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軼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對拾音技術的理解與架子鼓的拾音技巧。
【關鍵詞】拾音技術;架子鼓;傳聲器;串音處理
一、拾音技術概述
學習拾音技術,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將理論變?yōu)閷嵺`。拾音技術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知識:人耳的生理與聽覺、立體聲原理、傳聲器的原理與應用、樂器聲學、中外音樂史、音樂美學、文藝美學、文藝創(chuàng)作、表演理論、聲學基礎、室內(nèi)聲學、電聲學、數(shù)字音頻技術、媒介技術與媒介藝術等。
要想學好拾音技術,首先要理解拾音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它更多講求得是創(chuàng)作,所以不僅僅需要把聲音記錄下來,而且在制作的基礎上,能加上自己真正的想法,達到對聲音的再度創(chuàng)作。藝術絕不是空洞的、泛泛的,它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三種方式之一,是人類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其中蘊含的內(nèi)容。
聲音藝術是各類藝術當中的一種,就好比書法是用線條來表達情感一樣,聲音藝術是以聲波的振動為載體來表達情感的。聲音藝術最大的特點在于時間性或者說運動性,因為聲音是會沿著時間線不停地運動的,出色的聲音表現(xiàn)在聲音之間的關系、情緒起伏和強弱,所以好的錄音要將聲音的節(jié)奏起伏與聽眾心臟的共振、共鳴感錄制出來。
二、架子鼓概述
在音樂錄音中,架子鼓可以說是比較難錄好的樂器。架子鼓是流行音樂中極為重要的音樂元素,流行音樂中節(jié)奏的體現(xiàn)大部分都在于鼓。鼓組的音色幾乎覆蓋了人耳所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即20~20000Hz, 鼓的音色、節(jié)奏、聲場和動態(tài)等基本上可以奠定整首歌曲的風格與格局。隨著MIDI規(guī)格在美國NAMM樂器展覽會上的出臺,音樂制作越來越方便,全世界的電子樂器之間可以實現(xiàn)信息互傳,再加上電腦性能的不斷提升,僅用一臺電腦和虛擬樂器就能創(chuàng)造出好聽的音樂。但虛擬樂器再真實,其魅力也無法和演奏真實樂器相媲美,因此需要對樂器進行真實的錄制。
三、影響架子鼓音色的因素
能夠控制鼓音色的方式有對打擊位置的控制和選用不同的槌頭材料等。鼓皮上在不同敲擊點發(fā)出的音色是不同的,在鼓皮中心位置擊打出來的聲音大多不是最令人滿意的,因為敲擊鼓皮中央發(fā)出的聲音大多是基頻,且鼓皮中心承受的壓力相比于其他敲擊方式來說是最大的,不利于鼓皮的保養(yǎng)。最佳敲擊位置為鼓皮1/3~1/4處,此時不僅有充足的基頻,并且能夠激發(fā)一些高頻,使音色更加豐滿。
此外,材料質地也會對音色產(chǎn)生影響,通常會很根據(jù)需要選取織物、阻尼物和鼓槌。實際上,架子鼓的錄音是沒有一個固定模版的,因為架子鼓的音響是沒有明確標準的,通常是根據(jù)一首歌曲的風格以及創(chuàng)作者所希望得到的效果來確定鼓的音色。從配器上來講,不同風格的音樂對鼓的要求不一樣,所以鼓和镲的數(shù)目是不固定的。
四、架子鼓拾音的基本原則及鼓類的拾音
架子鼓拾音的基本原則是,由一首音樂所需架子鼓的風格來決定拾音的方法以及音色。比如說重金屬音樂追求刺激,強調的是沖擊感、現(xiàn)場感,而爵士樂講究融合度,音響上的差異就決定了會有不同的拾音方法以及鼓墊、槌頭的不同選用方式。同時傳聲器的數(shù)量應盡可能少,因為傳聲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本身就是均衡器,所以要盡量用傳聲器的性能來避免不必要的干擾。此外,鼓組不適宜在太大的房間進行錄制,雖然要有一定的房間反射信息,但反射不要過多。
基本拾音方法有三種,即單點拾音法、主傳聲器拾音法和多傳聲器拾音法。多傳聲器拾音法要注意各樂器的音響平衡問題、傳聲器設置的獨立性問題和后期制作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因為受條件限制,之前的錄音只在鼓組的前方擺放一支話筒,這種拾音方式的局限是不利于后期調整鼓的聲像和對音響的再度創(chuàng)作。現(xiàn)在隨著技術進步,軌道數(shù)目變多,鼓組中每件樂器都用一到兩只傳聲器來錄制,這就給了后期混音很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
在錄制鼓之前必須要進行的步驟就是調鼓,如果鼓沒有調好,那么鼓皮向各個方向的張力不一樣,聲音在衰減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明顯的高低音量變化和顫音問題。另外要十分注意嗵鼓的調整,因為嗵鼓是有調性的,屬于三度和弦關系,不能輕易去調。
此外,還要注意錄制環(huán)境的選擇,好的錄音是由場地條件和起決定性作用的聲源質量所共同決定的。所以在錄音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聲場,錄制環(huán)境也算是樂器音響的一部分。
1.底鼓(Kick Drum)
底鼓是一首歌曲低頻部分的支撐,是音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底鼓通常用24寸的,其聲音穩(wěn)定、堅實,此外還有26寸的,但敲出來的聲音非常低沉,且容易引起其他鼓的共振。除了鼓的尺寸影響音色,聲孔大小、位置以及傳聲器距離鼓皮的遠近都會影響拾取到的聲音。如果聲孔在中間,則拾取到的底鼓的基頻強,反之,則會拾取到更多的泛音,因此音色會更明亮。聲孔小,聲壓級就會更大,因此傳聲器一定要耐高聲壓級。傳聲器離鼓皮距離較近,會拾取到更多局部的共振,由于離踩錘近,所以會有更多的敲擊感,聲音溫暖飽滿,但容易因聲壓級太大而過載,在實際操作時要選取最適當?shù)奈恢?。如果傳聲器離鼓皮越遠,拾取到的高頻越多,一般距離10~20cm是最合適的,但具體設定還是要根據(jù)音樂所定。通常我們可能還會看見傳聲器主軸并沒有正對鼓皮,這是因為這種方式可以拾取到更多泛音,更全面的拾取鼓皮的振動。為減少串音問題,可以使用心形指向性傳聲器,并讓話筒軸向稍向下傾斜,這樣可以利用心形指向傳聲器的指向特性來減少上面嗵鼓的串音。加阻尼的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共振,且進一步提升底鼓的沖擊感和瞬態(tài)。
2.軍鼓(Snare)
鼓組中音色變化最多的就是軍鼓,音色變化多,一首歌曲的風格可以很明顯地在軍鼓的音色上聽出來。軍鼓音量相對來說比較大,且律動性強,需不斷敲擊,又因為軍鼓處于鼓組的中心,類似“心臟”的位置,因此經(jīng)常導致串音,再加上自身共振明顯,時常會帶著其他樂器一起振,這樣串音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軍鼓的話筒擺放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用一支話筒在上鼓面拾音并加阻尼器,此時拾取到的聲音是發(fā)悶的。二是用兩只話筒,一上一下,下邊的話筒可以選用小振膜電容話筒或者高頻響應較好的話筒,主要是用來拾取鼓簧的聲音。軍鼓的音色可以通過上下話筒和鼓墊的調整來改變。
3.踩镲(Hi-Hat)
踩镲拾音通常用心形電容傳聲器,不僅能抑制串音而且能保證頻率響應。動圈話筒靈敏度沒有電容話筒高,如果用動圈話筒拾音,音色是平緩透明的,聽上去更加厚重一些。話筒距離镲片15公分,通常放在镲片邊緣上方,聲音是清脆的,要避免對者镲口,因為兩镲片一開一合會有氣流聲。
4.嗵鼓(Tom-Toms)
嗵鼓在不同風格的音樂中個數(shù)、音色等都是不相同的,屬于一種色彩樂器,通常在樂句樂段的過門處使用。在擺放話筒之前,一定要先根據(jù)曲風調整音色,并在不同位置對音色進行比較,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拾音位置或再對其進行調整。
嗵嗵鼓話筒設置可以參考軍鼓話筒的設置,嗵鼓通常有兩種錄制方式,一種是將心形話筒設置在高于鼓邊緣5~8厘米處,斜向下45度指向鼓手的打擊點;另一種是在兩個嗵鼓之間設置一個話筒,這種拾音方式不方便后期對鼓聲像的調整,偏軸染色也比較嚴重,這種方式在現(xiàn)場拾音時比較常見,但在錄音棚中其拾音效果不如為每個嗵鼓設置一個話筒要好。
5.吊镲和整體拾音
通常還會設置對整體和吊镲拾音的傳聲器,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加真實的空間感,還有助于增加鼓足的立體感,聲音不再干癟無力,而是呈現(xiàn)出扎扎實實的音響??梢允褂肁B或XY立體聲拾音制式來錄制,其中XY拾音制式錄制的聲像定位更加自然。
6.房間話筒(Rom Mics)
在對鼓組進行錄音時除了設置各個鼓和镲的近距離指向性拾音話筒,通常還設置一對遠距離房間話筒,主要用來拾取房間的反射聲和混響聲。房間話筒拾取到的聲音會直接影響到整個鼓組的音色,使得整套鼓組增添更多的空間感、飽滿度和融合度。
值得注意的是,要記得檢查相位問題,架子鼓拾音是很容易出現(xiàn)相位問題,實際上,任何樂器當有超過一個話筒在同時錄音時,都要檢查相位問題。
五、串音處理的幾種方法
1.利用高低通濾波器
合理利用高、低通濾波器可以有效去除不需要的低頻或高頻串音,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音質。假設現(xiàn)在需要將底鼓中的镲片串音除去,那么就需要讓聲音信號通過低通濾波器,由下表可知,鼓在高頻部分也存在部分聲音,如果將高頻全部切除,不僅镲片的聲音會消失,底鼓的高頻部分信號也會消失,這就會影響到底鼓音色的音質,聽上去會感到音色不夠豐滿飽滿。
2.噪聲門處理串音
因為架子鼓拾音時通常采取近距離拾音,同時設置的傳聲器數(shù)量較多,而且彼此距離非常近,再加上鼓的聲壓級比較高,所以在每一個傳聲器中都存在著很明顯的串音。這種聲道間的串音很容易帶來電平平衡、聲像定位和相位干涉等問題。這時可以將拾取到的混有吊镲聲音的底鼓的信號送到噪聲門,并在控制通路中設置低通濾波器,所以當鼓聲停止,只有镲聲時,信號經(jīng)過低通濾波器處理后控制通路中沒有信號,噪聲門不會打開;當?shù)坠那脫魰r,控制通路中仍有信號,噪聲門打開。需要注意的是,控制通路只起到控制作用,不會在輸出端出現(xiàn)的。這樣即便用來拾取底鼓信號的傳聲器拾取到了镲片的聲音,噪聲門也不會打開,即不會有镲片的串音出現(xiàn)。
六、總結
KC Porter在談及音樂制作時說“傳聲器的選取動態(tài)控制和均衡等效果的處理就像畫家手中的畫筆與技巧,音樂制作人應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藝術家分享并融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從而創(chuàng)造一首富有想法和創(chuàng)意的作品,不應單純的成為操控錄音設備的機器人”,架子鼓的拾音也是一樣的,鼓的音色和風格千變?nèi)f化,我們不僅可以通過話筒選用、拾音制式選用等去調整音色,更可以通過處理器和效果器創(chuàng)造性地呈現(xiàn)出理想的音色,上述的架子鼓拾音技巧和處理方法只是提供了一種參考,最重要的還是注入真情實感,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富有內(nèi)涵的聲音。
參考文獻:
【1】朱偉. 錄音技術[M] .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
【2】李偉,袁邈桐,李洋紅琳. 立體聲拾音技術[M] .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8.
【3】劉棟.談流行音樂的制作與錄制技巧[ J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3).
【4】劉曉飛.創(chuàng)造音樂佳品:從音樂制作人視角看待制作過程[ J ].演藝科技,2018(11):20.
【5】Roey Izhaki. 混音指南 [M] .雷偉,譯.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6】唐舒巖.傳聲器指向性在立體聲音樂節(jié)目錄制中的應用[ J ].電聲技術,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