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彌漫在生命年輪里

      2021-11-12 05:04:57
      山東文學(xué)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臘八粥米粉粽子

      每一個生命年輪里的貯藏,千姿百態(tài),千差萬別,這應(yīng)該是常識。然,這并不妨礙我們的生命年輪里,保有共同的美好與溫暖。

      眼下正值隆冬季節(jié),冬至剛過。當(dāng)?shù)匾痪洹按蠖笏颇?,家家吃湯圓”,無疑告訴我們,湯圓是冬至日之標(biāo)配食物?!稘h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nèi)找婕娱L,陽氣回升,乃一個節(jié)氣循環(huán)之開始,吉日也,應(yīng)該慶賀。顯然,此時的湯圓呈現(xiàn)出的是團(tuán)圓、美好之意味。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p>

      然,在我童年記憶里,印象最深的卻是大年初一吃“糖團(tuán)”。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歡天喜地吃好年夜飯之后,便會在堂屋的電燈下,圍坐在大桌旁,各自動手,包糖團(tuán)。

      在包糖團(tuán)之前,我和父親有一件重要工作要做:敬神。父親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又讀過幾年私塾,自然會講些舊時的規(guī)矩禮。

      敬神,主要的祭品是“三呈”:魚,豆腐,一塊豬肉。魚,多為一條鯽魚;豆腐,一方整的,不能散;豬肉需在開水鍋里“焯”一下,且配有“冒頭”和“冒子”。這“冒頭”,抑或“冒子”原本指文之序言,魯迅先生在《彷徨·孤獨(dú)者》中有“先說過一大篇冒頭,然后引入本題”這樣的句子。此處用其引申義,意為不重要的搭配物。這里的“冒頭”是一小塊豬肉。聽父母親講,無論什么時候,豬肉不能是一塊,一塊便是“獨(dú)肉”,含吃“獨(dú)食”之義,引之為“毒肉”,不作興。因而須有“冒頭”?!懊邦^”和“冒子”原本意思相近,這里的“冒子”指拴肉用的草繩。早先便是幾根稻草,能拴住肉便行。

      此外,酒是少不得的。得是新開的,滿瓶酒,白酒。已經(jīng)開了瓶的酒,再敬神,不恭。一瓶酒,配三盞小酒盅。還有就是黃元、香和燭臺。這里的“黃元”,乃敬神專用之物,紙質(zhì),繪有神靈圖案,因其色黃而得名。

      我們家敬神程序多半這樣:父親先洗了臉,在家神柜上擺好敬神所需之物,點(diǎn)燃燭臺上的蠟燭,之后手持黃元和香柱,在家神柜前下跪(母親早備好了軟軟的草蒲團(tuán)),作揖,給神上香,敬第一杯酒,每盞略加少許。因敬酒要敬三次,一次添滿杯盞,后面難辦矣。父親有的是經(jīng)驗(yàn),這樣的小環(huán)節(jié),自然會考慮周全的。

      待三次酒敬過之后,父親便會點(diǎn)燃黃元和手中一掛小鞭,向家里喊一聲:“放炮仗啰!聽響——”因家中有小孩子,提醒后好讓孩子們注意,不至于嚇到。怕響的孩子可捂住耳朵。一陣短促的“噼啪”聲之后,便是我的“主場”:燃放長鞭,那可是真夠長的,兩三米總是有的。那“嗤嗤”聲過后,一陣長時間、劇烈的鳴響,“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耳朵被炸得有點(diǎn)兒吃不消呢。且慢,吃不消的還在后頭呢!

      緊接著,父親和我一起點(diǎn)燃一種叫“天天炮”的大炮仗,一般是十只,取十全十美之意。我和父親各點(diǎn)五只?!班亍?!”“嘭——啪!”只見一束火花直躥入年三十夜的夜空,火花四射了,心花怒放了。妹妹們是插不上手的,放這樣的“天天炮”有點(diǎn)危險,稍不小心就會受傷。炸傷手,炸傷眼睛的,都有。其時,無現(xiàn)在的連響禮花炮,點(diǎn)一次,響50響,100響,隨你選。時代畢竟不同了,禁放鞭炮的呼聲越來越高,現(xiàn)在我所居住的城區(qū)已徹底“禁放”矣。

      我和父親敬神放鞭炮時,母親也沒閑著,在進(jìn)行著一件同樣重要的工作:和米粉。米粉,是年前母親精心準(zhǔn)備好的,預(yù)備著過年時用的。但最重要的一次,便是大年三十晚上。這米粉,是飯米(顧名思義,平時煮飯之米,多為秈米,較糯米黏性差)和糯米混合而成,和米粉時得考慮其黏稠度。和的過程中,水的分量要恰好,過多過少,皆不能和出米團(tuán)(米粉和到一定程度的形態(tài))的最佳狀態(tài)。米團(tuán),講究的是軟硬度,黏稠度,都達(dá)到最佳點(diǎn)。說得玄一些,和米粉者,必須掌握米粉的性子,要知其根底,是吃水多,還是吃水少。而不是僅靠現(xiàn)場看瓷盆里的米團(tuán),是爛了,還是硬著。這點(diǎn)兒名堂,當(dāng)然難不倒母親的。每年都是她想方設(shè)法,準(zhǔn)備下這過年用的米粉,有時候還到外婆家去“借”。

      說是“借”,我從沒見“還”過。母親說,這是外婆的一個策略。外婆生有七八個子女,母親最小,偏愛一些,也正常。那年月,家里寬裕的人家不多,要是舅舅們、姨娘們都到外婆門上,要這要那,外婆再富余,也不夠分的。一個“借”字,讓他們也就沒話說了。其實(shí),在我的印象里,數(shù)我母親對外婆最貼心,最舍得給。“借”,應(yīng)該源出于此。

      這米粉,用的是什么飯米、什么糯米,磨碎而成,配比多少,都在母親肚子里裝著呢!用鄉(xiāng)里人說法,一肚子數(shù)(意為十分清楚)。和起米粉來,當(dāng)然得心應(yīng)手。

      母親和米粉的當(dāng)口,三個妹妹也沒閑著,除了看我和父親放鞭炮,還有就是,分配大年初一早晨扎辮子的頭繩兒,各種顏色。過年當(dāng)然選紅色,但紅也好多種呢,大紅,粉紅,深紅,紫紅……母親真夠細(xì)心的,想著法子讓妹妹們開心。當(dāng)然,這些頭繩兒,即使現(xiàn)在不一定全派上用場,也浪費(fèi)不掉,能用一年呢。想要新的,只能等下一年啰。

      妹妹們還會相互比新衣裳的花頭,看哪個身上的花頭好看。在母親眼里,姑娘家,還是打扮得花蝴蝶似的,好看,討喜。所以,過年,父母親手頭再緊,也要給她們買件新衣裳。不一定一身新,但大年初一走出去,讓人家一看,渾身都有一股新鮮氣。母親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己的孩子,穿得叫花子似的,做家長的臉也沒地方放。大人穿得舊點(diǎn)兒,人家能體諒的?!币虼耍改赣H很多時候添不了新衣裳。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有錢沒錢,洗洗過年。在我印象里,父母親做件新衣是要過幾個年的。也就是正月里過年幾天穿一下,年一過立馬脫下洗凈,折疊整齊放回箱子,等待下一個新年。如此,外人看上去,還以為是新添置的。

      等到母親把和好的米團(tuán)端到堂屋的大桌子上時,一家大小都圍攏過來,共同完成一件最最重要的工作:包糖團(tuán)。

      這時候,父親已又一次洗手,拿出糖罐子,芝麻罐子,準(zhǔn)備做包糖團(tuán)需要的餡兒。糖團(tuán)的餡兒,在我們家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放糖包的,多為紅糖餡兒。另一種是將芝麻搗爛成粉末狀,和紅糖混在一起,制成芝麻紅糖餡兒。這芝麻紅糖餡兒,比起紅糖餡兒,更多一層芝麻香。我們家包糖團(tuán),有趣的是妹妹們。她們仨總是要比試包糖團(tuán)手藝的高低,有意在自己包的糖團(tuán)上做記號,好在第二天早上,父親下糖團(tuán)時做個仲裁。

      一盞燈照著,一家人團(tuán)團(tuán)地圍著,開心地說笑著,并不影響手里包糖團(tuán)的活兒。這便是一年中最快活的時光。包著包著,外面下起了鵝毛大雪,沸沸揚(yáng)揚(yáng),飄飄蕩蕩。不用多會兒,白了天,白了地,白了樹枝,白了村莊。父親朝門外望了望,說,“這是瑞雪,好著呢?!?/p>

      是啊,瑞雪兆豐年。莊稼人,能盼上一個好年景,比什么都重要??桑液兔妹脗兊胗浿匾氖?,是大年初一早晨,燒開水,下糖團(tuán)。

      在我們家,這道程序多數(shù)時候是由父母親來完成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夜的興奮,年初一早晨,我的妹妹們都遲遲起不來。這樣的時候,母親會先給我倒杯紅糖茶,讓我吃點(diǎn)兒京果、云片糕之類。等到她們仨都起來,相互拜了年(說幾句祝福的吉祥之語,并不真的拜),之后,逸事逸當(dāng),一家人團(tuán)坐到大桌上喝茶、吃糖團(tuán)。這糖團(tuán),咬在嘴里黏滋滋,甜津津。真的好吃。

      過年吃糖團(tuán),團(tuán)團(tuán)圓圓的意思,大吉大利。

      大年初一少不了糖團(tuán),五月初五則少不了粽子。農(nóng)歷五月初五,乃端午節(jié)是也。據(jù)聞一多先生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古越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紀(jì)念屈原氏更早。雖然,端午節(jié)并非為紀(jì)念屈原而設(shè)立,但是端午節(jié)之后的一些習(xí)俗顯然融進(jìn)了紀(jì)念屈原的元素。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詩人們也會奉上一份緬懷。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這是宋人張耒的悲切;“年年端午風(fēng)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這是南宋趙藩的不平;“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這是明代邊貢的思念。

      在我的故鄉(xiāng),雖然當(dāng)?shù)匕傩詹灰欢ǘ贾狼淙?,但一提到“三閭大夫”是楚國人,心里頭便親近起來。我們那地方,很久很久之前,曾是楚將昭陽之食邑,當(dāng)然屬楚。至今,我們那兒還保留著“楚水”的別稱,亦算是對昭陽將軍的懷念吧!

      過端午節(jié),除了劃龍舟這種大型戶外紀(jì)念活動外,家家戶戶門口要掛上昌蒲、艾草葉,以求驅(qū)鬼避害,家庭和順;小孩子手上、腳上,要佩戴五色“百索”,以求去邪免災(zāi),保佑平安;大人中午一定要喝幾杯“雄黃酒”,以求袪邪扶正,去病強(qiáng)身。

      汪曾祺先生在他散文《端午節(jié)的鴨蛋》中,有這樣的描述:“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迸c“雄黃酒”相配的,當(dāng)天中午的菜品也有講究,需“五紅”“五黃”。“五紅”通常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五黃分別是燒黃魚、燒黃鱔、拌黃瓜、咸蛋黃、雄黃酒。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這“五紅”“五黃”,整個夏天便可驅(qū)五毒、避酷暑。凡此等等,不一一細(xì)述。這當(dāng)中,自然少不了一樣重要食品:粽子。

      傳說屈原投江后,他家鄉(xiāng)的民眾害怕龍魚吃了先生的身體,紛紛裹粽子投入江中,任由龍魚吞食,以此避免屈原身體受傷害。這樣裹粽子的習(xí)俗,就一年一年延續(xù)了下來。粽子也成了人們生活當(dāng)中的一道美食。

      唐代詩人元稹“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tuán)”之句,狀寫的是粽子的形狀和味道。同樣是唐代,溫庭筠的“盤斗九子粽,歐擎五云漿”則描繪了粽子的大小和品質(zhì)。宋代陸游的“盤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將簪艾一枝”,道出了那時已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大文豪蘇東坡,尤喜食粽,品嘗了餡中藏有蜜餞的粽子之后,留下了“時于粽里得楊梅”的詩句。清代林蘇門的“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xì)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腌酺貴,知味易牙同?!眲t寫盡了火腿肉粽之妙。

      粽箬,天生是和“端午節(jié)”拴在一起的。因?yàn)椤岸宋绻?jié)”,這粽箬才有了用武之地:裹粽子。

      故鄉(xiāng)上好的粽箬,大多生長在肥沃的蕩里。這樣的蕩子,我們多半直呼之為“蘆葦蕩”。因其蘆葦繁盛之故,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物種之存在。

      蘆葦蕩,多淤泥,水生植物豐富,很是適合蘆葦生長。尤其是鹽柴,生長在蘆葦蕩,其蘆葦子更是肥美,稈兒粗粗的,葦葉兒闊闊的。五月端午節(jié)前,便有姑娘媳婦,三三兩兩,劃了小船到蕩子里來打粽箬。碰上這樣肥美的粽箬,這些姑娘媳婦會開心一整天呢。

      粽箬從蘆葦稈上打下之后,需一把一把的,扎好,放到籮筐里,之后,到城里街上去賣。在家鄉(xiāng),賣粽箬,多是女子所為,且不是一人獨(dú)做。而是三五個甚至十來個女子,搭成幫,劃了小木船進(jìn)城。

      端午節(jié)前的縣城,賣粽箬的女子,隨處可見。她們挑著青篾小籮筐,走在青磚小巷之上,一溜兒軟軟的步子,楊柳腰,青竹小扁擔(dān)在肩頭軟悠悠的,直晃。時不時地,有女子亮開嗓子吆喝起來:

      “賣——粽箬格——”

      “賣——粽箬格——”

      那嗓音兒脆甜甜的,軟酥酥的,叫人流連。

      在民眾心目中,對中秋節(jié)的重視程度,似乎要超過端午節(jié)。難怪說,中秋節(jié)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民間節(jié)慶。最早出現(xiàn)于《周禮》的“中秋”一詞,到唐代才成為固定節(jié)日?!短茣ぬ谟洝肪陀小鞍嗽率逯星锕?jié)”之記載。

      中秋節(jié),成為萬家團(tuán)圓的節(jié)日,一個重要的角色閃亮登場:月餅。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tuán)圓之義。”

      電影《啊,搖籃》中有一首紅歌,“爺爺為我打月餅”,抒寫的是“我”與紅軍爺爺之間的真摯情感。其旋律輕快活潑,詞兒也明白曉暢。不妨將歌詞抄錄如下——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情啊。爺爺是個老紅軍哪,爺爺待我親又親哪,我為爺爺唱歌謠啊,獻(xiàn)給爺爺一片心哪?!?/p>

      成為糕點(diǎn)之后的月餅,其內(nèi)餡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種子,諸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蓮蓉、紅小豆、棗泥之類,對人體自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清人袁枚《隨園食單》對月餅亦有介紹:“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p>

      然,“西點(diǎn)東進(jìn)”之后,國人所青睞的月餅似乎在走著“下坡路”。無怪乎,中華文化促進(jìn)會糕餅文化委員會于2018年中秋之際,推出了“國餅十佳”評選,其用意就在于倡導(dǎo)中國傳統(tǒng)糕點(diǎn)的復(fù)興。吾邑“紅五星”食品企業(yè)產(chǎn)品“月宮餅”在此次評選中,榮獲“國餅十佳”之美譽(yù),確實(shí)讓我在心生“舉頭望明月”“千里共嬋娟”之幽思時,有了憑借之物。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早先過中秋節(jié),我們這些普通民眾家中,并沒有廣式、蘇式之類品種繁多的月餅,家里能準(zhǔn)備的也只有黏炒餅。敬月光時,當(dāng)然是用黏炒餅。

      黏炒餅,以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做起來頗方便。糯米粉和水?dāng)嚢?,成“泥”狀,硬、爛適宜。硬,糯米粉不黏,易散;爛,則過黏難做成餅狀。先做成大如小孩巴掌的圓餅,一只一只貼在鍋上,蓋上鍋蓋,升火加溫,至餅子有糊面,再將另一面翻貼在鍋上,繼續(xù)加溫。兩面皆形成糊面后,便加適量的菜油、紅糖,抑或白糖,噴少許凈水,在鍋里炒,炒至餅呈熟色,軟乎,黏稠,即可出鍋,以供食用。此時,夾在筷子上的餅子,有黏絲牽出,大概這便是黏炒餅“黏”字的出處吧。

      這黏炒餅,不僅夾在筷上軟軟的,黏黏的;吃在嘴里,同樣也是軟軟的,黏黏的,更多一層香香甜甜的味道,與米飯餅,是完全不一樣的口感,完全不一樣的味道。黏炒餅的“格”似要高于米飯餅。

      月光映照下的黏炒餅,油滋滋的,餅香四散。我們這些小饞嘴貓,便早就口水流了尺把長了,瞅著大人干別的事,不注意,兩個指頭一捏,一只餅子便丟進(jìn)嘴里去也。此時,翹望天空中亮晃晃的涼月,咀嚼著黏滋滋、甜津津、香噴噴的黏炒餅,便對那月宮中的嫦娥仙子,心生感激。

      四季輪回,秋去冬來。一進(jìn)臘月,臘八節(jié)便成了我們兒時的期盼。臘月初八,過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由來久矣。

      粥,原本屬眾生日常所需尋常之物,因?yàn)楦街硕嘀匚幕馕?、精神?nèi)涵,而變得如此風(fēng)靡,傳播之久,擴(kuò)散之廣,演繹出一場又一場關(guān)于“粥”的傳奇,實(shí)在是令人驚嘆。對于一種食品作如此包裝,如此推廣,依我看,可謂空前絕后是也。這真是一個值得商家去研究總結(jié)的商業(yè)案例。

      臘八粥當(dāng)然是時令的產(chǎn)物。吃臘八粥,當(dāng)然是在臘月初八這一天。那么,臘月初八這一天,又為何要吃臘八粥呢?

      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吃臘八粥的風(fēng)俗,在宋代已十分風(fēng)行。每逢臘八這一天,從皇城汴梁,到地方各官府;從名剎古寺,到黎民百姓家中,都要做臘八粥。試想,那是怎樣的一個壯闊場景?整個大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之內(nèi),數(shù)以萬計的人們,在臘月初八這一天,都在干一件事:喝粥。那一場關(guān)于“粥”的盛事,不知要上演多少故事!

      明《永樂大典》記述的是吃粥的另外一個龐大群體:僧侶?!笆窃掳巳?,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jīng)糟粥以供佛飯僧”。據(jù)說,臘月初八,是佛祖悟道之日。各大寺廟除了作浴佛會,誦經(jīng),還要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這“七寶五味粥”,便是臘八粥,也稱“佛粥”。

      在吃臘八粥這個問題上,歷朝之中,數(shù)清朝對皇族中人要求最為具體到位。朝廷規(guī)定,從當(dāng)今皇帝開始,到皇后、皇子,都要向本朝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送臘八粥,同時,向各寺院發(fā)放熬制臘八粥所需的米、果之類物品。雍正三年,世宗皇帝愛新覺羅·胤禛曾下令,每逢臘月初八,在雍和宮內(nèi)萬福閣等處,熬煮臘八粥,請喇嘛僧人前來誦經(jīng),然后將粥分給各王公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jié)日。皇上都做得這樣認(rèn)真,還怕下面官吏不奉行么?要知道,在中國,上行下效歷史久矣。

      在民間,也有將臘八粥拋灑在庭院的院門、籬笆、柴垛之上的習(xí)俗,以祭祀五谷之神,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親朋好友之間,也會將臘八粥拿來相互饋贈。有宋代詩人陸游詩句為證:“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p>

      由此看來,這臘八粥,肯定是品種繁多,不然親友之間還贈送個什么意思唦?還真的是這樣,臘八粥所配食物十分豐富,每一不同食物組合,其熬煮出來的粥,風(fēng)味自然不同。據(jù)《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diǎn)染?!?這從沈從文先生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中,同樣可以得到佐證——

      “初學(xué)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歡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沈先生在文中將臘八粥之配料交代得非常清楚。因?yàn)槲锓N實(shí)在是太多了,所以沈先生認(rèn)為這煮的過程,是“糊糊涂涂”煮成的。因多種食物雜合一鍋,才會有“嘆氣似的沸騰著”這樣的情形出現(xiàn)。沈先生的文章距今,亦已過去半個多世紀(jì)矣,然,臘八粥的做法,臘八粥的風(fēng)俗,似乎沒有太多的改變。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一進(jìn)臘月便掰指頭數(shù)日子矣。何為?盼過年么?不。離過年尚有一段時光呢,盼臘八!一到陰歷臘月初八,這一天晚上,我們那里鄉(xiāng)下也是家家戶戶都煮臘八粥的。吃上用紅棗、花生米、黃豆、紅豆、綠豆、胡蘿卜等多種食物熬煮而成的臘八粥,香噴噴,甜滋滋,頗解饞的。吃了太多的 子飯、莧菜馉的肚子,忽然有一天能吃上像臘八粥這樣的美味,實(shí)屬難得。農(nóng)家孩子,盼“臘八”,吃“臘八”,忘不了“臘八”,不奇怪。

      知道臘八粥能“益氣、生津、益脾胃、治虛寒”,是吃了好多年臘八粥以后的事了。各種風(fēng)味獨(dú)特,且藥用價值不同的臘八粥,頗多。諸如,防腳氣病的米皮糠粥,防高血壓的胡蘿卜粥,防心血管病的玉米粥,治胃寒腹痛的生姜粥,治失眠的蓮子粥,補(bǔ)血小板的花生粥,補(bǔ)肝的枸杞粥,等等。真可謂舉不勝舉。

      畢竟與早年間不同了,如今的孩子,不論城里的,還是鄉(xiāng)里的,要吃臘八粥,不一定等到臘月初八了。家中各種果點(diǎn)皆有,說煮就煮。更方便的,煮都免了,直接到副食品商場買一兩瓶,開瓶就吃。

      偶或,嘗過一回,總不似兒時家中煮出的香醇。

      糖團(tuán)、粽子也好,月餅、黏炒餅,以及臘八粥也罷,在現(xiàn)在的孩子眼里,皆為尋常食物,早就遠(yuǎn)離“稀奇”二字,并不一定只在某個特定的節(jié)令里出現(xiàn)。這樣一來,孩子們與這些食物的親近程度,自然要大打折扣矣。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坦誠地告訴現(xiàn)在的孩子們,在你們父輩,噢,不,應(yīng)該是祖輩才對!在你們的祖輩心底,糖團(tuán)、粽子也好,月餅、黏炒餅,以及臘八粥也罷,它們皆以其迷人的芳香,彌漫在祖輩們的生命年輪里,與那些獨(dú)具魅力的民間節(jié)日一起,滋生出一份獨(dú)特的溫暖與美好!我私下里想,怎樣才能讓這份芳香,在你們的生命年輪里彌漫呢?從而,溫暖著你們,美好著你們,一個又一個,一代又一代,綿延不絕。

      猜你喜歡
      臘八粥米粉粽子
      沙坊米粉香
      嶺南音樂(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0
      好吃的粽子
      大灰狼畫報(2022年6期)2022-08-06 07:39:36
      說說臘八粥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中國(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8
      臘八節(jié)
      端午節(jié),粽子香
      娃娃畫報(2018年6期)2018-08-15 13:03:20
      我給妹妹做米粉
      端午節(jié)吃粽子
      臘八粥等
      MISHMASH
      漢語世界(2014年1期)2014-03-01 03:18:32
      三台县| 南溪县| 象州县| 张北县| 东乌珠穆沁旗| 娄底市| 虎林市| 东海县| 望城县| 竹北市| 平塘县| 科技| 寿阳县| 云和县| 休宁县| 汤阴县| 绵竹市| 瓮安县| 盐边县| 黄梅县| 师宗县| 措美县| 靖西县| 华坪县| 蓝山县| 阿坝县| 绍兴县| 静安区| 卓资县| 平利县| 孝昌县| 云和县| 荔浦县| 长沙市| 洛川县| 肥东县| 延川县| 朝阳市| 金塔县| 富阳市|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