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孫元發(fā)
20 世紀(jì)70 年代,北運(yùn)河邊的很多人家喜歡養(yǎng)家鴿。
鴿子巢棚都是搭在正房的屋檐下,夜里黃鼠狼和狐貍上不去,也便于鴿群飛進(jìn)飛出。村里人的院子都大,房子也寬敞,但不是哪一家都適合養(yǎng)鴿子,因?yàn)槟艽铠澴映才锏奈蓍鼙仨毷峭叻康奈蓍?,大泥抹房頂?shù)奈蓍懿恍?,遇上大雨,泥水湯子會漏進(jìn)屋檐下的巢棚里,鴿子會生病甚至死亡;另外,搭巢棚的材料主要是油氈和竹竿兒,這兩樣?xùn)|西也不是村里誰家都能弄得來。
小雨爸是公社干部,他家住的是大瓦房,養(yǎng)了三十多只鴿子。養(yǎng)鴿子的實(shí)惠不少,鴿子蛋煮著吃,據(jù)說大補(bǔ);沒換羽毛,還不會飛的雛鴿,不論是炒著吃,還是跟韭菜一起剁餡兒包餃子,都是美味。
雌鴿每月都會下蛋,沒配對兒的雌鴿耐不住寂寞就會離家出走,跟別人家的單身雄鴿私奔了,小雨說這叫“游棚”。小雨奶奶記性特別好,家里哪只單身雄鴿要是拐帶回來一只雌鴿,她在鴿群里一眼就能看出來——她都不會讓雄鴿雌鴿“團(tuán)圓”一晚上,半夜就會逼著小雨搬梯子上房,把那只投奔愛情而來的雌鴿從鴿棚里掏出——第二天,這只可憐的雌鴿就成了小雨爸的下酒菜兒。
糧食短缺的年份,鴿子還會為小雨家立下奇功。鴿子不用喂食,一年四季外出打野食兒。秋天,生產(chǎn)隊在地里遺落的糧食多,鴿群出去打食兒就容易。每天下午,小雨奶奶便在院子里放一瓦盆石灰水,在外面吃飽了糧食的鴿群飛回來后,干渴難忍的鴿子見水就飲。一會兒工夫,石灰水開始刺激胃黏膜,鴿子便大口大口地吐出肚子里的糧食,吐干凈了,胃也舒服了。這時候,小雨奶奶就挪著一雙小腳兒,麻利地把糧食都掃進(jìn)簸箕里,再用清水洗凈晾干。
一個秋天下來,鴿群能給小雨奶奶打回上百斤糧食。