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檔案是文化的產物,是文化發(fā)展的基石。事業(yè)單位在檔案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檔案工作者的文化自覺與自信,發(fā)揮檔案的文化功能,為單位的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檔案文化;自覺自信;編研產品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袊厣鐣髁x文化,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檔案是文化的產物,是凝固形態(tài)的文化,是文化發(fā)展的基石,檔案工作肩負著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重任。如何乘勢而上,結合行業(yè)特點、單位實際,推動檔案工作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為單位發(fā)展服好務,是擺在檔案工作者面前的嶄新課題。
筆者所在的四川省第一測繪工程院是以測繪地理信息專業(yè)技術,服務于自然資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事業(yè)單位,深刻認識到檔案工作的重要意義,一直把檔案管理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落實。建院40余年來,積累了海量的文書、影像、測繪成果檔案,設立了文書檔案室、人事檔案室、資料室等,設立了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工作。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了兼具規(guī)范管理和行業(yè)特色的檔案文化。但對標新時代新要求,筆者認為目前的檔案管理工作還有改進的空間,檔案文化自覺還需進一步提升。
一、事業(yè)單位檔案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檔案工作隊伍不夠健全。隨著國家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逐步深入,檔案工作隊伍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縱觀事業(yè)單位,檔案工作人員專業(yè)素質和工作能力有所欠缺,一方面檔案工作人員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少,固守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效率較低;另一方面,事業(yè)單位檔案工作人員大多并非檔案專業(yè)出身,且多為兼職,專業(yè)化程度低,對檔案文化的認識不夠深刻。
(二)檔案服務水平不高。部分檔案工作人員安于現狀,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服務水平不高,檔案利用不足。事業(yè)單位檔案服務中,仍以查借閱原件為主,缺乏檔案編研、檔案展覽等形式,延伸服務非常少,同時檔案信息化、數字化程度低,無法滿足便捷高效的服務需求。
(三)檔案文化自信和自覺意識較低。檔案文化自信,就是對檔案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進行充分的肯定,并且矢志不渝的堅持弘揚,同時堅信檔案文化事業(yè)具有美好的發(fā)展前景。但事實上,大部分事業(yè)單位沒有足夠重視檔案工作,檔案工作者自身缺乏自信和自覺意識。
二、事業(yè)單位檔案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檔案文化建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培養(yǎng)和提高檔案工作者的文化自覺與自信,發(fā)揮檔案室的文化功能,建設檔案文化;第二,要狠抓落實,從檔案形成、收集、編研和利用等各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檔案的文化功能,為單位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進而促使檔案文化成為全員共識。
(一)自信自覺,努力發(fā)揮檔案室的文化功能,建設檔案文化。
在文化建設大討論中,關于文化自信和自覺的論述頗多,其中,劉淇同志對二者的闡述,筆者非常認同。他認為,“文化自信是我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發(fā)展的堅定信心。”“文化自覺主要是指我們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以及對文化的地位作用、發(fā)展規(guī)律和建設使命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 劉淇.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推動首都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人民日報,2011.10.15(2)
]這樣的自信與自覺,正是當前檔案工作者所缺乏的精神。
檔案的收集、整理、入庫等日常管理工作,對檔案管理工作人員來說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檔案管理在很多單位有被“邊緣化”的趨勢,這也并非某個單位所特有的現象。我單位檔案室隸屬于行政辦公室,在檔案管理方面也曾面臨這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檔案工作人員認為自己工作非常辛勞,付出頗多,可總是不受單位重視;另一方面,單位內其他部門多數員工則認為檔案室不過就是管管檔案的地方,工作內容單一,工作量也不大,于是單位對檔案管理人員與經費投入也十分有限。通過調查、分析和總結,筆者認為樹立檔案管理員的工作自信,鼓勵大家自覺而科學的開展工作,是改變被“邊緣化”尷尬局面的關鍵所在。
1.強化自律,改變工作面貌。
檔案管理是服務型職能,直接面對公眾,用戶對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有最直接的體會。要制定檔案管理人員考勤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賞罰分明。
2.強化學習,增強專業(yè)認同。
將外送培訓與部門內交流有力結合,增強檔案管理人員的業(yè)務素質,促進單位檔案文化建設,提升檔案管理人員對檔案及檔案工作的認識。
3.重塑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根據大部分事業(yè)單位目前檔案工作員工少,工作量大的情況,重塑工作流程,使之更加合理;同時,根據員工自身特點進行合理分工,力求做到人盡其才,促使每位檔案工作人員從自身的優(yōu)勢出發(fā),規(guī)劃好份內工作,做好服務工作。
(二)狠抓落實,在實際工作中發(fā)揮檔案的文化功能。
檔案文化的載體是檔案,發(fā)揮檔案的文化功能是檔案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這方面,我單位在檔案管理方面也做了許多有益嘗試,可供參考。
1.突出文化性,形成高質量的檔案。
檔案是檔案室的立足之本,只有高質量的室藏檔案,才可能參與到組織文化建設中,并為組織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助推作用。檔案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應當突出文化性,形成高質量的檔案。
①深入基層,積極指導。
隨著檔案工作的開展,在檔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單位多數部門及個人已形成要記錄、建立和保留自身活動形成中的檔案的自覺,但也有部分部門或個人尚未形成這樣的自覺,還沒有自覺主動的把自己在文化活動中形成的記錄留存起來。針對此種情況,鼓勵檔案部門工作人員要深入基層,通過宣傳、培訓和指導等形式,使各部門及相關人員在其文化建設活動中有意識地收集各種形式有價值材料,并形成檔案,把自覺形成和保留文化活動記錄變成全員意志。
②主動參與,有效記錄。
檔案工作者在歷史記憶的維護方面,有自身的優(yōu)勢,即極高的職業(yè)敏感度。我單位鼓勵檔案管理相關人員主動記錄單位在文化建設中形成的各種記錄,尤其是那些即將消失或者一些目前小眾但具有長遠教育意義的文化現象,如單位基地的改造、體現本單位特色的一些活動等等。
③明確范圍,豐富優(yōu)化。
筆者所在單位在檔案收集制度制定的過程中,有意識的以組織文化建設為側重點,積極參與重大活動的拍攝及資料整理工作,征集和收集那些能夠體現本單位發(fā)展歷程和特色文化的檔案,在歸檔過程中,嚴把質量關,豐富檔案內容,優(yōu)化檔案結構。
2.突顯創(chuàng)新性,把室藏檔案轉化為文化產品。
檔案室豐富的館藏,只有轉化成可供人們利用的產品,才能發(fā)揮其文化功能。
①了解需求,有的放矢。
筆者所就職的單位,檔案工作者會定期主動了解單位內各文化建設主體對檔案利用內容以及形式的需求,并依此制定合理的檔案信息開發(fā)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②突出編研,提高價值。
檔案是最原始的歷史記錄,憑證價值無可替代,但因其數量巨大,不便于用戶直接利用。我單位檔案工作者以調研所得用戶需求為導向,對室藏檔案信息進行篩選、加工、編撰,把檔案轉化為編研產品。
③形式多樣,增強效果。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文化傳播的途徑豐富多樣。檔案編研產品應當在運用傳統(tǒng)傳播途徑的同時,選擇那些在單位內覆蓋面廣、用戶群里最多、最流行的方式進行傳播。在傳播媒介方面,我單位在采取院刊等傳統(tǒng)傳播紙介質的同時,還將編研產品搬上了單位局域網。
3.強調服務性,為單位文化建設提供檔案。
事業(yè)單位大多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并在文化建設活動中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作為檔案管理工作者,首先要考慮的是將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整理歸檔,為單位的文化建設提供檔案支持,為進一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提供素材和思路。
在筆者所就職的單位,檔案管理工作者多方面、多渠道地進行檔案的收集工作,形成資源豐富,結構合理的格局。除文書檔案等紙質檔案外,還注重了對照片、錄像、光盤等不同形式載體檔案的收集。檔案室一方面積極宣傳室藏資源,使職工了解室藏,另一方面,根據職工的需求,熱情服務,提供其所需素材,為單位文化建設提供了基礎支撐。
檔案文化建設是一項偉大持久的系統(tǒng)性工程,也是一項體現時代價值和意義的文化事業(yè)。進入新時代,檔案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檔案文化建設的理念在不斷發(fā)展,檔案信息化程度在不斷提高,檔案工作隊伍在不斷發(fā)展壯大。只有乘勢而上,堅持檔案文化自覺與自信,實現檔案工作者對檔案文化的認同,才能不斷促進我國檔案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
陽蓉?(1985—),女,漢族,籍貫:湖北荊門,單位:四川省第一測繪工程院,研究方向:檔案管理。
劉淇.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推動首都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人民日報,2011.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