中地二十二回中就將黛玉的這種復(fù)雜的心理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為給寶釵過生日,賈母特地請了戲班子為其慶生,在戲子表演完畢之后,史湘云卻發(fā)現(xiàn)唱戲中的一個戲子與黛玉長得十分相似,按照當(dāng)時等級劃分來看,戲子作為社會地位較低的群體,并不受待見,黛玉作為賈母的外孫女,聽到自己被比喻為戲子,頓時使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屈辱,才不由得說出“我原是給你們?nèi)⌒Φ?,拿我比戲子取笑”的話。但從?dāng)時黛玉的處境來看,黛玉悲觀性格的養(yǎng)成,時而的自怨自艾等都是有跡可循的。
(三)真實
黛玉作為感性偏多的人,不論是對待朋友還是愛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處事法則,她對于其他人并不計較,甚至是很寬容,但對自己的知己,愛人,會格外計較,會使小性子,每每和寶玉有誤會,總是不依不饒,必須讓寶玉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由此可見,黛玉追求的是一種靈魂共鳴,是與知己之間的默契,因此,在讀者看來,她十分“作”,不近人情,但這就是黛玉的真實,對愛的人真實,不會假裝自己大度,更不會對矛盾視而不見,而是會將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達出來。且黛玉認(rèn)為真才可以被看作為“有”,假的感情不如沒有,寧可沒有這段感情,也不要它是假的,黛玉的真實可見一斑。黛玉的真實與善良還體現(xiàn)在她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上,例如,書中四十八回中,香菱拜黛玉為師,讓黛玉教授她詩詞之道,黛玉細(xì)心的將香菱可讀的書目畫好,當(dāng)香菱作好詩詞后,又耐心對其進行改正,可見黛玉的真。再比如,書中第四十五回,黛玉生病,寶釵去探望,黛玉對寶釵說的話“不得云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jīng)過,才知道了。你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借以,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大方坦白之前對寶釵的印象,并真心感謝寶釵對自己的好,不遮掩自己的情感,使黛玉的形象立馬立體起來,她不是知恩不報的人,面對真心待她的,她也會用真心還回去,她是至真至善的顰兒。且不止這些,書中有許多地方都體現(xiàn)了黛玉的真,對寶玉的感情是真,教香菱讀書是真,對寶釵的情誼是真,對紫鵑的好也是真,對詩詞的喜愛更是真,在黛玉的身上處處可以讀到真。
總結(jié)語:黛玉的美不僅僅是外表的美,更是一種富有詩意的美,她的性格也不是只有多疑與敏感,她是具有反叛精神、不屑耍心機的人,她的形象飽滿且真實,驕傲且不做作,值得讀者反復(fù)品讀??偠灾?,黛玉的形象并不是一兩筆就可以概括的,她的驕傲、善良、真實、反叛也不是單單一兩個字就能表達得清的,還是那句話,想要真正的了解黛玉,就先要摒棄對其固有的偏見,從字里行間中讀出黛玉特有的單純與純潔。
相關(guān)文獻:
[1]蔣劍萍.《紅樓夢》中林黛玉人物形象淺談[J].知識文庫,2020(22):16-17.
[2]陳夢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形象[J].人生十六七,2018(6):24-32.
作者簡介:珠扎汪佩(1994年生人),男,藏族,籍貫:西藏拉薩,本科學(xué)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