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姻問題歷來是社會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歷史學界比較關注的問題之一,尤其女性婚姻問題近來備受關注。在古代婚姻的締結往往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無論是中國的宋朝還是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都遵循這一婚俗。對于女性而言,其婚姻都掌握在父母、尊長手中,本人是沒有婚姻自主權的。
關鍵詞:宋朝 高麗 女性婚姻 自主權
一、宋朝女性的婚姻選擇權
司馬光在《家范》中記載:“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學女事以共衣服,觀于祭祀,納酒漿紐豆范酸禮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清明集[M]卷8,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265頁]在古代,女兒十五歲成年,二十歲就要嫁人,那么女兒嫁給什么樣的人,是由她們自己決定還是由父母決定,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宋代女兒的婚姻自主權問題。
宋代父母對女兒疼愛有加,在期望女兒有一個好的歸宿的同時,也“出于對家族利益的考慮,中國古代女子的婚姻是由父母等主婚人來掌握的。” [ 韓冬冬:宋代女性家庭地位述論[D]安徽大學,2010年版,第18頁]“婚姻”所關系到的不僅是男女本身,更是兩個家庭甚至是兩個家族之間的一種關系,因此關于女性婚姻的選擇權上女性是沒有選擇權的,相反她們的父母對于女兒結婚對象的選擇是擁有絕對權力的。在《宋刑統(tǒng)》中對婚姻締結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其內容也體現(xiàn)著權力與責任的統(tǒng)一性,婚姻締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遵循力法的要求,否則婚姻的當事人要承擔責任,“諸嫁娶違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獨坐主婚。若期親尊長主婚者,主婚為首,男女為從。余親主婚者,事由主婚,主婚為首,男女為從,……”[ (宋)竇儀等撰:宋刑統(tǒng)[M]:卷14,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28頁]一般情況下,婚姻都是由父母尊長決定,而對于違背父母尊長意愿而締結的婚姻,“子孫杖一百,并撤銷婚姻”[ 同上]可見女性在結婚對象的選擇方面是完全沒有自主權的。
二、高麗女性的婚姻選擇權
崔鮮香的論文《高麗時期“為人女”女性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高麗社會通常被視為貴族制社會,因此貴族家庭在婚姻上更多的考慮家族的經(jīng)濟、政治權益,很少考慮當是人的意愿”。[崔鮮香:高麗時期“為人女”女性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地位,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8年,第2期]所以在高麗時期的史料幾乎見不到女性享有擇偶權的事例,而從史料中常見的是父親為女兒選擇配偶的事例。
例如“兆年少懷志節(jié),有器局,力學能文。年未冠,神彩秀發(fā),草澳鄭允宜使其府,一見知為異人,以其子妻之?!盵 鄭麟趾:高麗史[M]平壤:朝鮮社科院古籍研究所,1958年版]
“十九年,調清道監(jiān)務??ざ啻笮?,號難治。宗濡不受請渴,繩之以法,以最聞。秩滿,補都兵馬錄事。俞千遇時為都兵馬使,見而奇之,妻以女。未幾,籍內侍?!计?,字坦夫,少有器局,政丞金倫號知人,以女妻之?!盵 同上]
“遁村先生鐘愛一女,擇婿于牧隱先生。牧隱曰,吾門下士多矣,性氣溫雅,未有如二人者。蓋指權近陽村,劉敞仙庵,先生遂以劉公為贅焉”。[李集:遁村遺稿[A]梨花女子大學韓國女性研究所,韓國女性關系資料集(中世篇)[M]首爾:梨花女子大學出版部,1986年版
]從上述史料中可以看出,父親的意志在女兒婚姻中起重要作用。同時父親在為女兒選擇配偶時一般從自己認識的人當中選定,主要考慮對方有無才華,有無前途,基本上為女兒的將來著想。
在高麗除了父親為女兒選擇配偶之外也有族中其他長者做主選擇配偶的,“尹狀元歿,女孫二人孤,無所依。公曰,吾而不恤吾姑夫之孫,吾尚為人乎,擇士人嫁之”這說的是尹澤為姑夫的兩名孫女選擇配偶的事例??傊啕惻缘幕橐鋈珣{父母做主,沒有父母也需由其他長輩做主,不見女性自己做主婚姻的事例。因此可以認為高麗女性是沒有婚姻自主權的。
總之,無論是父母為女兒選擇配偶還是族中長輩做主為女性選擇配偶,這都表明在高麗時期的女性本人不能享有擇偶權的。
三、宋朝與高麗女性婚姻選擇權比較
對于宋朝與高麗女性婚姻自主權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宋朝女性還是高麗女性初次結婚時是沒有自主權的,更多的是父母或長輩為其選擇夫婿,決定其婚姻締的。
在宋朝,由于儒家思想的影響,不論女兒還是兒子的婚姻都主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完全聽從父母長輩安排的同時,還要遵循禮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古代男女的婚姻權。更何況在封建制度下毫無地位的女性,她們更不存在婚姻的自主權。
高麗社會通常被視為貴族制社會,因此貴族家庭在婚姻上更多的考慮家族的經(jīng)濟、政治權益,很少考慮當是人的意愿。上層女性可以說完全沒有自主選擇婚姻的權利,更不用說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下層貧苦百姓家的女兒了。
參考文獻
著作:
1. 竇儀等撰.《宋刑統(tǒng)》北京:中華書局,1984,卷14,
2.邢鐵:《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張邦煒:《宋代婚姻與社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4.張邦煒:《宋代婚姻家族史論》,人民出版社,2003年
5.郭東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
6. 鄭麟趾 :《高麗史》,朝鮮社科院古籍研究所.1958年
7.權純馨:《高麗婚姻制度和女性的生活》,首爾:圖書出版慧眼,2006年
8.樸云龍:《高麗時代史(上)》,首爾:一志社,1985年
9.許興植:《高麗社會史研究》,首爾:亞細亞文化社,1981年
論文:
1.張邦煒:《宋代婦女再嫁》,南充師院學報,1986年第3期
2.李智萍:《宋代宗女婚姻論略》,殷都學刊,2004年第1期
3.姚兆余:《試北宋世家大族的擇偶標準》,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4. 韓冬冬:《宋代女性家庭地位述論》,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5. 張鳳:《近十年來宋代婚姻問題研究探述》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6. 李智萍:《宋代宗女婚姻論略》.殷都學刊,2004年第1期
7.姚兆余:《論北宋世家大族的擇偶標準》.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8. 崔鮮香:《高麗時期“為人女”女性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地位》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9.崔鮮香:《韓國的高麗婦女史研究綜述》,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0. 姜詩萌,梁亞楠:《論高麗時期婚姻制度中女性的地位》,哈爾濱學院學報,2018年第9期
11.金禹彤:《高麗禮制研究》,延邊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作者簡介:
許金玲,女,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中朝關系史
清明集[M]卷8,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265頁
韓冬冬:宋代女性家庭地位述論[D]安徽大學,2010年版,第18頁
(宋)竇儀等撰:宋刑統(tǒng)[M]:卷14,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28頁
同上
崔鮮香:高麗時期“為人女”女性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地位,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8年,第2期
鄭麟趾:高麗史[M]平壤:朝鮮社科院古籍研究所,1958年版
同上
李集:遁村遺稿[A]梨花女子大學韓國女性研究所,韓國女性關系資料集(中世篇)[M]首爾:梨花女子大學出版部,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