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環(huán)境史視野下的唐宋文人士子與竹

      2021-11-10 02:05:57溫玉聰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7期
      關鍵詞:士大夫竹林竹子

      摘要:在中國悠久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竹這一自然植物不僅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zhì)文明,而且被賦予情感寄托和意象表征,古代文人士大夫以君子賢德喻竹,唐宋之際猶為突出與典型,他們寫竹詩、繪竹圖、聽竹聲、住竹園、食竹筍……諸多種種體現(xiàn)了古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精神契合的關系,以及環(huán)境中的自然事物對人類社會的融入與改變。

      關鍵詞:竹;人與自然;文人士大夫。

      關于竹與人關系的研究,當首推王利華教授的著作《人竹共生的環(huán)境與文明》,在書中討論了歷史時期竹林的分布與變遷,竹在飲食、戰(zhàn)爭、水利、交通、樂器、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深刻地解釋了歷史上人竹共生現(xiàn)象背后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此外,他還有文章《略述中國古代的竹筍開發(fā)》,覃圣敏《竹子與宗教習俗——竹文化研究》,蔡寶珍、金荷仙《竹子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

      歷史上古人對竹的記載悠久綿長,《尚書》《詩經(jīng)》中已有相關描述,“瞻彼淇澳,綠竹青青”1;南北朝時期戴凱之的《竹譜》作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竹類專著對竹進行植物學分類、介紹了竹的形態(tài)特征和用途,“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jié)目;或茂沙水,或挺巖陸”2;北宋僧人贊寧著有《筍譜》,記載竹筍的食用價值,“雞脛竹筍,食之肥美”3;元代李衎的《竹譜詳錄》圖文并茂,記載繁多的竹子種類、分布、用途……盡管竹在物質(zhì)上的利用與精神上的人格化早已有之,但唐宋時期竹文化發(fā)展出現(xiàn)高峰。

      竹為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莖大多為木質(zhì),品種繁多,生長迅速,適宜生長在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等溫暖潮濕的地區(qū),對水分要求高,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因此我國南方竹林繁茂,種類亦繁多,但也有少數(shù)竹類能耐干冷,我國古代黃河流域就曾有廣泛分布的竹林。唐宋時期,隨著經(jīng)濟文化重心的南移,大量士人亦南遷,對南方資源環(huán)境的了解進一步加深,與南方繁茂的竹關系更為緊密。

      梳理唐宋以前士人與竹的精神聯(lián)系,可以看到其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所體現(xiàn):《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贊美君子似竹,“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保瑑蓾h魏晉以來士大夫?qū)⒅褓x予高人逸致的形象,兩漢以前,北方大河流域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雖然有竹子零散分布,但并沒有南方浩瀚無際的竹林,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北方連年戰(zhàn)亂使得中原士族相繼南逃,士大夫們逃往南方避難,“異哉,晉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陽蕩覆,衣冠南渡,江左僑立州縣,不存桑梓?!?,這種失意迷茫的境況下,文人士大夫看到廣袤的竹林足以被震撼,由此產(chǎn)生精神上的“共鳴”,歌頌竹的超然物外、飄逸脫俗,“換言之,由于中古歷史變局的發(fā)生,特定資源環(huán)境與特定文化人群方始親密接觸,這給竹子進入精英階層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歷史契機”5。

      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以竹為題材的作品大量涌現(xiàn),以安史之亂為界,對竹的描寫從側重自然風采轉(zhuǎn)變?yōu)閭戎厣鐣愿?,關注點從逸致轉(zhuǎn)變?yōu)橘t德,這與中唐的儒學復興相關,竹代表儒家君子風范,竹的君子形象由此深入人心,竹即君子,君子即竹。唐代白居易寫竹的詩和文章不在少數(shù),“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養(yǎng)竹記》),劉禹錫有詩《庭竹》“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依?!?。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進一步深化對竹的文化內(nèi)涵的詮釋,徐庭筠《詠竹》云“不論臺閣與山林,愛爾豈惟千畝陰。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便凌云去也無心。”,楊萬里也有《詠竹》:“凜凜冰霜節(jié),修修玉雪身。便無文與可,自有月傳神?!碧K東坡甚至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經(jīng)過唐宋文人士子對竹的吟誦,竹的人格化形象逐漸豐滿。從環(huán)境史的角度看,自然環(huán)境中的竹成為社會生活中人的精神寄托,直接或間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除寫竹的詩文以外,畫作也是典型體現(xiàn)。將竹當做配景進行創(chuàng)作的繪畫起源很早,但以竹為主要對象的竹畫是從唐宋開始的6,出現(xiàn)了專門畫竹的名家比如簫悅。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環(huán)境下會呈現(xiàn)出不同情態(tài)的竹,如雨竹、雪竹、風竹、晴竹、霜竹、煙竹等等,這些竹被文人士子畫入畫作中,賦予不同的意象和文化意義,“晴竹,如得意之士,昂霄直上;雨竹如失志之人,含愁欲訴;風竹,如鸞鳳飛翔”7。雪竹畫在唐代興起,并在宋代流行,王維作雪竹圖,開創(chuàng)范式,西安碑林收藏了《王維畫竹》刻石,宋代蘇軾在《王維吳道子畫》詩中稱贊其畫,“門前兩叢竹,雪節(jié)貫霜根。交柯亂葉動無數(shù),一一皆可尋其源”;五代南唐徐熙作《雪竹圖》描繪了江南雪后嚴寒中的枯木竹石,他細心觀察江南的山水草木。五代和宋代雪竹圖多達幾十幅,其增多反映了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宋末出現(xiàn)了畫雪竹的小高潮,文人畫家以竹明志,贊頌其風霜高潔、凌寒傲骨的品格,他們描繪竹這一生態(tài)物象,并將其生態(tài)意象化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正是因為有了竹,才有了如此多的傳世佳作,表明人與自然事物并不是孤立無關的,著力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

      文人雅士除以竹寫詩、以竹入畫外,還喜在庭院內(nèi)種竹,“中國古代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士,不論僧侶貴賤,都很喜歡清幽、雅致的竹林景觀和棲居環(huán)境,小自貧士寒廬,大到高門宅地乃至皇家宮苑,凡適宜之地,皆栽種竹子,少則瑯玕數(shù)個,多則頃畝成林?!?,文人雅士在所居住庭院的窗邊、中庭種竹,實現(xiàn)了竹子的觀賞價值,更多地是借以表達自己高雅的志趣和情操,具有生活情趣和情感寄托。這種通過種竹以營造清幽雅致的居住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在唐代十分流行,唐代儲光羲的《新豐主人》詩中寫到“滿酌香含北砌花,盈樽色泛南軒竹”,在有著竹林花香的庭院中宴請客人。當文人雅士獨坐在屋中,手捧一簡牘,透過鏤花窗,望見庭院中綠竹挺拔俊逸,清雅瀟灑,或隨風搖曳,竹葉青青,颯颯作響,暮靄沉沉,夕陽遲暮下斑駁的竹影也別有一番情趣。除此之外,實際上竹子能有效凈化空氣,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調(diào)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減弱噪聲,防止風害,改善環(huán)境,而我國處于大陸性季風氣候之中,具有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干燥寒冷的特征,夏季常常處于“酷暑已旬日,熏炙勢自如”9之中,隋唐、宋元時期夏季極端高溫天氣較多,“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10,也正是因為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了竹子的種種生態(tài)價值,古代人們多在庭院之中種竹養(yǎng)竹,借以納涼及改善周圍居住環(huán)境,獲得舒適的生活。這種人竹一體、生活—生態(tài)相融合的模式是自然環(huán)境事物融入人們生活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了人與環(huán)境的契合。

      古代文人士大夫與竹的關系密切,還體現(xiàn)諸多方面,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竹這一自然現(xiàn)象擁有了社會化理解,竹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征之一,對今天的環(huán)境建設與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亦有一定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詩經(jīng)》

      [2]清·符增《評竹四十則》

      [3]《宋史》卷六十四,志第十七,五行志二。

      [4]南北朝戴凱之著,楊林坤、吳琴峰等編著:《竹譜》,中華書局,2010年。

      [5]《四庫全書》子部九譜録類三《草木禽魚之屬》

      [6]王利華:《人竹共生的環(huán)境與文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

      [7]劉治貴:《中國繪畫源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

      [8]王全權,沈穎:試論中國“竹”文化的生態(tài)美學:形態(tài)、價值及其意義,《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作者簡介:溫玉聰(2000.02.29),女,民族漢族,河北省邯鄲市人,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8級歷史(師范)專業(yè)本科生

      注釋:

      《詩經(jīng)·衛(wèi)風·淇澳》

      2南北朝戴凱之著,楊林坤、吳琴峰等編著:《竹譜》,中華書局,2010年。

      3《四庫全書》子部九譜録類三《草木禽魚之屬》收錄

      4唐劉知幾《史通·邑里》,提出“衣冠南渡”。

      5王利華:《人竹共生的環(huán)境與文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

      6劉治貴:《中國繪畫源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

      7清·符增《評竹四十則》一卷。

      8王利華:《人竹共生的環(huán)境與文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

      9宋.孔武仲《伏中作二首》。

      0《宋史》卷六十四,志第十七,五行志二。

      猜你喜歡
      士大夫竹林竹子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4年11期)2024-06-13 04:00:59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4年7期)2024-05-13 13:05:25
      竹林察記
      檢察風云(2024年9期)2024-05-10 08:54:31
      宋韻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中華書畫家(2022年2期)2022-11-04 14:33:00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為什么長不粗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養(yǎng)
      法律史評論(2020年1期)2020-09-11 06:24:52
      從宋初筆記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國情懷”——以《南唐近事》《江南別錄》等為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04
      BUILDING EUROPE
      竹林奇俊
      空中之家(2017年7期)2017-07-20 10:08:06
      亚东县| 潍坊市| 冷水江市| 长沙市| 东平县| 丰城市| 济宁市| 个旧市| 磐石市| 温泉县| 海晏县| 新化县| 定襄县| 建始县| 利川市| 莫力| 南丰县| 黑河市| 家居| 赣州市| 南开区| 仁怀市| 紫阳县| 璧山县| 博白县| 中宁县| 吴桥县| 合水县| 河津市| 启东市| 新营市| 安吉县| 丹寨县| 美姑县| 开平市| 辛集市| 赤峰市| 历史| 深州市| 大丰市|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